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渔业信息》2010,(9):31-31
7月下旬,在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指导监督下,日照市水产研究所在日照市任家台近海海域进行了我国首次金乌贼标志放流,共放流1.5cm以上金乌贼苗种2万尾。  相似文献   

2.
<正>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乌贼目(Sepioidea),乌贼科(Sepiidae),俗称乌鱼、墨鱼、乌子等,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近年来已经成为重要的增殖放流物种之一。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有着丰富的金乌贼人工繁育经验,连续多年超额完成金乌贼苗种放流任务,对维持日照近海海域的自然资源量发挥了重  相似文献   

3.
2008~2010年,对日照近海金乌贼产卵场的水文状况、生态环境、生殖群体组成、半人工采卵、人工育苗技术及育苗过程中环境条件、适宜附着基的投放、饵料和病害防治等进行了研究,采用海捕金乌贼作为亲体,育成幼乌贼37.85万只;在金乌贼种质资源保护区放流人工培育苗种30余万只,投放人工附卵基150余万具,实施金乌贼资源增殖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利用青岛近岸海域连续监测数据,分析金乌贼繁殖群体及补充群体结构特征,比较不同洄游时期繁殖亲体的绝对生殖力与卵子规格,以及补充群体的扩散迁移过程,为金乌贼繁殖亲体筛选、增殖模式优化及放流海域合理规划等提供参考。结果显示,5—7月陆续洄游至青岛近岸的金乌贼繁殖亲体的胴长、体质量及其怀卵量随采样时间推移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前期繁殖亲体成熟卵细胞的卵径和卵重显著高于中期和后期亲体。金乌贼产黏性卵,通常将受精卵黏附于海藻或其他附着物上,其幼体生长迅速。受繁殖亲体结群期长及分批产卵等繁殖习性影响,补充群体的胴长、体质量离散水平亦随秋季采样时间推移不断升高。补充群体规格的离散可促进空间生态位分化,增加营养生态位宽幅,该生殖策略有利于减小种内摄食压力。基于金乌贼繁殖生态学特征,建议集中采集前期洄游亲体开展人工苗种繁育,以提升繁育效率,保证大规格苗种供应;依据其分批产卵习性,大规模增殖放流可分批进行,以减小种内饵料竞争,提高放流群体成活率;5—7月在近岸水深15~20 m的缓流区投放人工产卵附着基,也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原位修复手段。今后应进一步探究金乌贼受精卵放流技术,优化其资源修复模式,降低增殖成本,提高资源增殖效率。  相似文献   

5.
金乌贼是我国黄渤海海域经济价值较大的头足类品种,年捕获量在乌贼科中排名第二,曾与大黄鱼、小黄鱼和带鱼一起并称我国传统四大渔业。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产卵场被破坏等原因,其资源量锐减,目前在很多海域已经消失,因而开展金乌贼人工增养殖研究已迫在眉睫。本文对金乌贼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渔业概况、苗种繁育、池塘养殖和越冬等进行综述,以期为金乌贼的人工养殖和增殖放流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2017年,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开拓创新,主动作为,科学统筹政府放流和社会放生,扎实推进增殖放流科学化、规范化、品牌化、社会化发展,有力促进了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了"海上粮仓"建设和水域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全省各级共投入增殖放流资金2.26亿元,累计投放各类水产苗种78.95亿单位,同比增加11%.其中,放流对虾、梭子蟹、海蜇、金乌贼,黑鲷等恋礁性鱼类及鲆鲽鳎鱼类等海洋水产苗种78.36亿单位,鲢鳙鱼等淡水水产苗种0.59亿单位.为进一步提升我省增殖放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突出抓好六个"加强".  相似文献   

