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为探究青椒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亏缺的生理响应机制,以‘中椒107’为试材,采用不同程度的亏水处理(充分灌溉FI、苗期轻度调亏SSMD、苗期重度调亏SSSD、花期轻度调亏FSMD、花期重度调亏FSSD),研究了水分亏缺对青椒各个生育时期气孔特征、生长过程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苗期调亏增加青椒的气孔密度和气孔宽度;②充分灌溉条件下茎粗和株高生长趋势明显高于水分亏缺处理,而花期调亏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大;③苗期重度调亏青椒地上、地下生物量最大,苗期调亏植物组织含水率最高。苗期重度调亏最有利于青椒的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累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麦后移栽棉适宜的调亏灌溉模式。【方法】在麦后移栽棉蕾期、花铃期分别设计不同亏水灌溉处理,研究了不同调亏灌溉处理对麦后移栽棉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蕾期和花铃期的水分亏缺均会抑制棉花株高、茎粗等营养生长,其中蕾期水分亏缺影响程度相对较大;无论是蕾期还是花铃期,轻度亏水灌溉对棉花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叶片相对含水率随缺水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蕾期或花铃期轻度亏缺灌溉均有利于地上干物质积累;与全生育期充分灌溉(CK2)处理相比,蕾期轻度调亏灌溉节省灌溉用水5.45%,增产9.16%,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15.05%;花铃期轻度调亏灌溉节省灌溉用水9.09%,增产2.34%,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12.90%;调亏灌溉对麦后移栽棉马克隆值和伸长效率影响不明显,但蕾期或花铃期轻度调亏灌溉都有提高棉纤维长度、整齐度和断裂比强度的趋势。【结论】在水资源供应较为充足时,蕾期轻度调亏灌溉、花铃期充分灌溉可获得最高的籽棉产量和较高的灌溉水利用效率;而在水资源不足的条件下,蕾期充分灌溉、花铃期轻度调亏灌溉是较为适宜的省水、高产、高效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河西走廊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田家闸灌溉试验站开展了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的试验研究。在保持其他生育期土壤水分为正常灌溉(土壤含水率65%~75%)的情况下,在马铃薯的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分别进行轻度(土壤含水率55%~65%)的调亏处理,以全生育期的正常灌溉作为对照,进行马铃薯生长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水分调亏均引起马铃薯株高、茎粗和单株总生物量降低,其中块茎膨大期水分亏缺降低程度最为显著。调亏处理中,苗期轻度水分调亏处理马铃薯产量33 027.22 kg/hm2,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达到6.91和9.38 kg/m3,而且能够显著提升马铃薯综合品质。而块茎形成期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仅分别为24 047.32 kg/hm2和5.85 kg/m3,且造成马铃薯品质下降。膜下滴灌调亏可促进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且苗期轻度水分调亏对马铃薯稳定提质和改善当地水分利用现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对河套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蜜瓜起垄覆膜栽培条件下的田间沟灌试验,设置8个处理,充分灌溉作为参照处理,水分亏缺设置于蜜瓜的四叶期和开花期,亏缺程度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和亏缺程度对蜜瓜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蜜瓜产量与灌水量之间呈较显著相关关系,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处理条件下,蜜瓜生长发育早期水分亏缺不利于蜜瓜后期的生长,后期灌水的补偿效应不明显,蜜瓜开花期轻度水分亏缺更有利蜜瓜产量和果实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春青稞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程度对春青稞(Hordeum vulgare)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桶栽试验研究。试验处理设充分灌溉处理(2个水分控制下限和秸秆覆盖)以及在全生育期和5个不同生育期的4个水分亏缺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处理,共27个处理。结果表明,在充分灌溉条件下,75%田间持水率水分下限控制处理的春青稞收获指数、籽粒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大于80%水分处理;秸秆覆盖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所有试验处理中最大。在全生育期水分亏缺条件下,春青稞籽粒产量均小于充分灌溉处理,且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小;轻度至重度水分亏缺处理可获得更大的作物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但极度水分亏缺却导致最低的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除成熟期水分亏缺处理外,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处理条件下,春青稞籽粒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基本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大而减小;拔节期、分蘖期和灌浆期水分亏缺对籽粒产量的不利影响较大。地表秸秆覆盖或全生育期轻度至重度水分亏缺处理可提高春青稞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对成龄库尔勒香梨树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在果实快速膨大前期分别施加了2种水分胁迫:轻度水分胁迫,灌水量为蒸发量的60%;重度水分胁迫,灌水量为蒸发量的40%.在果实快速膨大期,灌水量为蒸发量的80%.对照处理为香梨的整个生育期灌水量均为蒸发量的80%.结果表明,调亏灌溉期间,水分胁迫显著地降低了香梨树的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气孔开度;果实快速膨大期,调亏处理恢复充分灌后,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开度均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轻度调亏处理恢复到与对照相同的水平,而重度的水分胁迫处理却始终低于对照.叶片蒸腾速率比光合速率对土壤水分变化更敏感,水分胁迫可提高香梨树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调亏灌溉下滴灌玉米植株与土壤水分及节水增产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进行测坑微区试验,研究了地面滴灌条件下调亏灌溉对玉米植株与土壤水分分布、根长、根长密度、根数、产量以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于2016年分别设苗期轻度、苗期中度、拔节期轻度、拔节期中度、苗期中度拔节期轻度5个水分亏缺处理,另设全生育期适宜灌水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各调亏处理的玉米冠部最终湿基含水率比对照处理增加-6.03%~4.61%、根部最终湿基含水率比对照处理增加1.30%~8.15%;苗期轻度调亏处理,产量比对照处理降低了7.89%、较对照处理节水8.26%、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处理提高0.33%;苗期中度调亏处理,产量比对照处理增加了5.20%、较对照处理节水16.71%、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处理提高26.25%;拔节期轻度调亏处理,产量较对照处理增加了1.49%、较对照处理节水14.07%、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处理提高18.27%;拔节期中度调亏处理,产量比对照处理降低了23.47%、较对照处理节水28.35%、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处理提高6.64%;苗期中度拔节期轻度调亏处理,产量比对照处理降低了28.13%、较对照处理节水38.54%、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处理提高16.94%。苗期中度处理与拔节期轻度处理是促进滴灌玉米节水增产的适宜水分亏缺处理,其结果对指导黑龙江西部玉米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具有实质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在西北干旱地区推广应用玉米调亏灌溉技术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本试验在覆膜沟灌玉米的苗期和拔节期分别设置轻度和重度调亏处理,研究不同调亏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耗水规律、产量性状及其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和拔节期调亏造成株高降低、叶面积减小、果穗变短变细、穗行数和行粒数减少,穗粒重、百粒重及产量降低,耗水量显著减少,调亏程度越重受到的影响越大;轻度调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且显著提高WUE(p0.05),而拔节期重度调亏减产最大(26.41%),显著降低WUE。该地区玉米适宜采用苗期轻度调亏或拔节期轻度调亏的控水方式,在产量降低不显著的情况下,使耗水量减少7.96%~11.02%,WUE增加2.68%~4.41%。  相似文献   

