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南方稻区早稻新品种生产试验沙县点试验结果表明:早丰优9号产量最高,比金优402 (CK)增产12.14%;陵两优22、荣优286、温814、荣丰优107、H750S/HY22比金优402增产2.06% ~7.04%.  相似文献   

2.
高产杂交稻生长和产量边际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分析了高产杂交稻协优9308、两优培九和Ⅱ优7954的边行和中间行植株株高、物质生产量和产量及其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协优9308边行比中间行单丛增产93.8%,丛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分别提高57.1%,19.2%和3.5%。Ⅱ优7954丛穗数和穗总粒数分别提高64.4%和14.1%。两优培九丛穗数和穗总粒数分别提高53.9%和11.9%。在边行增产中,协优9308增穗增产贡献68%,增粒增产贡献32%。两优培九增穗增产贡献率达68.7%~82.3%,穗粒数增产贡献率达17.7%~31.3%。协优9308边行植株株高低于中间行植株约8.2%,而单株干物质生产量增加20.9%,穗重增加31.5%,穗着粒密度提高17.8%,边行植株收获指数提高8.8%。边行平均每穗粒数提高的原因是大穗比例增加,而较小穗比例略有下降。并就宽行稀植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皖稻153(1892S/RH003)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中籼新组合,在历年的省区试、生产试验中,表现出优质、高产、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2006年分别参加全国长江中下游中籼区试和湖北、江西、河南和广西引种试验,表现突出,在全国区试D中比Ⅱ优838增产4.94%.达极显著。米质优,提前破格进入生产示范。在湖北省区试中比两优培九增产3.75%,在河南省引种试验中比Ⅱ优838增产3.67%.在广西引种试验示范中比特优63增产8.8%。[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14 品种来源:协青早A×苏恢728 产量表现:2004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625.1kg,比汕优63增产11.3%,达极显著水平,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542.41kg,较对照汕优63增产14.7%,并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杂籼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94.63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20.53%,列小组第二位。2005年全国区试平均单产569.62kg,比汕优63(CK1)增产6.45%,达极显著水平,比Ⅱ优838(CK2)增产5.33%,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单产565.39kg,比Ⅱ优838(CK)增产2.87%,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单产567.51kg,比Ⅱ优838(CK)增产4.09%。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42.48kg,比Ⅱ优838(CK)增产1.96%。  相似文献   

5.
大穗型粳稻新品种(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高产粳稻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豫粳6号为对照,对大穗型粳稻新品种新选1号、蒲粳2号、3优32、两优豫101、X65003、郑稻05094、郑选3号、新粳优1号、焦杂粳1号和金稻1008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各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供试品种中有8个品种较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1.4%~11.2%,其中较对照增产5%以上的品种有6个,分别为郑稻05094(增产11.2%)、焦杂粳1号(增产10.3%)、新粳优1号(增产9.9%)、X65003(增产8.8%)、两优豫101(增产8.7%)、新选1号(增产6.3%);进一步分析发现,株高增高、长势增强、穗长增加、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大幅度增加是大穗型粳稻品种高产的主要因素。[结论]供试的部分品种可代替豫粳6号在黄淮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2013年晚季引进7个杂交稻新组合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甬优6号、Ⅱ优907、深优9775、元丰86综合表现好,比D297优明86 (CK)增产8.4% ~ 26.4%,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可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7.
试验表明苹果于花前、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着色期等时期叶面喷施600倍优达叶面肥,比喷施300倍绿帝叶面肥能增产12.1%~18.2%,比空白对照增产25.2% ~31.7%;并且对提高苹果品质和增强树势也有不少益处.  相似文献   

8.
超级稻新品种田间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合防城港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超级稻品种,2006年早造引进了7个超级稻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京福优527、Ⅱ优航1号、准两优527三个品种生育性状表现良好,综合抗性好,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20.7%、13.1%和13.0%,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可以进入区域性示范阶段,并可因地制宜推广种植。因京福优527、Ⅱ优航1号两个品种生育期较长,宜作为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9.
Ⅰ优4761在南方稻区的农艺性状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1997年全国区试资料,对Ⅰ优4761的产量,生育期,稻瘟病抗性及稻米品质4个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Ⅰ优4761在一季中稻的39个试点中,平均产量为8605.5kg/hm^2,比对照首,比对照组合汕优46增产14.9%,按参试点在计有57.5%的试点(23个)比对照组合增产。按省级地域计有66%的省(8个)比对照组合增产。Ⅰ优4761全生育期对照组合增产。按省级地域计有66%的省(8个)比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钮翠绿叶面肥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优1128、天优3301及Ⅱ优3301为材料,研究了钮翠绿叶面肥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能显著提高超级早稻产量,影响的效果与品种有关,两优1128、天优3301及Ⅱ优3301分别提高了12.16%、11.86%和11.66%,增产主要原因在于喷施叶面肥,提高了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干物质累积量、单茎叶面积与叶面积指数(LAI)及协调库源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4个超级稻品种进行试种,筛选适宜南宁市早稻种植的产量高、熟期适宜的超级稻品种,为南宁市超级稻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Y两优1号为对照,对14个参试超级稻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参试超级稻品种生育期为115~136d,以中浙优1号最长(136 d)、丰源优299最短(115d).不同超级稻品种株高、穗长分别与对照相差-10.1~7.4、0.1~3.0 cm,均以丰源优299最高.除天优122、天优998和中浙优1号有效穗高于对照外,其他参试品种有效穗(236.40万~287.85万穗/ha)均低于对照(300.75万穗/ha).丰源优299、Ⅱ优航2号、五优308等9个品种的平均每穗总粒数(152~181粒)均高于对照.桂两优2号、特优582、天优998等9个品种的结实率(78.21%~89.26%)均高于对照.准两优1141、天优3301、丰源优299等5个品种的千粒重高于对照,增幅为1.4~5.9g.参试品种中有7个品种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1.5%~9.9%,其中准两优1141、Ⅱ优602、内2优6号、特优582等4个品种比对照增产3.4%以上;其余品种比对照减产,减产幅度为3.5%~10.9%.[结论]准两优1141、Ⅱ优602、内2优6号、特优582等7个品种的产量潜力高、熟期适宜,可作为南宁市早稻主推品种,其余品种可因地制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G优26、D优95、Ⅱ优26、D优26、协优26等6326系列组合皆属中迟熟灿型杂交水稻。丰产潜力,比汕代63增产3.0%-13.0%。抗稻瘟病。D优95、Ⅱ优26、协优26属优质米杂交水稻。其中D优95在1992年农牧厅评为首届“稻香杯”优质稻米,荣获优质米奖。  相似文献   

