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畜产品中雌二醇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包括雌二醇、雌三醇、雌酮,雌二醇(E2)是3种雌激素中活性最强的一种,具有很强的生理功能,对畜禽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但是在动物食品中残留会危害人类健康。研究发现人体中雌二醇含量水平与某些肿瘤,如乳腺癌、子宫癌、肝癌等有显著的相关性。就雌二醇的检测方法和抗体的研究进行简述,为建立雌二醇的ELISA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ER及其相关基因在鸡性反转胚胎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鸟类性别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进行深入分析,对家鸡性反转胚胎雌激素及相关调控基因表达模式进行了检测,分析这些性激素在鸟类性别分化调控起到的作用。选择ER、3βHSD、P450c17、P450arom 4个基因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外源注入formestane(福美司坦)和17β-estradiol(17β雌二醇)2种手段,并设置雌雄鸡胚2个对照组,检测以上基因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84 h、96 h、120 h、144 h、168 h、192 h)的表达变化趋势。ER、3βHSD、P450c17、P450arom基因的表达变化在注入外源激素的试验组同未注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其中ER表现为下降趋势,P450arom表达激增,3βHSD、P450c17基因表达变化缺乏明显规律。雌激素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外源激素注入过程后,原有调控模式可能会被打乱。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分子对接是模拟受体和底物之间通过能量匹配和几何匹配而相互识别的过程。其被广泛运用于虚拟筛选活性物质以及初步判断分子活性和毒性等领域,并对实体分子活性毒性实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实验是通过利用计算机分子对接软件discovery studio 3.1client,以强雌激素活性的17β雌二醇作为阳性对照,对粮食中的主要毒性物质-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两种降解产物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的雌激素活性进行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对于雌激素的两种特异性受体α雌激素受体以及β雌激素受体的结合能量分别为-38.9894kcal/mol、-41.937kcal/mol、-27.6144kcal/mol,软件对接评分分别为:玉米赤霉烯酮113.570和106.956;α-玉米赤霉醇94.0647和72.6476;β-玉米赤霉醇115.28和107.458;计算机对接实验表明,这三种物质均有很强的雌激素活性,并且活性大小为:α-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烯酮β-玉米赤霉醇。  相似文献   

4.
亚麻籽木脂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脂素是一类具有弱雌激素和抗雌激素特性的重要植物雌激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很多学者就木脂素的检测方法、代谢转化、保健功能和生理学功能进行了研究。在各种植物籽实中,亚麻籽中的木脂素含量最高,而亚麻是我国北方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开发和利用亚麻籽木脂素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述了亚麻籽木脂素的结构、含量、代谢过程、提取方法和测定方法,并对木脂素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阿维菌素对雄性鲤鱼血清雌二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研究了阿维菌素对雄性鲤鱼(Cyprinus carpio)的急性毒性以及在不同暴露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低剂量阿维菌素对雄性鲤鱼血清雌二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鲤鱼的24 h、48 h、72h和96 h LC50分别为134.12μg?L-1、60.55μg?L-1、45.31μg?L-1和33.50μg?L-1,安全浓度为3.35μg?L-1;长期(20 d)暴露时,在低浓度(3.2~5.6μg?L-1)范围内阿维菌素对雄性鲤鱼血清雌二醇的合成产生了抑制作用,当浓度为5.6μg?L-1时,抑制作用最强,与对照组相比血清雌二醇含量降低了28.8%;在高浓度组10.0μg?L-1和18.0μg?L-1,鲤鱼血清雌二醇浓度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5.6μg?L-1浓度下,各处理组时间的血清雌二醇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第20天时雌二醇含量最低,与对照组相比浓度降低了28.8%(P<0.01)。在染毒鲤鱼血清雌二醇含量和阿维菌素作用时间或暴露浓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或剂量-效应关系。血液中雌激素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鱼体的生殖功能及性征变化。由此推测,体内因富集阿维菌素所导致血清中雌二醇浓度变化的鱼体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生殖缺陷,以致影响到鱼类种族的繁衍[1]。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毛细管与聚丙烯酰胺电泳方法的适用情况,比较其优缺点。本研究以8个甜菜栽培种资源为材料,选择8个SSR位点,分别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检测和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每个位点的多态性,并对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法可以准确的知道DNA片段的分子大小;PAGE电泳只能用肉眼与Marker比较估测得出大致分子量,不能得出准确分子量。8对引物两种检测方法的匹配比率分别是75%、87.5%、50%、75%、25%、100%、37.5%、50%。研究结果证明,两种检测平台数据整合存在较大差异。检测结果与引物是否是单拷贝、引物多态性,稳定性等因素有直接关系。测序检验结果表明,样品较少时利用PAGE电泳的方法来检测SSR位点的多态性,既能节省成本又能节省时间,还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仪器法快速检测储粮霉菌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利用微生物快速检测仪测定微生物的酶活性,快速检测粮食的微生物数量变化,监测储粮品质。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检测一个粮食样品的微生物含量只需30分钟;用检测仪和平板菌落计数法分别检测灰绿曲霉、黄曲霉等危害储粮品质的霉菌数量,两种检测方法的测定结果相关系数R2值最低为0.9796,这表明两种方法间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同样的用两种方法监测小麦在模拟储藏过程中的微生物活动状况,其检测相关系数达0.995,属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针对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主要是传统的微生物学检测法,该方法操作繁杂,检测周期较长,已难以满足国内外对食品安全检测的要求。通过使用微生物学检测法和PCR法共同检测样品中沙门氏菌,比较两种方法在检测时间和检测结果准确性上的差别。试验结果说明,两种方法都能准确检测出含沙门氏菌的阳性样本,其中PCR法具有检测时间更短、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操作更简单、成本更低的优势,可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9.
