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进一步临床试验并了解烟酸黄藤素注射液的安全性,对其进行了溶血性试验、肌肉刺激性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口服试验和腹腔注射试验)。结果表明,烟酸黄藤素注射液对兔红细胞不产生溶血和凝聚作用;肌肉注射,2只试验兔4块股四头肌刺激反应级之和为3,局部刺激反应轻微;口服、腹腔注射LD50分别为2866mg/kg、153mg/kg,黄藤素口服给药属低毒性药物,注射给药属中等毒性药物。  相似文献   

2.
清宫液2号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测定清宫液2号的急性毒性,先经预试验确定最小致死量(Dn)和全致死量(Dm),根据结果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清宫液2号每千克体重16500 mg、20000 mg、24000 mg和30000 mg剂量组和生理盐水每千克体重60 mL剂量组,采用改良寇氏法,腹腔注射给药后连续观察7 d,确定清宫液2号的急性毒性,并测定清宫液2号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结果表明,小鼠腹腔注射清宫液2号的LD50为(23248.77±692.60)mg/kg,该值大于5000 mg/kg,所以清宫液2号为实际无毒物质,对小鼠腹腔注射无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伊维菌素脂质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伊维菌素脂质体的毒性,将伊维菌素脂质体给试验小鼠按一定浓度一次腹腔注射,连续观察7-14d,用改良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及95%的可信限,并在同一方法和条件下与伊维菌素注射剂相比较。结果表明,伊维菌素脂质体(脂质体组)的LD50(92.1516mg/kg.BW)显著高于伊维菌素注射剂(原药组)的LD50(24.2493mg/kg.BW),是原药组的3.80倍。证明伊维菌素脂质体的毒性更低,刺激性更小,安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4.
"头孢沙星"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50只清洁级昆明系健康小鼠,进行“头孢沙星”原药1、0 g/L制剂口服及腹腔注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其原药LD0在10 g/kg~15 g/kg之间,LD100大于15 g/kg;其10 g/L制剂LD50=527.38 mg/kg,95%可信限范围391.84 mg/kg~696.44 mg/kg。“头孢沙星”原药属于实际无毒,10 g/L制剂按2 mg/kg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百可宁”的毒性强度,我们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对体重18~22g的小鼠灌胃,其毒副作用很小,耐受量大于40g/kg。小鼠腹腔注射时具一定的毒性,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0.5080g/20g,故该制剂不宜腹腔注射给药;对21日龄海兰褐公鸡嗉囊灌服,其毒副作用亦很小,耐受量大于50g/kg。结果初步表明该制剂对鸡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川楝素腹腔注射对小白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寇氏(karber)法测定了川楝素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取90只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5±2)g.以10%丙二醇生理盐水为溶媒,按序贯法测出川楝素腹腔注射小鼠100%致死率;将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的组间剂量比设定为1.2,染毒测定其LD50.结果川楝素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13.84 mg/kg,95%可信限为12.46~15.37 mg/kg.  相似文献   

7.
复方中药制剂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进一步临床试验和了解复方中药制剂的安全性,对其进行了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将100只昆明小鼠分为10组,3组口服试验中,给药剂量分别为6667、10000、15000 mg/kg体重时,小鼠仍健活;腹腔注射试验分为6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0000、12000、14400、17280、20740、24880 mg/kg体重,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16660 mg/kg,说明该药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7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试验1~7组分别为口服0 mg/kg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对照组、口服0 mg/kg空囊组、口服1 mg/kg CCK-卵黄抗体(yolk immunoglobulin,IgY)-低剂量微囊组、口服5 mg/kg CCK-IgY-高剂量微囊组、注射0 mg/kg CCK对照组、注射1 mg/kg CCK-IgY-低剂量非微囊组、注射3 mg/kg CCK-IgY-高剂量非微囊组。单笼饲养,试验期40 d。以小鼠体重、日采食量及血液中CCK抗体D值为评价指标,对CCK-IgY及其微胶囊进行促生长及免疫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试验全期来看,试验3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试验4组(P<0.01),但与试验1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注射CCK-IgY剂量的增加,D值也随之升高,试验7组D值极显著高于试验5组(P<0.01),而CCK-IgY微囊组均未达到与注射一致的效果。口服微囊化CCK-IgY和腹腔注射非微囊化CCK-IgY均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反应,腹腔注射非微囊化CCK-IgY具有较明显的促生长效果,但CCK-IgY微囊饲喂效果不够明显,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的安全性,按改良寇氏法进行了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的急性毒性试验。根据预实验结果,60只小鼠平均分为6组,雌雄各半,分别按6000、4558.5、3464、2632、2000 mg/kg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和0.5 mL/kg生理盐水注射液给小鼠腹腔一次性注射,同时用氟苯尼考普通注射液做对照,重复上述试验,均连续观察7 d。结果显示: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最大耐受量为6000 mg/kg,其LD50为3658.8 mg/kg,LD5095%可信限为2075.8~5241.8 mg/kg。氟苯尼考注射液的LD50为636.68 mg/kg,LD5095%可信限为538.5~735.1 mg/kg。此剂量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中氟苯尼考的含量相当于临床推荐用量(20 mg/kg)的180倍,表明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毒性显著降低,在治疗剂量范围内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阿维菌素对小鼠初级精母细胞致突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小鼠初级精母细胞染色畸变分析方法研究阿维菌素(Avermectin)对小鼠雄性生殖细胞的诱变性。将昆明系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第1-3组为阿维菌素高、中和低剂是组,分别为9.60、4.80和1.92mg/kg体重(相当于1/2、1/4和1/10LD50)剂量的阿维菌素与1,2-丙二醇 1次灌胃;第4组为阳性对照组,以60mg/kg体重剂量的环磷酰胺1次腹腔注射;第5组为阴性对照组,仅灌服溶剂,于给药后第12d和13d每组取5只小鼠,每只按2mg/kg体重剂量腹腔注射秋水仙素2h后取材。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检药后第12d和13d,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与相应阴性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极显著(P<0.01),阿维菌素高、中和低3个剂量组与相应阴性对照相比,其差异均不显著(P>0.05),证明阿维菌素对初级精母细胞不具诱变性。  相似文献   

11.
