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海绵状脑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海绵状脑病 (bovin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 ,BSE)又称疯牛病 ,是成年牛的一种神经性、进行性疾病 ,病原为一种蛋白侵染因子—朊病毒。朊病毒是一种主要在神经细胞表面发现的含有GPI(糖基磷酸肌醇 )锚定位点的正常宿主膜相关蛋白 ,它有 2种异构体PrPc_和PrPSc,其中PrPc(33~ 35kd)可被蛋白酶完全降解 ,而PrPScN_端 6 2个氨基酸被蛋白酶降解后 ,留下一段具有抗蛋白酶降解能力并具有感染性的约由141个氨基酸组成的核心片段 (2 7~ 30kD) ,而且该片段在脑内的沉积常是BSE…  相似文献   

2.
传播性海绵状脑病(或称朊病毒疾病)是一类引起人和动物的神经组织退化的疾病.包括人的震颤病,雅克氏病(CJD),吉斯综合症(GSS)和致死性家族失眠症(FFI)以及动物的疯牛病、羊骚痒病。牛海绵状脑病(BSE),又称疯牛病,是牛的一种神经性、渐进性、致死性疾病,病原为朊病毒,是一种无核酸的蛋白性侵染颗粒。动物采食含有朊病毒的肉骨粉可引起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疯牛病学名牛海绵状脑病,是一种由朊病毒引起的致死性人畜共患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牛脑组织呈海绵状病变,传染给人类后可导致人类疯牛病——"克-雅病"。目前该病发病地区日益扩大,病例数上升,危害极大。从病原、临床症状、传染途径及防控措施4个方面对疯牛病以及人类感染朊病毒后所得"克-雅病"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法国发现疯牛病 80例 ,相当于本国前 1 1年的病例总和 ,并有 3例人的克雅氏病例 ,从而在法国引起了全国性的精神恐慌。德国和西班牙分别在 2 0 0 0年 1 2月初首报了在本国内发现疯牛病后 ,更使人们增加了疯牛病要在欧洲流行的恐慌。考虑到当前疯牛病在法国的严峻形势 ,法国除了无限期禁止使用含动物骨和其他组织的饲料外 ,政府还决定将疯牛病的研究资金增加到原来的 3倍 ,2 0 0 1年达 2750万美元 (英国每年约 350 0万美元 )。这些经费将主要用于疯牛病基础研究 (建立转基因小鼠、牛、绵羊等疯牛病动物模型、人与动物朊病毒检测及疯…  相似文献   

5.
朊病毒及疯牛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等国家疯牛病 (BSE)的流行和Pruisner博士发现朊病毒 (Prion) ,使朊病毒及朊病毒病的研究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朊病毒是一种新型的蛋白感染因子 ,能引起人和动物的可转移性神经退化疾病 ,如BSE、人的克亚氏病 (CJD)等。1 朊病毒1 .1 肮病毒的发现早在 2 0 0多年以前 ,英国的牧人就注意到羊的一种致死性疾病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兴奋、瘙痒、共济失调、全身瘫痪直至死亡 ,即羊的痒病 (Scrapie)。本世纪初 ,M .fadyian提出该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1 936年Cuille等发现瘙痒因子有传染性 ,用滤…  相似文献   

6.
疯牛病(BSE)是发生在成年牛的一种慢性进行性高致死性神经系统疾病,属人兽共患病。自1985年在英国发现以来,现已波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疯牛病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已超过疯牛病本身。疯牛病以其病原超强的抵抗力、传播方式的特殊性、超长的潜伏期和高致死性正在成为有史以来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疯牛病主要通过食物链传播,是由于牛食用了含有朊病毒的肉骨粉饲料所致,因而它对饲料安全及饲料行业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7.
新华网消息 :韩国科学家近日透露 ,他们已通过基因改良 ,克隆出能够抵御疯牛病的母牛。韩国总统卢武铉对研究人员的这一成果表示了祝贺 ,称这是“魔术”般的成就。主持这一研究的汉城国立大学教授黄武熏表示 ,这些母牛的身上都含有“专门抵御变异朊病毒的抗体” ,朊病毒是一种被损坏的蛋白质 ,能引发牛绵状脑病 ,即疯牛病 ,造成牛脑部组织的破坏韩克隆牛经基因改良不怕疯牛病  相似文献   

