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当前国内肉牛较好的品种首推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南德温等改良杂交品种。改良后的第二代、第三代品种肉牛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易育肥、增重快,屠宰率高等本地土杂牛不能相比的诸多优点,因此,选择优良品种是关键。其次,品种肉牛的增重快慢与其年龄有直接关系,建议引进1-2岁的改良品种肉牛为圈养育肥对象。  相似文献   

2.
我国肉牛种质资源长期面临进口依赖性强、国内优质种牛缺失、肉牛育种企业利润低、管理效率低、区域联合育种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全面了解认识我国肉牛当前育种技术、扩繁培育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现状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肉牛遗传性状评定标准与关键技术,肉牛联合育种中的育繁推一体化模式,针对国内外肉牛育种、扩繁培育、推广模式中关键技术的现状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我国肉牛育种当前存在的现状与问题,并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引进肉牛品种的利用、本土肉牛的培育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有效推动我国肉牛“育种、扩繁、推广”一体化进程,加快本土肉牛品种培育,提升我国肉牛联合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3.
宁化位于闽西北山区,当地黄牛体型小、生长慢、产肉少,经济效益低下。为了改良当地牛种,发展肉牛产业,我县自1996年开始引进法国利木赞肉牛细管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表明利杂一代不同月龄的体尺、体重及屠宰率、净肉率都明显高于当地黄牛,差异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南阳牛导入利木赞肉牛效果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自1981年开始南阳黄牛研究所承担了农牧渔业部畜牧兽医司下达的《南阳牛导入利木赞肉牛育种技术与推广》项目,先后进行了利木赞肉牛和南阳牛的杂交试验、杂一代和南阳牛的回交实验、回交后代横交固定试验以及利木赞肉牛改良南阳牛技术推广。研究结果表明:利木赞肉牛外血的导入,较好地纠正了南阳牛的背部、臀部欠丰满的体型,产肉性能显著提高,大面积推广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固原市肉牛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有效解决基础母牛的流失问题,加大基础母牛保护力度,作者对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建立固原市优质高档肉牛繁育示范基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肉牛育肥是目前养殖业中已经普及的项目,只要运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就能获得成功。1架子牛的选购品种:以杂交牛为佳,如西门塔尔杂交牛、利木赞杂交牛、夏洛克杂交牛等。杂交牛缺乏的地区可选用当地的大架子牛。生产实践证明,当地大架子牛价格低廉,易于购买,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年龄:一般认为12月龄以后称之为架子牛,也有的把3~4岁称为架子牛。杂交肉牛可选择1~1.5岁,当地  相似文献   

7.
1选购 肉牛品种以杂交牛为佳,如西门塔尔杂交牛、利木赞杂交牛、夏洛来杂交牛等。杂交牛缺乏的地区可选用当地的大架子牛,生产实践证明,当地大架子牛价格低廉,易于购买,有较高的"补偿"生产效应。一般杂交肉牛可选择1.0~1.5岁,当地品种牛以2~4岁最为适宜。所选的牛一般为未去势的公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上肖乡路岭村肉牛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表明,该村作为肉牛养殖大县的一个村,已具备建设肉牛产业基地的基本条件;目前主要的制约因素有能繁母牛总量少、青壮年劳力短缺、基础设施条件差、养殖技术落后、资金短缺、技术服务力量薄弱等,加快发展的路径有加大各项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肉牛品种(品系)、加快"144模式"和"120模式"养殖户的培养、加快标准化牛舍的推广、加快清洁养殖模式的转变、加大对养殖户科学技术的培训、加大荒山荒坡的开发、大力推广新型饲草料种植、充分发挥养殖合作社的作用、加强疫病防控、建立稳定高效的服务保障体系等。本文对甘肃陇东地区肉牛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肉牛产业已形成了肉牛育种、饲料生产、肉牛繁育、肉牛育肥、牛肉加工、销售餐饮等各环节相互联动、协调发展的成熟产业运作模式,成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以及发展区域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文章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发展肉牛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0.
一、提高犊牛初生重。要想增加杂交犊牛初生重,首先是选用良种公牛,如夏洛来、海福特、短角、西门塔尔、利木赞、澳牛等,与本地体型较大的母牛进行杂交改良的后代,做育肥肉牛。因其所产的杂种一代犊牛具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在农户型和全舍饲两种饲养条件下,对比夏西黄F2、皮西黄F2和利西黄F2三元杂交牛产肉性能指标高低.[方法]通过三元杂交改良的方法引进优秀肉牛品种夏洛莱、皮埃蒙特和利木赞冻精,对西黄F1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表明:在农户型和全舍饲两种饲养条件下,夏西黄F2、皮西黄F2和利西黄F2三元杂交牛生长发育迅速,屠宰...  相似文献   

