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解海南省海口市文昌鸡球虫病的流行情况,采用群体采样法分别从该市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采集新鲜鸡粪,检查粪样。对阳性粪样采用饱和盐水漂浮和离心沉淀法进行卵囊分离,以质量分数为2.5%的重铬酸钾培养保存。显微镜下观察卵囊,进行虫种鉴定,并统计各调查点的鸡球虫种类、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检查雏鸡(15~42日龄)、中鸡(43~84日龄)和大鸡(85~130日龄)粪样各120份。结果显示,鸡球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5.8%、78.3%和26.7%。共检出7种球虫,均属艾美耳属,分别为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tenella)、和缓艾美耳球虫(Eimeria mitis)、哈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hagani)和早熟艾美耳球虫(Eimeriapraecox)。结果表明,鸡球虫在海口市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普遍存在,有的调查点感染强度很高,养殖户的科学防治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2.
鸡球虫种类和感染状况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凤台县 4个村 5个鸡场的 12 9个粪样 ,调查鸡球虫种类和感染情况 ,并对其中某一养殖户进行了追踪调查。采用饱和盐水漂浮 ,重铬酸钾培养 ,饱和蔗糖溶液漂浮等方法进行检查 ,共检出 8种艾美耳球虫 ,即 :毒害艾美耳球虫 (Eimeria .necatcix) ,早熟艾美耳球虫 (E .praecox) ,巨型艾美耳球虫 (E .maxima) ,和缓艾美耳球虫 (E .mitis) ,柔嫩艾美耳球虫 (E .tenella) ,堆型艾美耳球虫 (E .acewulina) ,布氏艾美耳球虫 (E .brunetti) ,变位艾美耳球虫 (E .acervulina) ,其优势虫种主要为毒害艾美耳球虫、早熟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调查结果显示 ,每个鸡场的感染率均为 10 0 % ,且多为混合感染 ;土杂鸡的感染强度大于AA肉鸡。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正阳关鸡场鸡球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安徽省正阳关鸡场200个粪样采用饱和白糖溶液漂浮法进行鸡球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肉鸡球虫感染率为46.1%(83/180),而肉种鸡球虫感染率为70.0%(14/20).所获虫种经鉴定为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和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用SAS系统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肉鸡球虫感染率存在年龄差异,相同日龄肉鸡毒害艾美耳球虫感染率显著低于其他几种球虫.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新疆北疆部分地区鸡球虫病病原分布情况,明确近年来新疆北疆地区鸡球虫病的致病种类情况.[方法]采用定点采样法,从沙湾、石河子、玛纳斯和昌吉等地采集病死禽的肠道直接进行粪便处理和病原学检查,收集新鲜粪样进行鸡球虫卵卵囊分离,进行孢子化卵囊培养和形态学观察,对鸡球虫进行虫种鉴定.[结果]鸡球虫的感染率为100;,共检出6种艾美耳球虫,分别为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哈氏艾美耳球虫(E.hagani)、布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其中柔嫩艾美尔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和堆型艾美耳球虫为新疆北疆地区鸡球虫病病原的优势虫种.[结论]研究对新疆部分北疆地区的鸡球虫原分布及其构成进行了初步确定,了解其病原水平,从而为该病防治中抗球虫药物的选择及代化用药方案提供必要数据,今后北疆地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喀什地区鸭球虫种类及感染情况,采用群体采样法分别从每个调查点采集新鲜粪便,经检查后,阳性粪样采用饱和盐水漂浮和离心沉淀法进行卵囊分离。显微镜下观察卵囊进行虫种鉴定,并统计各调查点的鸭球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检查的37份样品中,阳性鸭群27个,阳性率72.97%;鉴定出5种感染球虫,分别为:毁灭泰泽球虫(T.perniciosa)、菲莱氏温扬球虫(W.philiplevinei)、阿氏艾美尔球虫(E.abramovi)、鸭温扬球虫(W.anatis)鸭艾美尔球虫(E.anatis)。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查是采用饱和盐溶液浮集球虫卵囊的方法,检查了420只鸡粪样品。对未发育的卵囊和混合于2.5%重酪酸钾溶液中在25℃恒温箱中培养形成孢子的卵囊进行了形态学的观察和量度。发现乌鲁木齐地区有7种艾美耳球虫,它们是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哈氏艾美耳球虫(E.haani),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基前艾美耳球虫(E.praecox)及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除了堆型艾美耳球虫由于鸡的感染带虫率低,发现的卵囊较少,只作了一般观察外,其他六种都进行了较详细地观察,并分别描述了各种卵囊的形态。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兔球虫病的诊断方法,对新乡市某兔场以消瘦下痢为主要症状的病兔进行临床检查、粪便直接涂片检查、饱和食盐水漂浮检查,并对粪样中检出的球虫卵囊及其孢子化卵囊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虫种鉴定。在粪便中检出大量的球虫卵囊,经鉴定,分别为盲肠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和长型艾美耳球虫,最后确诊该兔场发生的是由多种艾美耳球虫混合感染引起的兔球虫病。  相似文献   

8.
