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形态计测学的方法 ,观察了 1 8匹成熟雌性蒙古马的脑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细胞和催乳激素细胞的数量和面积 ,同时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了这两种激素的血浆水平。结果表明 ,每个马脑垂体前叶中 ,生长激素细胞的平均数量为 6 .42× 1 8,每个细胞的平均面积为 82 .40μm2 ;催乳激素细胞的平均数量为 6 .0 7× 1 0 8,每个细胞的平均面积为 47.31μm2 。生长激素的血浆含量平均为 2 .84ng/ m L,但个体差异较大 ,变异系数高达 78.5 % ,催乳激素的血浆含量平均为 7.2 6 ng/ m L。本研究结果揭示 :母马脑垂体生长激素细胞和催乳激素细胞的数量和面积并不是决定母马这两种激素血中浓度的唯一重要因素 ;生长激素血中浓度上的个体差异 ,可能与其搏动性分泌形式有关  相似文献   

2.
一激素对乳生产率的影响内分泌腺及其激素对乳腺的活动有很大影响。意大利学者烏苏埃尔利氏把对乳腺有影响的激乳素分为促使乳腺生长发育的乳腺形成激素和对乳腺功能有影响的促乳腺分泌激素。促乳腺形成激素有垂体前叶的促乳腺激素、卵泡素和黄体素。目前卵泡素使用得最广。对乳腺分泌有影响的激素有催乳激素、甲状腺素和垂体后叶的催产素。亚齐英夫等氏用催乳激素的浸取物处理了510头乳牛,結果試驗牛的挤乳量比90头对照牛高20—40%。催乳激素(Prolactin)从垂体前叶获得。催产素(Oxytocin)从垂体后叶获得。 烏苏埃尔利氏認为催乳激素和催产素的分泌是由于  相似文献   

3.
催乳激素对山羊脂肪酸合酶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催乳激素对体外培养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试验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insulin,INS)、雌激素(estradiol,E_2)、催乳素(prolactin,PRL)及不同激素组合(INS+PRL、E_2+INS+PRL)处理山羊乳腺上皮细胞24h,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催乳激素对FASN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细胞转染山羊FASN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同样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雌激素、催乳素及激素组合处理24h,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催乳激素对FASN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用雌激素、催乳素处理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后,FASN基因启动子活性及mRNA水平极显著或显著上调(P0.01;P0.05),雌激素浓度为10、100μmol/L和催乳素浓度为0.1和1μg/mL时效果最为明显,而胰岛素对FASN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及mRNA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用不同激素组合(INS+PRL、E_2+INS+PRL)处理细胞均能显著上调FASN基因启动子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P0.05)。结果表明,雌激素和催乳素能够调控FASN基因的转录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泌乳过程中FASN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roscovitine,ROS)诱导体外培养山羊的卵母细胞核质同步成熟。用40μmol/L的ROS预处理山羊卵母细胞8h后转入常规成熟培养8,12,16h,记为(8+8,8+12和8+16),统计0,8,8+8,8+12,8+16h卵母细胞核成熟情况;用彗星试验检测8+16h时卵母细胞的老化程度;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Olympus,Tokyo,Japan)下观察8+16h时卵母细胞的皮质颗粒迁移情况;对体外培养8+16h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和体外培养,统计孤雌激活胚的体外发育情况;以上试验都以常规培养相同时间为对照。结果显示:山羊卵母细胞在体外核成熟抑制培养8h时,处于GV期的卵母细胞为59.16%,与对照组(25.75%)差异显著(P<0.05);8+8h和8+12h时,到达MⅡ期的卵母细胞的比率为19.75%和28.93%,与对照组(40.78%,53.10%)差异显著;8+16h时,到达MⅡ期的卵母细胞比率(73.20%)与对照组(74.36%)无显著性差异(P>0.05);(8+16h)组有老化倾向的卵母细胞的比率(21.67%)显著低于对照组(35.67%);(8+16h)组卵母细胞的皮质颗粒完全迁移率(81.84%)与对照组(78.89%)差异不显著;(8+16h)组卵母细胞孤雌胚的囊胚发育率(38.60%)高于对照组(32.80%)(P>0.05)。结果表明:成熟液中添加40μmol/L ROS对山羊卵母细胞短时间(8h)核成熟抑制培养,然后转入常规成熟培养16h,即不改变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时间(24h),可有效延迟部分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GVBD)的发生,不影响山羊卵母细胞核质的成熟,不降低MⅡ期的卵母细胞比率,可以降低有老化倾向卵母细胞的比率,提高山羊卵母细胞的后续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5.
褪黑激素在毛皮动物生产中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褪黑激素(melatonin)是一种吲哚类(indole)激素,由松果腺(pineal gland)分泌。光照是调节松果腺活动的原始因素。光照抑制松果腺活动,黑暗则刺激松果腺产生褪黑激素。随着一昼夜光照和黑暗的交替及一年中长日照和短日照的交替,褪黑激素的分泌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动物血液中褪黑激素白天含量低,夜间含量高;长日照期间褪黑激素的分泌少,短日照期间分泌增多。Rollag等(1976)报道了绵羊一昼夜24小时褪黑激素分泌的规律,白天血液中褪黑激素的含量10~  相似文献   