9.
寒地黑土区玉米高效调亏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筒测试验,研究了玉米最佳的水分调亏阶段以及各调亏阶段亏水程度的最佳上、下限阈值。结果表明,抽穗开花期水分亏缺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拔节期,苗期水分亏缺对产量影响最小。苗期、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水分亏缺程度分别为50%FC~60%FC、65%FC~75%FC和65%FC~75%FC的灌溉处理是最佳调亏灌溉方案,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比正常灌溉处理提高了8%、12.6%。  相似文献   

10.
绿洲灌区膜下滴灌调亏对辣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滴灌水分亏缺对辣椒营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陇椒6号”为对象,在辣椒苗期分别施加轻度(65%~75%田间持水量)、中度(55%~65%田间持水量)和重度水分调亏(45%~55%田间持水量),在盛果期和后果期分别施加轻度水分亏缺,以全生育期充分供水(75%~85%田间持水量)为对照,分别测定各水分处理辣椒青果营养品质(VC质量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比)和产量.结果表明:在辣椒苗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调亏对辣椒青果营养品质(V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质量比)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盛期轻度水分调亏可提高第二次收获的辣椒青果VC质量比7.8%~9.1%,提高可溶性糖9.8%~10.6%,提高可溶性固形物4.2%~4.7%,提高蛋白质质量比9.4%~10.4%.苗期重度水分调亏降低VC质量比2.2%.由此得出:结果盛期轻度水分调亏可以整体提高辣椒第二次收获的营养品质.苗期轻度水分调亏产量最高,为36 107.61 kg/hm2.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生育早期长势反演模型通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生育早期(返青期、拔节前期、拔节后期)各阶段的冠层叶片光谱特性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基于单波段反射率构建了一元预测模型,同样基于植被指数构建了多元叶绿素含量的反演模型,对两类建模方法构建的叶绿素含量预测模型进行了同生长阶段预测(SPV)和后续生长阶段的交叉预测(CPV),比较了模型的预测效果,得出了构建冬小麦生育早期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通用预测模型的建模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以返青期冠层叶片单波段反射率构建的一元反演模型,具有一定的模型通用性,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拔节前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利用偏最小二乘原理构建多元反演模型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较强的鲁棒性,能够较好地反演冬小麦生育早期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而以MPRI、NDVI、RVI为组合构建的多元模型兼具通用性和简练性,可以作为多元预测模型构建的参考组合。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长势指标的冬小麦长势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快速准确监测作物长势,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获取了不同生育期的无人机高光谱影像。利用无人机高光谱数据构建光谱指数,并分析4个生育期的指数与生物量、叶面积指数以及由生物量和叶面积2个生理参数构建的长势监测指标(Growth monitoring indicator,GMI)的相关性;建立与GMI相关性较强的4个光谱指数的单指数回归模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和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建立冬小麦各生育期的GMI反演模型;将最佳模型应用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得到冬小麦长势监测图。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光谱指数与冬小麦GMI相关性较高,大部分指数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NDVI、SR、MSR和NDVI×SR与GMI的相关性高于生物量、叶面积指数与GMI的相关性;拔节期、挑旗期、开花期、灌浆期、全生育期,表现最好的回归模型对应光谱指数分别是NDVI×SR、NDVI、SR、NDVI和NDVI×SR;对比3种方法构建的GMI反演模型,开花期模型MLR-GMI效果最佳,此时期的模型建模R~2、RMSE和NRMSE分别是0. 716 4、0. 096 3、15. 90%。  相似文献   