喹胺醇对小白鼠精子致畸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昆明小白鼠为靶动物,进行了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研究以喹胺醇的致畸作用。选择成年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30只(体重28-32g),随机分成6组。喹胺醇分为450mg/kg(1/20LD50),750mg/kg(1/12LD50),1000mg/kg(1/9LD50)和1500mg/kg(1/6LD50)4个剂量组,用2%吐温-80配成混悬液灌胃,阴性对照组2%吐温-80灌胃,阳性对照组用环磷酰胺(40mg/kg)腹腔注射,连续5d。结果表明,喹胺醇对小白鼠精子无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藏橐吾地上部分水提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将100只体质量30±2 g昆明系小鼠随机分成10组(灌胃6组,腹腔注射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灌胃给药剂量为53.00~135.00 g/kg(以生药量计),灌胃量为1 mL/30 g,分3次灌胃,每次间隔4 h;腹腔注射剂量为8.88~21.90 g/kg(以生药量计),注射量为0.8 mL/30 g,1次腹腔注射。给药后,每天观察小鼠的临床表现和死亡情况,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出现的毒性反应及病理剖检变化,统计死亡数,用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结果表明,小鼠灌胃和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91.69 g/kg和15.75 g/kg,95%可信限分别为83.10~101.16 g/kg和14.01~17.72 g/kg;两种染毒方式的中毒症状相似,均出现精神沉郁、运动迟缓、食欲及饮水废绝、呼吸频率降低;病理剖检可见胃肠道臌气,肝脏、脾脏坏死。结合中毒小鼠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综合分析后认为藏橐吾有毒性,主要损伤器官为胃肠道、肝脏和脾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银杏叶水煎醇沉液对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壳肿胀法,50只小鼠随机均分5组,分别为银杏叶水煎醇沉液腹腔注射高(10.0 g/kg)、中(5.0 g/kg)、低(2.5 g/kg)剂量组,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0 mg/kg),连续给药6 d,测定小鼠耳廓的肿胀率和肿胀抑制率;采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的镇痛作用,取合格小鼠100只随机均分10组,分别为银杏叶水煎醇沉液腹腔注射和水煎液灌胃高(10.0 g/kg)、中(5.0 g/kg)、低(2.5 g/kg)剂量组,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和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和灌胃安乃近(20 mg/kg),给药后30 m in测定小鼠的痛阈值的变化。结果:腹腔注射银杏叶水煎醇沉液各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其肿胀抑制率以高剂量组最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腹腔注射银杏叶水煎醇沉液各个剂量组痛阈值均明显提高(P〈0.01);灌胃给药高剂量组有镇痛作用(P〈0.01)。结论:银杏叶水煎醇沉液腹腔注射对小鼠具有较强的抗炎和镇痛作用,灌胃给药镇痛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用60%乙醇作溶剂制备千里先抗菌有效部位冻干粉(即千里光60%乙醇提取物).分析其化学成分.并用改良寇氏法测定其对小鼠腹腔注射的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发现,千里光60%乙醇提取物合有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但不含双稠吡咯啶生物碱;测得千里光60%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206mg/kg,95%可信限为1867—2607mg/kg。表明千里光60%乙醇提取物属低毒性物质,并可保留千里光的有效成分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而排除其中的双稠吡略啶生物碱.进一步提高了千里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复方蒲公英注射液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复方蒲公英注射液解热镇痛抗炎效果。解热试验取健康家兔10只,随机分为2组,每只兔背部皮下注射2,4-二硝基苯酚2%水溶液30 mg/kg,待体温升高超过1℃,分别按0.5 mL/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复方蒲公英注射液,给药后30、60、90、120 min分别测量直肠温度;镇痛试验取昆明系小白鼠50只,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0.05mL)、阿司匹林组(4%阿司匹林溶液0.05 mL)、复方蒲公英注射液低(0.05 mL)、中(0.1 mL)、高剂量组(0.2 mL)。