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作猪胴体品质肉质特性及其随体重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测定了24头合作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以分析合作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30、35、40、45kg)的变化规律,确定其最佳屠宰体重。研究结果认为,合作猪瘦肉率在48.8%~55.0%之间,肌肉pHl稳定维持在6.35~6.50之间,肉色指标优良,大理石纹评分均在3.75~4.05之间,且肌内脂肪含量在3.60%~3.85%之间;当40kg体重时屠宰的肌肉失水率最低,为10.68%,其滴水损失亦最小,为1.84%,肌肉剪切力值最低,为3.08kg。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的有较高的正相关,肌肉pHl值几乎与各项肉质指标呈负相关。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定结果认为,合作猪在活重达到40kg时屠宰,其肉质和胴体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2.
陈国顺 《猪业科学》2003,20(8):46-48
本研究测定了24头合作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以分析合作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30kg,35kg,40kg,45kg)的变化规律,确定其最佳屠宰体重。研究结果认为,合作猪瘦肉率在48.8%~55.0%之间,肌肉pH1值在6.35~6.50之间,肉色指标优良,大理石纹评分均在3.75~4.05之间,肌内脂肪含量在3.60%~3.85%之间;当40kg体重时屠宰的失水率和滴水损失均最低,分别为10.68%和1.84%,且剪切力值最低,为3.08kg。相同性状间的有较高的正相关,肌肉pH1值几乎与各项肉质指标呈负相关。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定结果认为,合作猪是在活重达到40kg时屠宰,其肉质最优。  相似文献   

3.
莱芜猪胴体品质肉质特性及其随体重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测定了25头莱芜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分析了莱芜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35、40、50、60、70、80、90kg)的变化规律,为确定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营养水平和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莱芜猪自35~90kg瘦肉率在42.43%~55.29%之间,肌肉pH值稳定在6.19~6.52之间,肉色指标优良,大理石纹评分在2.50~4.38之间,肌内脂肪含量在4.51%~19.92%之间;当70kg体重屠宰时,肌肉失水率较低为13.47%,肉色、大理石纹评分较高分别为3.5、3.38,肌内脂肪含量较高为11.54%.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认为,莱芜猪以体重70kg作为上市屠宰体重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4.
研究测定了25头莱芜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分析了莱芜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35、40、50、60、70、80、90kg)的变化规律,为确定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营养水平和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莱芜猪自35~90kg瘦肉率在42.43%~55.29%之间,肌肉pH值稳定在6.19~6.52之间,肉色指标优良,大理石纹评分在2.50~4.38之间,肌内脂肪含量在4.51%~19.92%之间;当70kg体重屠宰时,肌肉失水率较低为13.47%,肉色、大理石纹评分较高分别为3.5、3.38,肌内脂肪含量较高为11.54%。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认为,莱芜猪以体重70kg作为上市屠宰体重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5.
不同体重商品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其相关程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测定了92~109 kg体重阶段31头杂交商品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以分析商品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程度,为确定适宜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商品猪在92~95 kg阶段屠宰瘦肉率最高为61.17%,分别比其它3组提高4.83%(P>0.05)、11.83%(P<0.05)和8.84%(P<0.05);在107~109 kg阶段屠宰肉品质〖JP2〗优良,肌肉pH 6.07,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较高分别为3.13和 3.33,肌内脂肪含量较高为3.89%,肌肉失水率较低为18.91%。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认为,注重产肉量强调胴体瘦肉率时可选择在92~95 kg阶段屠宰;注重肉品质时可选择107~109 kg阶段屠宰;若二者兼顾则选择95~98 kg阶段屠宰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不同屠宰体重对柯乐猪胴体性状、肉品质及风味的影响,试验以柯乐猪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选取体重为90,100,110,120 kg的柯乐猪各7头屠宰,测定各屠宰体重阶段胴体性状(屠宰体重、胴体重、皮厚、眼肌深度、眼肌面积、屠宰率、背膘厚)和肉品质(肉色、滴水损失、熟肉率、pH1值、pH24值、剪切力、肌肉水分及肌内脂肪)指标,以及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同时对肉质风味指标和屠宰体重做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屠宰体重为120 kg的试验猪只的胴体重和背膘厚显著高于90,100,110 kg(P<0.05),90 kg的肌内脂肪显著低于100,110,120 kg(P<0.05),其余各胴体性状及肉品质指标在各屠宰体重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体重为120 kg的试验猪只肌肉中花生烯酸含量显著高于90 kg(P<0.05),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90,100,110 kg(P<0.05);而屠宰体重为110 kg的试验猪只肌肉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90 kg(P<...  相似文献   

