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猪肉质性状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质性状是猪的重要经济性状,对肉质性状的改良是农业动物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概述了猪肉质性状的定义与测定方法;评述了肉质性状的遗传特性和已确定的主效基因及候选基因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猪肉质性状改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猪肉质性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肉性状为综合性状,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因素很多.分别探讨了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和环境因素对猪肉质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目前我国猪肉质性状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度载文量与期刊分布、发文作者及主要产出机构、基金项目资助、下载频次及被引频次等方面对1994~2013年间我国猪肉质性状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文献量及发文刊数在2008年达到峰值后,随年度呈下降趋势;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等研究机构是猪肉质性状研究的主体;目前猪肉质性状研究热点是基于基因组学技术的分子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背景】猪的肉质性状是重要的经济性状。研究影响各类肉质性状的分子机制,发掘关键基因,从而指导猪的遗传改良,对改善猪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肉质相关的机制研究主要是基于DNA的基因组研究,而对肉质性状的DNA甲基化研究以及结合基因组和甲基化组的综合分析却鲜有报道。【目的】通过基因组和DNA甲基化组联合分析,筛选、鉴定了影响猪肉质的潜在关键基因。为猪肉品质的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检测了140头大白猪背最长肌的28个肉质性状,通过表观基因组关联分析(EWAS)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筛选了各性状显著关联的CpG和SNP位点。随后以SNP为协变量对GWAS和EWAS重叠的显著关联位点进行条件关联分析,进一步筛选具有独立效应的CpG位点。然后以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为因变量,以SNP为自变量进行关联分析从而鉴定甲基化数量性状位点(meQTL)。最后使用顺式甲基化数量性状位点(cis-meQTL)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从而推断cis-meQTL与表型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对位点进行注释,鉴定潜在的关键基因。【结果】(1)在屠宰45 min黄度值(b45min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肉质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通过基因技术应用于肉质改良成为可能。因此,概述了肉质性状的评价指标、调控肉质的主效基因和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为加快猪肉质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6组水稻同核异质杂种F_1和亲本为材料,用系×测验系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研究了四种水稻细胞质在19个性状上的杂种优势效应及其遗传距离。系×测验系分析表明,供试胞质对结实率等4个性状的杂种优势仅表现胞质基因效应,对剑叶光合强度等5个性状的杂种优势既表现胞质基因效应,又表现核质互作效应,可育胞质对这些性状多数表现正向胞质基因效应。遗传距离分析表现,雄不育胞质与可育胞质间的遗传差异大于不育胞质间的遗传差异,D胞质、G胞质与野败胞质的遗传差异大于D、G胞质问的遗传差异。以上结果表明,胞质可用来改良作物目标性状,遗传距离分析可作为研究胞质亲缘关系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GFBP2基因潜在的遗传变异及其与苏姜猪肉质性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IGFBP2基因在苏姜猪、姜曲海猪、杜洛克猪中的MspⅠ酶切遗传多态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该多态位点对苏姜猪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在3个猪种试验群体,IGFBP2基因第2内含子内均发现了1个MspⅠ酶切多态性,存在A、B等位基因,AA、AB、BB基因型,优势等位基因为B,优势基因型为AB,多态信息含量均呈现中度多态。苏姜猪试验群体IGFBP2基因AA、AB型个体大理石纹显著高于BB型(P0.05),AA型个体五分制肉色和色差仪测得的a值均显著高于AB、 BB型(P0.05)。【结论】苏姜猪试验群体IGFBP2基因第2内含子内PCR-RFLP-MspⅠ多态性与部分肉质性状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显著性相关,可以作为与猪肉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物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在家禽育种工作中,分子遗传标记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研究和寻找与经济性状连锁的分子遗传标记,则可为家禽育种工作中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新的手段。综述了RFLP、DNA指纹、RAPD和微卫星DNA这4种分子遗传标记在家禽数量性状中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9.
