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种速生树种人工林造林6年后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速生树种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情况及土壤的改善状况,选择优良的速生树种,以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 auriculiformis)、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巨尾桉广林9号(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 ‘GLGU9’)6种速生树种人工林造林6年后土壤理化性质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土壤中物理性质容重、土壤孔隙性(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化学性质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水溶性盐(pH值、氯离子)等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杂交相思的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好,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黑木相思土壤的全氮含量最高;杂交相思土壤的全磷、全钾、速效养分含量最高;巨尾桉广林9号土壤氯离子含量最高,黑木相思含量最小;6种树种的土壤pH值均为弱酸性(3.81~4.40);杂交相思和黑木相思土壤的透气透水性和养分状况较好,更能提高土壤的疏松性,可作为优良的速生阔叶树种在林业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ulla)与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不同混交处理3a生林分生长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1727株/hm2时,尾叶桉纯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9.27cm,14.50m,0.0514m3,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以1∶1.6比例混交,尾叶桉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13.50cm,15.97m,0.1098m3,比纯林高45.6%,10.1%,113.6%;纯林和混交林林分每公顷蓄积分别为88.83m3和98.00m3,混交林比纯林高10.3%。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处理林木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及径高比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和造林密度对巨尾桉生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的林地清理方式和造林密度对巨尾桉林分生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炼山对巨尾桉林分早期(1~3 a)树高生长有促进作用;造林密度在835~2 500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树高速生期有延长的趋势,而胸径及材积速生期有缩短的趋势。造林过密不利于胸径、材积的生长,而造林过疏,早期冠幅的生长会抑制主干的生长,致使单株材积低且数量成熟期长,难以收到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对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的林分生长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都有影响,但树高差异不大。不同造林密度对巨尾桉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影响为:随着密度的增大,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变小,当造林密度为1110株/hm~2时,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最大;当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时,林分的蓄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与肥料配合使用的最佳固氮菌液浓度,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广林9号幼生萌芽林作为研究对象,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选用桉树专用复合肥配以1%~7%含量的固氮菌,在萌芽林4个月时设置G1、G3、G5、G7、CK1、CK26个施肥处理。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各个固氮菌处理均能显著促进巨尾桉广林9号生长,其中固氮菌含量为7%的处理最有利于巨尾桉广林9号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增长,且通过对土壤中氮含量的测定发现固氮菌浓度为7%的处理最有利于土壤对氮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不同造林密度对巨尾桉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是,造林密度在840-2505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树高的速生期有着延长的趋势,而胸径及材积的速生期有着缩短的趋势;数量成熟期也随密度的增大而缩短;但密度过密不利于胸径、材积的生长,而过稀因早期冠幅的生长会抑制主干的生长,致使单株材积低且数量成熟期长,难以收到好的经济效益,结合培育目标及市场经济条件,确定造林密度宜采用1205-2505株/hm^2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对广西宁明县2种不同更新方式(植苗更新和萌芽更新)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生长特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种更新方式的尾巨桉人工林均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性,4年生植苗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1.7 cm、17.0 m、0.090 7 m~3,4年生萌芽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2.0 cm、17.7 m、0.097 4 m~3,均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性。1~4年生桉树萌芽林的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生长量均明显高于桉树植苗林。因此,萌芽更新更能是一种比植苗更新发挥尾巨桉速生特性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8.
