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B.napus L.)是国内外广泛栽培的主要油菜类型之一。由于生态条件的差异,甘蓝型油菜可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三种。各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温、光条件有较大差别。我国于解放初期从日本引进甘蓝型油菜,经与我国白菜型油菜——南方油白菜(Brassica chinesis var oleifera Mak)杂交改良后形成了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类型。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青藏高原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对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及配制的正反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进行测定,并对杂交F_1代形态学、花粉活力和自交亲和性分析。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以甘蓝型油菜作母本,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较高;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正反交F_1代组合均表现为自交亲和,植物学性状均偏向于母本,自交亲和性表现为甘蓝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指数分别为20.37、6.30、1.59、0.51,花粉活力表现为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  相似文献   

3.
复果油菜新种质的创建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和6个世代的鉴定选择,培育了甘蓝型复果油菜90-12和白菜型复果油菜92-16。对500株以上群体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它们的复果株率达100%,单株复果率达40%以上。尽管复果油菜的角果长度、每果粒数和千粒重随着果柄上结角数目增加而减少,但由于复果油菜的单株角果数比普通油菜多33.20%~56.55%,从而使复果油菜的单株产量较普通油菜增加29.38%~35.26%。甘蓝型油菜复果性状由3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但在甘白种间杂种1代表现母性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4.
低芥酸甘白油菜,是利用基因互补原理进行甘蓝型和白菜型菜种间远缘杂交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经在渭北旱塬5年的试验、示范与推广、表现抗病毒病,耐冻、高产、优质。在海拔800~1300m范围内种植,均可安全越冬,突破了甘蓝型油菜的种植界限,使甘蓝型油菜北移一个纬度。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100kg以上,较对照品种秦油4号(白菜型)增产59.06%,最高亩产可达317.5kg。至1993年在陕西渭北、甘肃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及其含油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甘蓝型黄籽油菜不同品系材料、不同单株间千粒黄籽外显率及其与含油量、黄籽级数和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是一个不同黄色程度的黄籽组合体,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品系间差异显著,单株间差异较大。黄籽外显率与含油量呈极弱相关关系,与黄籽级数(最低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千粒重呈弱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应在85%以上,才能作为育种选择对象和高油分含量的菜籽色泽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万华方  魏帅  冯宇霞  钱伟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6):3225-3234
【目的】作为甘蓝型油菜的祖先种之一,白菜型油菜具有遗传多样性丰富、耐干旱、耐土壤瘠薄等优良特性。分析白菜型油菜的抗旱性,并以六倍体为桥梁,创造导入白菜型油菜优良抗旱性的新型甘蓝型油菜。【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和甘蓝为亲本,经杂交、胚挽救、染色体加倍,获得六倍体材料(AnAnCnCnCoCo)。以六倍体(AnAnCnCnCoCo)与白菜型油菜(ArAr)为亲本,杂交获得新型甘蓝型油菜(AnArCnCo);以PEG-6000溶液于萌发期模拟干旱处理新型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测算种子萌发抗旱指数、相对萌发率、相对萌发势、相对根长和相对胚轴长,评价其抗旱性,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抗旱性鉴定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具有优良抗旱性的新型甘蓝型油菜。【结果】以11份六倍体材料和68份白菜型油菜为亲本,创建了124份新型甘蓝型油菜。新型甘蓝型油菜苗期表型介于六倍体和白菜型油菜之间。所选六倍体材料的染色体数目为56条,花粉育性约90%,合成的新型甘蓝型油菜的染色体数目为38条,花粉育性约80%。选取59份长势优良的新型甘蓝型油菜、7份六倍体材料、10份白菜型油菜以及20份自然甘蓝型油菜,进行主成分分析,四类材料分成三类,即六倍体材料、自然甘蓝型油菜和新型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但自然甘蓝型油菜和新型甘蓝型油菜明显分开。以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测定抗旱性指标,确定了用于白菜型油菜和新型甘蓝型油菜模拟干旱处理的PEG-6000溶液浓度,分别为200和250 g·L-1。从59份新型甘蓝型油菜中选取9份进行抗旱性鉴定,发现其中有3份新型甘蓝型油菜的抗旱性优于对照甘蓝型油菜中双11号,而且这三份新型甘蓝型油菜的抗旱性与各自的父本白菜型油菜的抗旱性呈正相关性。【结论】以具备优良抗旱性的白菜型油菜为亲本,以六倍体材料为桥梁,可创制具备优良抗旱性的新型甘蓝型油菜。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胞质类型及各自的研究进展,造成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环境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影响,以及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微量花粉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扼要评论.指出只有培育出不育性稳定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微粉问题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是由甘蓝与白菜型油菜杂交,染色体自然加倍而成.与甘蓝亲本相比,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资源狭窄,利用甘蓝资源是拓宽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的方式之一,但是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存在生殖隔离.利用29份甘蓝与1份自然甘蓝型油菜杂交;利用12份自然甘蓝型油菜,8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48份新型甘蓝型油菜和95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同自然甘蓝型油菜杂交的DH系与1份甘蓝杂交,期望筛选出亲和性高的甘蓝或者甘蓝型油菜.对7份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柱头识别反应和胚珠发育观察,发现甘蓝花粉能够在甘蓝型油菜柱头上正常萌发、伸长和生长,但是授粉10d后胚珠开始败育,直到30d完全死亡.尽管29份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平均结实率低(36.00%),但是一份野生甘蓝K8934与甘蓝型油菜的结实率能达到148.60%.4种不同类型的甘蓝型油菜与甘蓝杂交均表现低的可交配性,平均结实率差(10.90%).说明了从变异广泛的甘蓝材料中,可能筛选到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亲和性高的甘蓝材料.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了提高油菜的油酸含量,继而培育高油酸油菜品种,从甘蓝型油菜成熟叶片中分离总RNA,经反转录合成cDAN第一条链,以此为模板进行多聚酶链式反应,产物为一长654bp的DNA片段,经克隆和序列测定表明,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在比较区的同源性达100%。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发现、演变及其特点,以及在甘蓝型油菜上的利用现状;依照法国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在我省白菜型油菜上利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90—2441A的遗传及其等位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90-2441A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90-2441A核不育受2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甘蓝型油菜均可作为它的恢复系;等位性测验表明,90-2441A,1171A,S45A均受2个相同位点的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它们在遗传上属同一类型。  相似文献   

