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园艺植物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国内外在园艺植物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茎尖的选择、预处理、冰冻保护剂、冻存、解冻与洗涤、恢复培养及成活后检测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影响因素及操作关键技术,并对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采用玻璃化法对3个香蕉栽培品种(Musa spp. AAA)的胚性细胞悬浮系(ECS)进行超低温保存。对超低温保存程序进行优化,冻存后进行ECS重建并通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进行植株再生,最后对再生植株进行遗传稳定性分析。用建立的ECS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程序对 ‘巴西蕉’、‘北大矮蕉’和‘粤优抗1号’的ECS进行超低温保存,获得的细胞相对存活率分别为89.6%、90.9%和89.9%,并重建了‘北大矮蕉’的ECS;在冻存后体细胞胚发生途径植株再生过程中,3个品种的相对植株再生率分别为64.4%、0.9% 和14.0%。从冻存后‘巴西蕉’ECS获得的细胞胚发生途径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植株与对照在形态学方面无明显区别;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分子标记也显示与对照相比基本无差异带出现,这初步表明超低温保存后的香蕉ECS保持了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茹  王芳  王舰 《北方园艺》2011,(24):231-235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生物技术,是目前植物种质资源长期稳定保存的理想方法.现对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原理、优点,对玻璃化法保存的程序、影响因素、关键技术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五叶草莓超低温保存及遗传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找出野生种质资源五叶草莓(Fragaria pentapylla)的超低温保存方法和分析超低温保存后五叶草莓的遗传信息稳定性,【方法】运用玻璃化法对五叶草莓离体茎尖超低温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采用AFLP和MSAP技术对其遗传稳定性作了探讨。【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的低温锻炼时间、预培养时间、预处理时间、玻璃化溶液(PVS2)处理时间和液氮保存时间对五叶草莓超低温保存后成活率的影响各不相同,经优化后,低温锻炼3周,预培养3 d,预处理30 min,PVS2处理60 min时,超低温保存的最高成活率可达79.7%,液氮处理时间对成活率影响不明显;运用AFLP技术对超低温后成活生长120 d的材料及对照材料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超低温前后带型一致,未发现明显差异片段;进一步用MSAP技术分析了超低温保存后成活的材料和对照材料DNA甲基化水平差异,结果表明超低温保存后五叶草莓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分别为5.70%和12.43%。【结论】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可以有效的保存五叶草莓种质资源,超低保存前后的五叶草莓基因组DNA没有发生多态性变化,但DNA甲基化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5.
王君晖  黄纯农 《园艺学报》1994,21(3):277-282
总结了玻璃化法越低温保存的基本原理、程序和主要优点,综述了该技术在冻存园艺作物茎尖和分生组织中的最新成就,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瓜菜类植物花粉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低温保存是指在-80℃~-196℃甚至更低温度下保存生物材料的一种方法。花粉包含物种的所有基因类型,作为植物种质的重要形式,是种质保存和交换以及杂交育种的重要材料。花粉超低温保存广泛应用于瓜菜、农作物、果树、药用植物及园林植物等各类植物。花粉超低温保存能大大延长花粉的保存时间,为种质交换提供便利,同时能解决育种中花期不遇或异地授粉等问题,提高育种效率。阐述了花粉超低温保存的技术流程,对花粉保存效果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探讨了超低温保存的遗传稳定性,同时介绍了超低温保存机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瓜菜类植物花粉超低温保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香蕉茎尖滴冻法保存中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透射电镜研究了香蕉茎尖滴冻法超低温保存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装载后, 细胞液泡化程度降低, 出现质壁分离。脱水处理使质壁分离程度加重, 原生质体浓缩, 一部分细胞的细胞壁、膜系统发生了不可逆的损伤; 也有小部分位于分生组织区域的细胞结构虽然发生了变化, 但程度不深, 在恢复培养时会自动修复, 并再生出植株。细胞严重伤害主要发生在脱水处理过程中, 冷冻环节基本上不产生新的损伤。讨论了上述变化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宋尚伟  闫锋  苗红霞  王娟 《果树学报》2007,24(5):689-691
为探讨杏花粉种质保存的方法,进而为花粉培养、遗传转化和杂交育种提供材料,以杏品种金太阳的新鲜成熟花粉为试材,采用干燥法和玻璃化法2种超低温保存技术,对花粉干燥时间、解冻方式和贮藏时间等影响保存后花粉萌发率的有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燥时间对金太阳杏花粉超低温保存后的萌发率有显著影响,其中干燥法宜在4℃下硅胶干燥8h、玻璃化法宜在(20±1)℃下以玻璃化液PVS2(体积分数15%二甲基亚枫+15%乙二醇+30%甘油+0.4mol/L蔗糖)处理60min;干燥法保存后分别以4℃2h、20℃30min和40℃70s等3种方式化冻,花粉萌发率无明显差别,而对玻璃化法则以40℃70s化冻后的花粉萌发率最高;以2种方法分别保存1、10、30、60d后花粉萌发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超低温保存是对植物种质资源进行长期稳定保存的一种理想方法。概述了超低温保存的原理和概念,介绍了植物超低温保存技术程序,综述了国内外李亚科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展望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木本性植物遗传资源超低温保存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本性植物遗传资源超低温保存法李思义(译)利用超低温保存,细胞的生物化学活性几乎停止,贮藏中的生理、遗传变化被抑制到最小限度,可用于维持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本文对桑、果树等木本性植物遗传资源的几种超低温保存方法作一介绍。一、利用冬芽的超低温保存据Sa...  相似文献   

