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加州扁鸟蛤的体尺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测量的加州扁鸟蛤的11个数量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壳顶至壳前、壳顶到壳后、壳前到壳缘、壳后至壳缘、体质量、壳质量、软体部质量及软体部干重)间的相关性均为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直接影响体质量、壳质量及软体部质量的主要体尺性状是壳宽,其直接作用分别为0.383、0.540、0.419;从间接作用看,壳高对体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为0.580;b对壳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为0.583;a对软体部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为0.639。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利用体尺性状估计质量性状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BW=-28.816+0.714Sw+0.213SH+0.245SL+0.321b,SW=-13.453+0.152SH+0.486Sw+0.148b,MW=-7.629+0.085SH+0.237Sw+0.068a+0.083d。该研究结果为加州扁鸟蛤的人工养殖和种质资源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野生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为该贝类的人 工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北海铁山港海区采集的 121 只织锦巴非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壳长(SL)、 壳高(SH)、壳宽(SW)及体质量(BM)性状。以壳形态性状(SL、SH、SW)为自变量、体质量性状(BM) 为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程度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参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体质 量变异系数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体质量与壳宽的相关系数最大 (0.882),壳长与壳宽的相关系数最小(0.596)。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壳宽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 数为 0.573,壳高通过壳宽对体质量的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为 0.423;决定程度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变化趋势 基本一致。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估计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BM=-32.258+0.309SL+0.356SH+1.456SW (R2 =0.874)。【结论】以体质量为选育目标开展织锦巴非蛤人工选育时,在形态性状上应首先考虑壳宽性状, 同时加强壳高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厚壳贻贝的选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市东极养殖区的厚壳贻贝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壳长(SL)、壳宽(SW)、壳高(SH)等10个形态性状以及总体重(GW)、壳重(KW)和软体重(RW)这3个重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所测的表型性状之间均达到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33 ~ 0.975.建立了形态性状与总体重、壳重和软体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GW=-34.511+ 10.058SH +5.844SW +2.121OC (R2=0.771);KW=-8.209+ 4.482SH+ 2.082SW (R2=0.771);RW=-9.549+ 2.274SH+1.648SW+1.025CD(R2=0.625).[结论]东极养殖区厚壳贻贝的人工选育可以壳高为选择目标,重视对壳宽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4.
陈健  白丽蓉  罗会  喻达辉 《南方农业学报》2020,51(10):2557-2564
[目的]明确不同贝龄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壳形态性状(壳高、壳长、壳宽和铰合线长)与产量性状(体质量、软体部质量和壳质量)间的相关性,筛选出对合浦珠母贝产量性状的影响因素及其决定程度,为产量性状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形态较完整的1龄合浦珠母贝184只和2龄合浦珠母贝191只,分别测量其壳形态性状[壳高(SH)、壳长(SL)、壳宽(SW)和铰合线长(VL)]及产量性状[体质量(BM)、软体部质量(VM)和壳质量(SM)]后,使用SPSS 24.0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并通过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1龄合浦珠母贝壳形态性状变异系数在12.19%~15.15%,产量性状变异系数在30.90%~39.27%;2龄合浦珠母贝壳形态性状变异系数在8.90%~10.26%,产量性状变异系数在23.09%~29.23%.2种贝龄合浦珠母贝数量性状间的表型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564~0.955.1龄和2龄合浦珠母贝中进入最终多元回归方程的4个壳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64和0.778;对合浦珠母贝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壳形态性状在1龄贝中为壳宽、在2龄贝中为壳高,对应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286和0.536;在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单独决定作用中,1龄贝以壳宽对其体质量的单独决定作用最大,2龄贝则是壳高对其体质量的决定作用最大,对应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082和0.287.[结论]开展合浦珠母贝人工选育或留种时应根据不同贝龄进行相应性状的挑选,以体质量为选育目标时,在1龄个体中要首先考虑壳宽性状,在2龄个体中则应考虑壳高性状.  相似文献   

5.
