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非洲猪瘟疫情传入我国以来,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下,实施了非洲猪瘟疫情拔点灭源的歼灭战、阻击战。从本次非洲猪瘟发生情况来看,一些规模养殖场也在其中,表明养殖场存在生物安全防控水平不高、措施不细的问题。结合非洲猪瘟防控期间检查,发现一些规模养殖场仍然存在防控工作漏洞,亟须改进。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自传入我国以来,为我国的生猪养殖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我国十分重视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通过积极的努力,获得了积极的防控成效。当前,虽然疫情控制成效良好,但是依然不能忽视,稍有松懈便可能导致非洲猪瘟疫情反弹,所以养殖场还需注意做好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好各项防控工作,有效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病概率。本文就非洲猪瘟疫后养殖场的防控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自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给我国生猪养殖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做好非洲猪瘟的安全防控工作,是每个养殖场恢复生产的重中之重。本文就非洲猪瘟致病机理、临床症状、暴发原因进行介绍,同时分析我国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防控建议,旨在为养殖场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给各养殖场户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导致了众多养殖场户的破产,随后导致了猪肉价格一路飙升,同样也加大了我国人民对肉类消费的开支.此次非洲猪瘟疫情对养殖场户产生了重大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养殖场户对疫情防控方面的意识,所以,疫情过后仍不可放松预防观念,加大对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5.
自2018年8月初,在辽宁省发生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特别是上万头规模养猪场也发生了疫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当前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做好生猪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惠安县现有14家中小型规模生猪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建设情况和全县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所采取的一些工作措施,浅谈如何做好生猪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强化养殖环节疫情排查,提高疫情早期发现能力,结合当前防控实际,鼓励生猪养殖场户自行开展非洲猪瘟检测。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养殖环节非洲猪瘟排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防控非洲猪瘟疫情,以基于风险监测的原则在项目县域内开展非洲猪瘟疫病发生风险调查评估。在生猪养殖、运输屠宰和市场销售等环节共采集生猪全血样品3 085份、环境样品983份,实验室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核酸,结果全血样品全部呈阴性,环境样品有24份阳性。对生猪养殖场点开展问卷调查,进行半定量风险评估,结果非洲猪瘟疫病发生风险等级以种猪场较低,单纯育肥场较高,县域内发生区域性非洲猪瘟疫病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非洲猪瘟(ASF)的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疫情依然严峻,生猪稳产保供仍面临较大压力。文章通过了解非洲猪瘟防控现状和兽医队伍体系现状以及机构改革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重点加强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疫情防控工作;2)加强生猪调运监管;3)加强生猪屠宰监管。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及省、市、区有关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大清洗、大消毒”专项行动相关工作要求,切实加强清洗、消毒等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积极鼓励花溪区养殖场(户)、屠宰场做好全面消杀工作,经精心组织安排,在花溪区全区范围内开展“大清洗、大消毒”专项行动,笔者作为此次专项行动主要负责人,督促指导辖区内养殖场(户)和屠宰场认真开展清洗大消毒,各项措施及时落地并见效,大大降低了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使得花溪区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取得较大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为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传入和发生,北京市密云区针对本辖区的生猪养殖和地理特点,在消毒、封闭管理、严格运输检疫等常规措施下,对养殖、运输、屠宰、生产加工流通和无害化处理等环节进行定期、定点采样,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2019—2021年对所有生猪养殖场每栋必检,共检测样品75 600份,出栏生猪批批检测,共检测样品4 245份;病死猪存放点每7 d检测1次,共检测样品2 611份;调入白条猪肉批批检,共检测样品14 000份;备案运输生猪车辆定期检测,共检测样品229份;屠宰厂运输车辆定期检测,共检测样品37份;共检测屠宰厂环境样品53份,病死猪存放点冷库、冰柜样品396份。以上样品的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说明在常规防控措施下,重点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的做法取得了极好的非洲猪瘟防控效果。非洲猪瘟病原监测可促使养殖到屠宰加工各环节的自我防控意识提高,促进运输车辆出入时严格消毒,调入猪肉产品时严格检疫等措施的落实。密云区非洲猪瘟病原监测的做法为其他地区的非洲猪瘟防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猪场生物安全系统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是猪场防控疾病的前提,也是最经济有效的疫病防治措施。2018年我国发生非洲猪瘟以来,疫情对我国生猪养殖业带来深刻影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该病都将是我国猪场的常态化疾病。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我国养猪业创新性地提出了系列生物安全防控技术,建立了能够有效应对疫情常态威胁的生物安全技术体系,两年多来的防控实践证明了这些生物安全防控手段的有效性。文章总结了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和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及注意事项,希望可以为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African swine fever (ASF) 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caused by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characterized by acute feature, high fever, high mortalit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ASF mainly outbreaks in African, Eastern Europe countries, Russia and Caucasus reg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no vaccine available and effective control strategies against ASFV spread, therefore, ASF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pig industry in the affected countries. The major target cells of the virus are swine reticuloendothelial cells and monocyte-macrophage cells. ASFV can result in apoptosis and affect the host's immune system, and then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responding disease. ASFV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genome, more genotype and more vari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molecular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ASFV are reviewed,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SF.  相似文献   

13.