不同造林密度巨尾桉生长规律及轮伐期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研究表明 ,在造林密度 840~ 2 5 0 5株·hm-2 范围内 ,随着密度的增加 ,树高的速生期有着延长的趋势 ,而胸径及材积的速生期有着缩短的趋势 ,数量成熟期也随密度的增大而有缩短的趋势 ,但密度过密不利于胸径、材积的生长 ,而过稀因早期冠幅的生长会抑制主杆的生长 ,致使单株材积低且数量成熟期长 ,难以收到好的经济效益。依培育目标及市场经济需求 ,确定造林密度宜采用 12 0 5~ 2 5 0 5株·hm-2 ,最佳轮伐期 4~ 6a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合广西桂中地区种植的阔叶树,选择9个阔叶树种在桂中地区开展种植试验研究,4年生时测定其树高、胸径、冠幅、保存率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保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黑金丝柚木、交趾黄檀、鸡翅木和黑木相思4种树种的保存率较高,对试验区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小叶红豆、灰木莲保存率较低,适应能力较差.不同树种的树高、胸径、冠幅、保存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类群,A类群包含大花序桉、黑木相思和鸡翅木,生长较为迅速;B类群包含交趾黄檀、大果紫檀、白桂木、灰木莲和黑金丝柚木,生长速度中等;C类群包含小叶红豆,生长较为缓慢.综合评价:黑木相思生长速度快、保存率高、适应性强,适合在桂中地区推广种植;小叶红豆生长速度较慢、适应性较差,不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合广西桂中地区种植的阔叶树,选择9个阔叶树种在桂中地区开展种植试验研究,4年生时测定其树高、胸径、冠幅、保存率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保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黑金丝柚木、交趾黄檀、鸡翅木和黑木相思4种树种的保存率较高,对试验区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小叶红豆、灰木莲保存率较低,适应能力较差.不同树种的树高、胸径、冠幅、保存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类群,A类群包含大花序桉、黑木相思和鸡翅木,生长较为迅速;B类群包含交趾黄檀、大果紫檀、白桂木、灰木莲和黑金丝柚木,生长速度中等;C类群包含小叶红豆,生长较为缓慢.综合评价:黑木相思生长速度快、保存率高、适应性强,适合在桂中地区推广种植;小叶红豆生长速度较慢、适应性较差,不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 3种不同造林密度(A密度:1 666株/hm~2,B密度:1 250株/hm~2,C密度:833株/hm~2)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5~5.5年生时不同密度林分生长动态、差异及林木分化特征,目的是为尾巨桉纸浆材、胶合板材或大径级锯材人工林培育提供参考依据。3种密度林分树高连年生长量排序是CBA,胸径、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的排序与树高相同;而不同密度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的排序则相反。3种密度间尾巨桉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量均有显著差异;密度A、B、C的林木胸径变动系数分别是12%、15%、15%,最大与最小变动系数间仅相差3个百分点;林分树高与胸径之比值中,林龄5.5年时最大比值(B密度,比值为140.7)比最小比值(C密度,比值为134.8)仅大4.2%。分析表明,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随密度增加而减小,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则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密度小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显著高于密度大的林分,但密度小林分蓄积量则显著低于密度大的林分;林木分化及林木圆满度在不同造林密度间差异较小,且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桉树与红锥适宜的混交比例,将尾巨桉DH3229与红锥按照1︰3、1︰4、1︰6的株数比例进行星状混交造林,调查分析12年生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下,混交林中红锥胸径、材积达显著差异水平,以N(尾巨桉)︰N(红锥)=1︰6处理的平均胸径最高,达到15.26 cm,平均单株材积最高达0.164 m^(3);混交林中尾巨桉DH3229的胸径、树高、材积在不同混交比例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以N(尾巨桉)︰N(红锥)=1︰4混交比例的最优,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平均林分蓄积量分别达到26.64 cm、27.04 m、0.767 m^(3)和99.643 m^(3)/hm^(2)。综合混交林的各项生长指标,以N(尾巨桉)︰N(红锥)=1︰4为最优,可进一步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尾叶桉生长调查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1.尾叶桉在雷州地区的生长显著比其他的一些引种桉树速生:(1)尾叶桉和13个树种(种源)(以窿缘桉作对照)的引种生长比较,1年生、2年9个月生和3年2个月生,尾叶桉的树高、胸径、材积均高于13个树种(种源)和对照;(2)尾叶桉与雷林1号桉(50号)、刚果12号桉、窿缘桉(对照)等进行造林对比试验,3年半生,尾叶桉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均居几个树种之首,分别为对照的164.2%、161.3%和435.3%。2.尾叶按的抗风力较强。3~5年生的3片尾叶桉林,1984年和1985年受到两次阵风10~11级的强台风袭击,风害率为10.1%~19.6%,而同龄的窿缘桉、小帽桉、葡萄桉等风害率高达26.1%~55.3%。  相似文献   

14.
