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一年发生多代,年中春夏、秋两次发生为害高峰,秋季发生规律是:9月中旬开始增殖,10月出现全年第二次发生为害高峰。苹果采收后喷药防治,不仅控制秋季苹果绵蚜为害,还可大大压低越冬绵蚜基数,控制来年为害。 1994年我们进行了40%蚜灭多乳油防治苹果绵蚜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孙继雁 《农技服务》2009,26(11):61-61
介绍了苹果绵蚜的形态识别、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苹果绵蚜是世界性植物害虫检疫对象,为了防治其在苹果产区发生蔓延,笔者去年夏初至今春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在一些老果区发现有苹果绵蚜发生危害之迹象,为此对苹果绵蚜的发生防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和防治试验,通过对调研情况和试验数据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了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和有效防治方式,为指导优质苹果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苹果根爪绵蚜是在果树根梢为害的重要新害虫,梨九绵蚜和榆绵蚜是在梨树根梢为害的重要新害虫。6~9月份,这3种绵蚜为害果树根部。根据防治试验、示范结果,春季在绵蚜迁入之前,采用果园全田覆盖地膜的办法,可阻隔其入土,进而可使果树根部全年免受其为害;夏季在绵蚜为害期,采用磷化铝地下熏蒸的办法,杀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苹果绵蚜的检测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宽祥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3):38-38,54
苹果绵蚜近几年在我国部分重点果区不同程度发生,对我国苹果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主要介绍了我国西北一带苹果绵蚜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为果农和科技工作者有效防治苹果绵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据调查目前福建蔗区为害甘蔗的蚜虫种类有绵蚜、黄蚜和刺根蚜,以甘蔗绵蚜发生最普遍,为害较严重。绵蚜田间发生消长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本文简要分析影响绵蚜发生的主要因素及蚜虫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苹果绵蚜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绵蚜是苹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对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习性、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别从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方面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以期为生产上防治苹果绵蚜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苹果绵蚜,俗称棉花虫,属同翅目瘿绵蚜科。主要为害苹果、梨、山楂、李、桑、榆、海棠、花红等树木,是林业有害生物之一。一、生物学特性苹果绵蚜每年发生16~17代。主要以1、2龄若蚜在苹果、山楂等  相似文献   

9.
苹果绵蚜别名苹果绵虫、血色蚜虫、苹果枝绵蚜、俗名白毛虫,属世界胜害虫,主要借苗木、接穗、果实及其他包装物远距离传播。近几年,普兰店市同益乡苹果绵蚜发生较重,在苹果上主要以群聚的形式为害枝条、枝干伤口及根部,吸取树体汁液,被害部位膨大成疣,常由该处破裂,阻碍水分养分输导,  相似文献   