猪肉品质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肉品质性状改良是当今遗传育种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候选基因策略寻找影响肉质性状的主效基因,从而应用于猪的肉质改良,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来说是可行的。综述了与猪肉品质有关的基因:氟烷敏感基因(Hal)、猪酸肉基因(RN)、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激素敏感脂肪酶基因(HSL)和脂蛋白脂肪酶基因(LPL)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分子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简要综述了分子标记在水稻的遗传多样性,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和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品种纯鉴定,杂种优势预测及目标基因的早期鉴定和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品质性状改良的基因工程等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为利用科学的指标选育出饲料利用效率高并且综合生产能力好的猪品种,从而解决饲料成本增加的问题,对饲料利用效率指标的演进历程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剩余采食量性状为目前衡量饲料利用效率的理想指标;饲料利用效率指标与猪生长和肉质特性之间关系紧密;影响饲料利用效率的因素很多包括:摄食、活动、消化和代谢等生物学因素;但是通过饲料利用效率相关基因组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此性状的候选基因的研究结果比较少且并不统一。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剩余采食量性状的改良对猪的生长和肉质等具有促进作用,它跟机体的各种生长和代谢机能相关,但其遗传作用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可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猪肉消费在我国居民的肉类消费中占主导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猪肉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猪肉品质受遗传、营养、饲养管理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常用肉色、pH值、肌内脂肪、滴水损失、嫩度和风味等指标表示。氧化应激是影响猪肉品质的主要因素。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催化减少有机氢过氧化物生成量而抵抗氧化应激。许多研究表明,在肥育猪日粮中添加酵母硒能有效改善肥育猪肉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肥育猪的肉色、pH值及系水力等指标,提高肥育猪的肉品质,延长了猪肉货架期。因此综述了酵母硒的抗氧化机理以及对肥育猪肉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改善肉质的营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是麦谷蛋白的重要组分,对小麦籽粒品质有重要作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结构、组成类型、遗传等与品质密切相关。广泛深入分析和研究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结构特点、遗传特性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小麦品质改良有重大意义。本文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分离鉴定、分子构象、基因定位、遗传表现、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综述了HMW-GS及其遗传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广西钦州湾牡蛎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CR方法扩增66个广西钦州湾牡蛎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基因(COI)片段,纯化后经测序分析,得到535 bp的碱基序列,其中A、T、G、C、A T和C G含量分别为23.8%、37.5%、20.5%、18.2%、60.5%和39.5%。比较它们与香港牡蛎和有明巨牡蛎COI序列的差异,钦州湾白肉牡蛎与香港牡蛎COI序列完全相同,而红肉牡蛎与有明巨牡蛎序列相同。DNAStar软件对比分析发现30个突变位点,其中16个位点为转换,14个位点为颠换。MEGA4软件构建NJ系统进化树显示白肉牡蛎和红肉牡蛎分为不同的2支。据此初步认为广西钦州湾牡蛎可能为2个不同的种群,COI基因片段可作为分析牡蛎种群遗传和系统发育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对棉花品质和产量性状进行QTL定位,将优良性状进行有目的的组合,以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棉花品种,是棉花分子标记与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最终目的.本文简要介绍了棉花遗传育种研究中常用的几种分子标记技术,并概述了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构建棉花遗传连锁图谱的基本原理及现状.  相似文献   

16.
李懿璞 《农技服务》2010,27(3):399-400
目前稻米脂肪含量低,满足不了人们对营养品质的需求。综述了稻米脂肪含量在经典数量遗传学和分子数量遗传学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稻米脂肪含量的改良途径,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实验室近几年的研究工作,对鸡母体营养与子代胴体品质间的母代效应与子代补偿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了肉种母鸡产蛋期营养对产蛋性能、子代生长性能、子代内脏器官发育、子代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等方面的影响,阐述了母鸡产蛋期营养是否对后代产生母体效应、母体效应的延续性以及子代后续生长过程中是否存在补偿生长效应;同时,对子代血液生化指标、激素水平以及肉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母体效应对子代鸡生长性能及肉质性状影响的代谢机理和分子机理,为改善鸡肉品质提供除遗传和当代营养以外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