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绘工作具有地域广、主体多、任务重、复杂度高等特点,对测绘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权测绘项目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无法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规划,从而无法对测绘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针对性地预防,无法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基于此,就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绘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风险防控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英国赠款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四条示范流域农户调查为基础,从可持续生计角度,对农户的贫困状况进行分析,指出项目区以简单的农耕生产和外出务工为主的生计模式抵御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的能力较差,可持续性低,今后的生态和扶贫项目应以综合改善农户生计为主,增强项目对贫困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展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揭示景观格局变化对城市生态风险空间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西部地区绿色城镇化与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选取西安市浐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以2004,2009,2014年的遥感数据为基础,开展生态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构建研究区生态风险指数,拟合区域生态风险变化,对研究区2014年生态风险和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空间叠加和优化厘定,在分析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规律的同时给出研究区生态发展优化调控对策.[结果]区域景观由原来农田景观控制的绝对状态变成多类型控制的城市景观,区域景观风险指数上升了25%,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升了5.5%.[结论]浐灞生态区成立10 a以来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但由于该区坚持生态立区策略,区内多建大型生态项目,虽然该区在短期内呈现出生态风险指数上升的问题,但随着项目完成建设,区域风险会回落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且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升,表明其生态策略有利于该区生态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习土地估价实务,总结分析土地估价执业风险类型,阐述项目估价过程风险控制及估价师和估价机构应对执业风险的措施,以促使估价机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估价人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展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揭示景观格局变化对城市生态风险空间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西部地区绿色城镇化与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选取西安市浐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以2004,2009,2014年的遥感数据为基础,开展生态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构建研究区生态风险指数,拟合区域生态风险变化,对研究区2014年生态风险和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空间叠加和优化厘定,在分析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规律的同时给出研究区生态发展优化调控对策。[结果]区域景观由原来农田景观控制的绝对状态变成多类型控制的城市景观,区域景观风险指数上升了25%,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升了5.5%。[结论]浐灞生态区成立10a以来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但由于该区坚持生态立区策略,区内多建大型生态项目,虽然该区在短期内呈现出生态风险指数上升的问题,但随着项目完成建设,区域风险会回落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且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升,表明其生态策略有利于该区生态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6.
概要介绍了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结合几年来工作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中迫切需要提高的几个方面。即项目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和项目统一管理,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切实搞好项目建设的规划和对已经实施项目的监测工作,同时更要处理好项目建设与发展畜牧事业的关系,以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卢江林  李阳兵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6):229-233,239
以贵阳市饮用水源地红枫湖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1年,2007年,2013年3期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从生态风险评价的角度出发,利用ArcGIS,ERDAS IMAGINE平台,通过逐网格采样和空间克里金插值方法,研究红枫湖保护区不同时间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区域景观生态风险演变。结果表明:近22 a主要以中间等级生态风险为主,1991—2007年低生态风险、较低生态风险和中生态风险所占面积比例均下降。2007—2013年低生态风险、较低生态风险和高生态风险面积比例均呈现上升趋势。土地利用转移则以林地、耕地、建设用地最为显著,耕地总体呈现降低趋势,而林地、建设用地总体则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背景下,探讨农民的环境风险意识与环境避险行为的相关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关中地区渭河三级支流小湋河小流域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到附近村落进行实地问卷调查,探讨在该项目建设论证中农民的环境风险意识和避险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还存在更深层的原因,或具有更复杂化的形态。[结果]结合调查资料与统计分析,发现小湋河小流域农民的环境风险认知过程呈现环境风险感知→环境风险意识→环境避险行为的演进样态。在此基础上构建环境风险意识与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研究小流域农民环境风险意识和避险行为之间存在4组关系:有意识有行为、有意识无行为、无意识有行为、无意识无行为。[结论]意识与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在本研究实践检验中成立,农民的4类环境风险意识与相应的避险行为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齐家川示范区由建设单位与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建设管理,监理单位负责工程质量、进度及投资控制。对骨干工程等专业程度高、国家投资比例较大的工程,由建设单位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且不宜招投标的工程,建设单位与乡镇政府或村民委员会签订实施协议书,由乡镇、村组织实施。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工程国家投资比例较大,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工程群众和地方投资较多,建议今后的生态工程建设据此调整投资比例。乡镇、村组织非企业法人,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中处在不可替代的位置上,随着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管理制度的实行,能否以建设单位与乡镇、村组织所签订的项目建设协议为凭据支付建设资金有待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相似文献   

10.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为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内部结构复杂、参与方众多的复杂开放系统,受制于时间、资源、环境等条件的制约。该文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方法建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风险三层结构体系,并通过Monte Carlo模拟,对某一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风险的主要存在于坝体变形、坝体渗漏和坝基的渗漏、渗透物。对于主要用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农业水利工程,应加强坝体防漏和变形等加固措施,以降低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11.