10.
烟台市苹果蚜自然传播及发生为害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生苹果绵蚜的果园进行了广泛调查,自然传播是发生区内绵蚜传播蔓延的主要方式,传播范围为1-5km,其寄主广泛,果园管理粗放,加之防治不力,会导致猖獗为害,为害损失率为4.70-29.3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研究额尔齐斯河(中国段)白斑狗鱼(Esox lucius linnaeus)寄生虫的种类组成及感染情况.[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于2009年4月-2010年1月分四季剖检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238尾,分析其寄生虫的种类组成、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季节动态等.[结果]共发现寄生虫5种,分别为单肠四钩虫(Tetraonchus monentero)、复口吸虫后囊蚴后囊蚴(Diplostomun metacercaria sp.)、绦虫幼虫(Cestode larva sp.)、新疆鳋(Erg-d-xinjiangensis)、白鲑鲺(Argulus coregoin),隶属于2门、4纲、5目、5科、5属.[结论]5种寄生虫的感染特点与国内其他水域鱼类寄生虫感染特点有差异.单肠四钩虫的感染率从春季到夏季逐渐升高,达到峰值,而秋季大幅降低,冬季再次小幅升高.白鲑鲺仅在夏季发现,感染率低,但感染强度很大.绦虫幼虫和新疆鳋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低.复口吸虫四季均有感染,且在四季中感染率都大于10;,在冬季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最高;Berger-Parke:优势度指数在群落中最大,为0.46,说明复口吸虫是白斑狗鱼寄生虫群落的优势种;其感染率及感染强度随着宿主体长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复口吸虫在宿主种群中的方均比(S2/X)为26.50大于1,表明其在宿主种群中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索其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9年7月的693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33.3%,例次感染率为42.5%。引起肺部医院感染有显著性意义的危险因素有高龄、住院时间过长、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休克、基础病、激素等。结论: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准确监测病原菌,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宋辉  李卉  王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2):89-90,104
[目的]检测2种病毒感染方法(悬浮感染和贴壁感染)对体细胞重编程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作为载体携带多能因子分别使用悬浮感染和贴壁感染2种方法感染正常山羊体细胞,统计克隆形成率。[结果]悬浮感染和贴壁感染的平均克隆率分别为0.44‰和0.31‰,悬浮感染的效果要显著地优于贴壁感染。[结论]悬浮感染的方式更利于山羊成纤维细胞重编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与手术局部操作因素的关系,为临床预防感染发生提供有意义的借鉴.方法回顾我院自2007-05—2011-05月4年中开展的61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包括全髋和半髋,1人多关节不做统计),其中23例(均为单关节)发生术后感染,对病例感染情况与手术局部操作因素分析对比.结果手术局部操作情况与术后感染有一定相关性.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手术局部操作情况的因素不可忽视.严格术前患者体质评估,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对降低感染发生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温州地区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附属宠物医院就诊的578份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 检测出温州地区犬细小病毒感染阳性病例113份,感染率为196%;感染犬以3~12月龄犬为主;未免疫犬感染率最高,达到848%;纯种犬的感染率也是最高,达到841%;温州地区犬细小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于春秋两季;通常采用早期血清、单抗治疗和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才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了解新疆绵羊群体中绵羊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流行情况.[方法]实验采用鲜血压片、血涂片染色镜检和PCR方法,检测新疆7个绵羊主要养殖区绵羊血样850份.[结果]新疆绵羊群体中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很高,采用鲜血压片、血涂片染色镜检感染率达到97;,PCR检测感染率为75;;一年四季均有感染,季节性流行不明显;区域之间感染率无明显差异;感染强度多为中、轻度感染,而重度感染有两个小高峰,分别在5月到6月和11月到12月.[结论]新疆绵羊群体中绵羊附红细胞体存在严重感染;季节转换和饲草料结构的变化是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7.
胆固醇是维持细胞膜脂筏稳定结构重要组分。一些囊膜病毒感染过程依赖胆固醇。研究利用Real Time PCR和病毒滴度试验,分析细胞膜和病毒囊膜胆固醇是否影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鸡胚肾(CEK)细胞。结果表明,胆固醇萃取剂甲基-β-环糊精去除细胞膜胆固醇后,可抑制IBV感染CEK细胞并呈剂量依赖性,补充外源性胆固醇后,IBV感染力部分恢复,说明IBV感染依赖细胞膜胆固醇;去除细胞膜胆固醇可影响IBV感染侵入和释放过程。去除病毒囊膜胆固醇对IBV感染力无显著影响。IBV感染CEK细胞时依赖细胞膜胆固醇,而非病毒囊膜胆固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盆栽接种测试的方法,测定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和尖孢镰刀菌4 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race 4) 对巴西蕉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种病原 微生物进行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均能抑制巴西蕉的生长且复合侵染对巴西蕉的生长量影响更大,南方根结线虫单 独侵染巴西蕉的根结指数要比复合侵染的高,香蕉穿孔线虫单独侵染巴西蕉的病情指数要比复合侵染的高,而尖孢 镰刀菌4 号生理小种与根结线虫和香蕉穿孔线虫同时侵染巴西蕉时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相对最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27例肝硬化患者的医院感染作了回顾性分析,感染率为21.25%,其中以腹腔感染为主(34.37%),上呼吸道感染次之(15.62%)。本组资料提示:住院时间长短与医院感染率高低密切相关(P<0.01).作者对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作了阐明。  相似文献   

20.
核桃举肢蛾的生物学习性与温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在山西省左权县核桃产区进行野外调查,利用美国DeltaTRAK温湿度记录仪记录温湿度变化对核桃举肢蛾的影响,以掌握核桃举肢蛾的发生规律及其发生高峰期与环境温湿度的关系。调查分析表明,温度变化对核桃举肢蛾的发生影响不大,而湿度对核桃举肢蛾的发生影响十分明显。依记录仪结果分析,到6月中旬当空气湿度达到60%以上时,核桃举肢蛾成虫即会出现,且发生时期相对集中,每年成虫发生期出现的时间早晚随空气湿度的变化提早或推迟;同时也确定了发蛾高峰期在7月6日左右。在左权大部分地区,树冠第1次喷药的防治适期应掌握在7月12日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