12.
自1974年从法国引进原种利木赞牛改良当地复州牛以来,辽宁省普兰店市现已形成存栏量12万头年出栏量5万头的利木赞改良牛规模。调查发现,普兰店地区多年通过推广利木赞牛人工授精技术,母牛群的外貌和体尺指标都与利木赞原种牛相接近,而显著优于复州牛。但由于长期缺乏完善的系谱登记制度,且饲养管理水平低,使得改良牛系谱混乱,遗传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建议当地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建立利木赞改良牛个体身份标识系统,同时加强营养供应,为我国利木赞牛品种或专门化品系的培育打下基础,并为实施全国肉牛追溯体系提供可用的信息,以推动肉牛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与推广生物安全集成技术在规模化肉牛场的设计与建造.综合运用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兽医卫生学、肉牛饲养学和建筑设计学等理论,从肉牛的生产环境、牛舍的设计建造、卫生消毒、鼠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结果:设计了肉牛生产环境的技术参数,制定了关键生产环节肉牛疾病环境控制措施.说明综合应用生物安全集成技术设计建造肉牛场,为肉牛饲养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克服肉牛品种选育和饲养管理中存在操作不规范、数据记录不全、数据保存不完整等问题,提高肉牛养殖场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根据肉牛饲养和牛场管理的需要,以Visual Studi0 2008为系统开发平台,利用VB.NET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和SQL Server 2005大型关系数据库及Crystal Reports(水晶报表)技术进行系统开发.构建了基于VB.NET和SQL Server的肉牛场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包括文件、牛群管理、生产管理、育种管理、库存管理、人事管理、统计分析、系统维护和帮助九个主要功能模块.该系统实现了肉牛生产的系统化和牛场管理的信息化,促进肉牛品种选育的进程,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有效地提高了肉牛养殖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选择8~10月龄的关岭牛、西×关杂交牛(西门塔尔牛♂×关岭牛♀)、安×关杂交牛(红安格斯牛♂×关岭牛♀)、利×关杂交牛(利木赞牛♂×关岭牛♀)各8头,进行育肥生产雪花牛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西×关杂的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值、眼肌面积、高档肉块重最高,依次为利×关杂、安×关杂、关岭牛;西×关杂组、利×关杂组、安×关杂组的宰前活重、眼肌面积和高档肉块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关岭牛组(P〈0.01);关岭牛组和安X关杂组的肌内雪花状脂肪含量均为3级,优于西×关杂组和利×关杂组;综合评价关岭牛组和安×关杂组的胴体等级均为3A级,西×关杂和利×关杂的胴体等级均为2A级。结果显示,关岭牛虽然产肉性能不高,但机体内并不缺少优秀的遗传基因,具备选育成优质高产肉牛品种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研究利木赞杂交草原红牛的肉用性能,选择断奶后小公牛利草F139头、草原红牛79头,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至18月龄时屠宰。结果表明,利草F1出栏体重和育肥期日增重极显著地高于草原红牛(P〈0.01);体躯高度、体斜长、坐骨端宽、胸围、管围、腿围均极显著地大于草原红牛(P〈0.01),整体结构趋向于偏肉体型;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等主要产肉指标极显著地高于草原红牛(P〈0.01);利草F1肉中的粗脂肪含量较草原红牛有一定的下降,而粗蛋白质的含量有所上升;利草F1的油酸含量比草原红牛下降2.43个百分点;不饱和脂肪酸、与鲜味有关的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利草F1与草原红牛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饲养管理方面对安格斯肉牛育成母牛的饲养管理进行实践总结。安格斯育成母牛是指7月龄到初配受胎这段时间,相对于犊牛和成年母牛而言,育成母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已大大提高。无妊娠、产奶的负担,疾病较少,饲养管理相对较容易,育成母牛饲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合理的饲养,使其按时达到理想的体型,体重标准性成熟,按时配种受胎。并为其一生的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2016年甘肃宏福现代农牧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从澳大利亚引进纯种500头,笔者进行了技术服务,根据工作实践、体会浅谈安格斯肉牛育成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的优势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南方水热条件充足、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市场对外依存度高、投资资金充足、饲草成本低等肉牛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结合南方肉牛养殖的成功案例,从品种改良、饲草体系建设、放牧与舍饲二元养殖方式、南方高档牛肉生产开发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的途径,提出将南方建设成为继北方牧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之后的第三个草食畜牧业基地,形成"南方农区牧场"。  相似文献   

19.
选取18月龄湘西黄牛、西本(西门塔尔牛×湘西黄牛)、利本(利木赞牛×湘西黄牛)、西西本(西门塔尔牛×西本)、利西本(利木赞牛×西本)共24头,于舍饲条件下补饲精料,进行70d的育肥试验。结果表明:利西本三元杂交牛的增重水平和育肥效益明显优于其他组合和湘西黄牛,利西本三元杂交牛的日增重1.21 kg;屠宰率58.44%,净肉率47.68%;胴体质量与产量等级评定表明:利西本三元杂交牛牛肉指标达到了特级标准;产量达到了国内优质高档牛肉的重量标准。肉质特性测定表明:利本杂交牛肉品大理石纹较为丰富,利西本杂交牛肉品较细嫩、柔软;各组合间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利西本和湘西黄牛臀肌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背肌(P〈0.05),其他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利木赞杂交黄牛后代的肉质适合怎样的牛肉市场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肉的品质与消费嗜好和价位决定牛肉的市场档次和生产效益,牛肉的档次与相应的配套牛种及相应的育肥技术模式有关。本文分析了利木赞杂交黄牛后代在不同育肥技术模式下表现出的生产性能和肉质特性,供作选择牛种和育肥技术模式以及定位牛肉市场档次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