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基于GIS平台,对农业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分别进行单因子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总风险评价。单因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慈溪市表层土壤重金属As的致癌风险指数在10-6~10-5水平,部分地区的风险指数已经超出美国EPA的土壤治理基准(10-6),Cd的致癌风险指数在10-7水平,属于安全的范围。七种重金属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均远小于限值1,不会对当地居民身体健康产生太大危害。健康总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叠加后的致癌总风险值指数仍处于10-6水平,叠加后的非致癌总风险指数值在10-2~10-1水平,也不会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危害。但在今后的土地利用规划中,仍要加强土壤重金属的健康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2.
潜在弃耕风险耕地识别是耕地总体利用和规划的科学依据,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然而,受弃耕过程的渐进性、复杂性及其相关学科方法与技术的限制,使弃耕很难被准确地识别和预测。本研究根据道路、坡度、海拔、水源、降水、气温、人口、粮食产量等因子与弃耕风险的关系,构建了以弃耕影响因子为主导的弃耕风险指数(FARI)和以系统聚类为基础的弃耕风险识别方法,对哈尼梯田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哈尼梯田稳定、弱风险和高风险耕地的面积占比分别为57%、35%和8%,整体较为稳定。2)哈尼梯田弃耕风险指数呈北部高于南部,东部大于西部的空间特征。3)在区位上哈尼梯田弃耕高风险耕地(34.95 km~2)主要分布在县域边界处,该区耕作条件差,是退耕还林还草、修复生态的关键区;稳定耕地(234.87 km~2)主要分布在元阳县的东中部,耕作条件适宜,是本区粮食安全与遗产保护的核心区。4)在影响因子上,稳定耕地区主要受人口、粮食产量、道路距离等因子的影响,其次为坡度、河流距离和海拔;弱风险耕地区受降水因子影响最大,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均较小;高风险耕地区主要受气温、坡度、海拔和河流距离等因子的影响。总之,哈尼梯田总体较为稳定,弃耕风险小,且不同弃耕风险程度耕地的影响因子不同。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受到广泛关注,合理评价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的风险状况,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以南京市八卦洲农业土壤为例,选取对人体危害较大的As、Cd、Cr、Hg、Pb五种重金属元素,对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分别采用传统标准方法、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安全评估技术规定》(产地评估标准方法)和改进地累积综合指数法对该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风险状况进行评价,运用GIS地统计学方法分析重金属风险等级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0、0.38、92.1、0.08和34.5 mg kg-1,除元素Hg以外,均超过南京市土壤环境背景值。产地评估标准方法表明八卦洲超过80%的耕地无重金属风险,风险区零散分布在八卦洲西南部、南部以及东部地区,Cd和Pb是造成低风险的主要元素;传统标准方法仅显示了Cd元素的超标特征;地累积指数法表明Cd、Cr、Pb三种元素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改进地累积综合指数法表明研究区总体生态状况良好。传统标准方法与产地评估标准方法能共同识别无风险的区域,而产地评估标准方法能更好地评价和划分农业土壤重金属风险区域,建议与改进地累积综合指数法结合使用,共同评估该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风险水平、空间分布以及生态风险特征。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城市污泥农用资源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广东省城市污泥的特点、广东省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和土壤肥力偏低等不利因素所引起的严峻的农业形势,阐述了大力加强广东省城市污泥农用资源化研究与实践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张立  雷风华  崔玉军  杨元江  王恩宝 《土壤》2021,53(4):850-857
基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采用地统计分析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松嫩平原黑土核心区土壤As含量进行冷热点分析和空间变异特征分析,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As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As含量范围在2.1~107.7 mg/kg,平均含量9.09 mg/kg,略高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土壤As含量背景值;土壤As高值聚类区主要分布在呼兰河上游,低值聚类区主要分布在呼兰河下游和松花江流域;土壤As含量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以结构性变异为主,空间分布受成土母质、水系等因素影响显著;研究区98.52%的地区为无污染的状态,99.88%的地区为低潜在生态风险。