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酒是茶和酒的完美结合,也是茶叶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向。从茶酒的功用、茶酒的分类、茶酒的制备以及茶酒与茶艺的结合运用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茶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自Watts(1940)发现猪丹毒杆菌具有不同血清型以后,Dédié(1949)采用酸裂解透析法制取猪丹毒杆菌沉淀抗原,通过与相应抗血清做沉淀反应的结果,将猪丹毒杆菌分为A、B和N三个血清型。此后,Heuner(1958)采用盐酸浸出法和醋酸浸出法制备的沉淀抗原进行沉淀反应,又将A、B两型分为A_1、A_2和B_1、B_2四个亚型,还发现了C和D型,在Murase和Castro等人的报告中,提出C、D、E、F、I、J、K和N型。1964—  相似文献   

3.
对b型流感嗜血杆茵荚膜多糖纯化工艺中冷酚抽提次数、沉淀核酸的乙醇浓度、沉淀糖精的乙醇浓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纯化工艺为冷酚抽提4次,300 mL/L的乙醇沉淀核酸,650m-L/L的乙醇沉淀糖.所建立的提取纯化工艺提取的荚膜多糖纯度高,各项指标能够达到WHO的规程要求.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默氏菌6型、12型与16型之间的交叉反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鸭疫里默氏菌6型和12型仅在玻片凝集试验中存在较弱的交叉反应,这一交叉反应可经血清吸收试验得到消除;12型和16型在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中均表现较强的双向交叉反应,但在琼扩试验中表现为较弱的单向交叉反应;6型和16型之间没有交叉反应。12型和16型之间的交叉反应和交叉沉淀反应均可经血清吸收后得以消除,但经过16型参考菌株吸收过的12型抗血清,还与6型菌株存在交叉凝集反应,只有同时用6型和16型菌株吸收,12型抗血清才具有血清型特异性。血清吸收对6型和12型抗血清的同型凝集反应能力和沉淀反应能力没有影响,但对16型抗血清的同源凝集能力和沉淀反应能力均有较大的影响,经、2型参考菌株吸收后,16型抗血清与同型抗原之间的凝集效价下降2个滴度,而且不再形成清晰的沉淀线。结果表明,6型和12型之间、12型和16型之间均存在ab-bc的抗原关系。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默氏菌一个可能新型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对13个鸭疫里默氏菌分离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玻片凝集试验中,这些菌株只与8型抗血清发生强凝集反应,试管凝集试验中,其代表菌株C882与8型参考菌株之间仅存在单向低度交叉凝集反应,且与1~19型中的其他18个血清型参考菌株无可见的交叉凝集反应;用C882吸收可消除8型抗血清与C882等菌株之间的交叉凝集反应,但不影响8型抗血清的同源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能力。琼扩试验中,C882与1~19型参考菌株之间不产生可见的交叉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模式表明,以C882为代表的13株细菌的热稳定抗原具有同一性。结果表明,13株待检菌株可能属于一个新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6.
《农业新技术》2006,(1):27-27
粉剂型农药:如药粉已明显结块或用手能捏成团块,说明已经失效或即将失效. 乳剂型农药:这类农药是乳油状态,在正常条件下贮存不分层,不沉淀,表明未失效.如有分层式沉淀现象,可取净水1杯,徐徐将农药注入1~2mL,搅拌沉淀物,如果底部有沉淀,油与水分层明显,并有漂浮物,说明乳化性不良,部分已失效.  相似文献   

7.
2型猪链球菌的血清学鉴定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试验首次证实了2型猪链球菌在我国的存在,采用玻片凝集、琼脂扩散及毛细管沉淀等3项试验,对1990年以来广东某猪场断奶仔猪暴发流行的败血症、脑膜炎及关节炎病猪中分离的15株链球菌进行了血清学鉴定。结果表明:15株链球菌均为2型猪链球菌;用高压法提取抗原进行沉淀反应,其结果比酸热法提取抗原具有简便、敏感、特异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1株难以定型的鸭疫里默氏菌分离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未经过吸收和经过吸收的抗血清,通过凝集试验和沉淀试验对1999年从河北某鸭场分离到的1株鸭疫里默氏菌(编号为C515)进行了研究。玻片凝集试验可将C515鉴定为19型,试管凝集试验表明,C515与19型参考菌株只有单向低度交叉凝集反应;C515不在10型抗血清中凝集,但C515抗血清可与10型参考菌株发生凝集反应;交互吸收可消除C515与10型和19型之间的交叉凝集反应,但不影响同源凝集反应和同源沉淀反应。C515与1~19型中的其他17个型的参考菌株没有可见的凝集反应,c515与1~19型参考菌株均不产生可见的沉淀反应。单独比较c515与1~19型参考菌株的关系,可将它鉴定为不同于1~19型的血清型,但该菌株还与10型的4个亚型菌株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尤其与亚型4(代表菌株为C598)存在高度交叉凝集反应和清晰的交叉沉淀反应;若将C515定为10型的亚型,又不符合10型分离株的共性。因此,该菌株属于难以定型的一类,可将它暂时鉴定为C598菌株的一个变异株。  相似文献   

9.
Dedie(1949)证实猪丹毒杆菌具有不同的血清型,命名为A型、B型及一个未能分型的N型。Heuner(1958)利用盐酸及醋酸浸出的菌体抗原进行沉淀反应,将Dedie的A型及B型进一步分为A_1、A_2及B_1、B_2四个型,同时还记述了C、D型。Murase等(1960)由健康猪扁桃体分离的猪丹毒  相似文献   

