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据作者研究证明,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其病原为30nm球形的病毒颗粒。随后作者又对中囊病病毒在幼虫、成蜂中肠等组织部位进行了超显微结构的病变观察及病毒复制部位的研究,结果表明,病毒形态、大小及在宿主组织的复制部位与国外报道的意蜂囊状幼虫病病毒(SBV)的特性基本相似,其病毒引起幼虫发病的症状也很相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羊传染性脓疱的病原,试验采集吉林省松原市病羊病变组织,处理后感染犊牛肾原代细胞,经细胞连续传代,细胞出现稳定病变,并对该病毒进行了TCID50测定、电镜观察、动物回归试验及PCR检测。结果表明:该株病毒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  相似文献   

3.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与禽生物制品质量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是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的病原,属反转录病毒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中的一种。该病毒主要侵害火鸡,也能引起鸡、鹅、鹌鹑和鸭等禽类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的病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急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4.
猪细小病毒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之一。细胞培养法是体外分离纯化病原最基本的方法。本文介绍了病毒细胞模型的建立、细胞模型在病毒诊断中的应用、病毒在细胞培养模型上培养条件的优化等,并分析了病毒与细胞模型相互作用、抗病毒药物在细胞模型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北京房山某锦鲤养殖场锦鲤发生大量死亡,患病锦鲤呈烂鳃、肾脏糜烂、身体浮肿;症状类似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 virus,KHV)感染,但经PCR检测排除了KHV感染。为进一步确定病原,对发病鱼进行了临床症状观察、病毒分离、细菌分离培养、病鱼组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和PCR扩增等检测。通过病鱼组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在肾脏内可见200 nm×400 nm的痘病毒样颗粒。抽提病毒核酸后,用已知的鲤鱼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的保守序列设计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出548和180 bp片段,测序结果和GenBank公布的CEV H504株序列完全一致。根据发病鱼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最终确定该病为CEV引起的鲤鱼浮肿病。这是在中国首次发现的鲤鱼浮肿病。  相似文献   

6.
用病羊的病灶分泌物接种鸡胚、细胞分离培养、电镜观察和本动物试验,证明山羊、绵羊羔的病原相同,均为羊口疮病毒。研制了组织反应苗,为我区疫区防治本病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鉴定新疆伊犁地区某马场疑似感染马鼻肺炎感染的病原,本实验采集流产胎儿肺组织,通过细胞培养、PCR鉴定、毒价测定、病毒中和试验、透射电镜观察以及病毒理化特性测定等方法进行了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MDBK细胞接种病毒后出现典型的细胞圆缩、细胞融合、细胞脱落和聚堆成葡萄串状等病变特征;毒价测定为TCID50106.2/m L;选择EHV-1的g B基因经PCR扩增,得到622 bp的特异性DNA片段;经理化特性测定该病毒不耐酸、不耐热、对紫外/氯仿/乙醚处理敏感;电镜观察可见圆形、有囊膜、直径大约为130 nm的病毒颗粒。综上所述,经分离与鉴定获得的病毒株生物学性质符合马疱疹病毒1型,并命名为EHV-1-XJ2015株。本研究在新疆伊犁分离到的马疱疹病毒1型属首次报道,为我国马鼻肺炎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青海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青海地区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病料进行了细菌学和轮状病毒核酸电泳的诊断。试验结果:排除了致病菌和轮状病毒的病原感染;乳猪回归试验,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病料经处理后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免疫血清发生特异性凝集;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荧光抗体染色呈阴性反应;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免疫血清进行间接荧光染色时,在细胞浆内见到了特异性荧光;电镜观察到冠状病毒科的病毒颗粒。从而确诊青海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代号为PEDV—青毒1株。  相似文献   

9.
三、急性麻痹病(Acuie paralysis) 该病由急性麻痹病毒(Aucle bee-paraeysis virus)引起,其症状与慢性麻痹病相似,只是病原不同。病毒颗粒为直径25—30μm等轴颗粒。RNA型,用磷钨酸负性染色观察为空心颗粒,沉降后可分为两部分,沉降系数分别为160S,80S,在氯化铯中浮密度为1.34克/毫升,E260/E280之比等于1.64。它们核酸碱基之比(A∶C∶G∶u)=30.3∶20.5∶18.8∶30.4。一只急性麻痹病蜜蜂可以提取10~(12)病毒颗粒注入血淋巴中10~2的病毒可引起发病,饲喂需要10~(11)颗粒。这种病毒在幼虫体内不  相似文献   

10.
浙江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变异株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7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法氏囊组织直接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盲传2-15代后,均能不同程度产生细胞病变效应,并通过病毒血清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电镜观察,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理化特性测定等试验证实七株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在此基础上将7个浙江地芡的IBDV野毒株,1个四川地区的IBDV野毒株和2个疫苗毒株经病毒-血清交叉中和试验获得了抗原性不同的五个亚型毒株或变异株。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外有关犬细小病毒所致的出血性肠炎的报道甚多。1977年,美国Eugster,Nairn首先从腹泻病犬粪便中发现了细小病毒颗粒。1978年McCandlish应用犬肾细胞分离到了犬细小病毒。之后,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典、德国、日本等也相继报道了有关本病的流行、病原分离、快速诊断和免疫等资  相似文献   

