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多元复合酶产品对饲料利用和动物生产性能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正常的消化乃由多种酶作用于食入的饲料。但在很多情况下,普通的饲粮并不是酶反应的最佳底物。饲粮通常为固体颗粒,具有不同化学结构,含水分较少。相反,酶对溶解于水的纯底物有最佳的活性。由于动物无法选择饲料.它们只能尽可能去消化所摄取的饲料。不同的饲料组成带绐动物的消化难易度不同。动物营养学家面临的挑战之一是配制的口粮应成本低而消化率高。这就为应用多种酶产品于饲粮配置、改善动物的整个生产性能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2.
在羔羊舍饲育肥中 ,营养水平、饲粮配合与实际采食饲粮的全价性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肥羔生产水平起决定作用。动物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饲料中的三大有机物质 ,即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是这三种有机物质转化的综合体现。因此 ,饲料能量的消化与利用效率反映该饲粮总的营养价值。饲粮有机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率 ,也具有概括性。本试验通过测定羔羊对于不同营养水平全饲粮颗粒饲料能量和有机物质的消化率 ,以其为确定羔羊肥育最佳营养水平提供部分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时间与地点 于 2 0 0 0年 8月 1日…  相似文献   

3.
饲粮纤维是自然界年产量巨大的可再生资源,而来源不同和理化性质相异的饲粮纤维对动物机体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不一致。为了促进不同类型饲粮纤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可通过添加纤维素酶来提高动物机体对饲粮纤维的消化利用率,改善动物肠道健康,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以缓解饲料资源危机。文章就饲粮纤维的分类和消化特性、对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调节机制,饲粮纤维对动物肠道菌群结构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纤维素酶在单胃动物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促进饲粮纤维在单胃动物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为纤维素酶在单胃动物中的推广与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基于淀粉酶的复合酶刺激仔猪的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家禽尤其是肉鸡生产中添加糖酶(饲用酶)是降低肠道消化糜高黏性所带来的有害作用、提高日粮养分消化率的一种常规策略。这些糖酶还能使许多饲料原料得到利用,而其中的许多原料价格便宜但难于为动物消化和吸收。因此,糖酶使饲料的配制灵活多样,并且有助于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5.
段智勇 《中国畜牧杂志》2012,48(4):67-68,70
饲料资源的短缺和价格的波动,使得饲料原料的选择和使用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许多非常规原料被使用于动物生产中。如何降低愈加复杂的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的不利影响,并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是当今饲料生产和动物养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提高对饲用酶、动物种类和日粮特点科学的理解,采用先进的技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可实现利用饲用酶完美的解决动物日粮中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充分利用资源和降低动物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研究运用单因素设计和响应面设计,采用胃蛋白酶-胰液素两步水解法,探讨3种不同的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鸭饲料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实验使用相同的肉鸭基础饲粮,对添加了非淀粉多糖酶的肉鸭饲粮使用两步离体法进行消化,并测定还原糖含量,得出三种非淀粉多糖酶的最佳添加量和最佳酶谱组成。结果表明肉鸭饲粮的最佳非淀粉多糖酶酶谱:甘露聚糖酶为0.015 mg/g、β-葡聚糖酶为0.008 mg/g、木聚糖酶为0.007 mg/g。在肉鸭饲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可以提高还原糖含量,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酵母菌作为酶、优质蛋白质、游离核苷酸、B族维生素和氨基酸的丰富来源,广泛应用于饲料部门,同时作为生长刺激剂取代抗生素,有效克服了使用抗生素所产生的耐药性、药物残留等一系列问题,具有巨大的益生潜力。在畜牧业,酵母菌作为饲料添加剂以自身丰富的营养物质提高饲料全价性,改善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可饲性,满足动物对营养元素的营养需要;增强动物胃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繁殖,调控胃肠道菌群结构,提高动物对饲粮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提高生产性能;提高动物免疫力和机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减少机体产生甲烷等有害物质,提高生态环境稳定性,是配制畜禽、水生动物及珍贵毛皮动物饲粮的理想蛋白质原料。本文主要从酵母菌及其在湿鲜生物发酵饲料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后续科研和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分析抗草甘膦玉米和转Bt基因玉米原料及饲粮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原料及饲粮体外总能消化率以及酶水解物能值,为转基因玉米的营养实质等同性仿生评定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使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模拟饲料原料和饲粮在鸡胃肠道的消化过程,分析同源非转基因玉米、抗草甘膦玉米和转Bt基因玉米以及对应的3种玉米-豆粕饲粮在不同体外模拟消化阶段的干物质消化率、总能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抗草甘膦玉米和转Bt基因玉米以及对应饲粮在常规概率成分含量上是相似的。抗草甘膦玉米及饲粮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及饲粮相比,在干物质和能量胃消化率、全消化道消化率及酶水解物能值上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转Bt基因玉米全消化道总能消化率低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P=0.03,变异系数=0.50%),对应玉米饲粮的酶水解物能值则高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饲粮(P=0.02,变异系数=1.12%),但均处于仿生消化系统测试的误差范围内(变异系数≤1.64%)。由此可见,抗草甘膦玉米的酶水解物能值与同源对照玉米没有差异,而转Bt基因玉米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所有的测值均处于仿生消化系统的测试误差之内。仿生法发现的差异是否具有生物学意义有待体内试验验证。仿生法可为转基因饲料营养等同性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瑞生 《养猪》2019,(4):25-30
<正>酶制剂是近年来研发生产的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研究发现,在猪的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可以促进猪生长,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并降低养分排泄。酶制剂在养猪业使用效果受到下面一些因素的影响。1饲粮原料组成酶作为一种高效的生物催化剂,具有显著的底物专一性特点,饲料原料组成不同,酶制剂作用的底物就不同,发挥作用效果也不同。陈小玲(2004)认为,小麦中非淀粉多糖(NSP)主要为木聚糖、β-葡聚糖和纤维素,添加的酶种为木聚糖酶、β-葡聚  相似文献   