10.
猪圆环病毒2型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猪圆环病毒2型为材料,设计了3对引物,构建了猪圆环病毒2型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并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确定。建立的猪圆环病毒2型的LAMP检测方法,可以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颜色变化、生成的沉淀等现象判定反应结果,为猪圆环病毒2型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更加简便快速的方法,可以满足现场检疫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与热休克蛋白DNAJC7的关系,用Cap与DNAJC7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质粒pFast-GST-Cap和pFast-DNAJC7共转染sf9细胞,并用免疫共沉淀试验(Co-IP)检测.结果显示,沉淀Cap蛋白后能检测到DNAJC7蛋白条带,且沉淀DNAJC7蛋白后能够检测到Ca...  相似文献   

12.
我国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用Carter的荚膜群鉴定法和Heddlesten的热稳定抗原鉴定法对我国116株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血清学分型研究。研究表明,A∶1型是我国最主要的血清型,占69.8%,其次为A∶1(14)型和A∶3(4)型,分别占6.8%和4.3%。并对我国目前使用和试用的8株禽霍乱弱毒菌苗株进行了定型,其中3株为A∶1型,与主要血清型相同,5株与主要血清型不一致。在A∶1型菌株中,大部分菌株的耐热抗原与1型标准血清反应,形成1条沉淀线,部分菌株(9株)形成2条沉淀线,表明在A∶1型菌株中还存在有抗原差异。  相似文献   

13.
调配型酸乳饮料是以鲜奶、复原奶和豆奶为主要原料,不经乳酸菌发酵,直接用有机酸、糖、稳定剂配制而成,其蛋白质含量必须大于等于1%的乳饮料。调配型酸乳饮料的生产虽然工艺简单,但是稳定性比较差,易出现分层、絮凝和聚结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脂肪上浮和蛋白质沉淀。目前  相似文献   

14.
新分离的三种病原性猪痢疾密螺旋体,B8044,B6933和Ack300/8用螺旋体脂多糖抗原和兔抗血清做双向免疫扩散法鉴定血清型。新分离的三型和标准参考株1到4血清型作沉淀反应进行比较,证明这三型和1型或2型或1、2两型之间有共同抗原决定簇。但是,当用吸附法除去多余的抗体,再进行交叉反应,所有反应为单一特异型  相似文献   

15.
在对秋树湾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流体包裹体类型、温度、盐度、密度、压力、主要成分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所反映的成矿环境、成矿物质来源、矿质沉淀富集机制等进行探讨,总结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氏杆菌2型与17型之间交叉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在国内首次分离到17型鸭疫里氏杆菌。2型与17型在玻片凝集试验中存在明显的双向交叉反尖,在试管凝集试验中表现为单向低度的交叉反应,在琼扩试验中无交叉反尖。2型和17型抗血清经过交互吸收后不再与异型菌株发生凝集反应。沉淀反应模式表明,2型分离株与2型参考菌株、17型分离株与17型参考菌株分别具有相同的热稳定抗原。  相似文献   

17.
牛源性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旨在查明牛源性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及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从中国部分地区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乳房炎病牛乳中分离鉴定出78株无乳链球菌地方菌株,制备沉淀反应抗原及6株标准血清型无乳链球菌单因子血清抗体,采用环状沉淀试验,对78株无乳链球菌地方菌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鉴定;同时采用K-B纸片法测定了这些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表明,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无乳链球菌血清型主要为X型(60.26%),其次为Ⅲ型(10.26%)、R型(7.69%)、Ⅱ型(7.69%)和Ⅰb型(5.13%),Ⅰa型尚未发现。无乳链球菌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大部分抗生素,如头孢唑啉、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多黏菌素B、环丙沙星、氟哌酸和头孢他啶/棒酸均较敏感;但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棒酸和复方新诺明,有一定的耐药性,其耐药率达50%~100%。本研究对进一步研制有效的药物及疫苗,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病毒中和(VN)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琼脂凝胶扩散(AGP)试验分別用来测定经传染性法氏囊病(IBD)Ⅰ型或/和Ⅱ型病毒的活毒或/灭活油乳剂苗免疫的鸡的血清抗体。结果表明,ELISA不能区分IBDⅠ型和Ⅱ型病毒的抗体,而VN试验则能鉴別两者。在AGP试验中、血清Ⅰ型病毒免疫后所获得的血清均与Ⅰ型和Ⅱ型的病毒产生沉淀线,但用血清Ⅱ型病毒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超高温调制型乳酸奶产生沉淀的影响因素,对稳定剂的溶解条件、加酸方式、加酸时间、超高温灭菌温度等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在恒温条件下对产品的沉淀状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水量700 kg、温度80℃、剪切时间15 min条件下,稳定剂可完全溶解,从而增强产品稳定性;与缸顶喷洒加酸系统相比,在线加酸可明显改善产品稳定性;超高温灭菌温度由124℃降至121℃时,产品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检测动物的抗原和抗体有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应。下面介绍前两种。 1沉淀反应 适量的可溶性抗原和相应抗体在溶液和凝胶中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可成为肉眼可见的不溶性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利用该反应进行的血清学试验,称为沉淀试验。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将沉淀试验分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