6.
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对绒山羊相关激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光照和褪黑激素对绒山羊内分泌的影响。本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的方法,把36只绒山羊平均分成3组,分别进行长光照(16L:8D)、自然光照(12.37hL)和短光照(8L:16D)处理,每种光照下一半埋植动物褪黑素,分别检测血液激素水平。结果表明:光照类型对绒山羊的激素分泌有显著的影响,长光照对催乳素(PRL)、类胰岛素促生长因子I(IGF-I)有促进作用,对褪黑素(MT)、胰岛素(INS)有抑制作用;短光照对催乳素(PRL)、IGF-I有抑制作用,对MT、INS有促进作用。埋植褪黑素后,在各种光照条件下对PRL、IGF-I均有抑制作用;INS在短光照+MT组降低,在自然光照+MT和长光照+MT组升高。这些都表明,几种激素在一天之内随着时间(光照)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7.
分离妊娠山羊子宫内膜淋巴细胞(Endometrial lymphocyte,EML)后,分别加入4、8、12、16 mg/L的亚硒酸钠进行体外培养,探讨硒对EML的活化作用及其对分泌细胞因子IL-2I、L-4、TGFβ1及TGFβ2的影响。结果显示,8~16 mg/L的亚硒酸钠可显著地促进山羊EML的体外活化(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EML活化后,对IL-2的分泌呈微弱的促进作用;对IL-4、TGFβ1、TGFβ2的分泌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1928年从垂体前叶提取出一种浸出物,能使假妊娠的兔泌乳,把这种激素命名为催乳激素(Prolactin,PRL)。此后一直研究催乳激素的提纯,到1970年,Frantz首次将人血液中的催乳激素,分离提纯。1971年,Friesen建立了人的催乳激素放射免疫测定法,能测出微量的催乳激素(1—2ng/ml血清)。1971年后对动物催乳激素水平的变化,生理学作用以及药理学控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有关催乳激素的研究,吸引了许多国家科学工作者的注意与重视。本文就催乳激素及影  相似文献   

9.
实验旨在研究雌性山羊早期妊娠和发情周期中 Frizzled-5(FZD5)蛋白在子宫中的表达,以及类固醇激素对 FZD5 的表达调控。选取发情周期、早期妊娠及雌激素(50 μg/mL)与孕酮(50 ng/mL)处理山羊的子宫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定量 PCR和 Western blot检测 FZD5在山羊子宫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FZD5 蛋白在山羊妊娠早期的子宫腔上皮和腺上皮中表达;FZD5 mRNA 和蛋白在胚胎与子宫的黏附前(D6)和黏附中(D16)表达较高,在黏附后(D19)和胎盘形成早期(D25)呈下降趋势;孕酮处理导致FZD5表达降低,表明山羊子宫中孕酮下调 FZD5的表达。研究提示FZD5可能在山羊胚胎着床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1增加光照对舍饲过冬的奶牛而言,采用人工光照手段模拟夏季自然环境,可以大大提高催乳激素的分泌,催乳激素与产奶量有很大关系。美国研究人员用白色荧光灯照明的方法,使白昼和黑夜按16小时和8小时的比例循环。增加光照的牛吃得多且产奶多。在照射2~6星期内产奶量即可提高,在春、秋、冬白昼短的季节里,用这种方法可使每头奶牛的日产奶量提高10%,  相似文献   