8.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又称疯牛病,是由朊病毒蛋白引起的海绵状脑组织病变,它的主要特征是缓慢地破坏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综述了疯牛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等,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英国暴发疯牛病是高蛋白质补充饲料肉骨粉(MBM)被痒病朊病毒污染所致,因此肉骨粉是导致本病流行的主要途径。专家指出,牛海绵状脑病在奶牛群的发病率高于哺乳牛群,这与品种的易感性无关,原因是两种牛的饲养方式不同。奶牛通常在断奶后头六个月饲喂含肉骨粉的混合饲料。而哺乳肉牛则很少饲喂这种饲料。病例对比试验表明,小牛饲料中含有肉骨粉,是发生牛海绵状脑病的最大风险因素。由于目前对疯牛病了解不多,尚无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法。传统观念认为这些肉骨粉本身是无害的。然而血的实践教训证明,正是用反刍动物肉骨粉(包括反刍动物尸体)喂牛羊,即用同类喂同类(为了农业工业化的需要),才酿成了今日的疯牛病。肉骨粉的加工不能控制疯牛病的传播,因此,必须将肉骨粉焚烧处理才是目前较好的解决办法。BSE朊病毒的自然感染和实验感染的宿主范围很广,如小白鼠、绵羊、山羊、猪、狨、猫、羚羊、金丝猴等动物皆可表现典型的海绵状脑病变。最近研究证实,BSE可能母源传播,主要发生于潜伏的晚期,但是概率低。两位苏格兰神经生物学家最近指出,牛粪是传染病牛的另一渠道。研究人员发现,被染病牛的牛粪中带有疯牛病因子。他们认为,带有疯牛病的牛粪留在草地上,污染了草地,使后来在该草地上食草的牛染上疯牛病,这就是为什么在禁止使用动物内脏饲料多年后疯牛病依然没有绝迹和减少的原因。专家在文中就肉骨粉和疯牛病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为什么讲肉骨粉处理加工不当不仅可以传播疯牛病,更容易传播其它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同原性肉骨粉潜在着危机,即用同类动物的产品饲喂同类动物,为什么?进行详尽的阐释,希望对能广大养殖企业(户)规避潜伏性巨大风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又称疯牛病,是由朊病毒蛋白引起的海绵状脑组织病变,它的主要特征是缓慢地破坏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综述了疯牛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等,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朊粒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朊粒所致的疾病称朊粒病。朊粒(prion)是一种蛋白质,存在于许多脊椎动物的胞浆膜上,当结构异常时,就成为致病性朊粒,能引起反刍动物、人及猫科动物的神经系统疾病,统称为朊粒病(priondiseases)。有的是传染性,有的是遗传病,潜伏期很长,从...  相似文献   

12.
朊病毒疾病,包括新型变异型克雅氏病(vCJD)、牛海绵状脑病(BSE)、鹿慢性消耗性疾病(CWD)和羊痒病等,都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这种难以灭活并且不含常规核酸的非传统性病原体被命名为朊病毒。朊病毒由错误折叠的PrP^Sc(Proteinase-resistant Protein)组成,并通过一个自我繁殖过程诱导宿主编码的糖蛋白PrP^c(Cellular Prion Protein)经过一种构象改变形成新的PrP^Sc分子。  相似文献   