两种壳色虾夷扇贝壳体尺性状对活体重影响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9月龄壳颜色为白色和普通褐色虾夷扇贝(对照),测量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重(Y),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两种壳色虾夷扇贝各性状的相关系数,定量分析了壳体尺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白色扇贝的壳长、壳高、活体重的表型值均大于褐色扇贝,且差异达极显著(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壳色扇贝的壳体尺性状与其活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褐色虾夷扇贝壳长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高最小;白色虾夷扇贝壳高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宽最小。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两种壳色扇贝壳体尺性状估计活体重的回归方程,即Y白贝=-16.081+0.168X1+0.288X2+0.577X3,Y褐色贝=-12.085+0.281X1+0.129X2+0.402X3。本研究结果可为虾夷扇贝遗传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龄虾夷扇贝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随机抽取浮筏养殖的97个体形规则的1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测定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计算其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贝壳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各重量性状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壳长、壳宽、壳高与活体总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对各重量性状的直接影响最大,是影响重量性状的主要因素;壳高和壳宽与活体重的相关程度较大,但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较小,主要通过壳长间接影响,是影响活体重的次要因素,但二者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直接影响都很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壳长、壳宽、壳高对各重量性状的回归方程:Y=-16.4103+3.9683X1+1.5254X2+2.7990X3,Z=-5.5523+2.0535X1,W=-1.5683+0.5480X1。该回归方程可以为虾夷扇贝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舟山不同野生群体等边浅蛤(Macridiscus multifarius)形态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浙江省舟山市两个海域沙滩的等边浅蛤,测量每个个体的壳长(SL)、壳高(SH)、壳宽(SW)等3个形态性状指标,以及阴干后体质量(BM),采用通径分析等方法评估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两个地理群体等边浅蛤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有一定差异,其中对嵊泗群体体质量影响最大的形态性状为壳高,而对普陀群体而言,壳宽对其体质量的影响最大。两个地理群体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较大,且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间接作用均大于直接作用。将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与体质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得到嵊泗和普陀群体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0.505X1+0.773X2+0.723X3-41.313和Y=0.258X1+0.432X2+0.888X3-23.607,其中,Y为体质量,X1、X2、X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杂交策略下马氏珠母贝二元杂交子代的生长性状和养殖存活情况,为广西马氏珠母贝群体杂交育种配套系构建及选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H)自育F4代群体和北海野生群体(Y)自繁F1代群体为亲本,通过二元杂交构建36个正反杂交家系,并以H亲本和Y亲本的自繁群体F1代分别构建对照群组(PH和PY);各群组经海区养殖14个月后采集壳长(SL)、壳高(SH)、壳宽(SW)和体质量(BW)等数据,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动物模型)进行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结果】在H(♂)×Y(♀)杂交子代中,SL、SH、SW和BW的遗传力(h2)分别为0.241、0.149、0.220和0.062,遗传相关系数(γg)范围为0.894~0.964,表型相关系数(γp)范围为0.558~0.865;在Y(♂)×H(♀)杂交子代中,SL、SH、SW和BW的h2分别为0.110、0.156、0.121和0.067,γg范围为0.981~0.989,γp范围0.603~0.881;2个杂交子代的生长性状表现为中低遗传力,且遗传相关高于表型相关。Y(♀)和Y(♂)群体的一般配合力(GCA)较高,说明更适合用于杂交配套;H(♂)×Y(♀)杂交子代中SL、SH和SW的特殊配合力(SCA)相对较高,且均为中低遗传力。在2个杂交子代中,4个生长性状的杂种优势分别为-0.02%~2.82%和-0.03%~0.27%,均以SL的杂种优势最高、SW的杂种优势最低。在H(♂)×Y(♀)杂交子代中SL、SH和BW等3个生长性状的杂种优势家系率为50.00%~72.22%,优势家系选择率≥50.00%;养殖存活性状的超亲优势家系率为19.44%,杂种优势家系率为61.11%,2个杂交子代和PY群体均表现出优势存活性状。【结论】H(♂)×Y(♀)杂交子代具有生长性状优势,Y(♂)×H(♀)杂交子代具有存活性状优势,2个杂交子代均存在综合杂种优势,可进行一般杂交育种应用;北海野生群体亲本的GCA较高,其SL和SH的遗传力及与BW的遗传相关也相对较高,在进行广西马氏珠母贝群体杂交制种时可考虑以野生群体子代作为专门化亲本来源,且对2龄亲本性状选择上宜优先考虑SL和SH。  相似文献   

9.
泥蚶壳形态性状对活体重和软体部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取样泥蚶二龄成贝450颗,测量其壳长、壳宽、壳高、活体重和软体部重,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壳形态性状对活体重和软体部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泥蚶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宽对活体重直接影响最大(0.456),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高对软体部重直接影响最大(0.369),是影响软体部重的主要因素.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所选壳形态性状对活体重和软体部重的复相关指数R2分别为0.853和0.443,表明所选性状指标是影响活体重和软体部重的主要因素.分别建立了以活体重和软体部重为因变量、壳形态性状为自变量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
随机选取一龄黄姑鱼幼鱼362尾,测量其体重、全长、体长、体厚、体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吻长、吻尖至背鳍起点长、眼径、眼间距共12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揭示了影响黄姑鱼一龄幼鱼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影响黄姑鱼一龄幼鱼体重的主要性状是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高和眼间距;体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最大(0.400**),对体重的决定系数最高(16.00%);眼间距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较小(0.066**)。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来影响体重(0.627 6);决定分析的结果和通径分析的变化趋势一致;各形态性状对体重总的决定系数∑d=0.904,它与相关指数R2的数值相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建立了体质量为因变量,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高和眼间距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为:y=-104.906+4.336 x1+11.654 x2+14.015 x3+7.138 x4+8.761 x5。  相似文献   

11.
