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乳腺癌骨转移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给予补肾活血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单用唑来膦酸治疗, 1个月为1 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质修复疗效及疼痛评分(NRS评分)、Karnofsky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骨质修复总有效率为86.9%,对照组为6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RS评分及Karnofsky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活血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在骨质修复及减轻患者疼痛方面优于单用唑来膦酸,同时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帕米磷酸二钠与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5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帕米磷酸二钠组70例,唑来磷酸组80例.给药方法 :帕米磷酸二钠注射液60 m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4 h;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20 min.两组均每4周给药1次,共3次.结果帕米磷酸二钠、唑来膦酸组临床受益率分别为84.3%,87.5%;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45.7%,48.8%.两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相似,但唑来膦酸使用更为方便,帕米磷酸二钠价格则较为低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化疗及放疗的联合应用与化疗及二膦酸盐的联合应用对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19例患者应用放疗+化疗的治疗.22例患者应用化疗+二膦酸盐治疗.比较2种方法的疗效。结果:化疗+放疗组缓解骨痛有效率94.7%(18/19),化疗+二膦酸盐组为95.2%,2组间缓解骨痛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放疗+化疗组骨转移疗效有效率为47.4%,化疗+二膦酸盐组为61.9%,2组骨转移疗效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虽然缓解骨痛有效率无差异,但对减轻其他的骨相关事件,化疗+二膦酸盐组的效果要优于放疗+化疗组,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患者而言.选用化疗+二膦酸盐的联合治疗可能比选用化疗+放疗的联合治疗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化疗。第6周期化疗结束后,观察组接受培美曲塞维持治疗,评估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35±1.10)vs(3.56±1.12)月,(9.03±1.13)vs(6.69±1.13)月,均P〈0.01],疗效也优于对照组(Hc=4.7102,P〈0.05)。两组不良药物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明确,毒副作用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骨转移4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疗及放疗的联合应用与化疗及二膦酸盐的联合应用对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19例患者应用放疗 化疗的治疗,22例患者应用化疗 二膦酸盐治疗,比较2种方法的疗效。结果化疗 放疗组缓解骨痛有效率94.7%(18/19),化疗 二膦酸盐组为95.2%,2组间缓解骨痛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 化疗组骨转移疗效有效率为47.4%,化疗 二膦酸盐组为61.9%,2组骨转移疗效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虽然缓解骨痛有效率无差异,但对减轻其他的骨相关事件,化疗 二膦酸盐组的效果要优于放疗 化疗组,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患者而言,选用化疗 二膦酸盐的联合治疗可能比选用化疗 放疗的联合治疗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阳和汤对裸鼠移植性人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的作用及其相关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股骨接种人 乳腺癌细胞建立裸鼠乳腺癌骨转移模型。随机分为阳和汤高、低剂量组、唑来磷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动态观察各组 裸鼠骨转移癌的生长情况, 测量骨转移癌体积, 绘制生长曲线; 给药20 d 后处死动物, 测取瘤质量, 计算抑瘤率; ELISA 法检测裸鼠血清中相关调节因子PTHrP、RANKL、OPG 含量的变化。结果1.阳和汤高、低剂量组、唑来磷酸组的 骨转移癌灶体积均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阳和汤高、低剂量组、唑来磷酸组PTHrP 和RANKL 含 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PG 含量水平增加,RANKL/OPG 的比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1.阳和汤有抗移植性人乳腺癌骨转移作用;2.阳和汤下调PTHrP、RANKL 的含量、增加OPG 的含量, 抑制RANKL/OPG 比率可能是其抑制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养肺消积分期疗法对晚期(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的影响。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选取符合入组标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6例,其中综合治疗组82例,单纯西医组74例,综合治疗组在西医规范化疗的基础上采用养肺消积分期疗法按阶段治疗,以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M-PFS)、中位生存期(MST)为主要观察指标,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变化、肿瘤控制率(DCR)、不良反应等为次要观察指标。结果 综合治疗组第1年、第2年总生存率分别较单纯西医组提高了23.9%、14.6%(P<0.05);与单纯西医组比较,综合治疗组无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均提高了3个月(P<0.01);综合治疗组瘤体控制率比单纯西医组提高13.2%(P<0.05)。结论 养肺消积分期疗法联合西医治疗能够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同时,可以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增加肿瘤控制率,不良反应小,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化锶(~(89)SrCl_2)对前列腺癌全身骨转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58例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转移病灶3处和、或转移灶2cm)患者分成两组: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组(以下简称对照组)36例,~(89)SrCl_2联合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组(以下简称联合治疗组)22例。对照组:在使用手术去势后口服康士德(比卡鲁胺片)50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在使用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前提下加用~(89)SrCl_2,按体重静脉推注~(89)SrCl_2(1.48~2.22)MBq(40~60μCi)/kg体重,最大剂量148MBq,3~6个月后进行SPECT全身骨显像,观察患者肿瘤骨转移情况及毒性反应等。结果:治疗后3~6个月随访,联合治疗组在减少患者骨转移灶上高于对照组。结论:~(89)SrCl_2作为一种内放射性同位素治疗,是非常安全、有效的,它能很快的减少并抑制前列腺癌的骨转移灶,减轻患者骨痛,并且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脚痹十味流气饮加味治疗寒湿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43例寒湿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美洛昔康片、别嘌醇片口服,观察组22例采用脚痹十味流气饮加味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3个月后随访,观察患者病情复发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关节肿痛指数、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脚痹十味流气饮加味治疗寒湿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效果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五水头孢唑啉钠对肛肠外科疾病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肛肠外科疾病手术19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7例给予五水头孢唑啉、对照组95例予头孢唑啉预防手术感染,比较两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切口感染分别为3.1%(3/97)、10.5%(1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纳入安全性评价83例,与五水头孢唑林钠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有1例;对照组纳入安全性评价86例,与头孢唑林钠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有7例,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8.1%,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水头孢唑啉钠对控制肛肠疾病手术后切口感染是有效的,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紧急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308例AMI患者分为紧急血运重建治疗组157例和药物治疗组151例.