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植物花粉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制备植物花粉,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发现样品制备方法对植物花粉的微细结构影响很大.其中采用普通样品制备技术制样的花粉出现3种情况:壁薄、含水量大的杨树、苦竹的花粉外观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严重;壁稍厚、含水量较小的萱草花粉的外观形态基本保持良好,但超微结构收缩变形;壁较厚、含水量少的鹅掌楸花粉的外观形态和超微结构均保持良好状态.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植物花粉的生物性能差别较大,样品制备方案应根据花粉的自身特性制定;对于壁薄、含水量大的花粉样品,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必须进行固定并消除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才能保持好花粉的外观形态和超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样品制备方法对茶树叶片扫描电镜观察的影响,选用3个茶树品种的老叶和嫩叶,分别用烘箱干燥法、硅胶干燥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进行处理。对茶树老叶的扫描电镜观察中发现,烘箱干燥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处理后的样品背腹面的微形态特征均保存完好,硅胶干燥法处理后部分样品气孔密度异常;在对茶树嫩叶的观察中发现,采用烘箱干燥法和硅胶干燥法处理后的样品背、腹面均发生严重的皱缩,气孔密度增加,而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处理后的样品微形态特征自然,能表现出真实的叶表微形态特征。因此,在茶树品种微形态学等相关研究中,对于老叶研究材料,建议采用烘箱干燥法进行扫描电镜样品制备;对于嫩叶研究材料,建议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进行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相似文献   

3.
五指毛桃花粉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心法和双固定临界点干燥法对五指毛桃(FicussimplicissimaLour)的花粉进行了制样研究.结果表明,双固定临界点干燥法效果较理想,花粉形态非常清晰、饱满、立体感强.  相似文献   

