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RA)可感染鸭、鹅、鸡和火鸡等多种家禽及野鸟发病,也有正常健康鸭、猪、水产鱼类等带菌的报道~([1~3])。RA对水禽的危害最大,主要侵害2~8周龄雏鸭和幼鹅。感染发病鸭、鹅的死亡率高,主要病理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耐过动物的生长性能差及禽肉品质下降。RA的血清型众多,目前有超过21种血清型报道~([4~6]),不同的血清型制作的灭活疫苗之间缺乏交叉保护。本文对某鸭和鹅混养场同时爆发  相似文献   

2.
2007年宁波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A)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多种禽类,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型众多,已经公开报道的就达25种,不同血清型的RA菌株、同一血清型不同源的RA分离菌株,其致病性存在差异,且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之间缺乏免疫交叉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其病原菌血清型至少有21个,以前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等。本病主要发生于7-20日龄的雏鸭,实际上40天龄以上的小鸭亦可发病。该病主要危害家鸭,某些报道认为火鸡和鹅等禽类亦可  相似文献   

4.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ler,RA)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多种禽类,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型众多,已经公开报道的就达25种之多,不同血清型的RA菌株、同一血清型不同源的RA分离菌株,其致病性存在差异,且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之间缺乏免疫交叉保护能力。剖检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等为特征,死亡率为1%~80%,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耐过的鸭生长迟缓,增重减慢。由于该病常常导致大批幼鸭发病、死亡以及生长迟缓、饲料报酬显著下降,而且该病难以扑灭,在发病鸭场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幼鸭感染发病,因此被认为是造成宁波地区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7型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的鉴定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是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致病病原,国际上已报道20个血清型,我们在国内也已发现1、2、6、10、11、13、14、15、17型共9个血清型。对RA分离株的血清型进行鉴定是研究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病学的内容之一,其结果对于制定有效的免疫程序是至关重要的。2002年,我们从北京某鸭场共分离到4株RA,经鉴定为7型,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因而将有关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5 型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的鉴定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鸭疫里氏杆菌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是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致病病原 ,国际上已报道 2 1个血清型 [1] ,但有人认为 2 0型参考菌株 6 70 /89不属于 RA[2 ] ,故实际上 RA只有 2 0个血清型。国内已出现 1、2、6、1 0、1 1、1 3、1 4型共 7个血清型 [3 ] 。研究表明 ,RA菌苗具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ntipestifer,RA)是引起鸭等水禽类动物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原,鸭疫里氏杆菌在入侵宿主后,迅速在感染位点定居、繁殖,经血液扩散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引起全身多发性浆膜炎,并发展为败血症。RA其血清型复杂,目前国际公认有21个血清型,我国也存在10多个血清型,而且还有新血清型和血清亚型的报道,各血清型之间缺乏有效的交叉免疫保护,几乎所有血清型只与同源  相似文献   

8.
用间接ELISA检测鸭疫里默氏菌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即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目前危害我国肉鸭养殖业的主要疾病,因该病可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和淘汰率,其发生常给广大养鸭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迄今为止,国际上已报道RA存在21个血清型一,我国许多养鸭地区也已流行10多种血清型,这种流行现状进一步增加了控制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难度,研究表明,l、2、6、10型是我国一些地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各养鸭地区均有流行,给养鸭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已知世界上RA共有21个血清型,我国也已发现7个血清型,分别是1,2,6,10,11,13,14型,另外,3、5型亦有过报道。禽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eoli,简称E.eoli或大肠杆菌)引起的禽类传染病的总称,呈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10.
<正>鸭疫里默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为革兰阴性小杆菌、无芽孢、不能运动、有荚膜,主要感染家鸭、鹅、火鸡,但也有感染鸡的报道~([1])。该细菌血清型复杂且缺乏交叉免疫保护、耐药性严重,导致疾病难以预防和治疗。2014年5月中旬,重庆荣昌县某规模化鹅场的18日龄鹅发病,21日龄时发病率约为30%、死亡率为10%左右,病死鹅  相似文献   

11.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为鸭疫里氏杆菌(RA),它是危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原于1904年,由Riemer首次报道了鹅发生本病,并将其称之为"鹅渗出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12.
抗鸭疫里氏杆菌OMP单克隆抗体间接ELISA筛选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病原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目前世界上报道的RA血清型共有21型,且血清型有变化和增多的趋势,RA各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1-3].许多研究表明:RA的抗原类型为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血清型不同,荚膜及菌体表面免疫原蛋白也不相同.苏敬良等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了RA其外膜蛋白并研究了其免疫原性,认为44 kD的外膜蛋白是其主  相似文献   