10.
饲粮纤维作为动物后段肠道微生物群最重要的食物来源,维护着微生物群的平衡和稳态,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对改善动物能量代谢、肠道屏障功能、免疫系统、炎症反应和肠激素分泌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饲粮中纤维的结构特点以及不同饲料原料中纤维的组成和发酵特性差异较大,也导致纤维性饲粮原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存在巨大的变异性。因此,本文对饲粮纤维结构及其发酵特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综述了饲料纤维组分在动物肠道的消化过程,发酵产物对动物肠道健康的调控机制,以及饲粮纤维在单胃动物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重新审视纤维结构及其转运机制、探索饲粮纤维的潜在营养价值和制定单胃动物纤维营养的应用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饲用酶制剂的种类很多.但就酶制剂的组成来分,可分为单一酶制剂和复合酶制剂两大类。商品酶大都是复合酶,复合酶制剂可同时降解饲粮中多种底物,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因此在设计日粮配方时,需要考虑这部分因为使用酶制剂而产生的有效营养价值,通过降低日粮本身的营养浓度而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生产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由于饲养管理、遗传和营养方面的进步,畜禽生产性能明显提高。但是,在某些条件下(特别是环境条件非常理想和日粮很平衡时候),动物对营养分的需要量超过其自身的消化和利用限度。酶是消化过程的核心部分,通过添加外源酶就可提高动物的消化能力。某些饲料制造厂家将酶制剂加入动物日粮与内源酶一样,外源酶能将饲料降解成可利用营养分而被动物吸收,形成畜产品。饲料厂家在使用酶制剂之前,必须对各种饲用酶的特点有所了解,以便选择最适宜的酶制剂。酶的基本特点从生物学角度讲,酶是催化(或加速)特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回顾目前酶制剂在家禽日粮中的作用及其来源的科学信息。饲料成本是家禽生产中最大的单笔支出,可占每羽家禽总生产成本的70%。家禽行业从业者已经将酶制剂认定为一种标准的日粮(尤其是小麦-大麦型基础日粮)成分。酶是一种由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组成的生物催化剂。它们可引发生化反应,而自身保持不变。家禽可自然生成酶来辅助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但它们无法生成可以完全分解纤维素的酶,因此需要在饲料中添加外源性酶来帮助它们消化。根据应用目的,饲用酶基本上分为可在数量上补充单胃动物内源性消化酶(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酶和单胃动物自身无法分泌的酶(如β-葡聚糖酶、戊聚糖酶和植酸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包括底物分子中的特定降解位点、pH、温度以及催化剂或抑制剂。细菌、真菌和酵母是家禽日粮中作为酶来源的微生物。在家禽饲料行业,过去几年中已经使用过或具有潜在使用价值的酶制剂包括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及其相关酶制剂、植酸酶、蛋白酶、脂肪酶和半乳糖苷酶等。在家禽日粮中添加酶不仅能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还能减少排泄物引起的环境问题,包括降低肠道食糜的黏度、提高宿主(或内源性)酶的功效、改变饲料在消化道中的排空速度、影响排泄物的特性、改善垫料质量、释放养分、提供磷、增加可利用能量以及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等。在日粮中添加酶来改善动物的生产指标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饲料原料的类型和数量、谷物中抗营养因子的水平——同一种谷物所含的抗营养因子水平也可能不同(例如,低β-葡聚糖大麦对高β-葡聚糖大麦)、所使用酶的作用范围和浓度、动物的类型(家禽比猪对酶制剂更加敏感)、动物的年龄(幼龄动物对酶的响应比大龄动物更好)、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情况以及家禽的生理状况。  相似文献   

