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人工催产、授精和孵化技术,对50组白鲫(♀)和禾花鲤(♂)亲鱼成功地进行杂交繁殖试验。在注射催产剂10 h后,白鲫亲鱼开始产卵,5.5 h后产卵结束,共产卵42尾,产卵率84%,产卵约285.6万粒,受精卵约201.9万粒,受精率约70.7%。经60~72 h的孵化,出苗149.2万尾,孵化率73.9%。培育获得3~5 cm苗种98.2万尾,成活率65.8%。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滴灌条件下水温与土温对覆砂土壤水热运移规律的影响,基于HYDRUS-2D构建了不同水土温度土壤水热运移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水土温度对覆砂土壤水分、温度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水温对土壤水热分布影响显著,随着温度升高,土壤湿润体内含水率减小,表现为35℃水温20℃水温5℃水温,灌溉水温对土壤剖面温度分布也有较大影响,表层0—15 cm范围内温度变化了5~10℃。相同水温条件下,随着土壤温度升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大,湿润土体内体积含水率减小,表现为30℃土壤温度15℃土壤温度5℃土壤温度。滴灌水平和垂直湿润锋运移距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湿润锋运移距离与时间符合幂函数F=at~b,决定系数R~2介于0.977 4~0.999 6,并建立了水平和垂直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和温度的关系模型。以期为西北干旱地区砂石覆盖生态农业的合理补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运输时间和温度对生猪应激及猪肉品质的影响,该文以三元杂交猪杜长大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运输前、运输3、6、9h以及运输温度-10~0℃、0~10℃、10~20℃、20~30℃等条件下生猪的血液生化指标、宰后猪肉p H值、肉色等指标。结果表明:运输6 h后三元猪出现应激反应,9 h以后应激反应显著增强(P0.05),运输6 h以上三元猪与运输3 h相比,宰后45 min p H值显著降低(P0.05),肉色分级显著升高(P0.05),肉品质降低;运输温度低于10℃时三元猪出现应激反应,-10~0℃时应激反应显著增强(P0.05),-10~0℃和20~30℃条件下宰后24 h p H值显著高于0~10℃和10~20℃(P0.05),肉品质降低。因此,为防止生猪运输应激及改善猪肉品质,生猪运输时间应小于6 h,运输温度为10~20℃。该研究结果对屠宰行业减少生猪应激提高猪肉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孵化温度对雏番鸭第二性比及孵化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孵化前期(1~10d)7个不同温度(36.3~39.3℃)对雏鸭出壳时第二性比(♂∶♀)和受精蛋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孵化温度出壳的雏番鸭公母性别存在明显差异(P<0.01),且公雏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母雏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孵化前期温度为36.3~37.3℃时出壳雏番鸭公少于母,第二性比介于0.24~0.95;而孵化前期温度为37.8~39.3℃时出壳雏番鸭公多于母,第二性比为1.39~5.38;且只有在温度37.3℃和37.8℃时第二性比与遗传性比(1∶1)无差异(P>0.05),而其他温度时第二性比均表现明显差异(P<0.05或P<0.01)。雏番鸭第二性比与孵化前期温度间相关指数R2为0.99,预测误差率为-34.88%~ 14.58%间,说明调控孵化温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雏番鸭第二性比,孵化温度对受精蛋孵化率有明显影响,36.3~37.8℃内孵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37.8~39.3℃内则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正> 池水温度的观测试验和模拟(一)对虾生长与池水温度的试验1.放苗期池水适宜温度试验1985年5月10日上午放苗后,北风骤起,11日夜最低水温为9.0℃。15日后水温又上升到16℃以上,在这样的池水温条件下,存活率(见表1)还高于全场总平均存活率(50.71%)。  相似文献   

6.
