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为提高二化螟人工饲养效率,满足试验需求,在前期饲养二化螟的基础上,采用等差优化法对二化螟人工饲料含水量及饲料用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增加低龄幼虫饲料的含水量,二化螟的化蛹率和蛹重随饲料含水量的升高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含水量84.8%(较对照增加3.3%)时,其化蛹率和雌蛹重分别比对照提高3.7%和4.3mg;降低高龄幼虫饲料的含水量,二化螟的化蛹率和蛹重随饲料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加,含水量79.3%(较对照减少2.2%)时,其化蛹率、雌蛹和雄蛹重分别比对照提高9.9%、3.5 mg和1.7mg。二化螟化蛹率随饲料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饲料用量为179.0g时化蛹率最高,达63.1%,雌蛹和雄蛹重分别为66.2mg和48.7mg。利用优化配方饲养二化螟能够更好地完成室内规模化和连续饲养二化螟。  相似文献   

2.
饲料企业世纪的危机、机遇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饲料是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贵州省饲料工业的发展始终滞后.据统计,1999年全国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产量为5 000多万t,贵州省饲料产量61.5万t.同时,贵州省饲料市场产品主要来源于四川、重庆、广西、湖南等地.再加之本省饲料产品品种少,科技含量不高,基本无自己品牌,难于占领市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因此,贵州应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加速实现粮食的转化.在稳定发展配合饲料的基础上,突出发展浓缩饲料和反刍家畜添加剂预混料,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优化饲料产品结构,同时提高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的入户率.  相似文献   

3.
发展牧草饲料产业在畜牧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能促进畜牧业朝着生态、经济的方向发展,同时增加农民收入。牧草饲料产业是畜牧业发展进程的基础,缺少牧草产业的畜牧业,无法达到生态养殖模式,制约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发展牧草饲料产业优化畜牧业结构是产业不断转化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白星花金龟幼虫对不同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转化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幼虫对不同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转化力,发挥其净化环境、变废为宝的作用。开展了白星花金龟2龄、3龄幼虫转化处理腐熟沼渣、平菇菌糠、猪粪、牛粪、玉米秸秆、玉米秸秆∶牛粪=1∶3、玉米秸秆﹕牛粪=1∶1、玉米秸秆∶牛粪=3∶1共8种饲料转化力的研究,取食10d后分别从累计增重量、累计取食量、累计排粪量判断其幼虫的转化力;从饲料利用率、虫体转化率、虫粪转化率、近似消化率等指标比较其幼虫的转化率。结果表明,白星花金龟2龄幼虫对猪粪饲料基的累计取食量最高,且饲料利用率达76.97%;白星花金龟3龄幼虫对牛粪饲料基的累计取食量最高,饲料利用率为73.55%。玉米秸秆与牛粪按不同比例混配后,白星花金龟2龄、3龄幼虫对玉米秸秆∶牛粪=1∶3饲料基的累计取食量、饲料利用率、虫体转化率、虫粪转化率均相对较高。总体上看,3龄幼虫较2龄幼虫的消化率高,而利用率、转化率普遍较低。可以得出,白星花金龟幼虫对8种农业有机废弃物饲料都具有较好的转化力。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旱农试区,以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为基础,逐步实现富含高科技的稳产基本田,走上优化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生产的道路;在科研、推广和地方各级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紧密配合下,促进了西部地区优化农业生态成果的迅速转化,是个很好的教学研相结合的典型。据不完全统计,到 1999年底全区丘陵旱地坡改梯达 360万亩,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同时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为逐步在全区实现富含高科技的稳产基本田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氮素作为作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其供应状况直接影响到农业增产增收。施用氮肥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氮肥用量最多,但是由于施肥方法或农业管理措施的不当,导致氮素损失加剧,氮肥利用率较低,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氮肥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是直接原因。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氮素迁移转化过程,综述国内外肥料氮素迁移转化特征及其生物学响应的研究现状,然后对肥际微域这一特殊环境中氮素的迁移转化特征进行阐述,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氮肥的优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如何加强饲料工业企业质量管理问题,笔者通过这几年来在饲料企业管理以及饲料科研工作的实践中,对于通过饲养试验监测产品质量的问题有较深的认识。从畜禽营养学的角度看,畜体组织和畜产品是饲料营养物质和能量在畜体内代谢和转化的产物,也是它们在畜体和产品内的沉积。因此,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一方面测定饲料的营养物质含量和含能量,另一方面必须了解这些营养物质在畜体内参加代谢转化过程及其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为试验材料,对农杆菌转化体系中外植体预培养时间、培养基中AgNO_3浓度、农杆菌侵染时的菌液浓度、共培养基pH值等进行了优化研究,确立了优化的遗传转化条件。结果表明,外植体在农杆菌侵染和共培养前预培养3 d,可明显提高子叶外植体和下胚轴外植体出愈率和抗性芽苗分化率,有利于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在基因转化中,AgNO_3的最佳使用浓度为30μmol/L,最佳的农杆菌侵染菌液OD_(600)为0.4,共培养基pH值5.4是油菜农杆菌介导转化中优化的转化条件。  相似文献   

