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维生素的需求量鱼类的消化系统在结构上和机能方面十分简单,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在粗养和低密度精养中,天然饵料能提供足够的必需维生素,但在高密度精养池或网箱养鱼,流水养鱼的流水中,因天然饵料不足,所以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必需添加维生素,否则就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相似文献   

2.
二、集约化养鱼 集约化养鱼称小面积精养,亦称工业化养鱼、工厂化养鱼、高密度养鱼。国外60年代初就兴起,发展速度较快,现已普及到第三世界。 1.普通流水式养鱼 流水式养鱼是用大量流水不断流入小面积鱼池的一种养鱼方式,水不回收,主要水源是河水、泉水、地下水等天然水源。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相似文献   

4.
山区自然流水养鱼水质好,保证了鱼的质量,同时又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解决了山区民众"吃鱼难"的问题,使山区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福建地区自然水源丰富,是发展山区养鱼的绝好场所。在不断的探索、改良养鱼技术的前提下,山区自然流水养鱼的事业会得到不断的发展,使养殖户获得更丰厚的效益。山区自然流水养鱼技术的研究为山区群众早日致富提供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是四川省杨长荣等同志于1985年率先在四川郓县试验成功的一种新的池塘养鱼形式。1987年,该县花园镇渔场一口面积为3.84亩的参试塘,获得了平均亩产1078.4公斤的高产量,比原来静水式养鱼产量提高了1.5倍。近10年来的大面积实践证明,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饲养密度大、成活率高、易管理,十分有利于精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颇佳。现将这一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淡水养鱼业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是精养法。精养法大致可分为大水面精养和小水面精养两种。大水面精养主要是池塘养殖,靠天然饵料配合人工饲料喂养鱼,目前世界淡水养殖产量大部分来自池塘养殖。小水面精养是指集约化的工业化养殖。工业化养鱼,是世界养鱼业发展的新动向,是一种新型的养鱼方法。其特点是:养鱼用水处于流动状态,高密度放养,完全依靠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人工控制鱼类生活环境等,因而鱼类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单位面积产量高。  相似文献   

7.
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是四川省杨长荣等人于1985年率先在四川郓县试验成功的一种新的池塘养鱼形式。1987年,该县花园镇渔场一口面积为3.84亩的参试塘,获得了平均亩产1078.4公斤的高产量,比原来静水式养鱼产量提高了1.5倍。近10几年来的大面积实践证明,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饲养密度大、成活率高、易管理,十分有利于精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颇佳。现将这一新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建造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面积以1~10亩、水深1.5~2.5米为宜,同时常年要有一定流量的水源保证(最好是自然水源)。若计划亩产成鱼1000~1500公斤,…  相似文献   

8.
紧水滩镇地处云和县北部,全镇有紧水滩、石塘两大水库,共有水面面积2.6万亩,且库区山青水秀,水源充足,水质优异,水域广阔,水生生物物种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具有多样性的山区立体小气候资源等优异的生态条件,为发展渔业生产,特别是发展网箱养鱼、流水或微流水养鱼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镇网箱养鱼面积、数量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小水塘养鱼是山区农民利用当地丰富、优质、无污染的水资源以及充足的草资源等自然优势,在村前、屋后、溪边开挖面积很小(一般仅有10-20平方米1的池塘进行流水养鱼的模式。它具有投资小、占地少、绿色环保等优点,并要求周围环境山清水秀,水源充足且落差大(约1.0米1,草源充足。主要以放养大规格(0.25千克以上)草鱼、鲂鱼为主.生长时间约1年.只投喂青草和农家茎叶类.实施中草药防治鱼病,而不投喂任何人工配合饲料及抗生素类药物.因此.其生产出的水产品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现将山区小水塘养鱼技术简介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赵春林 《新农业》2004,(5):30-31
水中溶氧量的高傲.直接影响鱼类的撮食、生长和饲料利用率,乃至影响鱼类的生存。因此。实行精养高产的集约化养鱼池塘,需要配置增氧机。  相似文献   

11.
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 ,是四川省杨长荣等同志于1985年率先在四川郓县试验成功的一种新的池塘养鱼形式。1987年 ,该县花园镇渔场一口面积为3.84亩的参试塘 ,获得了平均亩产1078.4公斤的高产量 ,比原来静水式养鱼产量提高了1.5倍。近10年来的大面积实践证明 ,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饲养密度大、成活率高、易管理 ,十分有利于精养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颇佳。现将这一新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建造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面积以1~10亩、水深1.5~2.5米为宜 ,同时常年要有一定流量的水源保证(最好是自然水源)。…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皖浙赣三省交界山区传统山泉流水养鱼技术,对养殖环境选择、流水鱼池建造、养殖尾水净化设施,鱼种投放、喂养,水流调节、鱼病防治,商品鱼捕捞运输等环节做了分析和说明。利用山区优质的天然山泉、溪涧水源,按照有机鱼养殖规定,在小体积流水池中主养草鱼,搭配少量鲤鱼,投喂野生饲草和天然饵料,使用严格的检疫措施和中草药防治鱼病,养成的商品鱼比普通有机鱼品质更优、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更高,是一种集循环生态型、环境友好型、高产优质型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养殖模式,产量可达40~90 kg/m3以上,对发展集约化流水养鱼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池塘循环水高密度精养鱼是一种高效节能的高产养鱼新技术,一般要比传统的静水养鱼增产1倍左右。其原理是将池塘的静水采用动力设备变成微流水,从而达到调节水质,改善整个池塘的生态环境,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的目的。大面积实践证明,池塘循环水养鱼  相似文献   

14.
山区地下水、泉水和水库自流水资源极为丰富,如能利用其形成的自然落差实施流水养鱼,不但水质清新无污染,而且溶氧充足不会发生泛塘现象,非常适合密集养鱼,667平方米可产鱼2000公斤以上,是一种典型的“低成本高产出”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5.
山区利用自然地形落差开展流水养鱼,节能、省工、投资少、收效大。流水养鱼是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方式,一般667平方米产成鱼2000~4000千克,高产可达8000千克。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多山区国家,地下水、泉水和水库自流水资源极为丰富,如能利用其形成的自然落差实施流水养鱼,不但水质清新无污染,而且溶氧充足不泛塘,非常适合密集养鱼,亩(1亩=1/15公顷,下同)均产鱼可达2000公斤以上,是典型的“低成本高产出”养殖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增氧机的配置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溶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摄食、生长和饲料利用率,乃至影响鱼类的生存。因此,实行精养高产的集约化养鱼池塘,需要配置增氧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产业的四种模式生态型水域系统内多种类多规格的混养套养,包括水陆两大系统的配套协调、渔牧农林综合经营。增殖型主要内陆大中水面的资源保护、增殖,以及潮涧带资源管理和浅海放流增殖。集约型主要有鱼池、虾池等水面精养,网箱、网围及网栏养殖,流水养鱼和工厂...  相似文献   

19.
邸瑞芳 《新农村》2009,(6):24-24
网箱养鱼是一种集约化的新兴科学养鱼方法。利用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为材料,通过箱体网眼,进行箱内外水体交换,形成适宜鱼类生长的“活水”环境。进行高密度培育鱼种或精养商品鱼,网箱养鱼具有机动、灵活、简便、高产、水域适应性广等特点,很多地区都在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薛勇 《农技服务》2002,(7):39-39
<正> 水中溶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摄食,生长和饲料利用率,乃至影响鱼类的生存。因此,实行精养高产的集约化养鱼池塘,需要配置增氧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