天水节能型日光温室气候适应性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试验观测得出:天水节能型日光温室作物生产季的平均气温为13.3—16.6℃,0—20cm地温为13.1—17.0℃,相对湿度为69%.89%。全年光、温条件最差的1月其温室平均气温为8.9℃(8—9时)-17.2℃(13—14时),地温为11.2℃(9-10时).14.5℃(17-18时);冬至前后一整月日平均光照强度2.33万Lux。晴天条件下,温室气候基本能够满足喜温蔬菜作物对气象条件的需求。根据对不同天气类型温室气象条件分析,并结合生产季温室作物光温生产潜力的估算,基本掌握了温室生产季不利的天气和气候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为天水节能型日光温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海水养殖水体温度日变化谐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谐波方法对宁波地区2010-2013年代表性海水养殖水体(池塘和养殖海湾)在不同天气情况下(晴、少云、多云、阴)水温的日变化特征进行模拟,探究养殖水体温度的日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池塘和养殖海湾水温日变化的最佳谐波模拟阶数分别为2阶和3阶,2阶(3阶)谐波对池塘(养殖海湾)水温逐小时、日最高和日最低值模拟的绝对误差分别为0.24~0.31℃(0.1~0.15℃)、0.2~0.24℃(0.06~0.1℃)和0.11~0.15℃(0.06~0.08℃);(2)谐波模拟误差整体呈白天大夜间小,对阴天水温变化趋势的模拟效果较其它天气条件差;(3)池塘水温遵循以24h和12h为周期的日变化规律,其中24h周期比重最高,养殖海湾遵循以12h、24h和6h为周期的日变化规律,其中12h和24h比重较6h高,晴到多云天气条件下12h和24h周期比重相当,阴天24h周期比重明显下降。本研究论证了谐波方法对不同天气条件下池塘和养殖海湾水温日变化特征模拟的可行性,并定量评估了养殖水体日变化的周期特征,可为海水养殖水体温度精细化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旱地冬小麦覆盖黑色液膜对土壤微生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黑色液膜覆盖旱地冬小麦对土壤微生境及产量的影响。在枯水年型条件下,在5,10cm土层中,黑色液膜处理抽穗期的日平均温度分别较对照高2.9℃,0.4℃;黑色液膜处理在10~20cm的土壤容重和0~20cm的平均总孔隙度分别较对照降低3.1%和增加1.90%;黑色液膜处理在小麦拔节~成熟期0~100cm土层的耗水量占全生育期0~200cm土层总耗水量的47.9%,水分利用效率达到0.78kg/m^3,较对照提高22.26%;黑色液膜处理较好地协调了旱地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使产量达2188.5kg/hm^2,较对照增产17.95%。该项研究为旱地小麦覆盖材料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设置8个处理,水温分别控制为12.0℃、13.5℃、15.0℃、16.5℃、18.0℃、19.5℃、21.0℃和22.5℃,每个处理有3个重复实验,恒温饲养虹鳟一周后使用DS-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虹鳟血清中血糖含量,探讨水温对虹鳟血清中血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虹鳟血清中血糖含量在水温12.0~18.0℃阶段保持相对稳定;水温18.0~19.5℃阶段,血糖含量随水温上升而显著升高,升高变化率为63.72%;水温19.5~22.5℃阶段,血糖含量随水温上升而急著下降。虹鳟血清中血糖含量在不同温度下的动态变化对虹鳟南移温水驯化养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运行条件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猪场厌氧消化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猪场厌氧消化液效果和合适的操作条件,该文分别选择了三种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间歇曝气区曝/停比和膜出水抽/停比,根据三水平正交表安排试验.结果表明:进水COD为1240~1830 mg/L,BOD5为154~420 mg/L时,出水COD(化学需氧量)为208~811 mg/L,BOD5(生化需氧量)为7~13 mg/L,COD和BOD5去除率分别达到51.7%~83.2%和93.0%~97.1%.试验所选因素中HRT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最大,HRT=24h与20 h、15 h时的COD去除率差异显著(P<0.05),分别平均提高7.3%和13.4%.当水温在24~28℃时NH4 -N去除效果随水温的升高明显提高,但水温上升到28.0~35.8℃时,NH4M; >-N去除效果随水温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污泥过热蒸汽薄层干燥特性及干燥模型构建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为了解污泥常压过热蒸汽薄层干燥特性,搭建了常压过热蒸汽干燥试验台,进行了2、4、6和10 mm厚度污泥在不同过热蒸汽温度160~280℃下薄层干燥试验,并分段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了模型参数与过热蒸汽温度、污泥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污泥在较高温度过热蒸汽干燥后没有氧化燃烧,且裂纹密集,表面粗糙,利于干燥的进行。