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明油脂类和淀粉类种子耐脱水性以及种子各组成部分含水量与整体含水量的关系,为油松和板栗种质资源长期贮藏提供依据。【方法】以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种子为试材,采用硅胶干燥法获得不同含水量梯度的种子,并将其分离为种皮、种胚和胚乳(子叶),通过回归分析获得种子整体含水量与不同部位间含水量的关系。同时,测定脱水过程中种子生活力以及种胚、胚乳(子叶)内SOD活性和内含物的变化。【结果】油松和板栗种子的种胚、胚乳(子叶)与整粒种子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油松和板栗种子脱水的致死含水量分别为2.42%和18.93%,对应的种胚含水量分别为2.39%和46.43%;脱水的适宜含水量分别为3.34%和34.12%,对应的种胚含水量分别为2.79%和53.36%;随着油松和板栗种子含水量的下降,其种胚、胚乳(子叶)内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淀粉的含量则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种子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与2种种子耐脱水性密切相关,且可溶性糖含量是导致油松和板栗种子耐脱水性差异的重要因素,可尝试使用蔗糖浸种的方法来提高板栗种子的耐脱水性。  相似文献   

2.
马拉巴栗种子发育中可溶性糖变化与种子脱水耐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马拉巴栗种子在发育过程中脱水耐性的形成与可溶性糖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不同发育阶段的马拉巴栗种子和离体胚为试材,观测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组分和含量以及种子和离体胚的脱水耐性变化。【结果】开花后30~70 d是种子最快膨胀期,花后50 d开始形成脱水耐性,50~70 d种子脱水耐性逐渐增强,70 d种子脱水耐性最强,80 d脱水耐性转而下降,完全成熟时(90 d)再轻微上升,其脱水耐性的强弱顺序为:70 d>90 d>80 d>60 d>50 d,离体胚的脱水耐性与种子的情况相似,其脱水耐性顺序为:70 d>80 d>90 d>60 d>50 d>40 d。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初期果糖、半乳糖、葡萄糖含量较高,随后呈下降趋势,蔗糖和麦芽糖含量从开花40 d后急剧增加,寡糖(棉籽糖和水苏糖)在花后50 d形成,并一直保持较高含量,其中,蔗糖和水苏糖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开花后70 d。在种子发育中,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的比例一直下降,90 d时两者比值达到最低,此时寡糖含量也略有下降,寡糖/蔗糖比值达到最高,推测80 d后种子可能由发育状态转入萌发状态。【结论】马拉巴栗种子脱水耐性与种子发育时期有关,棉籽糖和水苏糖是影响种子脱水耐性形成的重要因子,种子脱水耐性强弱与棉籽糖和水苏糖等非还原性糖的含量及还原性糖/非还原性糖比值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茄子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为新品种种子快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开花后15d起,每隔5d,取种测定茄子鲜干重、含水量及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直至花后55d。[结果]茄子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持续下降;在种子发育前期干物质迅速积累;花后第45天可溶性糖含量积累达到最高峰,随后缓慢回落;花后第35天开始,淀粉积累速度加剧,随后较缓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分别在花后第25、40天达到峰值,花后第40天后开始明显下降。花后第50天,茄子种子具备基本发芽力,此时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均已经达到峰值或越过峰值。茄子各项指标与对照品种差异较显著,其有机物质积累水平均低于对照。[结论]花后50d茄子种子已经达到生理成熟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芒果种子的发育特点和脱水敏感性,以不同果实生育期的"凯特"芒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含水量、成熟特性及脱水敏感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果实生育后期,芒果种子含水量略有降低,但仍保持较高水平,至果实生育期180d,种子含水率仍高达57.64%;"凯特"芒果实生育周期为210d,而到果实生育期135d时,芒果种子成活率已达100%;种子生长发育成熟度越高,其脱水敏感性越强。  相似文献   

5.