7.
<正>东方新糠虾营养价值很高,是多种水产经济动物(大黄鱼、石斑鱼、大菱鲆、牙鲆、东方鲀、真鲷、海马、河蟹大眼幼体、曼氏无针乌贼等)的优质活饵料。自2013年6月份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试验场开始大规模繁育曼氏无针乌贼苗种,现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曼氏无针乌贼苗种繁育基地及增殖放流基地。目前针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人工配合饲料尚未开发,因此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在摄食短期的丰年虫无节幼体和桡足类后需大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日照市开展乌贼增殖见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6月18日~24日,山东省日照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在省乌贼增殖放流队的指导下,将4万个附有受精卵的乌贼笼投放在日照市岚山头以东增殖海域,成功地进行了乌贼放流增殖。 乌贼曾是我国传统四大渔业品种之一,目前在海洋渔业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乌贼科中的经济种类在我国北方沿海的分布,主要是金乌贼和曼氏无针乌贼,其中尤以金乌贼因其体型较大、肉质肥厚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综合利用广而更具经济价值,著名的海洲湾是金乌贼的主要产卵场,日照渔民素有用乌贼笼捕捞金乌贼的习惯,并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的、重要的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9.
《齐鲁渔业》2009,(6):64-64
近日,随着一艘又一艘载满金乌贼附着基的渔船驶向投放水域——日照市金乌贼种质资源保护区,日照市连续第20年增殖放流金乌贼资源活动拉开序幕。金乌贼是我国一种珍贵的渔业资源,数量日渐稀少,以前全国曾有四大金乌贼产卵场,目前仅剩日照市岚山近海海域一处。为大力挽救这一珍贵的地方品种,国家从1989年开始专题研究金乌贼增殖保护措施,1990年正式开展金乌贼增殖工作,并尝试通过回购渔民手中的“乌贼笼”,  相似文献   

10.
《齐鲁渔业》2010,(5):56-56
山东省日照市水产研究所自2007年开展金乌贼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技术研究,经4年攻关,于2010年3月23日在研究所新基地利用人工培育的金乌贼亲体经越冬后成功孵化出幼乌,在我国首次育成金乌贼全人工苗种。  相似文献   

11.
金乌贼全人工育苗在我国首获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日照市水产研究所自2007年开展金乌贼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技术研究,经4年攻关,于2010年3月23日在研究所新基地利用人工培育的金乌贼亲体经越冬后成功孵化出幼乌,在我国首次育成金乌贼全人工苗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苗种繁育技术的突破,曼氏无针乌贼大规模增殖放流工作已在中国沿海迅速展开,但至今中国尚不能对增殖放流活动的实际效果进行准确评估,建立适于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的增殖放流标志方法是准确评估增殖放流效果的重要前提。本研究采用玻璃管动物标签法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进行了标志,并对该标志的有效性、保持率及其对乌贼行为、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将玻璃管动物标签植入内壳包膜后,可在乌贼幼体(胴长2.63~2.88 cm)背部标签所在位置形成明显的隆起,可直接通过肉眼或标签阅读器进行准确快速识别;室内养殖条件下,50 d后乌贼标志的保存率达100%;标志后乌贼行为活动正常,并仍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50 d内即达到成体规格并达性成熟,其瞬时生长率达5.93%/d;标志乌贼的全长、胴长、胴宽、体重、壳长、壳宽和壳重等生长参数上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标志乌贼实验期内的累计存活率达78.85%,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研究认为,玻璃管动物标签是一种易识别、低损伤、保持率高的理想增殖标志,可有效运用于曼氏无针乌贼的大规模标志放流及增殖效果评估过程。本研究可为曼氏无针乌贼及其他头足类水产动物种质资源保护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6月27日上午10点,舟山市沈家门渔政码头,在由5条渔船搭起的简易海上平台,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宣布:2008年东海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开始。放流仪式由农业部副部长牛盾主持。随后,5艘渔政船承载着500万尾鱼苗,抵达几海里外较深海域实施放流。用时20多min将500余万尾大黄鱼、黑鲷、乌贼苗种投人海中。  相似文献   