14.
饲用复合酶是一种高效能的活性饲料添加剂,其酶系包括消化性酶,如蛋白酶、淀粉酶等和非消化性酶,如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果胶酶等。其主要功能为显著提高畜禽的消化率、提高日增重、缩短生长周期;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料肉比;扩大粗饲料的使用、降低饲料成本;并能防病,减少污染、无毒副作用,且投入产出比高(可达1:10)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1饲用复合酶概述11饲用复合酶的作用一是补充机体内酶的不足,以提高其消化能力。不同动物消化道中的酶系不同,同种动物不同生理发育阶段所分泌…  相似文献   

15.
对饲用酶制剂生产和应用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用酶制剂产品大部分是复合酶 ,只有植酸酶是单一酶。饲用复合酶由非内源酶和内源酶两大类组成。非内源酶包括木聚糖酶、β -葡聚糖酶、纤维素酶 (反刍动物除外 )、果胶酶、甘露聚糖酶等 ;内源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饲用复合酶中各种酶的种类和比例与动物日粮有关 ,不同日粮所含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和比例不同 ,需要饲用酶制剂所含酶的种类和比例也不同。此外也与动物种类和生长阶段有关 ,不同动物种类和生长阶段 ,需要饲用酶制剂所含酶的种类和比例也有所不同。在饲料工业和养殖业中如何正确合理地应用酶制剂 ,也需要动物营养学和…  相似文献   

16.
制粒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测定了不同制粒温度对纤维素酶、细菌淀粉酶、真菌淀粉酶和戊聚糖酶的影响。试验样品为含有不同酶制剂的大麦—小麦—大豆饼型饲料,压模直径为2.5mm,制粒温度分别为60、70、80、90和100℃。酶分析通过可溶性底物试验和测定酶降低饲粮粘度的能力来进行。可溶性底物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真菌淀粉酶和戊聚糖酶在制粒温度达到80℃时仍维持其活性,而细菌淀粉酶在制粒温度高达90℃时仍维持其活性;戊聚糖酶对饲粮粘度影响很小,甚至无影响;纤维素酶在不同制粒温度下均可降低饲粮粘度。  相似文献   

17.
马属动物的盲肠内栖息着复杂多样的微生物,对饲粮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及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是马属动物盲肠功能的基础;同时,饲粮碳水化合物也对盲肠微生物产生影响,探索饲粮碳水化合物在盲肠内的消化代谢和对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规律,对饲料生产、动物饲养和动物生产性能的提高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盲肠微生物的特点、盲肠微生物在马属动物碳水化合物消化生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马属动物盲肠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生理,并着重就饲粮碳水化合物对马属动物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规律,以及马属动物盲肠碳水化合物消化相关的营养代谢病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8.
甘露聚糖广泛存在于豆粕、棕榈仁粕和芝麻粕等植物性饲料中,畜禽采食后会增加消化道内食糜黏度,降低饲粮的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β-甘露聚糖酶可水解甘露聚糖生成甘露糖单元,其在畜禽饲粮中添加可补充内源消化酶的不足,消除和降解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从而提高饲料转化利用效率,改善动物生长性能。本文就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特性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β-甘露聚糖酶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娇 《江西饲料》2003,(6):24-25
1前言众所周知,由于影响畜禽配合饲料消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单一酶作为添加剂的作用必然很有限。为了更好地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和畜禽消化能力,充分利用酶的协同作用,发挥其综合效应,同时使用多种酶复合系统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拟就饲用复合酶中多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有关的原则、方法作一阐述,以期对提高国内产品的质量与应用效果有所俾益。2多酶系统的设计原则多酶系统设计合理与否是决定饲用复合酶使用效果的关键,恰如配合饲料配方的作用一样。2.1根据饲料的特异性而设计酶配方饲料原料的成分、结构、产地存在着多样性,在不同日粮配方中的比…  相似文献   

20.
动物饲粮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存在一些程度不同的消化吸收障碍,由此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的下降。酶在动物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上发挥着关键作用,根据动物的营养生理,利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饲料酶制剂已取得多方面的突破,作为一种安全、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