13.
两优688系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南恢688与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两系不育系SE21S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2008、2009年,该组合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96.4公斤,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0%,增产点比率85.7%。  相似文献   

14.
超级杂交水稻II优1273是由三明市农科所于2000年育成,该组合是用II一32A与明恢1273配组而成。2001年,II优1273参加三明市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614.0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51%,居第一位;同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53.02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1%,居第二位。2002续试,平均亩产521.57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9%。2003年参加福建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6.22kg,比对照增产9.32%。2003年12月II优1273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公告。  相似文献   

15.
杂交稻Y两优2号、Y两优302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连山县农科所承担广东省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工程,Y两优2号、Y两优302种植面积各为1hm2,以粤优8号作对照,示范区经实割测产,Y两优2号平均每667m2产量678kg,Y两优平均302每667m2产量661kg,比对照粤优8号分别增产21.9%和18.9%.介绍了杂交稻Y两优2号、Y两优302的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文昌市东郊镇自2011-2013连续三年晚造引进栽培博Ⅱ优138杂交稻新组合,三年六个示范区实割平均产量分别为463.4kg/亩、476.5kg/亩、488.7kg/亩,对比照博Ⅱ优15组合增产6.6%、6.9%、7.2%。总结了博Ⅱ优138杂交稻新组合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部分晚造超级稻品种特征特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桂林市超级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筛选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米质优和熟期适宜的晚造超级稻新品种,对丰源优299、金优299、天优998等5个超级稻品种进行插秧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丰源优299表现最好,单产达496.0kg/667m^2,增产8.1%;其次是金优299,单产达487.8kg/667m^2,增产6.3%;其他组合(品种)作连作晚造种植,表现生育期偏长。  相似文献   

18.
对9个首次引入缅甸种植的我国杂交水稻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Ⅱ优63、D优63、旱优113和云光16号4个品种比当地主栽品种伯山增产22.5%~83.7%,可多点示范种植.前3个品种产量高、综合表现好;后1个品种生育期短,可推广多季种植.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三系优质杂交稻组合天优10号在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作早造示范,示范区实割产量为503.5 kg/亩,比对照天优578增产6.8%.总结了天优10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培育杂交节水抗旱稻,为水稻的高产、稳产提供品种选择.[方法]利用节水抗旱不育系沪旱11A与抗旱恢复系旱恢3号进行配组选育获得旱优113号,2007年在广西、上海进行多点品比试验,并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及抗旱性鉴定;2010~2011年在广西、四川、湖北、上海等地不同生态区域进行示范试验,2010~2011年参加上海节水抗旱稻生产试验.[结果]旱优113号熟期适宜,株叶型适中,分蘖力中等,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后期青秆黄熟,转色极好;有效穗270.0万/ha,每穗粒数162粒,结实率85.0%,千粒重28.0g.旱优113号在广西早稻种植,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旱系数为1.27,抗旱性为3级,属于抗旱.2010年在广西南宁和岑溪两地作早稻种植,产量分别为7653.00和8293.50kg/ha,比特优63(CK)分别增产4.69%和5.71%;2011年在南宁扩大示范种植,产量为8361.00 kg/ha,比特优63(CK)增产7.04%.2012年参加广西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749.00kg/ha,比特优63(CK)增产6.32%.20 1 1年分别在湖北、四川等地种植,产量分别为9513.00、8196.00和6790.50kg/ha,2010~2011年参加上海节水抗旱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222.15 kg/ha,比对照旱优3号平均增产4.51%.2012年4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旱优1 13号具有丰产性好、适应性广、节水抗旱、高产优质、便于轻型栽培等特点,可在长江流域作中稻和华南大部分地区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