7.
《养猪》2019,(6)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屠宰体重对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3头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评定,按宰前活重分为3组,分别为100 kg组(组1)、115 kg组(组2)、130 kg组(组3)。结果表明:1)胴体性能:胴体重、屠宰率、胴体直长、3点平均背膘厚、3点平均皮厚和眼肌面积这6个指标有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数值均以组3最高,组2居中,组1最低。其中,胴体重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组3屠宰率比组1高出5.30个百分点(P0.05);组3胴体长极显著高于组1和组2(P0.01);3点平均背膘厚、3点平均皮厚和眼肌面积组3均极显著高于组1(P0.01);皮率以组3最高,分别比组1和组2高出1.93个百分点(P0.05)和1.91个百分点(P0.05)。2)肉品质:宰后1 h背最长肌pH、L、a和b在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屠宰体重在100~130 kg之间,屠宰体重对其胴体性能有显著影响,而对其肌肉pH和肉色影响不明显;结合胴体性能和肉质,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的适宜屠宰体重为115 kg左右。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世代、不同屠宰体重湘岭猪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的差异。试验选择体重140 kg左右的湘岭猪Ⅰ世代阉公猪4头(组4),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评定。另选择前期屠宰的零世代14头湘岭猪的屠宰测定数据作为对照,按宰前活重分为3组,分别为90 kg组(组1)、100 kg组(组2)、125 kg组(组3)。结果表明:1)胴体性状:胴体重、屠宰率、胴体长、三点平均背膘厚和脂率这5个指标有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后腿比有随着屠宰体重的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三点均皮厚组4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瘦肉率以组2最高,以组4最低,组4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骨率以组3最低,组1最高,组1极显著高于组2和组3(P<0.01),组4显著高于组3(P<0.05)。2)肉品质:b1h值以组1最低,组2最高,组1显著低于组3和组4(P<0.05);pH24以组4最低,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贮存损失以组3最低,组1最高,组1显著高于组2和组3(P<0.05);失水率以组4最低,组2最高,组4极显著低于组2,显著低于组1;熟肉率组1显著高于组2(P<0.05)。综上所述:在这次试验条件下,胴体性状以零世代中90 kg组和100 kg组较好,Ⅰ世代中140 kg组较差;肌肉品质各组均有优劣,整体以零世代中90 kg组和Ⅰ世代中140 kg组较好。  相似文献   

9.
贵州宗地花猪最佳屠宰体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36头宗地花猪进行集中饲养育肥,并在65~75kg、75~85kg、85~95kg、95~105kg阶段分别选择3头,共12头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测定,研究其胴体品质及肉质随体重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75~85kg体重阶段育肥猪的屠宰率较高(76.24%±1.87%),瘦肉率较高(40.07%±0.68%),脂肪率较低(33.45%±4.43%),背膘较薄(3.72cm±0.23cm),肉色、大理石纹评分分布正常,肌肉保水能力强、失水率最低(14.10%±1.16%),熟肉率高(62.81%±0.86%),肉嫩。综合分析认为,宗地花猪以75~85kg作为上市屠宰体重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研究测定92.4~118 kg体重阶段21头长白猪的胴体性能及肉质性状,以分析长白猪胴体性能、肌肉品质随屠宰体重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程度,为确定适宜上市的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92.4~118 kg体重阶段,屠宰体重对长白猪的胴体重、屠宰率、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后腿比例、骨骼率、大理石纹、亮度值(L*)、 L*24 h、黄度值(b*)24 h、大理石纹24 h、pH24 h、肌纤维直径、肌肉剪切力、蛋白质和干物质影响显著。胴体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回归分析表明:长白猪屠宰体重在92.4~118 kg阶段,胴体重、屠宰率、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瘦肉率和大理石纹随体重增长呈极显著或显著升高的趋势;后腿比例和骨骼率随体重增长呈显著的降低趋势。综合分析得出,长白猪适宜屠宰体重为110~118 kg。  相似文献   