12.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又名黏膜病病毒)引起的,以患牛出现腹泻,口腔、鼻腔黏膜发炎、糜烂、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简称牛病毒性腹泻或牛黏膜病. 1 病原及流行病学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该病毒为单股RNA病毒,呈球形,有囊膜,直径50~80nm,其对高温较为敏感,56℃条件下可很快被灭活,但在低温条件下病毒较稳定,其在-70℃条件下可冻干保存多年,普通消毒药物可很快将其杀死.该病毒可在胎牛的肾、睾丸、肺等牛源性细胞及猪肾细胞上生长,胎牛睾丸细胞和肾细胞最易被感染.  相似文献   

13.
马立克氏病病毒人工感染鸡细胞凋亡病变及凋亡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光镜、电镜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马立克氏病病毒人工感染鸡的多种组织的实质细胞进行了细胞凋亡病变及凋亡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马立克氏病病鸣肝、肾、心、脾、腺胃、卵巢、羽髓等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均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病变。光镜观察.可见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腺胃腺上皮细胞、心肌纤维、脾脏内的淋巴细胞、卵巢内的颗粒膜细胞、羽髓细胞的细胞核裂解成大小不等的、致密浓染的球形团块。电镜观察,可见这些细胞的细胞核染色质经历凝集、边集、裂解,最后形成许多凋亡小体等不同阶段。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上述细胞均有明显的FasL表达,FasL的表达表明细胞凋亡信号增强,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4.
家禽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新制剂——干扰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禽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治疗一直是困惑禽病防制的难题之一。至今仍未有一类药物能特异性地有效杀灭家禽病毒性病原,干扰和抑制其病原的复制。细胞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IFN)的出现及其临床试验证明,该类细胞因子在病毒性禽病和家畜肿瘤的治疗上极具临床应用前景。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首先发现了病毒干扰现象,即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目前已知干扰素并不能直接杀伤病毒,而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数种酶,干扰病毒的基因转录或病毒蛋白组分的翻译。根据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15.
乳鼠非病料致病性死亡因析及预防甘肃省动物检疫总站赵春林应用乳鼠进行接种试验,是病原微生物研究的手段之一。乳鼠敏感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口蹄疫病毒、日本脑炎病毒、猪水泡病病毒、蓝舌病病毒等。在试验过程中,乳鼠的非病料致病性死亡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对疫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是病毒学界的研究热点。单颗粒示踪技术能够直接观察单个病毒入侵细胞的动态行为,有助于解析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综述单颗粒示踪技术用于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不同过程,有助于动物病毒入侵机制研究和新型抗病毒药物与疫苗的研发。文中主要论述单颗粒示踪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该技术用于病毒和细胞亚结构的标记方法和进展,以及单颗粒示踪技术在动物病毒入侵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总结现阶段单颗粒示踪技术在病毒学发展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衣原体是介于立克次氏体和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是专性细胞内寄生性微生物,具有完整的细胞壁,无胞壁酸。禽衣原体病又名鸟疫、鹦鹉热,有沙眼、肺炎和鹦鹉热3种衣原体。目前禽的鹦鹉热衣原体病病原对肉鸡等禽类和人类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在肉鸡等禽类养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和禽肉瘤病毒引起的以禽类造血组织中某些细胞成分增生为主的肿瘤性传染病的统称。禽白血病ALV感染鸡的主要表现是发育迟缓、多组织肿瘤、免疫抑制、生产性能下降、间接的免疫失败、严重的造成病鸡的死亡,在我国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文章就禽白血病的病原、流行特点、检测方法及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西藏尼木县、达孜县和堆龙德庆县山绵羊传染性口膜炎病料样品经电子显微镜悬滴负染法和超薄切片法观察,都见到了相同形态的病毒颗粒,病毒颗粒呈椭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为270~310×130~180nm,其表面由条索样结构呈“8”字形或螺旋形缠绕,条索结构由微粒状亚单位组成。病毒颗粒外形很象只菠萝,证明西藏山绵羊传染性口膜炎病原相同,均属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口疮病毒。  相似文献   

20.
家禽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治疗一直是困惑禽病防制的难题之一。至今仍未有一类药物能特异性地有效杀灭家禽病毒性病原,干扰和抑制其病原的复制。据报道,中药制剂对某些病毒性禽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修理其作用机理不尽详析。细胞因子干扰素 (Interferon,IFN)的出现及其临床试验证明,该类细胞因子在病毒性禽病和家禽肿瘤的治疗上极具临床应用前景。   1957年 Isaacs和 Lindenmann首先发现了病毒干扰现象,即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目前已知干扰素并不能直接杀伤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