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玫烟色拟青霉QH-4分离株的形态特征和培养条件的观察,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拟青霉属;研究不同营养物质、pH值、温度及光照等条件对玫烟色拟青霉QH-4分生孢子萌发条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营养条件对玫烟色拟青霉QH-4分生孢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在pH值为5~11条件下都可萌发,但偏酸(pH=5)和偏碱(pH=11)的情况下,孢子的萌发率比较低,与pH值为6、7、8和9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27℃;持续的光照有利于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
采用Folin-酚试剂法对玫烟色拟青霉胞外酶的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生产玫烟色拟青霉时,可产生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产酶水平与营养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在含酪蛋白和虫粉的培养液中,该菌胞外蛋白酶活力较高,培养至96 h时,酶活力分别为24.55 U/g和39.72 U/g,在含0.5%几丁质的培养液中,几丁质酶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3.
玫烟色拟青霉培养性状与产孢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描述了在不同接种方法和培养方式下,玫烟色拟青霉的培养性状和产孢特性.增大接种量,通气条件好的组合方式,能形成大量绒状菌丝,第8天即可大量产生孢子;接种量小,通气条件差,气生菌丝大量生长,孢子产量低.说明在满足营养、温度和光照的前提下,接种量与通气条件是玫烟色拟青霉孢子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一株玫烟色拟青霉pfu53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条件的研究表明:其最大生物量对应的天数为7d;生长最适温度为15℃;生长最佳pH值为6.  相似文献   

5.
玫烟色拟青霉营养需求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平皿中测定碳源、氯源、微量元素、温度和pH值对玫烟色拟青霉9867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分别为玉米粉、酵母膏、铜;最适温度为26℃;最适pH为6~7。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蝉拟青霉酯酶酶活较高的菌株及其高产量的蝉拟青霉酯酶,对8株蝉拟青霉胞内酯酶进行活力测定,从中筛选出酶活力高的菌株为GZDXIFR4611,并对其进行产酶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GZDXIFR4611产酯酶的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10 g/L,酵母膏7.5 g/L,K2HPO40.35 g/L,MgSO4·7H2O 0.35 g/L.酯酶在48 h产量最高,酯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为6.5,最适反应时间为40 min,在25℃条件下半衰期约为58 h,在40℃时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玫烟色拟青霉进行液体培养,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的糖含量、酸碱度、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均发生明显的变化。接种24-48h,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均增长较慢;接种48-120h,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增长最快;接种120h,菌丝生物量达22.43mg/ml,产孢量达11.8×107孢子/ml。培养液中Ph值和糖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接种72h,营养液的Ph值由初始6.4降到5.16,菌丝快速生长和孢子大量繁殖的时期是糖消耗最大的时期,因此接种72小时后,适当调节酸碱度,对玫烟色拟青霉菌丝生长和产孢均有利。  相似文献   

8.
以活菌数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淡紫拟青霉 E16液体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E16发酵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白砂糖1.5%(质量分数,下同),大豆粉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锌0.01%;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 pH 值6,500 mL 三角瓶装液量30%,接菌量5%,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培养时间4 d。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淡紫拟青霉E16产生的活菌数为9.80×109 cfu/mL,较优化前提高近1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
刘青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4975-4976,4980
[目的]研究淡紫拟青霉多糖的提取工艺,为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首先通过液体发酵获得淡紫拟青霉菌丝,然后以水为提取剂,在不同的提取条件下提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结果]淡紫拟青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70℃、浸提料液比1:30、浸提3次,2h/次。[结论]该提取工艺操作简便、浸提时间短、提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对玫烟色拟青霉PF9606与温度、pH、营养条件及光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2℃,最适温度为25~28℃;最适pH值为6~7;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培养基为SDA和SMA。  相似文献   

11.
层出镰孢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建立高效制备层出镰孢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菌丝体菌龄、酶解液组合、酶解反应温度及酶解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对层出镰孢菌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菌块在CMC液体培养基中25℃培养分生孢子3 d后,过滤离心后转移至YEPD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2 h,该菌丝最适于层出镰孢菌原生质体的制备;用1.2 mol/L KCl溶液配制含有5 mg/m L裂解酶、25 mg/m L崩溃酶、0.05 mg/m L溶壁酶的酶解液在30℃下对菌丝酶解1.5 h,此时原生质体的数量最大,为2.47×10~9个/m L.原生质体再生培养时,使用40%PTC溶液恢复细胞壁,在TB3液体培养基中30℃过夜培养,离心后与TB3固体培养基混合后倒入平板培养,原生质体再生率可达39.75%.[结论]通过对菌丝体菌龄、酶解液浓度、温度、酶解时间等条件的优化,可提高层出镰孢菌原生质体的产量及再生率,为进一步研究层出镰孢菌致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姚太梅  李明  李守勉  田景华  于兰芳  邢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14-1414,1446
[目的]探究温度和pH值对白灵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pH值(4.5、5.0、5.56、.0、6.5、7.0、7.5、8.0)的培养基,并将相同pH值的培养基分成6组,分别置于温度(以2.5℃为梯度)为17.5、20.02、2.52、5.0、27.5、30.0℃的恒温箱中培养,同一温度设5次重复。待菌丝恢复生长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每隔24 h测量1次,连续测3次,计算菌丝日平均生长速率。[结果]供试菌株在17.5~30℃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0℃;菌丝在培养基pH值4.5~8.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6.5。[结论]该研究为白灵菇栽培和菌丝体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草乌白绢病病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0 ℃、pH值5.0~6.0及黑暗等条件适宜菌丝生长;25~35 ℃、pH值4.0~6.0、光照、相对湿度100%加水等条件适合菌核萌发.  相似文献   