11.
边远干旱山区,因羊群分散、饮水困难,羊只难以集中试情和配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89年8至9月,在环县洪德乡进行三合激素诱发母山羊同期发情试验。选农户饲养膘情中等母山羊163只,每羊颈部肌肉注射三合激素1毫升。注射后,用公羊试情。检出发情母羊于发情后12小时用绒山种公羊的精液(1∶3稀释)人工授精,每次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外源激素短处理技术,对青年期转基因山羊(10~12月龄)进行人工诱导泌乳,并分析外源激素的处理对转基因山羊乳房发育、泌乳规律、乳汁成分、身体健康的影响,评估此技术对青年转基因山羊进行人工诱导泌乳的可行性.试验组A:8只转基因母羊联合注射雌激素和孕酮(E2∶P4按1∶8)配以利血平进行人工诱导泌乳;试验组B:另7只转基因母羊采用E2∶P4按1∶3进行人工诱导泌乳;并且选择同龄的10只普通母山羊作为对照组C,人工诱导泌乳方案同试验组A;选择同龄的10只普通母山羊作为对照组D,人工诱导泌乳方案同试验组B.结果表明:①转基因山羊经高比例的雌激素水平(E2∶P4=1∶3)的诱导作用,乳腺发育充分,乳房饱满且内部充盈乳汁,乳房容积率是低雌激素水平组羊(E2∶P4=1∶8)的2倍;②最初1周,经高比例的雌激素水平诱导的转基因山羊产奶量是低比例的雌激素水平组的2倍,差异极显著(182 mL/d±25 mL/d vs 93 mL/d±12 mL/d,P<0.01);③转基因山羊经激素诱导泌乳,在最初1周内乳汁分泌量呈先下降后逐步上升的变化规律;④通过人工激素诱导转基因山羊产生的乳汁,乳糖含量为4.35%~4.66 %,乳脂含量3.71%~4.16%,蛋白质含量4.06%~4.11%,均与对照组乳汁无显著差异;⑤诱导泌乳,对山羊自身的健康无显著影响,试验后,能够恢复情期并产羔.可见外源激素人工诱导泌乳短处理技术在青年转基因山羊上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6,(2):40-44
为研究自然发情和诱导发情的母犬发情期体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4)的分泌规律,将25只母犬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为自然发情组,试验组为诱导发情组。对6只自然发情母犬和5只诱导发情母犬采血制备血浆,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FSH、LH、E2、P4的含量,采血时间为出现发情表征的第1、3、5、6、7、8、9、10、11、13、17、24天。对照组母犬FSH、LH和E2最低含量均值分别为(4.35±1.98)ng/m L、(4.95±2.22)ng/m L和(1.33±1.04)pg/m L,FSH、LH和E2峰值均值分别为(134.44±20.97)ng/m L、(117.56±17.49)ng/m L和(6.22±2.16)pg/m L,P4含量均值变化范围是(0.24±03)~(12.51±1.76)ng/m L;试验组母犬FSH、LH和E2最低含量均值分别为(4.19±2.12)ng/m L、(5.64±3.84)ng/m L和(1.57±0.76)pg/m L,FSH、LH和E2峰值均值分别为(172.98±56.40)ng/m L、(159.12±35.87)ng/m L和(6.08±1.16)pg/m L,P4含量均值变化范围是(0.24±0.06)~(12.51±3.95)ng/m L。结果表明:自然发情和诱导发情的母犬体内LH、FSH、E2和P4变化比较复杂,但仍有规律可循;E2对FSH的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4的含量变化在LH峰后的显著变化,P4稳定性和规律性更强;外源性PG-CI和FSH激素诱导发情的母犬的方法显著性提高了整个发情周期LH和FSH水平(P0.05),而对发情周期内E2和P4分泌水平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催乳激素对体外培养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试验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insulin,INS)、雌激素(estradiol,E2)、催乳素(prolactin,PRL)及不同激素组合(INS+PRL、E2+INS+PRL)处理山羊乳腺上皮细胞24 h,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催乳激素对FASN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细胞转染山羊FASN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同样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雌激素、催乳素及激素组合处理24 h,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催乳激素对FASN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用雌激素、催乳素处理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后,FASN基因启动子活性及mRNA水平极显著或显著上调(P<0.01;P<0.05),雌激素浓度为10、100 μmol/L和催乳素浓度为0.1和1 μg/mL时效果最为明显,而胰岛素对FASN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及mRNA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用不同激素组合(INS+PRL、E2+INS+PRL)处理细胞均能显著上调FASN基因启动子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P<0.05)。结果表明,雌激素和催乳素能够调控FASN基因的转录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泌乳过程中FASN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嗉乳是在鸽子体内催乳激素的作用下产生的,而催乳激素是由于亲鸽孵化行为引起的。大约孵化到第8天,第一个能被观察到的迹象是嗉囊的上皮加厚。到第13天,嗉囊上皮加厚变得更加明显。比原来的宽度增大了一倍,并且血管也延伸增长到了上皮之内。第14天嗉乳开始分泌。到第18天出雏  相似文献   