建议通过改善农业耕作方式、调整种植结构、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等人为因素来减缓土壤中As含量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态效率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农业生态效率是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通过农业生态效率的评价,可以准确评估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真实价值,以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率利用,并减轻农业废弃物所造成的内源性污染,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污染问题,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后发现,农业生态效率研究方面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概念界定不统一、评价方法趋同;2)宏观层面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不足、县域层面的收敛性分析亟待丰富;3)生态资产再生产、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生态农业政策等方面的应用还亟待加强等问题。为此,剖析了未来为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效率研究将会更加关注的如下几个方面:1)提升农业生态效率的评价方法;2)加强农业生态效率驱动因素的研究;3)推进农业生态效率在生态资产再生产、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制定农业政策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环境因子与物料的物理特性有着紧密的动态关系。在讨论农业物料物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超常环境因子能够激发超常物性的论点, 列举了一系列具体的农业物料超常物性及其机理分析, 提出了对其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Increases in farming practice intensity and landscape simplification are two well-known threats for many farmland bird species. Nevertheless, the effects of these two factors may differ strongly among species. Here, we propose to use the specialist-generalist concept to assess which bird species are most affected by these two factors. Bird density and intensity of farming practices were assessed within a sample of 58 farms across the Seine-et-Marne region in France, using point counts and a standardised farmer survey. The local abundance of 41 farmland and non-farmland species was related to farming intensity (pesticide applications) and landscape simplification (proportion of arable land), which was quantified using generalised least square models to account for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The more specialised the farmland and non-farmland birds were, the more negatively affected they were by the intensity of farming practices, relative to the generalist bird species. Local habitat simplification had a more positive effect on abundance of the most specialist farmland bird species. This latter relationship was not significant when tested at a landscape scale, which strongly suggests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farmland specialists to landscape simplification is scale-dependent. Some non-farmland species’ abundance was also reduced by farming intensity and local landscape simplification suggesting that low-input agri-environmental measures could benefit both farmland and non-farmland specialists, regardless of local and landscape habitat context. However, if diversity-enhancing measures should benefit non-farmland populations, it is likely that they do not favour farmland specialist species which are more at risk. We suggest designing of priority areas for farmland specialist birds, and landscape managing accordingly.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核农学发展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东 《核农学报》2003,17(5):328-331
本文对我国核农学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认为造成我国核农学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因素、学科之间的影响和发展的不平衡性、核农学自身特点及其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性等。国内外核农学的发展状况表明 :市场经济体制或计划经济体制不是影响核农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系统地论述了世界银行贷款“中国农业支持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方法论。这类项目就其类型和复杂性,在我国农业建设项目中属首次,与农业生产性项目比较,其可行性研究有许多特点,如项目准备期长、项目设计涉及面广、项目评价和风险分析相对复杂等,作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总结,为开拓中国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