13.
番茄生长发育非线性模拟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番茄不同发育阶段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建立了番茄生长发育的非线性动态模拟模型,利用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对不同发育阶段模拟,绝对误差均为1~2d,对全发育期模拟,绝对误差均在4d之内;平均相对误差小于4%。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植物声频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研制了一种性能可靠的植物声频助长器.阐述声波助长器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基频信号发生电路与选频网络电路、时基脉冲产生电路与断续声形成电路、音量调节与放大电路、电声转换器等关键部件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滴灌条件下对枣树进行生育期长势与产量监测,通过对枣树基径、树高、梢条和叶片在年生长周期及各时期的动态变化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枣树年生长周期在4月至11月之间,在年生长周期内枣树枝干生理生长在夏季最快,基径、树高、梢粗和梢长的增长量最大;枣树叶片的生理生长在春季最快,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及叶面积指数增长量也最大;5年生灰枣果实的平均产量为9 316.2kg/hm2,果实中含有较高的还原糖、维生素C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Ca、Mg、Fe。  相似文献   

16.
王晓平 《农业工程》2014,4(S2):45-48
近年来用于黄瓜生产的生长调节剂品种增多,为了验证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栽培上对提高坐果率及产量的影响程度,以便筛选出最佳生长调节剂,提高黄瓜商品性状和产量,选取市场上常见的5种生长调节剂进行秋茬黄瓜喷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因此应该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黄土高原高塬沟壑区用中国沙棘、多年生香豌豆与从国外引进的刺槐、绒毛白蜡和黑核桃等乔木树种进行不同类型的复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期(1-4a)各种复合类型由于植物之间的有益共生,特别是中国沙棘、多年生香豌豆的固氮作用,可以很好地促进主栽乔木树种的高、径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同时用于混交的中国沙棘,自身生长量也较其纯林有所增加.适宜的乔灌混交,可以实现“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辣椒生长的三维可视化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辣椒动态生长过程虚拟为目标,在测定辣椒植物器官形态结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用NURBS曲面建模方法建立辣椒叶、基于椭球变形的建模方法建立辣椒果实等器官的模型,提出以子结构为单位来生成植物结构的生长过程动态虚拟方法,用VC++结合OpenGL重构了辣椒器官和个体三维形态,实现了具有较好真实感的辣椒生长过程可视化模拟.  相似文献   

19.
以新台糖16号甘蔗为试材,分别在甘蔗的萌芽期、苗期、分蘖期、伸长期进行了单生育阶段和连续2个生育阶段的共21种控制灌溉处理试验,研究控制灌溉对甘蔗出苗率、分蘖率和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萌芽期不同程度的控制灌溉影响了甘蔗的出苗率,萌芽期的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持水量50%~60%的出苗率最高,出苗率达83.3%,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持水量60%~70%的处理的出苗率次之,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持水量40%~50%的处理的出苗率最低。苗期的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持水量50%~60%、并在分蘖期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持水量60%~70%的处理最有利于甘蔗的分蘖,比苗期和分蘖期正常灌溉的分蘖率高50.0%。伸长期的控制灌溉对甘蔗的株高影响最大,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明显抑制了株高的增长,正常灌溉的甘蔗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20.
播前和不同生育阶段灌溉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周麦22"为试材,研究了播前和不同生育阶段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期灌溉能显著提高冬小麦返青—拔节期间的株高增长速率,拔节期灌溉对株高的影响较返青期小。返青期灌溉对促进叶面积指数增长效果最为显著,拔节期灌溉次之,灌浆期灌溉则能有效减缓后期叶面积指数的降低速率。在播前灌溉条件下,返青水较拔节水和灌浆水更有利于冬小麦形成较多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较高的千粒质量。从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角度考虑,在播前灌溉条件下,拔节水比灌浆水效果好,而返青水又比拔节水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