16.
山羊季节性繁殖的特点表现虽不很明显,但以秋季(特别是10至11月份)日照变短时性活动较强烈。表现为母山羊发情普遍旺盛,公山羊性欲强。再加上秋季天气凉爽,气温适宜,饲料资源丰富,羊的膘情好,秋季所配种的母羊产冬羔,冬羔的体质比其他季节产的羔好。所以秋季是山羊的最佳配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性腺激素对山羊子宫内膜细胞分泌活性的影响,基于套皿培养技术构建永生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与基质细胞(ESC)共培养体外研究模型,通过ELISA检测性腺激素E2和/或P4对单独培养EEC中TNF-α与TGF-β分泌活性的调节作用以及ESC对该培养体系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未加激素对照组相比,单独或混合添加E2和P4均可显著增加单独培养EEC向顶端分泌TNF-α水平(P<0.05),而对细胞基底端TNF-α分泌活性影响不显著;E2单独作用较对照组显著降低EEC向细胞顶端分泌TGF-β水平(P<0.05),P4单独或与E2共同作用下则主要对单独培养EEC顶端及基底端分泌TGF-p水平具有显著增强作用(P<0.05).对于EEC-ESC共培养细胞模式,E2和/或P4显著降低EEC顶端和基底端TNF-α分泌水平(P<0.05);EEC顶端TGF-β分泌水平在E2和/或P4作用下显著降低(P<0.05),而EEC基底端TGF-β分泌水平不受激素作用所影响.激素对单独培养及与ESC共培养模式下的极化EEC顶端及基底端TNF-α与TGF-β分泌水平的差异,提示ESC对激素作用下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泌方向及分泌水平的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比格犬脑垂体远侧部细胞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比格犬(Beagle)脑垂体远侧部实质中含有6种细胞,即生长激素细胞、催乳激素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和滤泡—星形细胞,它们各有其超微结构特征。生长激素细胞呈圆形;胞核为圆形;分泌颗粒很多,圆形,直径约233~465nm,催乳激素细胞多呈不规则形;胞核为不规则形;分泌颗粒很多,圆形,直径约310~620nm。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分泌颗粒较少,直径约78~232nm。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分泌颗粒较多,圆形,直径约155~310nm,分布于细胞周边。促性腺激素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分泌颗粒较少,呈圆形、卵圆形、杵状或不规则形,长径约155~434nm。滤泡—星形细胞呈星形或不规则形,有突起伸入相邻细胞之间;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内无分泌颗粒。  相似文献   

19.
恒河猴脑垂体远侧部细胞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恒河猴脑垂体远侧部含有的 6种细胞 ,即生长激素细胞、催乳激素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和滤泡 -星形细胞。生长激素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 ,分泌颗粒直径 2 0 0~4 5 0 nm。催乳激素细胞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形 ,胞核为不规则形 ,分泌颗粒直径 2 5 0~ 80 0 nm。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形 ,分泌颗粒直径 10 0~ 2 5 0 nm。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 ,分泌颗粒直径 2 5 0~ 4 5 0 nm。促性腺激素细胞呈圆形 ,其椭圆形的分泌颗粒长径为 2 5 0~ 80 0 nm。滤泡 -星形细胞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形 ,有突起伸入相邻细胞之间 ,无分泌颗粒。  相似文献   

20.
将16只发情周期正常的母山羊随机分成3组:吗啡(Mor)组、纳洛酮(Nal)组和对照(Con)组,分别注射阿片受体兴奋剂Mor、阿片受体拮抗剂Nal和等量生理盐水。通过收集垂体门脉血样,监测注射前后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山羊中黄体期和早卵泡期注射Mor均能显著抑制丘脑下部LHRH的分泌(P<0.05),而注射Nal则促进其分泌(P<0.05),在中黄体期注射比在早卵泡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