14.
金乌贼荧光标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简单实用的标志方法,对更好地评价金乌贼增殖放流效果和渔业资源现状非常重要.以金乌贼为实验对象,利用荧光物质茜素络合指示剂(Alizarin Complexone,ALC)浸泡金乌贼幼体,对其内壳进行标志,所用荧光染色剂浓度为(6.0~8.0)×10-3%,浸孢染色时间24 h.将标志组和对照组的金乌贼幼体分别暂养于1.5 m×1.5 m×1.5 m水泥池30 d,后将暂养的幼体放养于面积为2 667 m2的室外土池,并在60 d后,将平均胴背长达91.4mm(对照组)、87.6 mm(标志组)金乌贼幼体移入室内水泥池越冬,整个实验历时210 d.实验期间,分别在标志后15、30、45、60、90、210 d对金乌贼进行随机取样,解剖出内壳观察标志色保留状况并对金乌贼生长发育及存活率进行测量.结果显示,标志金乌贼的成活率为100%;方差分析显示,标志组和对照组金乌贼的生长发育差异不显著(P0.05);210 d后内壳骨针部仍清晰保留初染时的半椭圆形淡紫色圆圈;实验所采用的ALC内壳标志方法操作容易,可一次性大量进行标志处理,鉴别简单,无需借助其它仪器,肉眼便可直接观察到标志色,并且标志色保持率高,保留时间长,是一种理想的标志金乌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2011,(5):6-6
增殖放流是恢复水生生物资源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随着天气转暖,天津市各部门陆续开展了向渤海及内陆水域增殖放流的行动。据介绍,通过放流对虾苗种,天津市2010年中国对虾回捕产值达1.2亿元。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10月8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就进一步加强经济物种增殖放流苗种管理有关事项提出要求。通知指出,近年来,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全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事业快速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增殖放流规模的不断扩大,增殖放流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尤其是在增殖放流苗种质量方面,一些苗种生产单位的条件较差,苗种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了增殖放流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现代渔业信息》2010,(10):30-30,35
受天津市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办公室委托,天津市水产局于2010年8月12日组织专家组,对天津水产研究所主持的"金乌贼人工繁育及增殖放流技术示范"项目进行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18.
《水产养殖》2014,(2):50-50
<正>2013年12月,陕西省水产研究所在太白县石头河一级支流白云峡水域开展秦岭细鳞鲑人工标记增殖放流试验。试验利用芯片追踪放流后苗种在野外的生长情况,这在陕西省尚属首次。据陕西省水产研究所负责人介绍,此次共放流秦岭细鳞鲑苗种310尾,全部采用PIT芯片进行标记,苗种的放流时间、放流时的身体情况以及体长、体重、联系方式等数据都将记录在芯片上。无论这条苗种游到何方,身体里的芯片都将记录它的资料。芯片也就成了这条苗种的身份证,便于水产研究所工作人员及时跟踪掌握放流苗种的生长繁育情况,回捕了解苗种在野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估算统计种群数量。从而为下一步开展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对陕西省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影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的主要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殖放流是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和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但由于对放流技术及后续管理研究不充分,增殖放流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一些增殖放流效果不明显。为指导科学地开展增殖放流工作,获得更好的增殖放流效果,通过对国内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相关文献与案例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影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各因素中的关键点和择优应用的措施与经验:确定适宜的苗种放流规格范围及放流数量,选择适宜的放流生境;确保放流的苗种强健无病,采用适宜的苗种运输与放流操作方式;确定适宜的放流时间;加强增殖放流后期的管理,制定科学有效保护措施,保护好放流水域和放流种群等。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全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事业快速发展,放流规模和参与程度不断扩大,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增殖放流苗种监管方面也存在供苗单位资质条件参差不齐和放流苗种种质不纯、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影响了增殖放流的整体效果,甚至对水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为保障放流苗种质量安全,推进增殖放流工作科学有序开展,根据《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