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枝角类通称水蚤,俗称红虫,属小型浮游甲壳动物,体长0.2~1mm,是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枝角类的适应性广、繁殖力强、生长迅速,且营养价值高,干重粗蛋白含量达55%左右,是乌仔、夏花鱼苗的营养丰富、适口、易得的好饵料。但由于条件和种源的限制,天然枝角类资源不能满足育苗、育种生产的需要。因此,池塘人工培养枝角类是解决乌仔、夏花鱼苗定塘开口饵料的重要途径,并能有效地提高池塘育种的规格、产量和效益。我们经过几年来的实验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强化培养提高枝角类数量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省精养鲤鱼种所需的鱼苗,绝大部分是从南方购进的乌仔。乌仔到秋片的培育,一直采用发塘,即高密度暂养至夏花后,再分塘饲养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发塘密度较大,一般为每亩放养5—8万尾,有的甚至更多,所以,尽管泼洒豆浆,饵料仍满足不了乌仔快速生长的需要,致使乌仔培育到夏花的时间要长达20  相似文献   

3.
正鱼苗培育是指从水花下塘后培育至夏花的生产过程。受精卵经过孵化,鱼苗破卵而出,生长至卵黄囊消失、腰点明显的仔鱼,称之为水花;经过10~15天饲养,将水花培育为1.5~2.0厘米的稚鱼,称之为乌仔;乌仔经10~15天饲养,成为3.0厘米左右的幼鱼,称之为夏花或寸片。由于鱼苗游动能力和摄食能力低,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弱,以及对敌害生物抵抗力差,因此,在鱼苗培  相似文献   

4.
我国鱼苗饲养(夏花培育)的传统方法主要有三种:大草培育法、豆浆培育法、有机肥和豆浆混合培育法。近年来,部分地区开始在鱼苗池中培育天然饵料(轮虫、枝角类等)进行夏花培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后期饵料不足仍然十分突出,为寻求解决办法,于1989年5~6月,在黑龙江水产学校试验场进行了“双塘培育鲤鱼夏花”的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5.
一、大规格苗种培育的前期准备工作 1.饵料鱼的准备 在实际生产中,团头鲂鱼酶用于鳜鱼开口阶段,鲫鱼鱼苗、乌仔、夏花用于鳜鱼苗种生产的全过程,后期用四大家鱼、鲮鱼作补充。鲫鱼苗相对其它而言,简单易得.成本较低,生产量大,并且规格较易控制,在鳜鱼育种上大量应用。为确保育种工作顺利开展,要十分重视鲫龟的亲本培育和繁殖工作。要使之产得早、产得多、  相似文献   

6.
不同开口饵料对鸭绿沙塘鳢仔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枝角类(Moina sp.)、水丝蚓(Limnodrilus sp.)、鲂鱼苗(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鱼苗宝(配合饲料)和枝角类+水丝蚓为开口饵料投喂鸭绿沙塘鳢仔鱼,经13d培育,结果表明:以枝角类+水丝蚓作为鸭绿沙塘鳢的开口饵料,仔鱼的生长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其平均体重、平均全长和平均成活率分别为21.37±8.44mg、12.58±1.11mm和88.33%;其中平均全长高于其它各组,差异显著(P0.05);平均体重大于其它各组,与枝角类、鲂鱼苗、鱼苗宝(配合饲料)组差异显著(P0.05);平均成活率高于其它各组,且与各组差异显著(P0.05)。鸭绿沙塘鳢仔鱼的最适开口饵料是枝角类+水丝蚓;其次为鲂鱼苗、水丝蚓和枝角类,鱼苗宝不适合作为其开口料。  相似文献   

7.
1988~1992年,我们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池塘引种繁殖枝角类解决乌仔鱼苗开口饲料培育鱼种试验和技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试验池塘41口、面积186亩。经过121天左右时间的喂养。共产鲤、草、鲢鱼种l8.04万千克,规格50~120克,平均亩产970.1千克。其中鲤鱼育种面积135亩,亩产1153.3千克。鲤鱼占71.8%。草鱼育种面积51亩,亩产484.3千克,其中草鱼占52.3%。产值108.35万元,纯利36.64万元,亩纯利1970元。产量、产值、利润分别比对照池(夏花下塘直接投喂适口小颗粒饲料)增长20.6%、  相似文献   