4.
几种典型扫描电镜生物样本制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总结了几种典型扫描电镜生物样本的制备方法。结果表明,分别采用牙签直接涂抹、在合适的溶剂中超声分散后用铜片和铜网捞取的方法,得到较好的粉末样品扫描电镜图像;微生物在液体或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后,经戊二醛固定,乙醇脱水和冷冻干燥等处理过程;植物样品根据含水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固定液和干燥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动物样品采用双固定和临界点干燥的方法进行处理;均获得较为理想的扫描电镜图片。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扫描电镜样品清洗方法的改进与固定干燥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大肠杆菌为代表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比较用PBS和蒸馏水清洗再制样的图象效果,对比固定与不固定,用自然晾干法、烘干法和用梯度酒精脱水再冷冻干燥法处理的大肠杆菌图像。提出用蒸馏水替代PBS清洗微生物样品以避免干燥后被固定液和PBS残留物覆盖的方法,明确具有细胞壁的细菌也需固定,对单细胞生物用梯度酒精脱水再冷冻干燥要比自然晾干和烘干脱水更彻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桑树花粉的亚显微结构及形态学特征。[方法]对7个桑树品种的花粉通过戊二醛固定制样处理,酒精梯度脱水、冷冻干燥和金属喷镀制备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大小及表面纹饰观察。[结果]花粉表面特征及纹饰均清晰可见,表明该试验方法适合桑树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供试桑树花粉为近球形,具2个萌发孔,孔膜具刺突;极轴大小15.99~22.63μm,赤道轴大小14.98~20.78μm,‘育2号’花粉体积最大,而‘晋选7号’花粉最小;花粉外壁均分布有不同密度的点状颗粒,花粉表面呈现平滑和瘤状突起2种纹饰类型。[结论]戊二醛固定液–酒精梯度脱水法是进行桑树花粉形态观察的一种较理想的研究方法;该研究结果或可为桑属植物的孢粉学鉴定及种甚至种下等级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桑树花粉的亚显微结构及形态学特征。[方法]对7个桑树品种的花粉通过戊二醛固定制样处理,酒精梯度脱水、冷冻干燥和金属喷镀制备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大小及表面纹饰观察。[结果]花粉表面特征及纹饰均清晰可见,表明该试验方法适合桑树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供试桑树花粉为近球形,具2个萌发孔,孔膜具刺突;极轴大小15.99~22.63μm,赤道轴大小14.98~20.78μm,‘育2号’花粉体积最大,而‘晋选7号’花粉最小;花粉外壁均分布有不同密度的点状颗粒,花粉表面呈现平滑和瘤状突起2种纹饰类型。[结论]戊二醛固定液-酒精梯度脱水法是进行桑树花粉形态观察的一种较理想的研究方法;该研究结果或可为桑属植物的孢粉学鉴定及种甚至种下等级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有效观察甜玉米果皮和胚乳超微结构的扫描电镜制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不同类型甜玉米食味品质的鉴评。【方法】以新鲜饱满乳熟甜玉米籽粒为材料,采用戊二醛固定法、低热干燥法和直接制样法等 3 种不同样品处理方法,比较分析鲜玉米籽粒果皮和淀粉粒的超微结构及其差异。【结果】戊二醛固定制样法能很好地呈现甜玉米籽粒果皮细胞结构层次、厚度以及淀粉粒形态与空间分布等特征,是一种相对理想、便捷获得甜玉米籽粒果皮和淀粉粒超微结构的方法。将戊二醛固定法应用于 4 种类型甜玉米食味品质在超微结构水平的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甜玉米籽粒在果皮结构层次、胚乳淀粉腔隙、淀粉颗粒大小及分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超微结构差异与甜玉米口感品质密切相关。【结论】戊二醛固定法是一种简便、有效获得玉米果皮及胚乳等超微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甜玉米食味品质在超微水平的鉴评以及籽粒果皮、淀粉粒等超微结构研究,为甜玉米品种改良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9.
滤纸包裹法制备细菌类单细胞生物扫描电镜样品具有耗时短和样品损耗少等优点,不过,样品量较少时,用该方法制样因干燥后难以分辨滤纸上样品位置而造成取样困难,且电镜观察时常常存在较严重的滤纸背景干扰,难以分辨细菌等样品表面的细微结构。为此,笔者对细菌类单细胞样品制备的滤纸包裹法进行了改良,在滤纸包裹的内层衬上1层锡纸,样品涂布于锡纸后再进行脱水等操作。改良后的方法不仅易于分辨样品在锡纸上的分布,方便取样,而且可有效克服原滤纸包裹法制样时产生的背景干扰,能清晰观察细菌样品的表面细微结构,提高了观察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的是利用扫描电镜对纸页的纤维形态及断面结构观察的一种制样方法——石蜡切片法。它适用不同类型纸页样品的研究,特别适用于极薄型纸页样品的制备,其主要目的是了解不同造纸原料在制浆造纸中其性能优劣的情况,以及了解纸页中纤维的排列方向和分布状况对算机械强度的影响等。这项研究工作不仅为制浆造纸合理的加工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我们在纸页样品制备中摸索出了更为理想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石蜡切片及电镜扫描技术,对白杜(Euonymus maackii)花序及花的发生过程进行观察。白杜花序为二歧聚伞花序,从花芽分化到雌蕊形成,整个过程可分为花序原基分化期、苞片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7个时期。白杜花序可能通过败育达到结构上的简化;大量小花的雄蕊发育异常是影响白杜结实率和观赏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虫媒花与风媒花花粉形态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比较虫媒花与风媒花花粉形态上的差异,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多种虫媒花与风媒花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虫媒花的花粉形状倾向于长球形,个体普遍比风媒花大;其外壁较粗糙,一级雕纹深刻,大多具次级雕纹。有些虫媒花的花粉具有刺状或疣状突起,有的植物(杜鹃)花粉的外壁具有粘丝。而风媒花中除了具气囊的松型花粉较大外,花粉个体普遍比较小,形状倾向于球形;其外壁比较光滑,一级雕纹大多较浅,为微弱或模糊的细网状或细颗粒状雕纹,基本上无明显的次级雕纹。因此.花粉形态的特征使虫媒花花粉有利于粘附在昆虫身体上传播。而使风媒花的花粉有利于逸散到空气中传播。  相似文献   

13.
通过DAPI染色观察不同大小的小白菜花蕾内小孢子发育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及细胞学特征变化,以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找出小孢子发育时期和花外部形态结构相关性,为花药或小孢子培养提供细胞学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小白菜小孢子发育经过二分体时期、四分体时期、单核靠边期、单核居中期、2-胞花粉和3-胞花粉时期,各时期特征明显;且各发育时期与花蕾及花药外部形态密切相关,其中单核靠边期时花蕾纵径为 2.68~3.80 mm,横径为1.91~2.19 mm,花药纵径为 1.76~2.39 mm,横径为 0.64~0.82 mm,花药颜色为浅黄绿色,此时期适合花药、小孢子培养;因此可根据小白菜花蕾形态、大小和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相关性,确定花药、小孢子培养最佳时期的选蕾标准。  相似文献   