13.
正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是危害全世界养鸭业的一种主要疾病~([1])。在我国,除感染鸭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外,其对鹅的感染也已成为阻碍养鹅业发展的主要疾病~([2,3])。鸭疫里默氏菌血清型复杂、各血清型间缺乏交叉免疫保护,对抗菌药物极易产生耐药性、普遍存在多重耐药,在鸭、鹅等禽类养殖过程中如何有效防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鹅的养殖模式发生明显改变,规模化养殖场越来越多,群体规模越来越大,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导致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本文就  相似文献   

14.
从贵州省某临床发病鹅群分离出细菌1株,经形态学、生化特性、基因序列分析和血清型鉴定,证实该菌为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AR).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分离RA对10 d雏鹅肌肉接种半数致死量(LD50)为1.096×107cfu,死亡鹅脑、肝脏处可分离到相应RA.结果为贵州省养鹅业疫病防控及在防疫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免疫接种时选择适宜的疫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蜂胶苗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鸭疫里默氏杆菌(RA)病是侵害皱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1932年,由美国学者Hendrikson和Hibert首次报道在纽约长岛的鸭场中发现,在我国,邝荣禄等于1975年首次提出广州存在本病,1982年郭玉璞等在北京郊区鸭场分离鉴定出RA,血清型鉴定为1型,1983年郭予强等证实了本病在广东的发生和流行。RA主要感染家鸭,1~8周龄鸭均可感染,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氏杆菌各血清型在我国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鸭疫里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sis,RA)是家鸭、火鸡、鹅和多种其它鸟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能引起1~8周龄的鸭发生浆膜炎、心包炎、气囊炎和肝周炎等为特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我国近年来对该病病原的分离及其血清型的鉴定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目前已证实我国有1、2、3、4、5、6、7、8、10、11、13、14、15、17等14种血清型的RA,另新发现4种新血清型(22、23、24、25型),多种血清型的存在是造成该病防制困难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我国对RA血清型的研究,及各血清型在我国的分布,以期对综合防制该病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鸭疫里默氏菌基因分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鸭疫里默氏菌 (RA)血清分型的基础上 ,以提取的 RA基因组 DNA为模板 ,进行 Rep- PCR扩增。根据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 ,将分属于 8个血清型的 4 0株 RA区分为 12个不同的基因型 ,不同血清型 RA的图谱有明显差异 ,相同血清型 RA的图谱也存在差异。这些结果显示 ,RA基因组中重复的基因外的回文结构可用于区别相同血清型的不同分离株 ;Rep- PCR作为一种实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可对 RA分离株进行基因定型  相似文献   

18.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据报道,其病原菌血清型至少有21种。本病主要发生于7~20日龄的雏鸭,实际上40日龄以上的小鸭亦可发病。该病主要危害家鸭,某些报道认为火鸡和鹅等禽类亦可发病。本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流泪流涕、共济失调,其病变主要表现为浆膜表面的纤维素性渗出,以心包膜、肝脏表面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是一种鸭、火鸡、鹅等多种雏禽易感的接触性传染病,表现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世界上首次RA感染由Riemer于1904年报道在鹅群中发生,当时被称为“鹅渗出性败血症”。我国郭玉璞于1982年首次报道了北京郊区3个商品鸭场发生鸭疫里默氏菌病;福建省林业杰等于1989年在福州的鸭场分离到RA。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大多数有集约化养鸭生产的国家和地区均有该病发生,在我国几乎所有养鸭区都有发生。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表面破溃的皮肤感染,有时日粮中营养不均衡也会成为该病…  相似文献   

20.
鸭疫里氏杆菌不同血清型广西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广西部分地区9个发病鸭场的病料中分离出9株疑似鸭疫里氏杆菌,经培养特性、形态、染色性及生化反应特性等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RA)。RA血清型分型试验结果表明,9株分离菌中有7株(GX1、GX2、GX3、GX4、GX5、GX6、GX8)属血清型Ⅰ型;另2株(GX7、GX9)与GX1株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凝集反应,GX7、GX9株制备的阳性血清也无交叉凝集反应,表明这2株菌既非Ⅰ型又不属同型的RA。经致病性试验,GX1株具很强的致病力,能使北京鸭和本地麻鸭发病死亡,GX7和GX9株仅能使北京鸭发病死亡,而不致本地麻鸭发病。结果表明,广西存在着不同血清型的RA,而且有的菌株致病性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