1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肉质指标(pH值、肉色等级评分、大理石纹等级评分、失水率、贮存损失、基肉率、瘦肉率和屠宰率)视为一个灰色系统,对不同屠宰体重的合作猪的肉质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等极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的分析结果完全一致,肉质较优的是40kg屠宰体重的合作猪组。按优劣顺序依次是30kg组、35kg组和45kg组。并提出该法对肉质乃至其他性状进行综合评定时如何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不同屠宰体重的合作猪肉质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肉质指标 (pH值、肉色等级评分、大理石纹等级评分、失水率、贮存损失、熟肉率、瘦肉率和屠宰率 )视为一个灰色系统 ,对不同屠宰体重的合作猪的肉质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 ,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的分析结果完全一致 ,肉质较优的是 40kg屠宰体重的合作猪组 ,按优劣顺序依次是 30kg组、 35kg组、 45kg组和 2 5kg组。并提出用该法对肉质乃至其他性状进行综合评定时如何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鲁农Ⅱ号猪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测定了鲁农Ⅱ号猪配套系商品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结果表明,试验猪的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30~100kg平均日增重830.48g,料重比2.86;屠宰体重101.07kg时胴体瘦肉率60.56%;肉质良好,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3.15、3.22,pH6.05,剪切力较小为37.64N,肌内脂肪含量较高为2.99%;每100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9.9400g、15.1640g、8.1310g,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76.0491%和40.7749%,肌肉营养价值较高;背最长肌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4.2800%、11.6567%、40.0867%和7.4167%。  相似文献   

14.
从胴体品质来看.我国的地方早熟品种体重达75h左右出栏最适宜.这时猪的肉质好,屠宰率也高。以本地猪为母本,外来瘦肉型猪为父本的2元或3元杂交猪.在7~8月龄、体重达90kg~100kg时屠宰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5.
研究测定了80~140 kg体重阶段100头育肥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以分析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程度,为确定适宜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80~100 kg体重阶段,随体重增大,瘦肉率显著降低;100~140 kg体重阶段,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和眼肌面积随屠宰体重升高而极显著升高.胴体和肉...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择屠宰体重100 kg、110 kg和120 kg左右的枣庄黑盖猪31头,依据体重分成3组,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屠宰及胴体和肉质性状测定,分析了屠宰体重对枣庄黑盖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屠宰体重对枣庄黑盖猪的部分胴体和肉质性状有显著影响。随着屠宰体重增加,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显著增加(P0.05),游离水分显著降低(P0.05)。背膘厚、板油与肾脏重、皮肥肉率、大理石纹评分、肌纤维直径和剪切力表现出随屠宰体重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瘦肉率、滴水损失和失水率表现出随屠宰体重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他指标变化趋势均不明显。文章为枣庄黑盖猪胴体和肉质性能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确定其适宜的上市屠宰体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屠宰体重商品猪胴体性能、肉品质及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体重70~140 kg阶段120头商品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分析了商品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程度,为确定适宜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70~100 kg体重阶段,随体重增大,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皮脂率、肉色和大理石纹显著升高,后腿比例、瘦肉率、骨骼率、L和b值显著降低。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在70~140 kg阶段,胴体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瘦肉率、皮脂率、骨骼率、肉色和L值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回归关系,其他指标与体重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金华猪适宜屠宰体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金华猪的适宜屠宰体重,将近3年来屠宰测定的金华猪按屠宰体重分为三组,分别为65~70 kg、70~75 kg和75~80 kg 3个阶段。结果表明,金华猪体重在70~75 kg时屠宰,屠宰率为68.58%,瘦肉率为53.92%,三点平均膘厚3.19 cm,系水力为0.392,胴体肉质理想,综合分析认为金华猪体重在70~75 kg时屠宰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9.
大蒲莲猪与斯格猪杂交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测定了大蒲莲猪与斯格猪杂交商品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试验猪的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35~100 kg平均日增重788.34 g,料重比2.84∶1。屠宰体重113.23 kg,胴体瘦肉率52.73%;肉质优良,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3.65、3.43,pH1值为6.17,失水率、滴水损失低,分别为10.84%和1.51%,剪切力较小为48.58 N,肌内脂肪含量高为3.70%。每100 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2.5975 g、17.9325 g、8.9175 g,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分别为79.3630%和39.4594%,肌肉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不同屠宰体重(25kg、30kg、35kg、40kg和45kg)的合作猪肌肉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合作猪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23.0%)和理想的肌内脂肪(2.5%~4.0%),40kg组肌肉必需氨基酸和主要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69.30%和34.50%,与45kg组在蛋白质构成系数和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对确定合作猪的最佳屠宰体重和肉质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