14.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最适宜的纤维素分解菌产酶条件。[方法]通过菌种筛选与鉴定试验,研究5种碳源(麸皮、滤纸、葡萄糖、蔗糖和CMC)、5种氮源(蛋白胨、硫酸铵、草酸铵、硝酸铵、柠檬酸)、培养时间、液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和5个培养温度(22、263、03、4和38℃)对微生物产酶的影响。[结果]从土壤、牛粪样品中共分离出17株微生物菌株,其中1株T2菌丝密集,菌落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快,经鉴定为木霉菌。T2菌株最适宜的产酶条件是:碳源为麸皮、羧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物质、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培养时间为3~4 h、液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为4~6、培养温度为26~34℃。[结论]T2菌株在30℃下培养时,相应的滤纸酶活力、CMC酶活力最高值分别为10.72和47.52 U/g。  相似文献   

15.
云尺蛾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杂食性虫种,在昆明地区主要取食柏科、松科植物。在林木根部周围表土层内1~3cm处化蛹、越冬。室温24.2℃和22.8℃的条件下,幼虫和蛹的历期分别为41.6d(天)和33.7d。每头幼虫平均取食鲜重10.44g。幼虫期的水石派姬小蜂和蛹期的两种寄生真菌是自然调节云尺蛾种群动态的重要天敌。两种真菌均能在人工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其中玫烟色拟青霉产孢量极高,并对多种昆虫具较强的侵染力;而细脚拟青霉则含有与天然冬虫夏草相类似的成分。同时,蛹期尚有蛹虫草菌寄生,而云尺蛾又易于大量人工饲养繁殖,采用常规措施即可人为控制该虫的发生发展。因而对云尺蛾的开发研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昆虫病原真菌玫烟色拟青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报道的综述,介绍玫烟色拟青霉在自然界的分布与寄主、致病力及影响因子、发生与流行、毒素的产生及该菌目前的生产及应用状况,旨在了解当前玫烟色拟青霉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马蹄金白绢病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马蹄金白绢病菌在5~35℃条件均能生长,以25℃生长最优;在pH值为3.0~10.0均能生长,适宜生长的pH值为5.0~6.0。马蹄金白绢病菌的菌丝能较好地利用不同碳源,但利用程度不同,以蔗糖利用效果最好,其次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果糖次之,可溶淀粉最差;马蹄金白绢病菌能不同程度地利用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在固体培养基中对硝态氮的利用能力最好,有机氮(尿素乙酸铵)次之,无机铵盐(硫酸铵)最差;不同光照时间对马蹄金白绢病的影响不同,以全部黑暗条件下培养菌丝生长最快,光和暗交替培养菌丝生长速度次之,全部光照条件下培养菌丝其生长速度最低。  相似文献   

18.
 对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孢子悬乳剂1000倍液(有效孢子含量为1.0×108孢子/mL)与3%吡虫啉对大棚生菜温室粉虱的综合防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大棚中使用2次玫烟色拟青霉对生菜上温室粉虱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用菌后第5d,生菜植株上粉虱数量开始下降,用菌2次后可明显控制温室粉虱对当季大棚生菜的危害,粉虱虫口密度明显低于3%吡虫啉处理区及对照,虫口减退率和相对防效均达39%和82%以上,第1次用菌剂后第25d(第2次用菌剂后第10d),菌剂处理区粉虱的虫口减退率及相对防效均高于95%。从处理后第10d开始, 玫烟色拟青霉制剂处理后的大棚中生菜植株昆虫群落的多样性高于3%吡虫啉处理后大棚,各处理大棚中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则表现为对照区>生防区>吡虫啉处理区。因此玫烟色拟青霉孢子乳悬剂可用于大棚中温室粉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裂褶菌的规模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竹英  毛绍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700-700,711
介绍了裂褶菌的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裂褶菌(Schizophyllum ocmmuner)属中、高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25℃,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4~2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1~26℃;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60%~75%;菌丝体发育阶段,需氧量大,子实体形成阶段也需通风换气;菌丝生长阶段,对光照要求不严格,当菌丝形成原基并发育成子实体时,需要光照300~500lx;裂褶菌人工栽培原料较为广泛,用棉籽壳、杂木屑及各种农作物秸秆为主料,辅之包谷面、麸皮、米糠等为培养基。裂褶菌子实体叶片平展时及时采收。子实体采收后培养料还可用以其他菌类的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