探讨兔球虫病的诊断方法,为兔球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河南省新乡市某兔场以消瘦下痢为主要症状的病兔进行临床检查、粪便直接涂片检查、饱和食盐水漂浮检查,以及对粪样中检出的球虫卵囊及其孢子化卵囊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虫种鉴定.结果发现,粪便中检出大量球虫卵囊,分别为盲肠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和长型艾美耳球虫,因此,确诊该兔场发生的是由多种艾美耳球虫混合感染引起的兔球虫病.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合肥地区山羊球虫感染情况,给该地区山羊球虫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饱和盐水漂浮和重铬酸钾培养法对3个调查点的90只山羊粪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合肥地区山羊球虫感染率为88.89%(80/90),共检测到8种艾美耳属球虫,即雅氏艾美耳球虫、槌型艾美耳球虫、颗粒艾美耳球虫、小型艾美耳球虫、阿撒他艾美耳球虫、山羊艾美耳球虫、浮氏艾美耳球虫和苍白艾美耳球虫。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球虫卵囊粪便检查法对张家口市规模较大的3个兔场共900多个粪样进行检查。结果表明,幼兔球虫平均感染率为93.3%、感染强度(每克粪便中的卵囊数,OPG)范围为100~333400;青年兔球虫平均感染率为77.7%、感染强度范围为66~22000,种兔球虫平均感染率为85.7%,感染强度范围为100~28200;共鉴定出10个虫种,分别为斯氏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无残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微小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盲肠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为有效防治兔球虫病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6月份以来,安徽省淮南等地鸡群流行一种以腺胃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9日龄鸡胚接种病鸡的肝、脾、腺胃等病料分离到的HN毒株,在鸡胚中可稳定传至12代,具有规律性死亡和胚胎病变,ELD50为109.75。用HN鸡胚尿囊液毒人工感染试验鸡,能引起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和典型病变。HN鸡胚尿囊液经负染后电镜观察,具有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病毒液经胰蛋白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IBV单抗ELISA检测呈强阳性反应。应用分离毒研制的油乳剂疫苗经试验和临床应用表明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初步表明,HN每株为IBV成员。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安徽流行株的基因组遗传变异特征及其感染途径与致病性的关系,选择2015-2020年6株FAdV-4安徽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并以CH/AHMC/2015株对10日龄SPF鸡进行不同感染途径(皮下注射、口服、点眼、滴鼻及其分别同群混养)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6株FAdV-4安徽分离株的基因组全长均为43 719~43 723 nt,其核苷酸同源性达99.97%,与国内FAdV-4主要流行株同源性为99.56%~100%,与国外经典毒株ON1、KR5、MX-SHP95同源性为98.45%~98.78%;6株病毒与国内代表株HB1510具有13个核苷酸位点差异,并导致5个位点氨基酸变化,与国外经典毒株存在特征性差异。氨基酸分析显示,Hexon蛋白aa188、Fiber-2蛋白aa219和aa380 3个氨基酸位点存在一定的特征性,致病株主要为R、D、T,非致病株主要为I/V、G、A。进化分析显示,国内FAdV-4流行株与巴基斯坦、印度分离株的遗传关系最近。感染试验显示,皮下注射、口服、点眼、滴鼻4 组人工感染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0%、55%、50%、60%和90%、20%、40%、50%,各组同群混养鸡的发病率为20%~40%,仅皮下注射组混养鸡出现死亡,死亡率为20%。结果表明,2015-2020年FAdV-4安徽省流行株具有国内主要流行致病株特征,其不同感染途径的结果进一步揭示该病的临床流行特点,为该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2000—2013年安徽省粮食作物单产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方法估算气象灾害损失量;利用信息扩散理论评估了安徽省各地市粮食作物气象灾损风险。结果显示:1)气象灾害是安徽省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2003、2007、2012和2013年粮食作物气象灾损较为严重,年损失总量均在400万t以上;2)安徽省粮食作物气象灾害风险等级以低风险和小风险为主。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小风险区域遍及中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从近几年来看,安徽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影响农村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但素质较低,结构不合理。论文针对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从完善农村教育体系、促进农村人力资源转移、优化人力资源环境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手段,通过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迁移性开发。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保障水平。