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自制针刀松解治疗陈旧性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24例陈旧性髌骨骨折治疗使用克氏针张力带或聚髌器内固定结合自制针刀手术治疗,术后继续予自制针刀对患膝髌上囊及髌周软组织进行松解。术后1d开始行股四头肌锻炼,术后3~5d予下肢关节康复器CPM行患膝功能锻炼。6周后由逐步负重过度到弃拐行走。术后3周内每隔5~7d在局麻下再予自制针刀行患膝髌上囊及髌周软组织松解术1次。结果本组24例,术后X线片示骨折解剖复位16例,近解剖复位8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Bostman评分示:优15例,良8例,差1例,治疗优良率达95.8%。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自制针刀松解治疗陈旧性髌骨骨折,不仅能有效复位,还能充分松解关节粘连,促进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不作克氏针内固定的Turco手术治疗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近期疗效.方法25例(32足)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手术年龄8月~8岁,其中<3岁者21例)采用不作克氏针内固定的Turco手术治疗,年龄>3岁或复发病例同时行胫前肌外移术.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3.7 a.疗效评价为良好24足(75%),一般5足(16%),不良3足(9%),有效率为91%.结论不作克氏针内固定的Turco手术治疗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年龄>3岁或复发病例需同时行胫前肌外移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3个月后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足内翻积分和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足内翻积分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均较治疗前显著恢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中风后足内翻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深Ⅱ~Ⅲ度烧伤后期多遗留疤痕挛缩畸形,尤其在关节屈侧,条索状疤痕挛缩持续一段时间后,挛缩部两侧皮肤渐伸长而成为蹼状。据蹼形宽度的不同,我们采用Z成形及Z与Y-V推进相结合的整复方法,使疤痕松解更彻底,有助于功能重建和外形恢复。本文收治84例,均取得满...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带蒂轴型皮瓣修复足踝部Ⅳ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采用6种不同类型带蒂轴型皮瓣修复18例足踝部Ⅳ度烧伤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3.0 cm×2.5 cm~9.0 cm×16.0 cm,创基血运差。结果术后15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部分坏死,I期愈合率83.3%。所有患者均获随访0.5~2 a,踝关节活动和足行走负重功能良好。结论带蒂轴型皮瓣术后成活率高,能满足足踝部Ⅳ度烧伤创面的修复要求。  相似文献   