非洲猪瘟病毒的分子病原学及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具有急性、高热、高病死率等特征,主要暴发于非洲、东欧国家、俄罗斯及高加索地区。目前,该病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给病情爆发地区的养猪业造成严重的影响。ASFV的主要靶细胞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造成细胞凋亡,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进而表现出相应的疫病特征。ASFV具有基因组较大、基因型较多且易变异等特征。文章主要从分子病原学和致病机理方面对ASFV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ASF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疫情的暴发对我国养猪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尽管农业部门、科研专家和养猪工作者通过提高生物安全手段防控非洲猪瘟,对恢复我国生猪养殖数量和猪肉自给能力取得了相应效果,但随之而来的是猪群应激增加、饲料营养的有效性降低和猪群抗病力降低等问题。文章结合非洲猪瘟病毒特点和防控现状等,从饲料营养免疫的视角,分析如何减少猪群应激和提升猪群免疫力,以期为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贺灿  张彬 《猪业科学》2020,37(11):96-98
非洲猪瘟是养猪业的第一杀手,自1921年东非国家肯尼亚首先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以来,这个病毒已经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区域传播了近百年,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我国于2018年8月在辽宁省沈阳市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全国,对我国养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养猪业在近2年时间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文章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阐述一种快速、准确的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法,并结合非洲猪瘟传播感染途径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诊断程序与防控措施来保证养猪业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家猪和野猪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强毒株感染猪的致死率接近100%,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ASFV在猪群中可以快速有效传播,在环境中可稳定存在,为ASF的防控带来了挑战。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ASF疫苗的研究,迄今为止,仍没有有效的疫苗投入市场。综述了ASF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究情况,以期为ASF疫苗的有效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郑佳星  刘显军 《猪业科学》2020,37(11):34-36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的热性、斑疹性、高度接触性的猪传染病。世界首例ASF于1909年在非洲肯尼亚被发现。由于其传染性强,且发病后致死率高,给生猪养殖带来极大的危害,且严重影响了畜牧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全球禁抗背景下,提高猪只免疫力成为防控ASF的重要环节。文章就ASF特征、临床表现,就如何在禁抗下提高猪免疫力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可高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由于目前并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防控ASF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行早期诊断、扑杀和严格的封锁隔离措施,针对养猪场则需要高度重视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根据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征,简要综述了养猪场如何通过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屏障、切断可能传播途径、有效消毒降低潜在病原等重要措施来防控非洲猪瘟。  相似文献   

19.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高致死率、高抵抗力、严格接触性的病毒性疾病,对所有年龄段的家猪和野猪均具有感染性。我国非洲猪瘟传入疫情的出现,对养猪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必将冲击生猪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介绍ASF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并总结防控措施,以期为ASF的进一步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virus,ASFV)引起家猪或野猪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不明原因死亡、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及脾肿大且质脆为主要特征。该病的致死率最高可达100%,是一种传播速度极快、危害性极强的传染病。就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