论文对于加强安徽省人力资源投入,最终实现人力资源强省的目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在河北省鸡群中的感染状况,采用乳胶凝集试验对河北省10个不同地市的677份鸡血清样品进行了鸭源鸡杆菌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对鸭源鸡杆菌的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不同地区鸡群均存在鸭源鸡杆菌感染,平均阳性率为48.60%,其中血清Ⅰ型抗体阳性率为29.54%,血清Ⅱ型抗体阳性率为29.69%,血清Ⅳ型抗体阳性率为22.16%。不同地市的鸡群血清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张家口和石家庄的鸭源鸡杆菌血清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2.73%和80.95%。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获得E.tenella纯株,进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对已经建立的球虫单卵囊分离技术进行改进,用分离的单卵囊胶囊接种雏鸡。同时应用PCR方法对收集的单卵囊分离株进行球虫种类鉴定。[结果]20只试验鸡中有15只粪便中分离到卵囊,感染成功率为75%。PCR扩增结果表明该单卵囊分离株为Etenella。[结论]采用单卵囊胶囊进行接种,操作简便,既节省了接种时间,又降低了接种难度,且大大提高了接种成功率,为球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部分地区兔球虫种类及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兔球虫早熟系疫苗株,同时也为有效防治兔球虫病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球虫卵囊粪便检查法检查495个粪样,对河北省部分地区兔球虫种类及感染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幼兔球虫平均感染率为96.7%(177/183),感染强度100~435 500;青年兔球虫平均感染率为75.1%(148/197),感染强度66~112 000;种兔球虫平均感染率为55.7%(64/115),感染强度100~27 900。根据形态学观察共鉴定出16个虫种,即:斯氏艾美耳球虫、兔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无残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微小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盲肠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新兔艾美耳球虫、纳格浦尔艾美耳球虫、长形艾美耳球虫、野兔艾美耳球虫,松林艾美耳球虫。说明河北省部分地区兔球虫感染率仍然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移严重影响着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统计数据和预测表明未来安徽省的老年问题的重点是农村养老问题。一方面是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将进入高速通道,另一方面安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双重压力下传统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均出现新的挑战。对在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养老保险制度、养老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的建议将有助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E.tenella吉林株单卵囊的分离及PCR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①试验动物。1日龄海兰公雏,购自长春市北方鸡场。饲养于150℃,消毒1h的隔离器中,自由采食和饮水。饲喂不添加任何抗球虫药的全价饲料,喂前80℃高温消毒30min。②试验虫种。单卵囊分离用虫种,为该实验室从球虫严重临床发病鸡盲肠中分离。③试剂。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购于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D12000及PCR相关试剂购自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④仪器。  相似文献   

20.
E.tenella吉林株单卵囊的分离及PCR鉴定(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In order to get a purified strain to carry out the relative molecular biology research about E.tenella. [Method] The single-oocyst isolation method was improved and the isolated single-oocyst which was put into capsule was fed to chicken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llected oocysts were identified by PCR method. [Result] The oocysts were isolated from feces of 15 chickens among that of 20 chickens and the infection rate was 75%. The PC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ingle-oocyst strain was E.tenella. [Conclusion] The inoculation of single oocyst capsule was simple, besides, this method did not only save time but also declined inoculation difficulty, increased infection rate and provided good materials for biological research of coccidi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