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家蚕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mCPI40鉴定及时空表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家蚕(Bombyx mori)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并对其表达特征及调控进行分析,为深入研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家蚕变态发育中的作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根据家蚕基因组数据库和Primer 5.0软件设计BmCPI40去信号肽引物,对家蚕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mCPI40进行克隆,利用Clustal X和MEGA4.0软件对BmCPI40进行氨基酸序列和进化关系分析。采用原核表达系统对重组的BmCPI40进行表达、纯化和抗体的制备。运用RT-PCR和qPCR技术在核酸水平分析BmCPI40时空表达特征,利用Western和免疫荧光技术分别对BmCPI40进行蛋白水平检测和组织定位。qPCR方法检测20E诱导条件下BmCPI40在家蚕体壁中的表达量变化。用20E处理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BmCPI40启动子序列活性进行检测,探究BmCPI40调控方式。【结果】鉴定、克隆、表达了家蚕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并命名为BmCPI40,其ORF全长366 bp,编码121个氨基酸,其中前18氨基酸构成其信号肽,编码蛋白质大小约为12 249.21 Da,等电点为4.43;进化树分析显示BmCPI40与一些病原微生物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结构域进化关系较近;BmCPI40的原核表达结果表明,重组的BmCPI40以可溶蛋白的形式表达;BmCPI40 5龄第3天各组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主要存在于家蚕表皮中,头部也有微量存在;时期检测结果表明,BmCPI40幼虫期表达量明显高于蛹期,眠期及变态期表达量下调明显,这与核酸水平的qPCR结果相一致,进一步的体壁免疫荧光定位证实BmCPI40主要存在于体壁的皮细胞周围;qPCR表明,20E诱导5龄第2天家蚕幼虫后,BmCPI40表达量减少;双荧光素酶检测结果显示,20E诱导细胞后,BmCPI40启动子序列荧光素酶活性下降,证实BmCPI40受到了蜕皮激素的抑制作用。【结论】 BmCPI40的表达受到蜕皮激素的诱导下调,同时其可能参与了家蚕的蜕皮及变态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2.
HCl和DMSO阻断滞育条件下桑蚕卵壳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桑蚕Bombyx mori滞育阻断机理,比较HCl、二甲基亚砜(DMSO)法阻断蚕卵滞育后卵壳表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方法】用HCl和DMSO分别在产后20和12 h处理蚕卵,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卵壳表面及气孔在处理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结果】HCl和DMSO处理均能成功地阻断蚕卵滞育的发生,蚕卵平均孵化率分别为93.37%和87.81%。扫描电镜观察HCl和DMSO处理的卵壳表面蚀刻效果明显,均出现了“脂质”脱落物;并且处理后蚕卵的气孔有逐步增大的趋势,与DMSO处理相比较,HCl处理获得的现象更为明显。【结论】卵壳表面变化可能与桑蚕滞育的阻断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分析和测定全粒木薯的常规养分及其生长猪消化能(DE)、代谢能(ME)。试验选用体重为(51.9±1.8)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健康去势公猪12头,采用交叉设计并分配3种饲粮。饲粮设计采取等比回归法,包括1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和2组由全粒木薯分别等比替代15%、30%基础饲粮的试验饲粮,所有饲粮中除待测原料外,其余能量原料间均保持着相同的比例;回归过程以全粒木薯摄入量为回归因子,对生长猪DE、ME摄入量作回归方程,进而得到全粒木薯生长猪DE、ME。结果表明:1)全粒木薯总能为15.02 MJ/kg,干物质含量为88.58%,粗蛋白质含量为2.62%,粗脂肪含量为0.62%,粗纤维含量为17.66%,粗灰分含量为7.97%,淀粉含量为45.16%。2)基础饲粮组DE显著高于30%全粒木薯替代饲粮组(P <0.05),但与15%全粒木薯替代饲粮组差异不显著(P>0.05);基础饲粮组ME显著高于30%全粒木薯替代饲粮组(P<0.05),但与15%全粒木薯替代饲粮组差异不显著(P>0.05); 15%与30%全粒木薯替代饲粮组间DE差异显著(P<0.05),但15%与30%全粒木薯替代饲粮组间ME差异不显著(P>0.05)。3)全粒木薯摄入量与其生长猪DE、ME摄入量关系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61+12.50X(R2=0.96,CV=0.17),Y=0.16+11.82X(R2=0.93,CV=0.23)。综上所述,全粒木薯能量利用价值一般,其生长猪DE、ME分别为12.50、11.82 MJ/kg DM,建议用其替代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最佳水平为15%,不影响生长猪DE、ME,但还需平衡饲粮中氨基酸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茶籽多糖和博落回生物碱对黄羽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博落回血根碱的抑菌活性。