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鹦鹉热(Psittacosis)又称鸟疫(Ornithosis),是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简称Cp)引起的人、鸟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同时该病原体不仅侵及鹦鹉类,还可使鸡、鸭、鸽、火鸡等受染。该病也可以传染给人,人类多因接触鸟类或羽毛制品而感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变为慢性病,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家禽多为隐性感染,主要特征为结膜炎、鼻炎及腹泻。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20世纪60年代初期即证实有本病存在,一般呈散发,偶有小范围的暴发或流行。所以必须加强对鹦鹉热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衣原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原体病是人、畜、家禽、鸟类以及啮齿动物共患的传染病.牛、羊、猪感染后表现为流产、结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肠炎、肺炎等症状.人呈现鹦鹉热.其病原体为介于立克次体和病毒之间的鹦鹉热衣原体.野禽和家禽是鹦鹉热衣原体的主要自然宿主.病原体随感染动物的粪便及眼、鼻分泌物排出,通过含粪尘的空气传播,经呼吸道感染,也可经口或交配途径感染.  相似文献   

3.
马、驴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类危害严重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该病呈地方性流行,以流产和关节炎、结膜炎等多种炎症病型为主要特征,是造成云南畜牧业经济损失的主要病原。为了摸清易门县马、驴衣原体病的感染情况,以便提供有效防控措施,笔者于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随机采取10份马血清和83份驴血清进行衣原体病血清学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禽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鹦鹉患本病曾称鹦鹉病,后又称鹦鹉热,而将鹦鹉以外的家禽及野禽的禽衣原体病则称之为鸟疫。鸵鸟感染禽衣原体病也已有报道。禽衣原体病临床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患病鸵鸟以肠炎和呼吸道症状表现为主。有人则认为任何鸟类出现结膜炎都应怀疑是否感染了本病。各种鸟禽类患禽衣原体病后的病理变化基本相似,其特征为胸腔和腹腔器官浆膜和气囊膜的纤维素性炎症病变及同时伴有脾、肝、肾等实质器官肿大和局灶性坏死。  相似文献   

5.
肉鸡鹦鹉热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肉鸡可感染本病,肉雏鸡表现沉郁、呼吸困难,甩鼻、采食量下降,常常呈恶病质状态,最终衰竭死亡,耐过鸡只生长受阻,给肉鸡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禽源鹦鹉热衣原体株对人有致病性,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流感样症状,可导致肺炎、心内膜炎和脑炎等多种病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禽衣原体病     
<正> 一、概况禽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嗜性衣原体引起的许多家禽、鸟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目前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最初人们把人类和鸟的衣原体病称为鹦鹉热,后来又曾把非鹦鹉类禽鸟引起的衣原体病或其传染的其他衣原体病称为鸟疫。实际上这两种疾病的症状和本质是相同的。二、历史1893年,法国巴黎发生一种由鹦鹉传染给人的疾病,引起像流感一样的症状。当时按鹦鹉的拉丁词psittacus取名为鹦鹉热,并且误将分离到的沙门氏杆菌作为病原。1907年,人们发现该病原是一种特征性的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1929~1930年,欧美相继发生了人鹦鹉热的大流行,分别从患者和感染禽分离到病原,并且发现这种病原来自从南美进口的亚马逊绿鹦鹉。随后的研究发现这种疾病不仅发生于鹦鹉,而且在几乎所有的禽类中都能流行,并且其他禽类的这种疾病也能传播到人。20世纪50年代,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家禽,尤其是火鸡和鸭是人鹦鹉热的重要传染源。但直到1966年才确定这种病原不是人们一直以为的一种病毒,而是一种细菌,并且由page提议建立衣原体属,并被美国微生物分类委员会接纳。尽管目前已很少发生人衣原体病的大流行,但是世界各地仍不时会发生火鸡和鸭的衣原体病,也有人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农原体病是由衣原体为病原的接触性传染病。多种动物、人及禽类都可感染发病,禽类的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在自然情况下,鹦鹉感染率较高,故称为鹦鹉热。  相似文献   

8.
衣原体病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所引起的传染病,人感染能引起鹦鹉热和Reiter综合症两种疾病。为了摸清都兰地区放牧山羊中衣原体的感染状况,为防制该病提供依据,对179只放牧山羊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禽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接触性传染病。早在1895年Morange首先使用鹦鹉热(Psittacosis)这一名词来描述人和鹦鹉的衣原体病。之后,Meyer(1941)将鹦鹉类以外其它禽类的衣原体病称为鸟疫(Ornithosis)。两者在病原学上是一致的,只是感染宿主不同,而叫法也不同。目前,除继续延用这两种名称外,人们还将家禽和野禽的此病统称为“禽衣原体病”。而人的鹦鹉衣原体感染传统上则一直使用“鹦鹉热”(主要是禽源性鹦鹉衣原体感染)这一名词。禽的衣原体病不但造成经济损失,并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的危害。由于鹦鹉衣原体在禽类感染的宿主十分广泛,各种禽类在流行病学中相互作用又较复杂。对此,本文仅就近十年来家禽和观赏鸟类衣原体病的流行范围、病的发生、流行因素和流行形式,以及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方面的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北京市周边6省份怀疑感染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的鸡鸭血清样品374份、病料81份,分别使用IHA诊断试剂盒、ELISA试剂盒以及抗酸染色试剂和荧光抗体诊断试剂进行了检查,以评价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家禽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的流行性。结果,上述4种试剂检测出的阳性率依次为24.9%、77.9%、18.5%和38.2%;北京市10份SPF鸡血清的抗体全部为阳性;患病肉鸡、肉鸭气囊样品,蛋鸡输卵管样品的检出率较高。表明,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家禽已经感染了鹦鹉热嗜性衣原体,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抗体染色法能分别提高抗体和抗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