连续经口给药3 d,于末次给药30 min后,每只小白鼠腹腔注射0.6%冰醋酸(0.1 mL/10 g),记录注射致痛剂后20 min内各鼠的扭体次数;抗炎试验取昆明系小白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0.05 mL/10 g)、双黄连组(0.05 mL/10 g)、复方蒲公英低(0.05 mL/10 g)、中(0.1 mL/10 g)、高(0.2 mL/10 g)剂量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5 d,在第5天注射后12 h,在小鼠右耳两侧均匀涂以二甲苯0.05 mL,左耳作为对照,2 h后处死,用直径0.5 cm打孔器取其左右耳片,称重,评价药物对二甲苯刺激耳廓的抗炎效果。结果提示,复方蒲公英注射液具有较好的解热抗炎作用,而无明显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按照《中国兽药典》2010版和《兽药及添加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要求,对伊维菌素微乳制剂进行肌肉刺激性试验、热原试验和注射途径LD50测定,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肌肉刺激性试验,观察4只家兔注射伊维菌素微乳制剂后48h的变化;热原试验,测家兔的体温变化,判断伊维菌素微乳制剂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LD50测定,分别给大鼠、小鼠按组一次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伊维菌素微乳,连续观察7d~14d,记录各组动物急性毒性反应的症状、病理变化、死亡时间,按简化寇氏法计算其半数致死量(LD50)及95%可信限。结果表明,伊维菌素微乳制剂对家兔股四头肌未见明显刺激作用;热原限度符合规定,无致热源;伊维菌素微乳制剂对大鼠、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其临床推荐用量(0.2 mg/kg)的191.28倍和161.00倍,并且高于伊维菌素原料药的LD50(24.249 3mg/kg)。伊维菌素微乳制剂的安全性试验结果提示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用寇氏法测定了红茂草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取70只昆明系小白鼠,雌雄各半,体重(20±2)g,按序贯法测出红茂草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小鼠100%致死率的最小剂量和0%致死率的最大剂量,染毒测定其LD50。结果红茂草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小鼠的LD50为1777.5 mg/kg,95%可信限为1585.7mg/kg~1992.5 mg/kg。  相似文献   

18.
探讨山豆根多糖对PRRSV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将7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7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依据前期已经建立氧化应激模型的感染条件,D组、E组、F组、G组小鼠于试验第1、2、3天分别采用口服、滴鼻和腹腔注射3种途径联合感染PRRSV病毒原液1.0mL/只,A组、B组、C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只。第4、5、6天,A、D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10g。B组小鼠腹腔注射5.0mg/kg的脂多糖(LPS)溶液,C组、E组、F组、G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山豆根多糖(200、50、100、200mg/kg)。供试小鼠均于第14天处死,并取其脾脏制备匀浆。采用ELISA检测脾匀浆中TNF-α、IL-1β、IL-6、IL-8、IL-10和MCP-1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显示,PRRSV感染小鼠后能升高小鼠脾脏匀浆内TNF-α、IL-1β、IL-6、IL-8、IL-10和MCP-1水平,50mg/kg~100mg/kg剂量的山豆根多糖能降低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表明,山豆根多糖能有效降低PRRSV感染小鼠脾脏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药"乳源康"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对“乳源康”的毒理药理学进行研究,进行4种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抗菌试验、局部刺激试验、抗炎试验。结果表明,①“乳源康”的小鼠口服LD50为36.80g/kg体重,腹腔注射LD50为13.85g/kg体重;②“乳源康”对乳房炎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③无明显刺激作用;④“乳源康”注射液与氢化可的松的消炎效果相同。“乳源康”治疗奶牛乳房炎具有高效、安全、低毒、使用方便、无化学药物和抗生素残留的优点,临床应用对治疗奶牛乳房炎、解决乳制品中的抗生素类药物残留以及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血根碱的安全性,采用改良寇氏法进行了血根碱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采用腹腔注射与灌胃两种给药方式,一次性对小鼠给予不同剂量血根碱,连续观察7 d。结果表明,小鼠腹腔注射血根碱的最大耐受量为15.0 mg/kg,其LD50为9.4 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8.6-10.3 mg/kg;灌胃给药的最大耐受量为2 000 mg/kg,其LD50为1 029.7 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903.7-1 173.2 mg/kg。该结果为血根碱临床剂量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