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氮在水体中以氮气、游离氨、离子铵、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游离氨和离子铵被合称为氨氮。水体中只有以NH4 、NH2-和NO3-形式存在的氮才能被植物所利用。水体中其它形式的氮不能被浮游生物所利用,并且会对池鱼产生危害。一、水体氮的来源鱼池中施入大量畜禽  相似文献   

2.
养殖水体中“富氮”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贵雄 《内陆水产》2006,31(6):20-21
氮在水体中以氮气、游离氨、离子铵、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游离氨和离子铵被合称为氨氮。水体中只有以NH4^+、NH2^-和NO3^-形式存在的氮才能被植物所利用.其他形式的氮不能被浮游生物所利用,并且会对池鱼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3.
氮在水体中以氮气、游离氮、离子铵、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游离氮和离子铵被合称为氨氮.在水体中只有以NH4+、NO2-和NO3-的形式才能被植物所利用.把水体中不能被浮游植物所利用而显富余,并且对池鱼产生危害,超过国家渔业用水的标准的那部分氮称为"富氮",它们是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总称.  相似文献   

4.
养殖水体中的氮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是有机物的主要成分,鱼类的粪便及残饵中都含有大量的氮。据研究,饲料中的氮有60%~70%排泄到水体中。氮在水体中以氮气、游离氨、离子铵、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5.
养殖池塘含氮物质中毒及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养殖单产的提高,近年来的春季、晚秋和初冬不断发生鱼类氨氮中毒或亚硝酸盐中毒事件,有的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给渔业生产带来了危害。一、原因分析池塘中氮的存在形式有:氮气(N2)、游离氨(NH3)、离子氨(NH4+)、亚硝酸盐(NO2-)、硝酸盐(NO3-)、有机氮(存在于动植物体中的氨基酸和蛋白质中的氮)。其中游离氨+离子氨=总氨氮(TAN)。引起鱼类毒害的氮有两种形式:游离氨(NH3)和亚硝酸盐(NO2-)。游离氨来自鱼类的排泄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水体中的游离氨和离子氨建立平衡关系(NH3+H+→NH4…  相似文献   

6.
<正>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残饵、动植物尸体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后形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氨氮;②当养殖水体中氧气不足时,水体发生反硝化反应,亚硝酸盐、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而产生氨氮;③鱼类可通  相似文献   

7.
<正>一、鱼体内和水体氨氮的产生氨氮是指以离子氨(NH4+)和非离子氨(NH3)形式存在的氮,其中对水产动物毒性比较大的是非离子氨。鱼体内氨氮的来源:大部分氨在肝脏中产生,由血液运送到鳃或肾排出体外。水体中氨氮的来源:1投入池塘中未完全消化利用的饲料,施入池塘的含氮有机肥料,池塘中死亡的动植物,在分解代谢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氨氮;2鱼类的排泄物:鳃排泄的氨和由肾脏排泄的尿素、尿酸等尿液成分;3部分投入品:部分投入品使用后氨氮会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集约化养殖的推广和发展,对虾养殖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由于高密度养殖过程中配合饲料的大量使用及对虾排泄物的积累,导致了水体中无机氮等环境胁迫因子的大量积累,严重影响了对虾的生长和繁殖。在对虾养殖水体中,无机氮主要包括氨氮(NH_3~-N)、亚硝酸盐氮(NO_2~-N)和硝酸盐氮(NO_3~-N)。一般认为,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对对虾有毒害作用而硝酸盐氮无毒害作用。其中,氨在水体中主要有2种形式:离子氨(NH_4~+)和非离子氨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工业和生活排污,常常造成河口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水体中氨氮是标志污染程度和发展趋势的重要环境因子。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元素;但是其含量超标也可导致水体环境恶化、破坏水中生态平衡,严重的还会引起赤潮,对水生动物有毒害作用。测定海水中的氨氮,有助于评价水体质量、受污染程度和自净状况。其存在形式分两种,一种是铵离子,一种是非离子氨,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次  相似文献   

10.
一、氨氮的产生和毒性氨氮是指以非离子氨(NH3)和离子氨(NH4+)形式存在的氮,其中对水产动物毒性比较大的是非离子氨(NH3)。池塘中氨氮的来源:①投入池塘中未完全消化利用的饲料,施入池塘的含氮有机肥料,池塘中死亡的动植物,在分解代谢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氨氮。氨氮的产生,与蛋白  相似文献   

11.
池塘养鱼慎防氨氮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氨氮的来源 水中的氨氮是指以非离子氨(NH3)和离子氨(NH4+)形式存在的氮。投入池塘中未完全消化利用的饲料,施入池塘的含氮有机肥料,池塘中死亡的动植物,在分解代谢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氨氮,鱼类排出的代谢废物也含有大量的氨氮,包括氨、尿素、尿酸等。氨氮的产生,与蛋白质密切相关,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越高,最终产生的氨氮也越多。水中的氨氮可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  相似文献   