张晓艳  殷寿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25-6727
[目的]为了研究海芋种子脱水耐性的形成机制和种子萌发生理。[方法]通过常规萌发试验探讨不同温度、光照条件对海芋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脱水处理后萌发实验来研究不同发育时期海芋种子的性状和脱水耐性的变化。[结果]海芋种子从花后45~95 d,果实颜色从绿色—黄绿色—橙黄色—红色;千粒重逐渐增大,85 d达到最大,90 d后有所下降;干重逐渐增加,85 d达到最大,85 d后无明显变化。海芋种子45 d尚无萌发,50 d萌发率为17.0%,65 d达到87.5%,随后保持在较高水平,95 d又有所下降。发芽指数和萌发率的变化同步。花后45~85 d海芋种子脱水耐性逐渐增强,85 d达到最大,95 d有所减弱。光照对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有促进作用,25~35℃光照条件下,种子萌发较好,幼苗鲜重也较大。[结论]光照和温度对种子萌发有单独影响,但又相互作用,同时光照对萌发的影响还与含水量有关。海芋种子脱水耐性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变化,说明它是数量性状。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脱水对枳种子萌发及生理影响,为枳种子的贮藏保存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自然脱水的方法,研究了枳种子含水量与萌发率的关系及其在自然脱水过程中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枳种子对脱水反应敏感,具有顽拗性。枳鲜种的含水量为38.26%,其发芽率随种子含水量的降低而下降;枳种子致死临界含水量在13%左右。当鲜种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SOD、CAT活性有所增强,但含水量低于26.1%时,SOD、CAT活性下降;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含水量的降低逐渐增加,POD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胡椒(Pipernigrum Linnaeus)和中粒种咖啡(Coffea canephora Pierre ex Froehner)种子在常温自然贮藏条件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刚采收的胡椒种子和中粒种咖啡种子的含水量、发芽率、活力指数分别为29.32%和46.11%、88%和92.0%、1.46和5.57。自然贮藏20d,干燥脱水对胡椒种子的伤害较轻微,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仍高达82.7%和1.03;之后,由于严重脱水,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迅速下降;自然贮藏60d,种子含水量下降到10.91%时,完全丧失发芽力。自然贮藏30d,干燥脱水对中粒种咖啡种子的伤害较轻微,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仍高达80.5%和4.10;之后由于严重脱水,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急剧下降;自然贮藏90d,种子含水量下降到9.81%时,种子几乎完全丧失发芽力。由此认为,胡椒和中粒种咖啡是一种中间性种子,过度脱水使质膜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最终导致种子活力的丧失。因此,在播种时,采用常温自然贮藏不超过20d的胡椒种子及贮藏不超过30d的中粒种咖啡种子为佳。  相似文献   

8.
为增进对板栗空苞的了解,制定相关的生产管理措施,对板栗胚胎内源激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正常板栗GA1+3含量花后一直上升,25d时出现明显峰值,且在花后10~25d增加非常明显;空苞板栗GA1+3含量没有明显增长。花后GA1+3含量快速上升,并达到一定的值利于板栗胚胎的正常生长。正常板栗花后iPAs含量持续增长,25d时出现峰值;空苞板栗其iPAs含量在花后15d内缓慢下降,后持续明显地下降。可见,花后iPAs含量上升利于板栗胚胎的正常生长。花后ABA含量降低利于板栗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9.
分析国内外近10年来顽拗性种子研究的最新概况,并对其保存技术及脱水、低温敏感性的生理生化机制和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种子保存方面,主要是集中在低温保存与超低温保存技术及其保存过程中细胞结构变化的研究,保存成功案例较少;脱水及低温敏感性方面,生理生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酶等变化的研究,不同的植物在其脱水或低温过程中有各自的变化特点.顽拗性种子脱水与低温致死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及内部基因变化过程,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从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进行联合分析,可为顽拗性种子的保存与繁育提供理论基础,也将为顽拗性种子的脱水修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成熟的黄皮种子为材料,研究了脱水处理对黄皮种子生理指标的影响。将黄皮种子置于装有饱和的LiCl(RH12%)、MgCl2(RH 32%)、Mg(NO3)2(RH 52%)、NaCl(RH 72%)、H2O(RH 100%)溶液的干燥器中脱水处理。7 d后,测定黄皮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蛋白质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显示,脱水程度越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SOD活性、POD活性越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刚好相反。POD同工酶结果表明,脱水过程中POD不断被分解,尤其是小分子量的POD同工酶的降解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的聚类植物种质资源耐贮藏和培育免晒植物新品种,研究植物种子脱水耐性的获得、基因表达、调控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意义。笔者归纳了植物种子脱水耐性的形成假说、生理基础、脱水耐性差异等,重点分析了种子脱水耐性在全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方面的分子机理研究,指出运用全基因组学方法系统定位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品种脱水耐性的遗传多样性和相关基因,挖掘种子脱水敏感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2.