污泥薄层在干燥初始阶段存在凝结过程,过热蒸汽凝结在物料表面使其质量不降反而增加,导致干燥时间延长,凝结水质量和干燥时间的增幅受过热蒸汽温度的影响较大,过热蒸汽温度越高,增幅越小,而污泥的厚度对污泥质量和干燥时间的增幅影响较小。根据斐克第二定律,得到2、4、6和10 mm厚度污泥在160~280℃过热蒸汽干燥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分别为2.0641×10-9~8.8527×10-9、4.3738×10-9~1.6626×10-8、6.6082×10-9~2.46×10-8和1.1916×10-8~4.0806×10-8 m2/s,由Arrhenius方程建立有效扩散系数的对数与温度倒数的线性关系,得到水分的活化能分别为26.250、22.032、21.894和20.961 kJ/mol。试验结果可为污泥过热蒸汽干燥工艺参数优化及干燥设备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微电流电解技术去除养殖水体中氨氮的效果,试验以盐度为30‰(质量分数)人造海水为对象,设置了循环水温度、流速和电流密度3个参数以及对应参数的3个水平,探究其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温度(18、25、32℃)和流速(100、300、500 m L/min)条件下,循环水温度和流速的变化对氨氮去除率影响并不明显。试验设置的电流密度(20、40、60 A/m2)条件下,对氨氮去除率有明显作用,且电流密度越大,单位时间内氨氮去除速率越快。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去除条件为电流密度、水温和流速分别为40 A/m2、32℃、500 m L/min。通过能耗分析可知,在设定的参数范围内,不同温度条件下最低能耗条件为电流密度40 A/m2、流速300 m L/min,最低的能耗为21.26 Wh/kg。研究结果可以为微电流电解在海水循环水养殖中氨氮降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干燥方式对丰水梨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丰水梨脆片的干燥工艺,研究了不同干燥温度(55、65、75、85、95℃)下热风干燥、中短波红外干燥和真空干燥对丰水梨片干燥特性的影响,并以色泽、硬度和脆度作为指标评价干燥条件对丰水梨片物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干燥温度下中短波红外干燥的干燥速率最快,干燥时间最短。对建立的5种干燥模型进行拟合对比,Page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丰水梨片的干燥过程。丰水梨片热风干燥、中短波红外干燥和真空干燥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分别为4.55×10-10~9.18×10-10、8.62×10-10~2.21×10-9和4.36×10-10~1.33×10-9m2·s-1,活化能分别为17.62、24.84和27.86 k J·mol-1。此外,65℃条件下中短波红外干燥后的丰水梨片具有更好的色泽、硬度和脆度(L值为62.70,ΔE值为7.10,硬度为973.14 g,脆度为4.67 mm)。本研究结果为丰水梨中不同干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藿香及雾灵香花芥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采用L_9(3~3)正交设计,研究藿香和雾灵香花芥两种种子的萌发情况。试验结果表明:1)3个试验因素对藿香种子萌发率影响大小为基质赤霉素浓度水浴温度,最佳组合为10 ℃水浴+300 mg·L~(-1)赤霉素处理+砂土基质,发芽率为75.20%;2)3个试验因素对雾灵香花芥种子萌发率影响大小为赤霉素浓度基质水浴温度,最佳组合为10 ℃水浴+500 mg·L~(-1)赤霉素处理+蛭石基质,其发芽率为34.50%。  相似文献   

15.
利用黑塑膜覆盖进行太阳能消毒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无覆盖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夏季平铺黑塑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研究显示,黑膜覆盖可使5cm、10cm、15cm、20cm、30cm、40cm的土壤温度达到30.4~48.6℃、29.9~43.4℃、30.2~39.3℃、31.3~36.6℃、29.8~33.4℃、29.0~31.9℃,比对照分别提高4.8~13.0℃、4.1~10.1℃、4.4~9.0℃、3.5~6.4℃、2.7~5.1℃、1.7~4.2℃,平均提高9.8℃、8.0℃、6.6℃、5.0℃、4.1℃、3.3℃。随土壤深度增加,覆盖的增温效果下降。就温度持续时间而言,40d覆盖使5cm超过40℃~48℃的累积时间分别达到173.2h、133.0h、98.3h、57.3h、29.5h、12.3h、7.5h、5.0h、2.0h;10cm超过40℃~43℃的累积时间依次为32.7h、11.5h、6.8h和3.0h;15cm超过34℃~39℃的累积时间依次为289.8h、198.5h、106.7h、39.7h、10.3h和3.8h;20cm超过34℃~36℃的累积时间依次为142.8h、43.3h和3.7h;20cm以下的土层,土壤温度不能达到34℃。在5cm、10cm、15cm、20cm、30cm、40cm土层,晴好天气土壤温度为阴天土壤温度的1.6倍、1.45倍、1.3倍、1.15倍、1.03倍和0.96倍。覆盖使土壤日温差加大,并随深度增加而递减。5cm、10am、15cm、20cm、30cm、40cm土层的日温差为5.1~20.6℃、3.2~14.2℃、2.8~11.3℃、2.5~6.2℃、1.7~3.6℃、0.9~2.3℃,其中5cm和10cm分别有85%和82.5%的覆盖时间日温差在15.0~20.6℃和10.0~14.2℃之间。根据以往研究初步推断,太阳能消毒在0~20cm土层将  相似文献   

16.