8.
<正>鱼苗集约化培育的核心就是利用条件优越的水泥池高密度放苗投饵、强化管理的培育方式。专池培育饵料生物(枝角类为主)、避免鱼苗入塘破坏饵料生物的物质循环与转化系统,获得充足的生物饵料,水泥池条件优越、配套设施完善利于高密度放养鱼苗,在饵料、溶氧、水质有保障的条件下就能实现鱼苗生长快、成活率高和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鸭绿江斑鳜开口饵料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团头鲂仔鱼、枝角类、丰年虫幼体、鱼苗宝A1和鱼苗宝C2作为开口饵料投喂斑鳜仔鱼,经7d培育,结果表明团头鲂组生长最快,平均体长达11.25mm,平均体重达14.85mg.其成活率达52%,和其它组有极显著差异;丰年虫幼体组成活率最高达54%,但生长缓慢.五种开口饵料中,以团头鲂仔鱼最好,丰年虫幼体次之,其均好于枝角类、鱼苗宝A1和鱼苗宝C2.丰年虫幼体可作短时间替代饵料.  相似文献   

10.
鱼种培育阶段,尤其是夏花或乌仔下塘到驯化集群摄食颗料饵料的前期阶段,鱼苗具有个体小,适口饵料少;食性由幼鱼转为成鱼,食谱逐步由狭转宽;群体间易因吃食不均而造成个体大小差异;生长快,新陈代谢水平高,对水质要求高,如环境不适,易患鱼病等特点。在生产上,常采用综合培育技术措施,来提高鱼种培育的规格和成活率。本文主要介绍鲤鱼种的培育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1.
沙塘鳢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PG、LRH-A2、HCG等药物联合催产.在水温21~23℃条件下,效应时间42~45 h,催产率约65%,受精率87%左右.水温16~18℃,胚胎发育历时255~277 h;水温21~23℃,胚胎发育历时207~215 h.鱼苗开口饵料以轮虫、枝角类活饵为主.经过1个月左右培育可得2cm左右夏花鱼种.  相似文献   

12.
技术交流     
<正>桂花鱼投喂技巧养殖桂花鱼需要大量的活饵料鱼,饵料鱼的饲养和投喂主要有两种方法:1.放桂花鱼前10天~15天,先在池塘内放入鲂、鲢、鲮、草等鱼苗,每亩总密度为20万尾~35万尾,每天泼豆浆,以肥水发塘。当饵料鱼长至2cm左右时放入桂花鱼苗,此时饵料鱼正好是桂花鱼夏花的适口饵料。2.以桂花鱼和饵料鱼1︰1~1︰2的面积比例准备饵料鱼培育池,放养鲢、鲂、鲮、麦鲮等易繁易育种类,每亩放养5万尾饵料鱼夏花进行混养。然后分期拉网,少量多次地将适口规格鱼种  相似文献   

13.
将鱼苗养成体长12—15厘米以上,供养殖食用鱼放养称鱼种。由于鱼苗体小,体质嫩弱,活动摄食能力差,对外界环境及敌害都缺乏抗御能力,所以,培育鱼种的条件和技术较食用鱼为高,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适口性饵料,才能获得体质健壮、规格大的鱼种。根据鱼苗食性转变,养鱼种一般分为育苗(鱼苗——夏花)和育种(夏花——鱼种)两个阶段。一、将鱼苗育成1寸左右的夏花1.育苗池条件:面积1—4亩,水深1—1.5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冬季干池,日晒夜冻,到鱼苗下塘前10天必须用药消毒,杀灭病虫、敌害和细菌。清塘药物和方法见附表(其中茶粕能除害鱼等敌害,但不能杀菌)  相似文献   