12.
用特异种质黄苗寒青小白菜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得到黄苗甘蓝型油菜新品系金黄一号。经测定,黄苗性状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能稳定地遗传表达。通过在甘蓝型油菜优势育种中应用黄苗遗传标记性状,可在苗期准确地鉴定杂种纯度和剔除伪杂种株,使杂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特点、粒色遗传和生理生化研究进展。总结了6种主要的甘蓝型黄籽油菜选育途径。综述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最新进展,包括黄籽性状的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等。最后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是农业生产上长期存在的非生物逆境因子,严重影响甘蓝型油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尝试采用各种生物学手段解析甘蓝型油菜的抗旱遗传机制,培育抗旱甘蓝型油菜品种。简要概述了甘蓝型油菜抗旱相关性状QTL定位、干旱胁迫下的应答蛋白等抗旱分子机制及抗旱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提高甘蓝型油菜抗旱性提供相关理论参考,以加快甘蓝型油菜抗旱育种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5.
油菜种子贮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发芽试验和四唑测定方法,对在昆明自然存放条件下贮藏1-17年的158份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种子的活力和胚活性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油菜种子的生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呈阶梯式降低,胚活性劣变出现较早,但胚完整性的完全丧失明显慢于种了生活力的丧失。根据测定结果,将贮藏中的油菜种子生活力的变化划分为四个时期,并且明确在昆明自然存放条件下,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平均贮藏寿命为8-9年。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16,(7):1-3
从测定紫红叶油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着手研究亚种间远缘杂交新品系甘蓝型紫红叶油菜的叶片色素变化特性。结果表明:紫红叶油菜的叶绿素含量呈苗期高、抽薹期低、开花期高的双峰曲线。苗期叶色较深的紫叶油菜品系的叶绿素含量最低,为0.609mg/g,抽薹期,紫红叶甘蓝型油菜的叶绿素都呈下降趋势,并到达最低点,;但紫色较深的紫叶油菜叶绿素含量最高,为0.460mg/g;开花期,紫红叶甘蓝型油菜的叶片转绿,叶色较深的紫叶油菜品系的叶绿素含量在开花期达到顶峰,为0.795mg/g。在低温2℃、10℃处理时,深紫叶的紫红叶甘蓝型油菜的叶绿素含量较高;在20℃处理时,深紫叶的紫红叶甘蓝型油菜的叶绿素含量较低。在30℃处理时,深紫叶油菜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深紫叶紫红叶甘蓝型油菜20%遮光处理12天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叶脉浅紫和绿叶的叶绿素含量最低;深紫叶紫红叶甘蓝型油菜在遮光处理条件下叶绿素含量最高,绿叶的叶绿素含量最低,说明遮光对紫红叶甘蓝型油菜的叶绿素合成有影响,但没有对绿叶油菜的大。  相似文献   

17.
芥甘杂交选育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是当前油菜育种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但甘蓝型油菜中缺乏黄籽基因资源.利用芥菜型黄籽地方品种四川黄籽作为基因供体,与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在BC1F2代发现黄籽单株,经过3个世代的自交纯化,已获得高油分、双低或单低的黄籽甘蓝型油菜新种质.  相似文献   

18.
1 我国油菜品种改良的发展经历 我国油菜品种的遗传改良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1 解放初期,甘蓝型油菜的引进和大面积推广,取代了传统的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使单产增加了2倍。  相似文献   

19.
川南区甘蓝型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洪 《中国农技推广》2008,24(11):28-29,4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用油需求量不断加大,而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推广和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改进,又使我国油菜生产在面积、产量和效益上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就川南地区而言,甘蓝型油菜的高产栽培。应从选择优良品种、培育壮苗、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入手,努力提高油菜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采用普通发芽法对本所在昆明自然贮藏条件下同贮存了1a-7a的甘蓝型油菜(B.napusL.)种子的发芽率、始萌发时间、萌发高峰期及幼苗素质等发芽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随贮存年限的增加而呈阶梯式的下降,而且随着贮存年限的增加,种子萌发所需时间及萌发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也随之增加,峰高降低,幼苗素质下降。根据测定结果,在昆明自然贮藏条件下,甘蓝型油菜种子的贮藏寿命为8a-9a,安全贮藏期为1a-7a。相关分析表明:贮藏1a-7a的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与贮存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527^**,回归议程y-93.07-0.59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