14.
白榆D33雄性不育花芽发育的形态及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榆树雄性不育系花芽形态的特征及内源激素在榆树雄性不育系花芽中的调控作用,在花芽发育的不同时期,观察白榆D33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Y3、Y4的花芽形态特征,并利用石蜡切片对其花药的内部形态进行观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花芽发育过程的玉米素(ZT)、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可育株Y3、Y4相比,不育系白榆D33在花蕾发育期间,花丝不伸长,花药干瘪,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但其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花粉而形成翅果;不育系白榆D33的ZT含量明显高于Y3、Y4,GA3含量动态变化较大,IAA含量出现下降趋势,并且在D33中GA3/IAA和GA3/ZT值动态变化幅度较大。不育系白榆花芽雄蕊发育不正常,花药不能产生花粉进行自花授粉,但其雌蕊发育正常;不育系白榆花芽的ZT、GA3和IAA含量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阐明显性雄性核不育亚麻不育株花粉败育的时期及细胞学特点,以雄性不育亚麻和雄性可育亚麻花蕾为材料,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方法,对花蕾和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亚麻雄性不育株和雄性可育株在开花期其花药和花粉的形态学与细胞学差异非常明显。该研究将花药和花粉败育从四分体时期的绒毡层细胞与中层脱离开始划分为4个阶段:败育初期,绒毡层与中层分离;败育中期,小孢子发育停滞;败育后期,绒毡层与小孢子粘连后逐渐消失;败育终期花药干瘪,不能形成花粉。  相似文献   

16.
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经过处理的甘蓝自花授粉花期柱头和蕾期柱头 ,发现花粉粒在柱头上的萌发及花粉管在柱头表面和花柱中的生长情况有很大差异。自交不亲和系花期柱头有少量的花粉粒萌发 ,并在柱头表面发生严重的胼胝质反应且花粉管的形态不正常 ,要么弯曲、要么背向生长 ,不能穿越乳突细胞壁 ;而自交亲和系花期、蕾期和自交不亲和系蕾期的柱头上 ,花粉粒几乎都能萌发长出花粉管 ,并能穿过花柱到达子房。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花柱中的花粉管数量可以省时、省工、直观快速鉴定甘蓝自交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17.
40个野生滇牡丹群体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野生滇牡丹40个群体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其花粉有较明显的多样性.不同群体的花粉赤道面观多为长球形,少数为超长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萌发器官具三拟孔沟,外壁纹饰形态多样,可分为小穴状、穴状、网状、粗网状、皱波-网状、皱波状等.按照数量分类学性状对40个群体进行了亲缘关系的聚类分析,结合表型性状...  相似文献   

18.
枣不同品种花粉发芽特性及贮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蔗糖培养基,对梨枣等5个枣品种的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粉生活力存在差异。以梨枣发芽率为最高,冬枣发芽率最低。梨枣单花不同发育时期以蕾黄期花粉生活力最高;又对梨枣的花粉贮藏方法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六种方法进行贮藏,发现不同方法贮藏对枣花粉贮藏效果不同,蕾黄期的花蕾,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花粉生活力保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以野生三叶木通为试材,研究了花芽结构、花芽着生部位和形态分化。结果表明:三叶木通的花芽是混合芽,主要着生于短缩枝的顶芽和攀援茎2至10节的叶腋间。顶花芽形态分化较早,也比较集中,腋花芽分化迟,分化期也长。用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三叶木通花芽分化可分为未分化期、花蕾分化期、花被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等5个时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番茄花蕾外观形态及花粉发育时期与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的相关性,筛选出番茄温敏核不育系花药培养的适宜花粉发育时期。[方法]采用形态学观测、细胞学鉴定和花药组织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番茄2个温敏核不育系T7、T8和普通杂交种王蔬、红日2个品种,进行了花蕾外观形态分类、花粉发育时期鉴定与愈伤组织诱导效应的比较研究。[结果]番茄花蕾外观形态与花粉发育时期的关系为:花蕾长0.2~0.3 cm=花粉孢子期,花蕾长0.4~0.5 cm=花粉单核早期,花蕾长0.6~0.7 cm=花粉单核中晚期(单核靠边期),花蕾长0.8~0.9 cm=花粉二核期、三核期,花蕾长≥1.0 cm=花粉三核期、成熟期;T7、T8、王蔬、红日的花药培养均以花粉发育在单核中晚期(单核靠边期)为最佳时期,此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最高,分别为11.8%、13.7%、19.6%和18.1%。[结论]番茄花蕾外观形态及花粉发育时期与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有明显的相关性;番茄温敏核不育系花药培养的适宜花粉发育时期为单核中晚期(单核靠边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