14.
单乐州  邵鑫斌 《渔业现代化》2007,34(1):29-30,32
对花尾胡椒鲷进行人工育苗试验,幼体培育饵料系列采用牡蛎受精卵、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海水桡足类或淡水枝角类,历时34 d,育苗成活率30%;探讨了鱼苗的生长、生活习性和饵料系列。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解决秦岭细鳞鲑规模化人工繁育苗种培育的鱼苗开口问题,笔者在秦岭细鳞鲑人工繁育试验基地开展了开口饵料的集约化高密度培育方法的研究。通过不断优化枝角类的培养环境和培育方式,每个缸体可连续供应枝角类30d~50d,可累计供应枝角类10kg~25kg,解决了秦岭细鳞鲑开口饵料的供应问题,也避免了传统粗放式的土池肥水培育枝角类可能带来的病原菌感染,也便于秦岭细鳞鲑苗种的强化培育,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在水产养殖研究和生产中,作为人工繁殖鱼、虾苗的初期生物饵料,轮虫、挠足类的大面积培育生产已获成功。枝角类营养丰富,稚、幼鱼苗都喜欢摄食,是从稚鱼开始至体长3—5cm左右的鱼苗的适口活饵,在人工繁殖和育苗生产的饵料系列中,居于极重要的地位。由于海水枝角类种类较少,海水枝角类的稳定、持续生产性培养尚不多见。 作者于1990年1月开始,在本所深圳盐田试验基地进行鲻鱼和鲷科鱼类人工繁殖和育苗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饵料对江鳕稚鱼生长速度及成活率的影响,采用枝角类、水丝蚓、鲤鱼苗和配合饲料等4种不同饵料进行了江鳕稚鱼的饲养试验.21 d的试验结果表明,投喂枝角类的稚鱼成活率最高,而投喂配合饲料的稚鱼成活率最低.试验开始后的前2周,投喂枝角类的稚鱼生长速度最快;投喂配合饲料的稚鱼生长明显最慢;自第3周起,投喂鲤鱼苗的稚鱼生长明显加快,到试验结束时,其生长速度超过了投喂枝角类和水丝蚓两组的稚鱼,全长相对增长率最高;而投喂配合饲料的稚鱼,其全长相对增长率最低.可见江鳕稚鱼对饵料有很强的选择性,在稚鱼生长初期,枝角类是保证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最优饵料.当稚鱼生长达到一定体长后,应及时调整饵料种类(投喂鲤鱼苗),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主养鲫鱼主要以异育银鲫、彭泽鲫、湘云鲫为主。实践证明:湘云鲫生长最快,其次为异育银鲫,最后为彭泽鲫,但彭泽鲫外观优于其它品种。彭泽鲫具有性状稳定、鳞片紧密、不易受伤等优点,但易繁殖,第二年捕捞的鲫鱼不能作为亲本用,彭泽鲫繁殖基地必须进行封闭式保种养殖。由原种培育出来的彭泽鲫养殖效果最好,建议到国家级彭泽鲫原种基地调鱼苗。本文以彭泽鲫为例介绍鲫鱼养殖技术。   一、夏花培育   1.池塘条件:面积 3~ 5亩,水深 0.8~ 1.2米。   2.鱼苗放养:亩放水花 15万~ 20万尾或乌仔 10万尾 (长途运输鱼苗,乌仔经…  相似文献   

19.
王振宇 《水产养殖》2010,31(4):28-29
<正>从乌鳢人工繁殖的经验看出乌鳢催产孵化较易,但鱼苗培育难、工作量大而细致,特别在仔鱼出膜4~5d,处于混合营养阶段的时候不解决好开口饵料则成活率低,稍有疏忽,前功尽弃,轮虫、小型枝角类等浮游动物是乌鳢苗主要开口饵料,它含有  相似文献   

20.
池塘面积一般为5亩左右,水深在1.5—2m。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注水方便,塘底坚硬平坦,保水性能强。在夏花投放前,亩用50—75kg生石灰水溶液全池泼洒消毒,以杀死池塘病原体。在夏花鱼苗下塘前5—7天注水30cm,每亩施腐熟人畜粪肥300—400kg作为基肥,以培育水中轮虫和大型枝角类,使池水中水骚成团但早上不显红色为佳。鱼苗下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