以常规覆膜为对照,探讨了玉米采取4种集水种植模式的水温效应及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集水种植模式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集水增墒效应和降低地表温度的作用。集水效应以宽垄式>硬覆盖>膜内式>膜侧式,依次是对照的2.36、2.07、1.88和1.69倍。降温效应以硬覆盖>宽垄式>膜侧式>膜内式,依次较对照低1.6 ℃、1.4 ℃、0.8 ℃和0.5 ℃。水温效应的协调作用不仅可控制植株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而且还延长了生育期,使生殖生长与雨季更加吻合,因而穗大、粒饱,增产效果显著。硬覆盖、宽垄式、膜内  相似文献   

17.
为发掘自然高低温胁迫下粳稻穗粒数3个相关性状的稳定位点,本研究对日本晴/越光//日本晴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的48个株系在2015年庐江正常年份(E1)、2016年陵水自然低温(E2)以及2016年庐江自然高温(E3)3个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每穗总粒数(GNP)、每穗实粒数(FGP)和结实率(SF)进行非条件QTL定位和将生育期矫正到相同水平下的条件QTL定位。结果表明,控制3个性状的QTL均以加性效应为主。CSSL群体中检测到控制每穗总粒数的稳定位点qGNP7.1,控制每穗实粒数的稳定位点qFGP6.1和qFGP11,控制结实率的稳定位点qSF9和qSF11。其中,qGNP7.1、qFGP11和qSF11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越光,qFGP6.1和qSF9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日本晴。位于相同染色体片段的qFGP11和qSF11在3个环境中均能检测到,表明控制该位点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高低温下均能稳定表达;qGNP7.1在E1和E2中均能检测到,表明该位点等位基因的表达不受自然低温的影响;qFGP6.1和qSF9均在E1和E3中检测到,表明以上2个位点等位基因的表达不受自然高温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利用分子标记改良粳稻穗粒数3个相关性状及耐高低温新材料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超高压处理对砀山梨汁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该文研究了超高压处理对砀山梨汁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压力为0.1~500 MPa,温度为20~60℃。此外,考察了不同pH值(3~7)和保压时间(2~34 min)超高压处理对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温度为50℃、保压时间为10 min和梨汁pH 5的条件下,300 MPa以下压力范围内高压处理酶被激活,其活性增加;大于300 MPa时酶的活性随压力增大而下降。高压处理时,温度低于40℃对酶的活性影响不大;有效影响高压处理的最小温度为40℃。保压时间超过10 min后时间延长对酶的活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萌发试验同时在实验室和田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玉米种子将不能顺利萌发。温度变化可以加速种子萌发,田间条件下,50%种子萌发所需的积温范围为18.6-23.8℃,决定于昼夜的温差。播种深度影响出苗速率,50%出苗所需的时间播深8厘米比播深5厘米推迟半天(相当于积温3-5℃),80%出苗所需的时间播深8厘米比播深5厘米推迟1天(相当于积温7-10℃)。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温度与土壤水分对有机碳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水分条件下,培育初期(1~20d)各处理CO2排放速率较高,相对值表现为35℃处理>25℃处理>15℃处理>5℃处理;随培育时间延长(>20d),CO2排放速率渐趋平稳。相同温度条件下,30%~90%田间持水量时培育初期(1~20d)各处理CO2排放速率初始值较高,之后降低,当趋于某一定值时,相对值大小随土壤水分含量增加而增加。相同温度与土壤水分条件下,CO2排放速率相对值大小随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