6.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节是肢体从事活动的重要功能结构,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功能重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解除痛苦、恢复关节功能和矫正畸形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关节假体设计的不断改进和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日益增多,我院自1996年3月至2000年11月共收治因股骨颈头下型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类风温性关节炎共175例,其中57例患者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进行了以康复训练为中心的康复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1肉鸡的非传染性骨骼疾病外翻足或内翻足。在症状明显的禽群中很常见有这类畸形。骨骼呈某种程度或几种组合的侧向、中间、前部或后部的弯曲。这些畸形也可呈现为骨骼长轴的扭转。畸形最常出现在肢体末端,包括侧面或中部偏斜,或外部扭转。畸形可能是禽在年龄较小时发生过佝偻病的后果。与佝偻病一样,骨骼矿化不足可促进骨骼畸形的发生,使畸形的发生率升高、严重程度增加。佝偻病可能与营养缺乏、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遗留鼻畸形的矫治方法。方法:从分析单侧唇裂鼻畸形的病理解剖入手,明确畸形的形态学基础从而确定具体的矫正办法,其核心是外鼻斜裂的松解和下外侧软骨的复位和塑形。结果:临床治疗共21例,鼻部外观均获明显改善,患者满意。随访6~21个月,手术瘢痕不明显,外鼻形态持久,无变形,无鼻腔狭窄。结论:对鼻外侧软骨进行松解,重新塑形,悬吊固定,辅以鼻翼基部的复位是矫治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刺络拔罐辅以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先用红处线肩周痛区照射,再施以刺络拔罐法,同时辅以功能锻炼.结果:58例患者经1~4疗程治疗,治愈38例,显效6例.治愈率65.5%,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法能松解粘连,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膝内外翻畸形行全膝表面置换术治疗的经验。方法膝内外翻畸形关节炎患者11例(12膝),均采用全膝表面置换术治疗,其中单膝置换10例,双膝置换1例,均采用国产后方稳定型假体。术前及术后1 a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人工膝关节置换评分法(HSS)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术后随访7~18个月,HSS评分由术前(40.53±10.80)分提高到术后1 a的(87.30±8.52)分,平均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31.20±10.25)提高到术后的(91.80±5.43),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疗效:优7膝,良4膝,可1膝,优良率为91.7%。结论对有内外翻畸形伴功能障碍、关节疼痛患者,选择全膝表面置换术治疗,疗效满意。准确的截骨操作、软组织松解及术后康复训练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晚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方法:1997年4月~2000年4月,16例18髋成人晚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接受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单侧14例,双侧2例。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10髋、混合型6髋、骨水泥型2髋。随访时间平均3.8 a(3.2~4.6a)。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出现。11髋术后肢体恢复等长,其余7髋较健侧缩短,但均小于5mm。平均H arris评分由术前52分增至术后92分。随访期未发现假体松动及脱位。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晚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比较复杂、并发症多,术前应有周密的计划,术中特别需要考虑肢体长度的均衡、假体的选择、髋臼骨床的制备及安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诊断四肢软组织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对1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病变患者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分析。结果软组织损伤51例,软组织肿物92例。92例四肢软组织肿物中76例良性肿物,16例恶性肿物。良性肿物中47例可探及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四肢软组织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足跟软组织缺损和或骨、肌腱外露创面共34例。皮瓣切取范围5cm×7cm~10cm×18cm,蒂长5~10cm。10例经皮下隧道转移,24例经明道转移。结果34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部分淤血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27例经3个月至4a随访,皮瓣外观、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皮肤感觉有所恢复,两点分辨率在9~16mm,平均13mm。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筋膜皮瓣血供确切,容易定位,手术步骤简单,不需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且皮瓣成活率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在3N 性状加性-显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3N 胚乳性状的三重测验杂交的分析方法,并对两套 O_2玉米软硬自交系所组配产生的 F_2群体的三个胚乳品质性状硬质度、赖氨酸含量及粗蛋白含量进行了遗传规律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胚乳品质性状不仅存在显著的加性或显性效应,还存在显著的基因上位性效应,说明8个供试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3个性状的实际上位性方差σ_d~2占总遗传方差σ_g~2的比率均小于15%,表明了上位性效应对性状遗传的贡献作用不大,8个胚乳性状的遗传主要由加性或显性效应控制。本文还对3N 和2N 模型在三重测交条件下的异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中苹果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成虫种群消长动态规律,筛选出对苹果小吉丁引诱剂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的缓释瓶,为监控苹果小吉丁成虫提供有效手段。【方法】 将YC和YSYZ 2种引诱剂与浅绿色和蛋黄色2种颜色的粘虫板进行组合,在3种环境中对苹果小吉丁的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对比3种缓释瓶对2种引诱剂田间诱捕效果及缓释作用,比较诱捕器在树冠不同悬挂方位的诱捕效果。【结果】 栽培苹果园于6月中旬、平均气温达到20℃时开始监测到成虫,高峰期出现于6月下旬,平均温度为21.5℃。河滩野果林于6月中旬、平均温度为18.1℃时开始监测到成虫,于7月下旬、平均温度达到20.5℃时为高峰期。山区野果林成虫始见期出现于6月下旬,平均温度为21.1℃,成虫羽化高峰集中于8月中下旬。3种缓释瓶与2种引诱剂组合对苹果小吉丁引诱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软陶扩香瓶的诱捕数量最高;透明扩香瓶对2种引诱剂的持效期最长,软陶扩香瓶缓释效果次之,PVC缓释瓶缓释效果最差。从悬挂方位诱捕数量来看,北面4 m高度诱捕数量最多,3 d平均诱捕数量达到2.60头/张,东面2 m高度诱捕数量最少,仅为0.64头/张。【结论】 温度对苹果小吉丁成虫的消长动态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软陶扩香瓶缓释效果良好、诱捕效果最佳;田间使用时悬挂于野苹果树北面4 m处可起到良好的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岛状皮瓣在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鼻部皮肤缺损多采用鼻唇沟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鼻背部或鼻侧部较大缺损(直径在2.5~3.0 cm以上)修复则采用额部滑车上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对于下睑部、眶周、颜面部较大面积缺损的修复则应用额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23例颜面部软组织缺...  相似文献   

17.
岳阳张氏正骨在发展过程中,基于"筋骨并重"的正骨理念,强调"治筋"在骨科临床中的重要性,将"筋骨并重"的理念贯穿于骨伤治疗的各个环节,包括辨证、手法、用药、手术、康复及护理等各个阶段,发展了中医筋伤理论及一系列"治筋"方法,并逐步形成"手法+微创+中药"三位一体的治筋体系。分析张氏正骨"治筋"理论源流及发展,简要介绍张氏正骨治筋技术体系中主要的特色技术与方法,认为张氏正骨治筋思路及其技术体系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8.
Contact-mediated bone resorption by human monocytes in vitro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Human circulating monocytes in tissue culture are capable of resorbing devitalized adult and fetal bon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is process is the adhesion of the cells to the mineralized substrate and the localized removal of matrix from beneath the attached cells. The process appears to involve both release of lysosomal enzymes onto the substrate and intracellular accumulation (transport) of resorbed matrix.  相似文献   

19.
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最佳释放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的最佳释放条件。【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选取成虫释放密度、释放方法、释放时间及卵释放密度、释放时间等影响因素,每因素设4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以寄生率为考察指标,确定释放花绒寄甲的最佳条件,并对最佳条件进行验证。【结果】各因素对花绒寄甲寄生松褐天牛寄生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成虫释放时间>成虫释放密度>卵释放时间>卵释放密度>成虫释放方法。花绒寄甲的最佳释放条件为:在3月初每个松褐天牛蛀孔通过随机法释放花绒寄甲成虫1头,在5月初每个松褐天牛蛀孔释放花绒寄甲卵40粒。【结论】确定了花绒寄甲的最佳释放条件,在该条件下,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寄生率可达87.17%。  相似文献   

20.
Vitamin A deficiency: effect on retinal structure of the moth Manduca sext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hingid moths (Manduca sexta) were reared for several generations on an artificial diet deficient in vitamin A and its precursors. Retinal tissue from depleted moths was removed for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There was extensive histolysis in the retinal epithelium and underlying nervous and connective tissues. This pathology correlated with severe visual impairment, even though normal growth, metamorphosis, and reproduction occurred. In the adult this pathology could be reversed when the larvae were reared only on tobacco (its usual host) or on the artificial diet supplemented with beta-carotene or vitamin A palmit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