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1年生南方泡桐四倍体及其二倍体南方泡桐为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其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南方泡桐四倍体与其二倍体泡桐的光合特性规律一致,不同月份四倍体泡桐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等均高于其二倍体。四倍体泡桐及其二倍体泡桐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日变化,在5月、7月、9月和10月为单峰,6月和8月为双峰,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为单谷变化。  相似文献   

2.
菘蓝秋季光合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15个不同居群菘蓝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差异及6个重点不同居群菘蓝净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特性、7个典型居群的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叶缘无齿四倍体居群、叶缘具齿四倍体居群、叶片被蜡居群、甘蓝型居群光合色素含量较高,山东居群、山西居群、四川居群光合色素含量较低;甘蓝型菘蓝净光合速率(Pn)最高为23.27 μmol/(m2·s).四倍体净光合速率均高于二倍体.7个重点居群中四倍体类型菘蓝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相对于二倍体类型都较高,其中四倍体最高分别为2 375.00 μmol/(m2·s)、536.61 μmol/(m2·s),二倍体最高为2 100.00 μmol/(m2·s)和505.16 μmol/(m2·s).菘蓝的光合日变化曲线为双峰曲线,有明显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3.
以二倍体节节麦、四倍体硬粒小麦、六倍体普通小麦、八倍体小黑麦为材料,测定了不同倍性小麦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环境因子的日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倍体小麦的各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其中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胞间CO_2浓度的日变化为倒抛物线,水分利用效率则一直处在下降中;六倍体和八倍体小麦的光合效率、CO_2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比二倍体和四倍体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主要是由气孔导度引起的;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还与空气湿度和自身水分利用效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不同倍性小麦光合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二倍体节节麦、四倍体硬粒小麦、六倍体普通小麦、八倍体小黑麦为材料,测定了不同倍性小麦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环境因子的日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倍体小麦的各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其中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胞间CO_2浓度的日变化为倒抛物线,水分利用效率则一直处在下降中;六倍体和八倍体小麦的光合效率、CO_2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比二倍体和四倍体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主要是由气孔导度引起的;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还与空气湿度和自身水分利用效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四倍体与二倍体白桦的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年生四倍体白桦和二倍体白桦为试材,对其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四倍体和二倍体白桦均有光合作用"午休"现象,四倍体的全天最大净光合速率极显著高于二倍体(P<0.01),较二倍体提高了24.81%.②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羧化效率等指标在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极显著(P<...  相似文献   

6.
对低温胁迫下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的抗寒基因表达及相关生理生长特性进行比较,为耐寒四倍体品种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对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进行(4±1)℃低温处理,比较其在0、2、6、12和24 h时3个抗寒相关基因CBF3、COR15和ZAT10的表达差异以及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在田间自然条件下比较其光合特性、冻害指数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抗寒相关基因CBF3、COR15和ZAT10在四倍体叶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二倍体。低温胁迫下,二、四倍体的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12 h达到峰值,四倍体始终高于二倍体。四倍体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均高于二倍体,二、四倍体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四倍体均高于二倍体(P0.05)。四倍体单株质量、叶质量/叶柄质量和小区产量等9个农艺性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二倍体,冻害指数差异显著。结论:同源四倍体不结球白菜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和光合产量均高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白术同源四倍体基因组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化规律。[方法]以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白术的试管苗为试验材料,应用MSAP和ISSR技术研究其DNA甲基化情况及遗传差异性。[结果]白术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MSAP扩增总条带数均为373条,四倍体半甲基化率高于二倍体,而总甲基化率和全甲基化率却低于二倍体,54.96%的四倍体DNA甲基化模式发生了变化。采用5条ISSR引物检测1个白术二倍体和5个同源四倍体株系,共发现25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多态性位点13个,多态性为52.0%。[结论]白术二倍体人工加倍后遗传机制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下二倍体、四倍体萝卜抗氧化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干旱胁迫下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萝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电解质渗透率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过程中,四倍体与二倍体的变化趋势一致:SOD、POD和CAT活性分别呈"V"、"W"、"N"形曲线变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四倍体高于二倍体;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先上升保持稳定后再下降,电解质渗透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四倍体低于二倍体。四倍体适应干旱逆境的能力强于二倍体,田间试验表明四倍体具丰产性。  相似文献   

9.
以二倍体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及其同源四倍体幼苗为材料,采用AFLP和MSAP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其DNA碱基序列和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花泡桐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DNA碱基序列在AFLP水平上相同,同源四倍体白花泡及其二倍体的DNA甲基化水平和甲基化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同源四倍体白花泡的DNA甲基化水平较其二倍体高2.08%,同源四倍体白花泡桐的DNA甲基化多态性为34.78%、单态性为65.22%,四倍体白花泡桐DNA甲基化模式变化频率小于其二倍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西瓜幼苗NaCl胁迫后形态学指标差异和DNA甲基化变化情况,分析不同倍性西瓜幼苗之间耐盐差异,结合形态学指标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解释二倍体和四倍体抗逆性差异机制。【方法】以3组不同倍性(二倍体、四倍体)西瓜幼苗为研究对象,待长至三叶一心时,用含有0、100、200、300和400 mmol·L-1 NaCl的1/2 Hoagland营养液处理西瓜幼苗,NaCl处理8 d之后,鉴定西瓜幼苗受到的盐害指数,并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术,分析NaCl处理8 d之后二倍体和四倍体西瓜幼苗叶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变化。【结果】NaCl处理后,形态学指标比较发现,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三组西瓜幼苗的受伤害程度都随着增加,在不同的西瓜品种之间受伤害程度有差异,但是同一品种内同一NaCl浓度下,西瓜幼苗受伤害程度二倍体大于四倍体;从甲基化水平看,西瓜幼苗基因组DNA全甲基化率、半甲基化率、总甲基化率都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NaCl浓度处理下甲基化率二倍体大于四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西瓜甲基化水平与其受伤害程度呈正相关;从甲基化模式来看,NaCl胁迫后DNA的去甲基化比率降低,超甲基化比率升高,并且其变化幅度是四倍体大于二倍体,不同倍性西瓜幼苗的甲基化模式与其受伤害程度呈负相关。【结论】NaCl胁迫后西瓜幼苗基因组DNA的甲基化状态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与NaCl胁迫程度高度线性相关,西瓜幼苗通过降低甲基化率和降低去甲基化比率来应对NaCl胁迫,四倍体较二倍体有更低的甲基化比率和去甲基化比率,抗逆性四倍体强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11.
利用Lowell Beineke和Richard Ringeisen给出的边共色数的界,研究得到了Sm∨Pn和Sm∨Cn的边共色数.  相似文献   

