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棕榈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棕榈藤是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森林宝库中重要的非木质林产品,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在查阅众多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全球棕榈藤资源及分布、棕榈藤的分类、生态生物学特性、资源保存、人工藤林培育、天然藤林的可持续经营及棕榈藤利用等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棕榈藤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并预测了今后棕榈藤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棕榈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棕榈藤是热带森林宝库中重要的、具有多用途的、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可再生非木材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概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棕榈藤的解剖特性、物理力学及化学性质、加工利用、保护与改性、资源的分类及分布、生态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状况,以促进棕榈藤资源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并就今后的研究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以海南岛昌江县霸王岭种植基地的星油藤种子为材料,测定其水分、蛋白质、油脂及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海南星油藤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藤本油料作物资源,其种子平均含水量为7.49%,蛋白质含量为27.41%,种子出油率为60.04%,属于高蛋白油脂种子;此外,通过气象色谱法共检测出5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成分共占90.16%,其中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占79.51%。  相似文献   

4.
葛根是我国分布广泛、人工种植较多的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此前海南还没有规模化商品种植。本文对葛根在海南儋州等地的生长表现,以及在海南种植的主要优势作了阐述,分析了葛根在海南种植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海南各市县为调查区域,通过走访、实地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海南槟榔生产现状及种植区域适宜性进行了调查评价.结果 表明:槟榔在海南各市县均有种植,但存在种植不规范,部分不适宜区域也盲目发展等问题.本研究根据各区域生态条件、发展优势和槟榔生长发育适宜条件,将海南槟榔种植区域划分为优势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欠适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对海南岛甘什岭地区热带次生低地雨林棕榈藤的种群数量动态及波动周期进行分析,探究天然更新棕榈藤种群的生长动态规律,为棕榈藤资源保护和后期恢复提供参考。方法以海南岛甘什岭天然更新黄藤、杖藤、多果省藤和白藤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编制了棕榈藤种群生命表并进行动态分析;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对种群存活曲线拟合;3种生存函数预测藤种群生存概率;并通过谱分析来阐述藤种群的周期性波动规律。结果甘什岭天然更新棕榈藤种群以幼苗和幼藤为主,约占总样本的90.1%~97.7%,成年藤株数量少。白藤、杖藤间隔期死亡率和平均存活数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多果省藤和黄藤则为先增大后减小;白藤生命期望在2.5~4.5 m达到最大值,多果省藤、黄藤和杖藤则分布在4.5~6.5 m、6.5~8.5 m、8.5~10.5 m时最大。杖藤存活曲线趋于指数函数(Deevey-Ⅱ,R2=0.840,P=0.000 < 0.01),其余3种藤存活曲线趋于幂函数(Deevey-Ⅲ,R2>0.910,P=0.000 < 0.01)。4种棕榈藤生存率在幼苗期高,随生长呈逐渐降低趋势;除多果省藤外,死亡密度均呈锐减至相对稳定的下降趋势,早期危险率高于后期。谱分析表明,白藤波动振幅差异小,其余3种藤振幅差异大,其中杖藤和多果省藤在4.5~6.5 m时波动振幅最大,黄藤在2.5~4.5 m时波动振幅最大。结论甘什岭地区棕榈藤天然更新种群具有高繁殖和低存活率特点,反映出棕榈藤对该地区生境的适应策略,即通过高繁殖率弥补物种存活能力的不足,以提高物种保存几率。同时在攀援至林冠层过程的棕榈藤存活能力强,相对白藤,其余3种藤更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通过改善生境条件并结合人工培育壮苗措施提高更新苗存活率,有利于棕榈藤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7.
棕榈藤是菲律宾最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之一,在菲律宾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文章介绍菲律宾的棕榈藤资源状况及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法规;基于菲律宾的林业统计数据,综合分析棕榈藤材的生产及其产品开发与贸易的发展现状,对于我国发展棕榈藤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藤和单叶省藤纤维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棕榈藤是热带森林宝库中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可再生非木材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藤材的解剖研究,对指导其加工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者分析研究黄藤和单叶省藤的纤维形态,发现在纵向向上两者的纤维比量、直径、双壁厚、壁腔比和黄藤纤维长度有减小趋势,腔径和柔性系数有增大趋势;而长宽比及单叶青藤纤维长度无明显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巴戟天为中草药,是双子叶植物茜草科,别名鸡肠风,鸡眼藤,兔仔肠,三鱼藤,糖藤。属于藤状灌木,味辛,甘,性微温。有补肾助阳,强筋壮骨,祛风除湿等功效。巴戟天分布在我国南方,有养殖的也有野生的。目前,巴戟天的人工种植技术发展还不健全。基于此,总结国内巴戟天种植技术,根据各地实际种植情况,逐步提高巴戟天产量和质量,为巴戟天种植提供科学合理的种植依据。  相似文献   

10.
鲁菊芬 《云南农业》2008,(12):32-32
何首乌茎藤扦插繁殖方法简单,是种植何首乌一个简便快捷的方法作者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何首乌茎藤扦插繁殖方法,旨在能为目前的何首乌人工种植提供技术借鉴和生产指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准噶尔南缘扇缘带种植业生产的分析及试验研究,提出了适合本地带农田的经粮结构、草经粮结构、林经草结构和专业化生产4种种植业结构类型。根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评定,认为采用草粮或林经草种植业结构类型,同时贯彻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方针是本地带开发利用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3个方面研究分析了以大学为依托的猕猴桃产业化技术推广的效益,结果表明,以大学为依托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提高了农户种植猕猴桃的收益,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系统,促进了种植区的服务网络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果园立体种养模式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果园产出率,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本研究介绍了广西“柑橘-绿肥-鹅”立体种养模式,详细描述了设施建设、柑橘栽培、绿肥种植、鹅饲养管理等技术要点,分析了该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陈玲  吕广动  王忍  陈灿  黄璜  张印 《现代农业科技》2023,(19):165-167+172
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是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充分挖掘了稻田的生产力,提高了稻米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解决了农田撂荒的问题,保护了粮食安全。当前在湖南省甚至全国得到迅速推广和发展。本文介绍了稻—小龙虾模式的种类和田间种养技术流程,分析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探讨了农业监测系统在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中的应用,以期为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民勤县沙产业生态园循环经济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民勤县沙区进行循环经济模式研究应用重要性的阐述和对5种循环经济模式的试验研究,探索出生态种养新路子,即"生态治理—沙生药材—高效种植—饲料—特色畜牧—食用菌—沼气—有机肥回田—中低产田改良—农产品加工—回哺生态"的生态种植模式,以期产生和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优化种植结构 减轻病虫为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晋南棉麦区生态特点,设计提出以减轻病虫害为目的的作物种植优化配置结构,即:相对区划、合理间套、立体种植。经大面积示范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涉及多种复杂因素。为了有效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本研究采用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方法,以优化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改善农业水资源平衡和土地资源利用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调整目标,建立农业结构调整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模型的运行结果表明,最优解是合理的、符合实际的,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设施栽培的栽培技术和栽后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进一步满足部分高档消费的需求,同时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刘文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171-173
黄山山区是安徽重点林区,金银花在该区域内已形成基地化栽植并逐步形成规模。通过对苗木选育、栽植地选择、栽培技术、抚育管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及采收、加工、销售等方面的阐述,分析了栽植金银花在保持水土方面的生态效益及在黄山山区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