对所有患者随访4~88个月,平均随访(45±26)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不良事件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并利用QRS计分评估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 1)紧急血运重建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3.8±9.7)d,显著少于内科药物治疗组(19.8±8.9)d,P〈0.05;2)延迟血运重建组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药物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随访期间,延迟血运重建组的心力衰竭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4)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示:紧急血运重建组的LVEF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紧急血运重建组的LVDd显著小于药物治疗组,P〈0.05;5)紧急血运重建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0.386±0.120)显著大于药物治疗组(0.273±0.096),P〈0.05.结论紧急血运重建能减少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改善左室功能,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并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以下称"微卡")辅助治疗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的远期效果.方法 将已完成治疗的306例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随访5 a,其中采用常规标准化6个月治疗的152例为对照组,常规标准化联合微卡超短程4个月治疗的15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灶恶化率与复发率.结果 完成5 a随访的患者共137例(对照组79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欣母沛组(n=38),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欣母沛组给予欣母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24 h出血量、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产后24 h出血量欣母沛组为(453.5±172.4)m L,对照组为(562.3±243.6)m L。欣母沛组显效28例,有效7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7例。两组的产后24 h出血量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效果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米托蒽醌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2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采用米托蒽醌按12mg/m静脉滴注,每3个月1次,连用2a。对照组采用硫唑嘌呤50mg口服,每天1次,连用2a。应用扩充神经功能残疾量表(EDSS)、复发率和年平均发作次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的EDSS评分、年平均发作次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a后,治疗组的EDSS评分及年平均发作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0.0%(3/15),明显低于对照组为66.7%(10/15)(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而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少见。结论米托蒽醌可降低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疾病残疾进展及减少复发,疗效明显,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8例PU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每组49例。雷贝拉唑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加克拉霉素的三联用药方案治疗;奥美拉唑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加克拉霉素的三联用药方案治疗,连续用药2周,然后分别单独服用雷贝拉唑或奥美拉唑2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停药后1个月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反酸、烧心、疼痛等临床症状程度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以雷贝拉唑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停药后1月复查:雷贝拉唑组、奥美拉唑组的Hp清除率分别为93.9%、8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示雷贝拉唑组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组(P〈0.01)。结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加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在改善PU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促进溃疡愈合方面较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卡培他滨与表柔比星分别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根据不同化疗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对照组37例给予表柔比星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治疗4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Hc=4.208,P<0.05);观察组患者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程度比对照组严重(P<0.01),而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谷丙转氨酶升高、脱发等不良反应程度则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2 a生存率为40.3%,高于对照组的16.2%(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较表柔比星联合多西紫杉醇方案疗效佳,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分层治疗模式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中,探讨其治疗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层治疗原则,采取以化疗、放疗、靶向分子药物、中药扶正等综合治疗,观察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分析远期疗效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160例患者中,有效率(RR)为70.0%(112/160),ⅢB组RR明显高于IV组(P0.05);160例患者总生存期(OS)为(29.2±4.8)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8±2.1)个月;患者KPS评分、TNM分期、病理类型、EGFR基因、放射治疗、靶向分子药物治疗与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分层治疗模式应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能为临床选择标准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门诊确诊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54例,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外用及伊曲康唑口服联合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口服伊曲康唑治疗。两组患者于疗程结束后1周及治疗开始后第1、2、3个月来院随诊,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1周的痊愈率及3个月时的总复发率。结果疗程结束后1周研究组的痊愈率为94.4%,对照组为90.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的总复发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P〈0.01)。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窦性心率震荡对冠心病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278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18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测量和计算窦性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冠心病组TO值为(0.58±1.79%),高于对照组的(-1.05±0.75%);TS值为(2.19±0.73)ms/R-R,低于对照组的(4.72±1.52)ms/R-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2.0±0.3)a随访,发现TO和TS均异常者的病死率最高(31.3%),TO或TS一项异常者的病死率次之(11.9%),TO和TS均正常者病死率最低(6.5%),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窦性TO和(或)TS值异常时病死率增高,及时观察其TO和TS值对检出冠心病高危患者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将58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治疗组以玉屏风颗粒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并进行1a的随访观察。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复发次数0~4次,平均(2.5±0.3)次;对照组复发次数0~8次,平均(4.5±0.4)次,两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玉屏风颗粒可提高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