对台湾相思、卷荚相思、肯氏相思、尾巨桉、木麻黄(木麻黄501和木麻黄平潭2号)等5个树种在滨海沙地进行造林试验,对造林9个月后不同处理下的苗期生长情况进行对比,认为客土全穴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生长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尾巨桉和肯氏相思可作为长乐滨海沙地防护林造林树种。桉树和相思类树种对增加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提高防护林的稳定性、抗逆性、防护效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西林业科学》2006,35(4):F0004-F0004
通过广西区林业局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广林尾叶桉4号(GLU4)、广林巨尾桉5号(GLGU5)、广林巨尾桉9号(GLGU9),不但速生丰产,还具有高抗青枯病,焦枯病的特性,5-6年即可主伐,年蓄积量每公顷达45m^3以上,比实生苗造林的遗传增益高20%-30%。  相似文献   

16.
韶关市6个桉树无性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参试的尾巨桉(DH.33.27、DH.33.29、广林9号)、尾赤桉(201号、201.2号)和尾叶桉(U6)6个桉树无性系早期人工林的生长量和抗逆性进行调查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无性系20个月生林分平均胸径6.30~7.72cm,平均树高为5.87~9.18m,都表现出速生特性。6个无性系间的树高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尾赤桉和尾巨桉5个无性系间树高生长也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尾叶桉U6和尾巨桉DH.33.29耐寒性较差,尾赤桉系列幼龄林存在易风倒现象。尾巨桉系列(DH-33-27、广林9号)速生性、适应性较强,可作为目前韶关市桉树人工林建设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7.
对粤东沿海第一重山植被进行踏查,并对主要造林树种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粤东沿海第一重山常见乔木树种共有44种、灌木(含木质藤本)28种、草本(含草质藤本)20种.对11个主要乔木树种按树高年均生长量、胸径年均生长量和冠幅年均生长量进行聚类,共分为3类: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生长最快,树高年均生长量为1.76 m,胸径年均生长量为1.99 cm,冠幅年均生长量为0.90 m;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rlia)和木荷(Schima superba)生长较快,树高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30,1.15和0.96 m,胸径年均生长量分别为0.84,1.31和1.16 cm,冠幅年均生长量分别为0.90,0.57和0.64m;杨梅(Myrica rubra)、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mum)、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大头茶(Gordonia axillaries)、中华楠(Machilus chinensis)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生长较慢,其中马尾松树高、胸径和冠幅年均生长量分别为0.36 m、0.61 cm和0.28 m,其它6个树种树高年均生长量为0.42~0.88 m,胸径年均生长量为0.58~1.35 cm,冠幅年均生长量为0.30 ~0.96 m;以上10个阔叶树种可替代马尾松,作为粤东沿海第一重山造林绿化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18.
尾巨桉人工林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合理的栽培密度是桉树人工林速生丰产的重要基础。从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的不同栽培密度对其生长量的影响来看:密度对尾巨桉高生长的影响表现在生长后期,密度对尾巨桉的胸径生长在各个林龄都存在显著差异,密度与胸径生长呈负相关。如果要培育大中径材,种植密度应小于1000株/hm2,结合目前桉树人工林的经营目的及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尾巨桉种植密度在1250~1667株/hm2。  相似文献   

19.
对巨桉、赤桉、尾巨桉、巨尾桉、巨赤桉5个树种25个无性系进行了品比试验和早期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各生长指标在无性系间差异均极显著。应用聚类分析法将参试无性系分成4类,速生型无性系2a生平均树高、胸径及材积比慢生型无性系分别高出84.46%,79.94%和405.00%,丰产性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巨尾桉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dis×E.uophylla)属桃金娘科落叶乔木,系巨尾桉和尾叶桉的杂交种,是闽南地区几年来引种栽培最速生著名树种,也是当前营造速生丰产林主要的先锋树种.巨尾桉具有生长迅速,树干圆满通直,轮伐期短的特点,是发展工业原料林的优良阔叶树.其材质用途广,是造纸、造船和胶合板等的主要原料,木材畅销.该树喜光,能在酸性的黄红壤里生长,适宜在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的栽培.2003年,我镇在洪前村东山试验营造5.33 hm2速生林.4年来,笔者对巨尾桉不同的试验林造林技术、经营管理、林木生长量进行观察并总结经验.发现其林木生长迅速,4年生的林木平均胸径16.2 cm,树高15.1 m,优势树木胸径17.6 m,树高18.2 m,现已郁闭成林,林相整齐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