Meinke DW 《Science (New York, N.Y.)》1992,258(5088):1647-1650
Cotyledons are specialized leaves produced during plant embryogenesis. Cotyledons and leaves typically differ in morphology, ultrastructure, and patterns of gene expression. The leafy cotyledon (Iec) mutant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fails to maintain this distinction between embryonic and vegetative patterns of plant development. Mutant embryos are phenotypically abnormal, occasionally viviparous, and intolerant of desiccation. Mutant cotyledons produce trichomes characteristic of leaves, lack embryo-specific protein bodies, and exhibit a vascular pattern intermediate between that of leaves and cotyled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lec cotyledons are partially transformed into leaves and that the wild-type gene (LEC) functions to activate a wide range of embryo-specific pathways in higher plants.  相似文献   

13.
花生萌发种子和幼苗中多胺氧化酶活性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两个品种的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萌发种子(萌发3 d)和幼苗(萌发5 d)的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PAO)活性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生萌发种子的PAO活性主要分布在胚根,其次是子叶;幼苗中PAO活性主要分布在胚轴和根,其次是初生叶,子叶的PAO活性最低.另外,萌发率高的花生粤油79品种萌发种子各部位的PAO活性均高于萌发率低的湛秋48品种,显示PAO活性的高低与种子活力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4.
大豆体细胞胚的成熟处理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体细胞胚高频发生的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 (东农 7819)的未成熟子叶 ,在含高浓度的生长素 MSB培养基上诱导体细胞胚的产生。体细胞胚分别置于 M3、M10、MC三种成熟培养基上或单纯置于灭菌过的培养皿进行干化处理。成熟处理为大豆体细胞胚萌发所必需。单纯干化处理不利于体细胞胚存活 ,而在高渗成熟培养基 MC或 M10成熟处理过的体细胞胚在 MSG(1/2 MSB+ GA)萌发培养基上的萌发率明显高于 M3。成熟处理后 ,形态正常体细胞胚的萌发率达90 % ,明显高于形态不正常胚 4 %的萌发率。对成熟处理过的体细胞胚的组织学研究表明 ,形态学上苗端未分化是形态不正常胚不能形成完整植株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大叶茶品种“勐海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var. assamicacv. Menghai Dayecha)种子为材料,研究了脱水速率对种子的脱水敏感性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快速脱水采用活化硅胶进行脱水处理,慢速脱水采用饱和氯化钠溶液进行脱水。结果表明:“勐海大叶茶”种子对脱水敏感,种子含水量高于44%时,慢速脱水条件下,种子的脱水耐性高于快速脱水;种子含水量低于38%时,快速脱水条件下,种子脱水耐性高于慢速脱水。脱水过程中种子细胞膜系统受到了伤害,相对电导率和TBARs含量均呈上升趋势,SOD的活性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CAT呈下降的趋势;慢速脱水过程中,GR和DHAR活性被激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脱水伤害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各种天然气管道干燥方法的技术经济特点及工艺计算方法,以罗家寨净化气外输管道为例,介绍了其脱水干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脱水干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龙忠输气管道应用复合干燥法的可行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输气管道投产使用的真空干燥法、干空气吹扫干燥法和甲醇扫线干燥法及其原理、工艺、技术要点.以龙门-忠县输气管道为例,对三甘醇和干燥天然气吹扫的复合方法用于管道投产前的干燥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提出该管道应用复合干燥法的建议,并对该管段干燥所需的时间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授粉后20、24和32d的玉米胚为材料,研究不同脱水速率对胚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常规方法种植玉米,在花期对其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后套袋20、24和32d采摘,并剥出完整的胚进行慢速和快速脱水试验,检测玉米胚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不同套袋玉米种子发育时间越长,慢速脱水时脱水速率降低越慢。在慢速脱水时,玉米胚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和较低的电解质渗漏速率。快速脱水条件下,3个时期的玉米胚均具有较高的MDA含量、GR和DHAR活性,而AsA含量极低,未能检测到;GSH含量在20DAP的玉米胚中快速脱水和32DAP玉米胚慢速脱水时均较高,24DAP时两种脱水速率下含量差异不明显。【结论】相对于快速脱水,玉米胚更耐慢速脱水,慢速脱水对玉米胚的伤害更小。GSH含量对玉米胚脱水耐性的获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夏玉米不同品种脱水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2007~2009年河南省审定的8个玉米杂交种生理成熟前后籽粒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脱水干燥的速率,结果以豫单2670最快,达1.09%/d,郑单2201最慢,为0.50%/d。但不同品种黑色层出现前后脱水速率有差异。黑色层出现前,洛玉8号最快,达2.56%/d;郑单988最小,为0.50%/d。黑色层出现后,郑单528最大,为0.68%/d;而新单26最小,只有0.20%/d。黑色层出现前品种间的脱水速率差异比黑色层出现后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