9.
传统生猪养殖领域多采用加入抗生素及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来进行日常饲养,但这种饲料在食品安全及环境安全方面都存在隐患,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会为生猪消化系统带来疾病。为了提高饲料营养物质利用率及预防生猪染病,降低饲料抗生素用量,本文专门介绍了基于高科技生物技术的微生物发酵饲料,简要论述了它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襄樊市是稻麦生产大市、畜禽养殖大市,同时又是饲料工业主要原料——玉米相对短缺地区,生产配合饲料所需的玉米长期依靠外调,很显然非长久之计,也增加了我市粮食转化增值的压力。为此,襄樊市饲料工业办公室近两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表明,实施饲料入户工程特别是浓缩料入户工程,既可以使农民手中的剩粮就地消耗,转化增值,又可以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很高,同时可以新增粮食收贮渠道,减少粮食库存,提高粮食周转率,为政府解忧,为农民排难,而且还可以解决我市粮食问题,防止饲料生产原料短缺对饲料生产的…  相似文献   

11.
油脂在猪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穆晓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292-2293
试验猪为用二元杂交母猪(长白×大约克)和杜洛克公猪本交授配所产的三元杂交仔猪(杜×长×大).仔猪35日龄断奶,公母各半,体重相近,健康无病.试验猪30头,分A、B、C组,每组10头.A、B组为饲料中含不同水平油脂的试验组,C组为不含油脂的对照组.A、B、C组参试猪各阶段分别饲喂Ⅰ、Ⅱ、Ⅲ配方饲料.结果表明:A组猪比B、C组猪分别节约3.12、8.8kg饲料;B组猪比C组猪节约5.68 kg饲料.经方差分析,A组猪和B组猪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而A组猪和C组猪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B组猪和C组猪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B组猪日增重、饲料报酬、生长速度、胴体瘦肉率均达到理想水平,故Ⅱ号配方是油脂含量适宜的饲料配方.  相似文献   

12.
饲用复合酶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永平  艾瑞波  刘晓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566-12568
饲用复合酶能有效改善动物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利用,提高动物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减少粪尿排出量,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饲用复合酶分类以及对动物的作用,综述了饲用复合酶的研发、在禽畜和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饲用复合酶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饲料营养成分对美洲大蠊雌成虫取食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果表明:取食饲料二的美洲大蠊雌成虫的产卵量比取食其它2种饲料的多,产卵间隔期也较短;且饲料二对美洲大蠊的营养效果也较好;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较高,则有利于美洲大蠊的取食和生殖.  相似文献   

14.
选择93头三江白初生仔猪分为两组,试验组喂以垦大复合预混料S310配制的粉状乳猪料,对照组饲喂市售的乳猪颗粒料。其结果,初生-20日龄、20-35日龄、初生-35日龄日增重,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36%、0.79%、3.29%,饲料报酬提高12.0%,死亡率降低1.4%,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麝的食性和人工饲料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麝的食性和人工养麝常用饲料的研究概况。针对养麝生产中存在的饲料应用技术问题,总结了西北地区人工养麝常用饲料种类的分类、营养价值和麝各生物学时期饲料配方,强调了药用植物在麝饲料中的营养功能以及麝常用饲料采集、加工利用的方法。提出了加强人工养麝饲料技术的基础应用研究、研制麝全价配合饲料是提高人工养麝技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泥鳅幼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泥鳅幼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营养需要量。[方法]以鱼粉和豆粕作为主要蛋白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4.18%、29.81%、34.31%、39.68%、44.81%的5组等脂等能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2.3g的泥鳅幼鱼,经50d饲养后,对其特定生长率、饲料壶5率、成活率和鱼体肌肉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随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升高,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在蛋白质办平达39.68%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这些指标逐渐降低;蛋白质含量24.18%组泥鳅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槌组,但其他组之间差异不显著;饲料蛋白质含量对鱼体肌肉中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对脂肪和水分的含量影响不大。[结论]泥鲫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34.31%-39.68%(干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湿拌料在断奶仔猪饲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强  张远  郭东升  王承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62-2162,2164
研究了湿拌料饲喂断奶仔猪对仔猪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猪的保育期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18.80%,料重比比对照组提高3.07%,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明显提高,并且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猪用天然植物中草药组方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7,他引:22  
 用中兽医基本理论分析了当前养猪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认为大剂量、高浓度营养素和抗菌促长剂广泛使用下的快速生长除蛋白质合成增加外,主要是脂肪沉积、水分积聚,猪只机体普遍“湿胜”,引发脾虚;继而导致内环境紊乱,阴阳平衡失调,不能协调生长。以“健脾益气,化湿和胃,消积导滞,滋阴补阳,清热泻火,活血化瘀,调和气血”为组方原则,筛选了仔猪、中猪、大猪3个复方组方,粉碎后直接添加,经饲养试验表明,全期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有较大的提高,瘦肉率和市售饲料组及抗生素组比较,分别提高4.8%和6.5%(P<0.05).  相似文献   

19.
多菌株发酵秸秆饲料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择4株供试菌株,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适接种量和培养条件;在固体培养基中共培养,降解秸秆纤维素,产生菌体蛋白来制备秸秆饲料。结果表明,经过4株菌共培养发酵产生的秸秆饲料,其纤维素降低了18.66%,而粗蛋白含量提高了29.30%,粗脂肪提高了0.37%,为开发秸秆饲料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添加辣木对肉用鸡的增重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辣木的营养特性,结合黄羽肉鸡(狄高鸡)对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运用辣木作为黄羽肉鸡饲料添加剂,观察黄羽肉鸡在含不同比例的辣木饲料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10%~20%的辣木叶粉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