13.
14.
将纯化的重组牛朊蛋白经理化因子处理后,脑内接种金黄地鼠。临床观察200天后,对大脑、小脑和脑干,进行蛋白酶抗性朊蛋白的WesternBlot检测和朊蛋白基因表达绝对定量。结果表明,处理的重组牛朊蛋白对金黄地鼠脑组织检测部位的基因表达有特定的影响;接种后在检测时间内处理重组牛朊蛋白没有导致金黄地鼠脑内酶抗性朊蛋白的出现。研究结果为重组朊蛋白的生物学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朊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朊病毒是一种不含核酸的蛋白浸染子,主要引起人和动物的中枢神经疾病。目前,由其引起的朊病毒病在世界多国已有发生,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并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很大威胁。该病毒蛋白是一种膜糖蛋白,至少有两种基本形式,即PrPc与PrPsc,PrPsc对紫外线及消毒剂有很强的抵抗力;朊蛋白基因是单拷贝基因,高度保守,但在物种间可能存在易感性相关基因。病毒的复制呈指数增长过程,需朊病毒结合因子参与。病毒的致病性在于正常的朊病毒蛋白PrPc转变为PrPsc,PrPsc是发病的直接原因。另外,对其检测和防治目前也有了新的方法及措施。文章就朊病毒概念、蛋白、基因、复制、致病机理及检测与防治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朊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健平  尹畅 《动物医学进展》2000,21(3):14-17,21
朊病毒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蛋白侵染颗粒,能造成哺乳动物的脑部病变,它是由于正常的蛋白错误折叠成致病蛋白而组成的,两种结构不同的蛋白PrP^c和PrP^sc来源于同一基因,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和共价修饰,但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朊病毒的繁殖是通过正常形式蛋白转变为致病形式完成的,朊病毒病的传播具有种属特异性和株系特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The misfolded form of cellular prion protein (PrP(C))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infectious agent of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and the validated biomarker for these diseases. The expression of PrP(C) is highest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has been found in peripheral tissues. Soluble PrP(C) has been detected in cerebrospinal fluid, urine, serum, milk, and seminal plasma. In this study, attempts were made to characterize prion protein in urine samples from normal and scrapie-infected sheep. Urine samples from scrapie-infected sheep and age-matched healthy sheep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Western blot following concentration. A protease K-sensitive protein band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approximately 27-30 kDa was visualized after immunoblotting with anti-PrP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a C-terminal part of PrP(C), but not after immunoblotting with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an N-terminal epitope of PrP(C) or with secondary antibodies only. The amount of PrP(C) in the urine of 49 animals (control group: n = 16; naturally scrapie-infected group: n = 33) was estimated by comparison with known amounts of ovine recombinant PrP in the immunoblot.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of PrP(C) in urine was found to be 0-0.16 ng/ml (adjusted to the initial nonconcentrated volume of the urine samples). Seven out of 33 naturally scrapie-infected animals had an elevated level (0.3-4.7 ng/ml) of PrP(C) in urine. The origin of PrP(C) in urine and the reason for the increased level of PrP(C) in scrapie-infected sheep urine has yet to be explored.  相似文献   

18.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酵母Ure2p朊蛋白结构域(UPD)基因插入牛朊蛋白(BPrP)表达质粒pET-PrP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PrP-UPD.阳性质粒转化宿主菌BL21 (DE3),在IPTG诱导下获得高效表达.Westernblot检测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与单克隆抗体6H4呈现特异性反应,且纯化的PrP-UPD融合蛋白在体外具有聚集成淀粉样纤维、抵抗蛋白酶K消化等朊毒体的结构特点.利用纯化的PrP-UPD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克隆和筛选,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重组PrP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1G3、3A4、4D1,其中1G3分泌的单抗能识别细胞型牛朊蛋白,其Ig亚类为IgG2b,腹水ELISA效价为1×105,Western blot表明该单抗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神经元的死亡被认为是朊病的特点,这是由于细胞表面的唾液酸糖蛋白由正常的含有大量α螺旋的结构变成了异常的β折叠丰富的、具有蛋白酶抗性的结构。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朊病的复制可以被抗PrP的单克隆抗体所抑制,能延长朊病毒的潜伏期,这增加了人们用抗体来治疗朊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A group of neurological diseases, which includes scrapie,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and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is caused by prion agents which appear to be comprised solely of an abnormal variant of a cellular protein, PrP. Infectious agents which contain no genetic material pose a conundrum for molecular biologists.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gene encoding PrP has suggested a possible mechanism of replication for this 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agent. The putative mechanism involves frame-shifting during translation of the PrP gene. The normal and abnormal forms of PrP are predicted to have different amino acid sequ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