12.
鱼类氨氮排泄率及其毒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氨是海洋和淡水鱼类的主要排泄产物,在水产养殖中,非离子态氨的聚积会对鱼类等养殖生物造成毒害,严重的会造成死亡。水体中氨氮含量的测定是水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l.鱼类的排泄率 鱼类的氮排泄物主要有氨、尿素和尿酸,对海水和淡水鱼类来说,氨都是最主要的排泄物,硬骨鱼类排泄的氨占总氮排泄物的70%~90%,尿素仅占5%~15%。至于氮的排泄部位,一般氨氮主要通过鳃排出,仅一小部分通过尿液排出,尿氮则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氨从鳃部排出的方式主要有简单扩散和离子交换。氨主要以两种形态从鳃部排出,即离子态和非离子…  相似文献   

13.
工厂化水体臭氧催化氧化法降解氨氮的水化学评价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厂化水产养殖过程中 ,氨氮是水生动物的主要代谢产物。水体中氨氮随着pH值和温度的变化 ,以离子氨和非离子氨形式存在 ,而非离子氨对水生动物具有高毒性 ,因此氨氮降解是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水处理工艺过程。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在氨氮降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研究了多种氨氮降解的方法 ,主要有离子交换法、生物膜法和臭氧氧化法等 ,但以上方法都存在氨氮降解不彻底、所需费用较高等缺陷 ,亟待开发更为有效的氨氮降解方法。臭氧氧化降解氨氮法虽具有同时对水体杀菌消毒的功效 ,但氨氮降解效率低于 3 0 % ,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14.
正一、水体中的氮氮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之一。水体中的氮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两大类。有机氮包括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和腐植酸中所含的氮。某些微生物可直接利用有机氮。在工厂化育苗池、温室精养鱼池中有机氮占有较大的比例。无机氮包括溶解氮气、总氨(包括离子铵和非离子氨)、硝态氮、亚硝态氮,溶解于水的氮气只有在被水  相似文献   

15.
氨氮是存在于水体中和动物体内的一类含氮的化合物,通常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对养殖对象产生毒害作用。它包括:NH(3氨)又叫非离子氨,对水生动物有毒;NH4( 铵),又叫离子氨,本身无毒但可转化为NH3,因而具有间接致毒效应。近年来,集约化养殖吃食性鱼类,如鲤鱼、草鱼、鲫鱼、鲈鱼等,因投食性量大,饵料利  相似文献   

16.
淡水养殖水体氨氮积累危害及生物控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淡水养殖集约化规模的扩大,水体氨态氮及亚硝态氮的控制成为水质控制的关键。本文由水体的氮循环过程浅析了养殖水体氨氮积累的成因及危害,综述了淡水养殖中利用生物方法降低水体氨氮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7.
甲鱼养殖水体中氨氮(NH3-N)的产生、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甲鱼养殖基本上是高密度高产出的集约化养殖方式,池塘载鱼量大,水环境比较差,池塘水体中的氨氮含量相对较高,氨氮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在甲鱼养殖过程中,由于氨氮含量偏高而引起的相关疾病也经常出现,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氨氮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如何降低氨氮在水中的含量。 一、氢氮的主要来源 1.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态氮。在甲鱼池塘中,投喂的甲鱼配合饲料、冰鲜鱼、螺肉等残渣以及死亡的甲鱼和其它野杂鱼的尸体都可以分解产生氨氮。 2.水中缺氧时,含氮有机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而产生氨态氮。反硝化作用的重要条件是…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鲈(Lateolabrax maculatus),隶属于鲈形目、科、花鲈属,为东北亚特有属种,俗称鲈鱼、花寨、板鲈、鲈板,分布于我国、朝鲜及日本的近岸浅海,属浅海近岸中下层经济鱼类。古代诗人曾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的诗句称赞其体态和味道,因其肉质鲜美,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我国主要的名优水产品之一。在养殖水体中氨氮以氨(NH3)和铵(NH4+)两种形态存在,非离子态氨(NH3)对鱼类有较强的毒性,不同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水体中氨氮含量较低,当水体养殖密度过大或外源的氨氮排入时,导致水体氨氮含量升高,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鱼类通过转化体内的氨为谷氨酰胺和尿素、减少体内氨的产生、增加NH_3的挥发和NH_4~+的排放缓解氨毒,但不同鱼类缓解氨毒的能力不同。本文综述了氨氮的来源、存在形式、影响毒性的因素、致毒机制及鱼类缓解氨毒的策略,为提高鱼类缓解氨氮胁迫的能力和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氨氮是水体中的无机氮源,主要以离子氨和分子氨的形式存在,分子氨渗透进入生物体内会导致血液的载氧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呼吸机能,还可导致鱼类的鳃、肾和肝组织结构发生病变等。近几年,在我国北方老旧池塘经常出现鱼类越冬大量死亡或冻伤现象,而氨氮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本文就北方越冬池塘氨氮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