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性要素之一。要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就要关注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繁荣农村文化。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强烈,对于大众性文化活动、文化场所和文化设施的建设、民间传统文化的浸染和传承等方面的需求日趋高涨。为了有针对性地满足和引导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就要注重精神文化产品的开发,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发掘、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凝聚人心。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245-24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村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上升。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精神源泉和内生动力,但就中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仍存在公共文化整体服务效能不高、农村文化供需不符等问题。新时代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必须正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多措并举繁荣农村文化。在更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发挥优秀农村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3.
农村优秀精神文化的塑造和培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现代化的冲击使得农民文化生活进入"回不到过去,走不进现代"的窘境。本文分析了农民文化生活和在打造农村文化品牌中出现的问题和现状,并着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农民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保障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有利于打造农村的特色文化品牌,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部地区农民有着紧迫而强烈的文化消费需求,但整体的文化消费状况却不甚理想。促进这一地区的农民文化消费,既要提升农民自身的文化消费能力,更要强化各级政府的文化建设和服务职能,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文化资源投入,同时激励社会文化资源向农村市场流动,促进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一、日常生活中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 人们只有在长时间无事可做的时候才会感到空虚无聊,才会产生出所谓的精神需求。而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跟空闲时间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空闲时间越多,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就多;如果空闲时间少,精神产品供应不足,人们就会觉得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贫乏。在农村,空闲时间的多少,与农民的收入有关,而同当地的经济状况关系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6.
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是丰富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是顺应并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载体、最佳平台和重要途径。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日益改善和提高,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趋上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河南省焦作市文化服务建设状况为例,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现状着手,对目 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出了些建议,为改善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化消费是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行为,既包括基本需求型的公共文化消费,也包括享乐型的个人文化消费。人们参与公共文化消费的机会与质量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直接反映。因此,立足公共文化消费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辩证关系,通过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与居民公共文化消费调查,力求从满足农村居民公共文化消费视角,探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山东省农村文化调查问卷为依据,分析总结了农村文化供给的四种模式,即大众传媒供给、文化事业供给、文化产业供给、农民自助供给,指出了农村文化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即供不应求,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总量滞后于农民文化需求的发展;供非所需,非农民偏好的文化供给越位,农民偏好的文化供给缺位,并提出了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等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以期提高现有农村文化供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所在。近几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大,农村文化乐园作为一种新兴形式,正在逐渐成为群众精神生活的乐园。该文介绍了农村文化乐园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推动农村文化乐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更加丰富,需要开展多种创新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的精神层面的需求,是提高农民精神素质的有效方法。如何做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工作,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村文化活动的作用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阐述了加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现状,提出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工作顺利进行的建议与决策。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体制和系统的综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农村文化建设普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是整个文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因此,认真分析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以保障农村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和支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以广西农村为例,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依然存在公共文化理念意识薄弱、服务供给方式单一、供给的群众需求导向弱、缺乏供给评价反馈机制、公共服务人才不足等问题。为此,应树立科学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强化农民需求导向、确立评估指标体系、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4.
发展我国农村精神文化消费是提高我国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精神文化消费的现状,并从增加农村收入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农村精神文化消费现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强化,管理措施日益规范的同时,一些不健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娱乐活动,大量涌向农村,给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本文就山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趋势作初浅探讨。以高度计划经济为特征的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村文化生活方式被约束在一定的政治观念的范畴内,以规范了的比较单一的文化内容提供给农民,使农村文化市场的发展受到抑制。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山区农民在解决了温饱之后,从起点很低的文化需求——先是从地方戏剧、杂耍说唱和电影需求开始,而后是电视录像、棋牌娱乐。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化建设的背景、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内容、保障现状、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工作思路及保障意义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内容包括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权、享受文化科技进步权、参与文化活动权、接受教育和培训权、文化创意权五个方面。农民的文化权益处于极端贫困状态,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制"体制剥夺了农民的发展空间。普通教育先天不足,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营养不良,网络信息教育滞后,这些都造成了农民文化水平低,影响了他们对文化权的认知和维权。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社会保障弱,农民思想保守限制了农民文化权。为此要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实现人的城镇化;加大资金对农村人力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大众传媒多办一些"接地气"的节目和文化产品;多渠道融资,促进农村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和消费;对农村文化产业舞文弄墨,培育农村文化传承人;文化帮扶,发挥政府、部门、媒体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通过对金华农民精神生活现状的调查,发现其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精神世界空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重视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对策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8.
三十多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比如农民的价值观念更新,农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农村文化生活逐渐丰富等,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体制不顺,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等。对此,应该从农村文化体制,农村文化投入,文化市场和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当前,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虽然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使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农村文化建设还是相对滞后,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要。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农村闭塞的文化与经济格局随着市场 经济的出现而打破,相应的农民收入与职业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当前农民的生活得到显著改 善,但是农民对于精神文化表现出迫切的需求。让农民参与文化建设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根本任 务,同时也保障农民享受娱乐文化的权利。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及新媒体深刻影响农村文化建 设,如何让农村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农村文化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