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防治豇豆斑潜蝇的高效安全药剂,开展了几种杀虫剂防治豇豆斑潜蝇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0%溴氰虫酰胺SC 1200倍液、25%乙基多杀菌素WG 4500倍液和5%甲维盐ME 750倍液3种药剂防治豇豆斑潜蝇的效果较好,药后3、7、10d的防效分别为82.47%~91.66%、77.69%~88.10%、71.34%~83.50%,根据上述试验结果提出了化学药剂防治豇豆斑潜蝇的田间高效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赵士坤  董勤成 《上海蔬菜》2009,(4):68-69,95
近年来,费县豇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种子带菌,连年重茬栽培,管理方式不当等原因,导致豇豆死棵现象严重。据调查,我地豇豆死棵发病率6%~13%,重者达30%以上,给豇豆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和重大损失。为有效控制豇豆死棵现象的发生,确保豇豆生产高产稳产,我们经过3年的探索研究,明确了发生死棵的主要病因,在试验应用基础上总结出了不同死棵类型的防治措施,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如皋豇豆年年在旺盛生长的6~8月根腐病严重发生,产量损失35%以上,部分田块因病绝收。2003~2008年通过对如皋市豇豆根腐病发病因素的调查试验分析,认为防治豇豆根腐病可通过控制栽培条件和改变栽培措施来减轻此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枣锈病为枣园常发性叶部病害。通过6种杀菌剂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枣锈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为74.8%~96.5%。  相似文献   

5.
针对北斗苹果采前落果重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门调查和试验。调查中发现,采前落果中,97.5%以上是感染霉心病的,试验以防治霉心病为重点进行。 1993~1994年,采用不同杀菌剂进行防治试验。供试杀菌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6.
豇豆生产是丽水市莲都区蔬菜的支柱产业。由于连年种植,各种病害发生逐年加重,其中豇豆根腐病成了豇豆上发病最重、为害最大、防治最难的病害,一般发病率为25%~40%,严重的达50%以上,造成豇豆减产达20%~60%。  相似文献   

7.
防虫网对豇豆上美洲斑潜蝇及豇豆荚螟的控制效果在95%以上。通过7-9月网内外气象资料系统观察表明,在夏秋高温季节防虫网可明显改善小气候环境,提高豇豆的产量,网内豇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比网外高5.66%-34.60%;  相似文献   

8.
防虫网覆盖栽培对豇豆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翔  许彦  邢增通 《长江蔬菜》2011,(14):52-54
海南省豇豆生产多用防虫网覆盖栽培,试验通过模拟目前海南省生产中豇豆储运方法,分别对防虫网覆盖栽培豇豆和露地栽培豇豆品质指标进行7d动态测定,旨在探明防虫网覆盖对豇豆采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种栽培方式下的豇豆在7d内均未出现失重;感官指标、腐烂率、锈斑指数、粗纤维含量,防虫网覆盖栽培豇豆明显优于露地栽培豇豆;叶绿...  相似文献   

9.
豆野螟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别名豇豆荚螟、钻心虫,是严重危害豆科作物的一种害虫。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扩展,豆野螟进人大棚危害的情况非常普遍。据2003年我们在本院蔬菜基地的大棚内调查,豆野螟主要危害四季豆、豇豆和扁豆,其中豇豆的蛀荚危害率为15.4%,秋季以危害扁豆为主,蛀荚率可达23.5%。2003年,笔者对该虫发生和危害的特点以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试验,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葡萄霜霉病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分别使用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该病进行预防试验和治疗试验,并与保护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3%精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和治疗性杀菌剂0.3%苦参碱乳油、66.8%缬霉威·丙森锌可湿性粉剂作了对比.结果表明,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 500倍液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葡萄霜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豇豆是江苏省主要种植的蔬菜种类之一,全省豇豆种植面积在80万亩(5.33万hm2)左右.近年来,盐城豇豆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豇豆栽培面积从2005年的3926.7 hm2增加到2010年的5073.3 hm2,在全省豇豆总面积、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上升到21%和23%.豇豆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蔬菜,因其独到的保健功能而备受...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选择适合黄渡地区栽培的早熟豇豆品种,达到早熟、高产、优质、效益高的目的,我们于1995年春季利用嘉定区蔬菜技术推广站从浙江省农科院引进“844”早豇豆与黄渡镇当家品种邓介角鳗鲤豇豆及杨介早豇豆进行比较试验.一、试验设计试验在嘉定区黄渡镇邓介角村进行,总面积2.7亩,小区面积为0.3亩,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二、结果分析(一)熟性及抗性:从三个品种比较试验来看,熟性最早的是“844”早豇豆,始花期和始收期分别早于鳗鲤豇6天和5天,早于杨介早豇豆9天和7天.结荚节位以邓介角鳗鲤豇最低,其次是“844”早豇豆,再次杨介早豇豆.抗锈病的能力邓介角鳗鲤豇介于杨介早豇豆和“844”早豇豆之间.发病率比杨介早豇豆低27.82%,比“844”早豇豆高20.30%.  相似文献   