11.
与香蕉种质离体保存相关的几个遗传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前香蕉种质的离体保存主要有缓慢生长保存和超低温保存两种方法。综合有关文献综述和讨论了香蕉种质离体保存过程涉及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稳定性和完整性、适应等遗传学问题。在开展香蕉种质离体保存的过程中,对离体保存所带来的遗传学方面的影响加以重视并设法减少其影响十分重要:(1)香蕉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香蕉种质的离体保存主要以始于吸芽茎尖的培养物作为保存材料;为减少取样环节样本容量较小带来的影响,建议保存数量较大的种质份数。(2)离体保存尤其是缓慢生长保存会引起香蕉种质的遗传不稳定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定期的检测。目前香蕉种质遗传稳定性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形态鉴别、超微结构的观察、同工酶分析和分子标记等。(3)与缓慢生长保存相比较,超低温保存除了在保存过程中香蕉种质遗传稳定性较高,在实现对香蕉种质的长期保存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香蕉野生种质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芭蕉物种是栽培香蕉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探究其分类、分布及物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特别是揭示栽培香蕉亲本小果野蕉(Musa acuminata)和长梗蕉(M. balbisiana)与其他野生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对香蕉育种及品种改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香蕉野生种质资源的形态学分类、不同分类方法的应用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并对世界香蕉野生种质资源收集、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提出建议,旨在为香蕉种质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芭蕉属野生种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芭蕉属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区域,对芭蕉属野生种质资源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通过检索INIBAP的多个数据库和相关文献,归纳整理出芭蕉属野生种的分布规律,为野生蕉的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以及品种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经分析,目前已经报道的芭蕉属共有52个野生种,其中真芭蕉组(Eumusa)11个,观赏蕉组(Rhodochlamys)9个,澳蕉组(Australimusa)13个,红花蕉组(Callimusa)18个,不确定组(Incertae sedis)1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和中国均分布有不同的3组芭蕉属野生种,但马来西亚和印度分布的种数最多,各分布有15种,约占总数的29%,可能是芭蕉属野生种的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14.
怀地黄玻璃化和包埋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明军  周娜  刘杰  张晓丽  李萍  张楠 《园艺学报》2008,35(4):607-610
比较了玻璃化与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怀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aertn.) Libosch)‘85-5’带芽茎段的效果。结果表明:4 ℃低温锻炼5 d,在添加二甲基亚砜(DMSO)和乙酰胺的预培养基中预培养3 d,60 % PVS2室温装载25 min,PVS2 0 ℃脱水30 min时,玻璃化和包埋玻璃化两种保存方法均达到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结果;两种方法相比,玻璃化法的存活率和再生率均较包埋玻璃化法高,前者的存活率(88.92 %)和再生率(64.29 %)分别是后者的1.38倍和2.41倍。可见,采用超低温保存怀地黄种质资源是可行的,且玻璃化法优于包埋玻璃化法。  相似文献   

15.
应用AFLP进行香牙蕉品种(系)的鉴别与分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AFLP技术,对35个香牙蕉品种(系)进行了鉴别与分类。从AFLP试剂盒所提供的64对引物组合中选取两对引物组合EcoR I ACC+Msc I CAT和EcoR IACC+Msc I CAG对35份香牙蕉材料进行了AFLP分析,共得到扩增位点107个,其中多态性位点84个,多态性位点比例达到78.5%,对35个品种的区分率达到100%。各品种(系)多态性带数存在差别,多态性带数最多为海南红蕉(56条),多态性比例最高为0.666 7,可见其杂合程度较高;多态性带最少的为大丰1-1号(33条),其多态性比例为0.392 9。各品种(系)相互之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71~1.00,表明香牙蕉品种(系)之间遗传关系相对较近。依相似系数0.88的水平,可以将供试的35个香牙蕉品种(单株)分为6个品种群。鉴别了3个引自不同国家的品种,几内亚、苹果以及阳江矮实际上为同一个香牙蕉品种。该研究结果基于AFLP分子标记,能从分子水平上反映香牙蕉地方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可以作为香牙蕉品种(系)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香蕉(Musa L.)是由2个二倍体野生种Musa acuminata Colla(AA基因型)和Musa balbisiana Colla(BB基因型)种内或种间杂交进化而来,其B基因组中带有重要的优良基因。利用与香蕉B基因组相关的gypsy-IRAP分子标记,成功开发了一对SCAR引物,适用于鉴定尖叶蕉(AAw)、长梗蕉(BB)、香牙蕉(AAA)、贡蕉(AAcv)、大蕉、粉蕉(ABB)、粉大蕉(ABB)、龙牙蕉(AAB)以及四倍体香蕉(AAAB)等是否含有B基因组。  相似文献   

17.
低温和多效唑对香蕉及大蕉超氧物歧化酶和脱落酸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周碧燕  梁立峰 《园艺学报》1995,22(4):331-335
低温胁迫处理引起香蕉和大蕉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下降,香蕉下降的幅度比大蕉大。大蕉在低温胁迫下脱落酸(ABA)含量增加,而香蕉ABA含量明显低于大蕉,并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出现波动。多效唑处理可以提高香蕉的抗冷性,低温胁迫条件下处理香蕉比对照的香蕉具有较高SOD活性和内源ABA含量。香蕉和大蕉SOD同工酶谱带组成在低温前后没有变化,但香蕉谱带中多数强度有所改变,其中同工酶V强度明显加强,大蕉SOD同工酶则相对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