选取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750羽,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抗生素(1~28日龄为10 mg/kg抗敌素,29~56日龄为5 mg/kg黄霉素;抗生素组)、茶籽多糖(0.04%;多糖组)、博落回生物碱(1~28日龄为10 mg/kg,29~56日龄为20 mg/kg;博落回组)、茶籽多糖(0.04%)+博落回生物碱(1~28日龄为10 mg/kg,29~56日龄为20 mg/kg;多糖+博落回组)。试验期56 d。采用琼脂扩散纸片法和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博落回血根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的抑菌效果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多糖组、博落回组和多糖+博落回组黄羽肉鸡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多糖组、博落回组和多糖+博落回组黄羽肉鸡的空肠内容物中乳酸杆菌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博落回血根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巴氏杆菌中度敏感,对大肠杆菌低度敏感,对沙门氏菌高度敏感。博落回血根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 IC分别为25.00、25.00、12.50和1.56μg/mL。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茶籽多糖和博落回生物碱均能替代抗生素,可有效改善黄羽肉鸡的空肠形态结构,提高空肠中的乳酸杆菌数量,二者联合使用与单独添加效果相当;博落回血根碱对沙门氏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效果优于青霉素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阳和汤对裸鼠移植性人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的作用及其相关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股骨接种人 乳腺癌细胞建立裸鼠乳腺癌骨转移模型。随机分为阳和汤高、低剂量组、唑来磷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动态观察各组 裸鼠骨转移癌的生长情况, 测量骨转移癌体积, 绘制生长曲线; 给药20 d 后处死动物, 测取瘤质量, 计算抑瘤率; ELISA 法检测裸鼠血清中相关调节因子PTHrP、RANKL、OPG 含量的变化。结果1.阳和汤高、低剂量组、唑来磷酸组的 骨转移癌灶体积均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阳和汤高、低剂量组、唑来磷酸组PTHrP 和RANKL 含 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PG 含量水平增加,RANKL/OPG 的比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1.阳和汤有抗移植性人乳腺癌骨转移作用;2.阳和汤下调PTHrP、RANKL 的含量、增加OPG 的含量, 抑制RANKL/OPG 比率可能是其抑制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复配芽孢杆菌对撑绿杂交竹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单一芽孢杆菌和复配芽孢杆菌对撑绿杂交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开发防治撑绿杂交竹枯萎病的稳定高效、低成本的复合菌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文制备了解淀粉芽孢杆菌B01-2、枯草芽孢杆菌B23-1以及二者的复配菌株的发酵滤液,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盆栽试验法,研究了各菌株发酵产物对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以及对杂交竹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复配芽孢杆菌处理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显著高于单一菌株。复配芽孢杆菌菌落直径和孢子萌发率分别为1.9 cm和8.8%;单一菌株B01-2和B23-1的菌落直径与孢子萌发率分别为3.4 cm、4.1 cm和17.8%、31.0%;盆栽防效试验中,芽孢杆菌处理组的枯萎病发病率比对照低。复配芽孢杆菌的发病率(50%)较单一菌株B01-2(60%)与B23-1(60%)更低;复配芽孢杆菌对撑绿杂交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1.5%,高于单一菌株B01-2(70.4%)与B23-1(63.0%)。杂交竹叶片生理指标测定表明,3种处理的发酵液都能诱导激发杂交竹体内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防御酶的活性,降低杂交竹叶片叶绿素的分解和减少丙二醛(MDA)的生成,触发植物的系统抗病性,增强植株免疫能力。此外,复配菌株较单一菌株对杂交竹叶片的生理指标的影响更明显。结论复配芽孢杆菌具有强大的拮抗活性,在室内盆栽苗条件下能够有效防治撑绿杂交竹枯萎病,具有潜在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