13.
代森锰锌是一种具有保护作用的广谱性有机硫杀菌剂,其毒性低,对人畜安全,可与大多数杀虫剂、杀螨剂及杀菌剂等混合使用,且不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国外广泛用于防治蔬菜、果树、花卉、粮食及其它经济作物病害。美国从 1961年开始商品化生产,我国于1985年由江苏南通化工三厂开始批量生产,但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我所于1985年和兵器工业部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协作,用该所研制成的代森锰锌,对番茄早疫病、黄瓜霜霉病、豇豆锈病,进行室内药效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并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或常用药剂进行了比较。田间防效试验均设在西安市雁塔区吉祥村试…  相似文献   

14.
豇豆豆荚螟蛀食花蕾,在花开放后可导致花脱落,从而影响豇豆结荚率。了解豇豆花蕾成荚与田间花荚被害情况相互关系,对弄清豇豆田间豆荚螟危害消长规律,根据田间花荚被害率估算豇豆产量有积极的意义。为此,我们于2007年进行了田间定点挂牌研究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开展露地豇豆品种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博州露地种植的高产、优质豇豆新品种,为豇豆新品种的审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于生 《中国甜菜》2014,(3):39-40
对3种高效低毒的杀菌剂(72%锰锌·霜脲、50%烯酰·吗啉和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与常规药剂50%多菌灵及清水处理应用于甜菜霜霉病进行防效试验,3种高效低毒的杀菌剂防治效果达90%以上,可延长甜菜功能叶片生命力,增产15.1%~31.5%,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豇豆荚螟幼虫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豇豆荚螟又名豆野螟,是如皋地区豇豆上的常发重发害虫,常年危害盛期在7~9月份。一般田块豇豆荚果被害率在30%~40%,重发田在50%以上.甚至达100%,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与品质。在实际生产中,多数药剂防治豆荚螟的效果不理想,且盲目滥用农药现象严重。为控制该害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8.
豇豆根腐病是豇豆上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由于豇豆种植年数的增加、面积的扩大、品种的变化等,成为豇豆上发病最重、危害最大、防治最困难的病害,在局部区域尤为突出。一般发病率为30%~40%,严重的达60%以上,由于缺乏科学指导,菜农对其防治盲目性较大,往往发病严重后才开始用药,收效不大,且易造成产品的农药残留,严重影响了豇豆产品的质量和种植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对该病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对豇豆根腐病造成的豇豆产量损失进行定量分析,确立经济危害允许水平,确定防治指标,为其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塑料大棚覆盖栽培豇豆,可以使豇豆早结荚,早上市,卖好价,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因此选择适合早春保护地栽培的豇豆品种成了蔬菜种植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我所经过1年的豇豆品比试验,筛选出了适合大棚栽培的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豇豆优良品种。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早豇2号(2001—54—4—7)是平顶山市农科所通过人工定向杂交,杂交后代系统选择培育而成的豇豆新品种。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和省内外的多点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早豇2号豇豆早熟性极强,前期产量高,较对照之豇28-2提早上市5—7天,前期产量较对照增产78.46%以上,连续结夹能力强,丰产性好,亩总产可达2300kg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是一个深受菜农和消费者喜爱的豇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