12.
不同灌水处理对春小麦水分利用率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灌水处理条件下,对宁春4号春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合速率(Pn)的生育期变化和灌浆期日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WUE、Pn、蒸腾速率(Tr)对不同水分处理的响应不同,WUE、Pn、Tr在生育期变化和日变化中都呈现双峰曲线.全生育期正常灌4水的WUE在生育前期高于其他处理,生育后期以缺灌孕穗-开花水处理的WUE最高,而延迟灌2水、3水的处理的WUE最低,且生育后期WUE下降明显.任何时期发生水分亏缺,则该时期的Pn、Tr都会下降.WUE在日出后迅速提高,上午WUE以缺灌3水的处理最高,缺灌拔节水的处理最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WUE与Pn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Tr及气孔导度(Gs)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对WUE直接作用最大的是Pn和Tr.因此适时灌水可以提高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P_m×P_n和P_m×C_n的邻强边染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设G是阶数不小于3的简单连通图,G的κ-正常边染色称为是邻强的,如果对G任意相邻两顶点关联边的颜色构成的颜色集合不同,则κ中最小者称为是G的邻强边色数。本文研究了Pm×Pn和Pm×Cn的邻强边色数。  相似文献   

14.
以普通核桃'清香'为试材,利用CI-301PS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在田间条件下,测定了核桃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进行了核桃净光合速率与光合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研究,为核桃栽培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核桃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与叶温极显著正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_2浓度极显著负相关。核桃净光合速率季节变化与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_2的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温室条件下桃(早红珠、早红霞)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明显的三峰曲线;杏(金太阳、凯特)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曲线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加富CO2后温室内COz的日变化趋势发生了极显著的变化,9~13点CO2的浓度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桃Pn的日变化曲线由三峰曲线变成双峰曲线,日平均为7.95CO2μmo1·m-2·s-1,比对照提高21.7%.杏Pn的日变化曲线由双峰曲线变成单峰曲线,日平均Pn为8.93C()2μmol·m-2·s-1,比对照提高18.12%.桃、杏果实品质有显著的提高,平均单果重有大幅度的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含量显著提高,有机酸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李不同类型枝条和树体部位叶片光合速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牛心李’成龄树为试材测定了不同类型枝条和树体部位的净光合速率 (Pn)。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枝条叶片 Pn存在一定差异 ,短果枝叶片 Pn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枝条叶片 Pn;在同一果枝上 ,果实上位叶具有最强的光合性能 ,果实的存在促进叶片 Pn提高 ,且显示出源 -库关系只在较近距离时作用显著 ;树体不同部位及不同层次叶片 Pn与光合有效辐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核桃(Juglans regia L.)光合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核桃'清香'为试材,利用CI-301PS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在田间条件下,测定了核桃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进行了核桃净光合速率与光合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研究,为核桃栽培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核桃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与叶温极显著正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_2浓度极显著负相关。核桃净光合速率季节变化与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_2的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白三叶草坪蒸散和光合蒸腾速率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合和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两个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对于植物生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在不同供水下,研究植物生理日变化时段性特征及其生理生态机理,对寻求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该试验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测定了不同灌水处理下,白三叶的蒸散、光合蒸腾日变化,探求在特定地区植物生理日变化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探讨草坪节水灌溉的途径.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之间的白三叶蒸散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中从11:00—14:00这一阶段的蒸散值较大;水分条件对白三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非常大,都随灌水量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冬小麦不同叶层净光合速率(Pn)对无机营养的响应特点。[方法]在大田试验中,以小麦品种藁8901、石4185、河农341和河农859为材料,测定3种施肥条件(不施氮、N225 kg/hm2和N225 kg/hm2+P2O5150 kg/hm2)下小麦不同叶层的净光合速率(Pn)。[结果]3种施肥条件下,4个小麦品种顶部第1、2叶的Pn从拔节至开花后20 d大致呈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值出现在挑旗至开花期;顶部第3叶在拔节至挑旗和抽穗至开花出现2个高值,且Pn低于顶部第1、2叶。施氮和氮磷配合施用条件下各品种叶片Pn的最高值和平均值均高于不施氮处理。[结论]施肥尤其是施氮肥可提高冬小麦品种叶片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金银花叶片Pn日变化影响因子问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银花为材料,研究了其光合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整个日变化的时间段看,金银花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Gs)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PAR)间呈显著的正相关;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考察多变量系统申各变量间直接及间接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金银花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合有效辐射,其次是胞间CO_2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