随机选取76个浅海远岸水域浮筏养殖的体型规则的2龄栉孔扇贝测定其壳宽、壳长、壳宽、总干重,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贝壳性状为自变量对总干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系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明确影响远岸水域浮筏养殖的栉孔扇贝总干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总干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是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与壳高的协同作用影响总干重;所选表型性状对总干重的回归系数R2=0.737,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壳高、壳长、壳宽为自变量估计总干重的多元回归方程:Y=-39.582+2.977 X1+2.061 X2+11.181 X3。  相似文献   

12.
为了查明华贵栉孔扇贝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产量的因素组成,随机选取203只1龄贝,对其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重量性状(活体重、闭壳肌重)等5个数量性状进行测量,并应用遗传相关、多元回归、通径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测的5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3个形态性状对2个重量性状的影响并不相同:对活体重起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其直接决定作用达20.31%,通过壳长的间接决定作用达25.27%;对闭壳肌重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其直接决定作用达22.48%,通过壳宽的间接决定作用达16.10%.建立了利用形态性状估计重量性状的回归方程.该结果为华贵栉孔扇贝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即以提高活体重为目标,主要选择壳高,同时加强对壳长的协同选择;以提高闭壳肌重为目标,主要选择壳长,同时加强对壳宽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机选取3月龄同生群池养脊尾白虾90尾,分别逐尾测量其体重(BW)、体长(BL)、头胸甲长(CL)、头胸甲宽(CW)、头胸甲高(CH)、腹部高(AH)、腹部宽(AW)、腹部长(AL)、额剑长(RL)和尾扇长(TL)等10项生物学指标,并采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除RL与AL间相关系数未达显著水平(P〉0.05)外,其余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2)CL、CW、TL和AH是影响该虾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通径分析和决定程度分析均指示CL为决定该虾体重的关键变量;(3)所建多元回归方程BW=1.847 CL+1.657 CW+1.110 TL+0.954 AH-3.825(R2=0.931,P〈0.01)可用于准确估算池养脊尾白虾的体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霸王鸡体重生长发育规律及体重与体尺性状的相关性,为其科学饲养管理及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3种非线性模型对0~18周龄霸王鸡的体重数据进行生长曲线拟合与分析,同时对18周龄霸王鸡的体重与体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以Gompertz模型对霸王鸡生长曲线的拟合效果最佳,拟合度(R2)达0.9989,极限体重1505.2 g,拐点体重553.7 g,拐点周龄为10周龄.霸王鸡的体重与各体尺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龙骨长与体重的相关性最高(r=0.9355),其次为胸深与体重的相关性(r=0.9119),而胸宽与体重的相关性最低(r=0.6795);经逐步回归分析后,霸王鸡生长曲线模型的自变量由7个减为4个(胸深、龙骨长、骨盆宽和胫围),最佳回归模型为:y=-1573.3470+57.9062x3+109.7107x4+66.4648x5+80.9203x7.[结论]在今后的实际生产中,应尽量满足霸王鸡前10周的营养供给,同时应加强对龙骨长、骨盆宽、胸深和胫围4个指标的选育,最大限度地提高霸王鸡的体重,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毛蚶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0只毛蚶,测量其壳长、壳宽、壳高和活体重。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毛蚶3个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蚶壳长、壳宽和壳高与活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对活体重的直接作用和综合决定系数最大。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毛蚶壳长、壳宽、壳高对活体重的回归方程。壳高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结论]该研究为毛蚶的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青格里绒山羊体尺、体重与产绒量的相关关系,采用SPSS16.0软件对2 090只青格里绒山羊进行体尺指标、体重与产绒量的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体尺、体重与产绒量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体重(X1)、体高(X2)、体长(X3)、胸围(X4)、管围(X5)、绒长(X6)与产绒量(y)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重、胸围对产绒量的直接作用较大,而体高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产绒量.得到最优回归方程:y=0.267X1+0.094X3+0.231X4 +0.047X5+0.089X6.在青格里绒山羊选育工作中,应以体重为主要选育指标,兼顾胸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