农药灭多威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同时也属于雌激素内分泌干扰物即环境雌激素。环境雌激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严重威胁,因此笔者就灭多威对生物生殖组织结构、生殖功能、生殖酶活性以及生殖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综述,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对深入了解灭多威生殖毒性危害,积极采取危害防治措施、保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于提高种子质量水平和监管手段,开展了玉米杂交种和小麦常规种生产田间检验、种子扦样、商品种子质量监督检测等方面技术研究。通过研究总结出种子田质量控制措施,种子扦样、分样方法和提高扦样代表性技术,简便高效的种子检测技术和种子质量监督检查方法,实现了种子质量管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推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科技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 的精神,分析了农业高校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所起的积极作用,并就推进农业高校科 技成果转化的措施,提出了培养创新人才、应对入世挑战、开展产学研活动和加速产业化进 程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金属硫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属硫蛋白是一种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可结合重金属的蛋白质,它广泛存在于人体、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体内,且理化性质基本一致。它可被不良刺激、金属、激素等诱导合成。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金属硫蛋白基因被克隆及金属硫蛋白分离纯化技术的改进,对金属硫蛋白的研究日益深入,很多实验表明,金属硫蛋白参与体内微量元素的储存、转运和代谢,拮抗电离辐射,清除自由基以及对重金属的解毒作用,还与机体生长发育、延缓衰老及某些疾病有关。目前,动物金属硫蛋白由于发现较早,研究深入,而植物金属硫蛋白发现相对较晚,进展缓慢。本文对植物和动物金属硫蛋白的分类、特性、基因结构及调控、功能做了阐述,并对金属硫蛋白在医学、环境、食品、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前景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Carotenoid pigments are of commercial interest as animal feed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metabolism. β-Carotene is important as provitamin A and lutein and zeaxanthin have to be constantly integrated into the macula lutea in the central retina of the eye to prevent age-dependent macular degeneration. Diets rich in carotenoids prevent the onset of certain chronic diseases and certain types of cancer.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目前己知的最小动物DNA病毒之一.由HBV所引起的乙型肝炎是一种流行久远、传播广泛、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4亿多人携带HBV,平均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相关的肝癌。在中国,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HBV感染导致的晚期肝硬化和肝癌,本文从乙肝病毒的特征,基因组结构,变异与分型,复制和转录模式,发病机制,检测指标等方面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土壤动物的相关研究,基于前人研究的成果,在概述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如蚯蚓、蚂蚁和线虫、弹尾虫等不同种类且具代表性土壤动物的生态功能,以及与各环境因子如何产生相互作用关系。尽管国内外很多学者已对土壤动物多样性有诸多研究,但其生态功能及自身与不同环境因子相互影响以及如何作用还鲜有报道。故笔者归纳了土壤动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以及与自然环境因子(如大气氮(N)沉降、植被类型、土壤环境等)和人为干扰(如开垦、火烧等)因子影响下的相互作用机理,并讨论了土壤动物生态功能以及未来研究热点等,以期为更好地理解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如何在地下生态过程中发挥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雌性动物的妊娠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值得关注的是,在畜牧兽医产科临床上,妊娠过程中动物子宫血管的生成不足会导致胚胎着床困难增加、流产和胎儿停止发育等问题。近年来临床及实验室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及生成机制的研究颇多,因肿瘤血管的生长机制与子宫内血管的生长机制存在一定的类似性。所以,借鉴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研究,了解血管生成的作用及血管生成的机制,为后期进一步研究雌二醇对反刍动物子宫内膜血管形成的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技术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是危害较大的毒素之一,给食品、饲料和畜牧等行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由于它的强致病性及强致癌性,很早就受到了广大科学家及国际粮农组织的广泛关注。针对黄曲霉毒素的众多检测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比较了优缺点,为更好的检测黄曲霉毒素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黄曲霉毒素的高度毒性,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保护公众健康、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西藏昌果古青稞、古小麦、古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作者在西藏贡嘎县昌果乡昌果沟遗址发现的古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 古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古粟(Setaria italica L. Beauv)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农作物遗存, 以此对西藏高原的栽培植物起源演化进行了相应 的研究与讨论。 提出西藏高原是栽培植物的次生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19.
EPA与DHA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ioc acid,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ecosahexaenoic acid,DHA)是具有许多重要生理功能的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二者对人体及动物具有重要作用,吸引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对EPA和DHA的基本性质、生理功能、来源、提取分离方法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