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项目应用现代免疫学新技术对鸡传染性贫血病(CIA)-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联合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法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的T细胞和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以及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的IgA、IgM、IgG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CIA-IBD疫苗联合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免疫器官组织和局部体液的上述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表明CIA-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CIAV-IBDV强毒攻击后,未免疫的子代雏鸡,其外周血液,免疫器官组织和局部体液的各项免疫学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攻毒的子代雏鸡,这与未免疫雏鸡缺乏特异性抗体,强毒攻击后,雏鸡免疫器官组织广泛损害,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SRA菌体花环法和间接ELISE法对鸡传染性贫血病 (CIA) -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联合免疫母鸡后 ,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细胞数量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 ,CM -IBD联合免疫母鸡后 ,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 ,表明CIA-IBD联合免疫母鸡后 ,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CIAV、IBDY强毒攻击后 ,未免疫的子代雏鸡 ,其外周血液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 ,表明未免疫的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免疫机能降低 ,这与未免疫雏鸡缺乏特异性抗体 ,强毒攻击后 ,雏鸡免疫器官组织广泛损害 ,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法、MTT法和间接ELISA法对鸡传染性贫血病(CIA)-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联合免疫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细胞数量和增殖功能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CIA-IBD联合免疫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表明CIA-IBD联合免疫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CIAV、IBDV强毒攻击后,未免疫的子代雏鸡,其外周血液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表明未免疫的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免疫机能降低,这与未免疫雏鸡缺乏特异性抗体,强毒攻击后,雏鸡免疫器官组织广泛损害,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贫血疫苗免疫母鸡后子代雏鸡的免疫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学新技术对鸡传染性贫血(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及局部体液的免疫学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及免疫器官组织的T细胞和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以及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的IgA、IgM、IgG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表明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全身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CIAV强毒攻击后,未免疫的子代雏鸡,其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及局部体液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SPA菌体不法和间接ELISE法对鸡传染性贫血病(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细胞数量和血清IgG,IgM,IgA含量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均不同和蔼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对照雏鸡,表明CIA疫苗免疫母后,其子代雏鸡全身的体液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这与CIAV强毒攻击子代雏鸡后,未免疫的子代雏鸡外周血液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这与CIAV强毒感染雏鸡后,其免疫器官组织,尤其是胸腺严重损害,淋巴细胞变性坏死子等密切相关,是导致感染鸡免疫功能低下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鸡传染性贫血病(CIA)-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联合免疫母鸡后的子代雏鸡免疫器官的免疫学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混合感染CIAV、IBDV雏鸡免疫器官T细胞和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在27日龄内明显未免疫对照组、联合免疫组和联合免疫攻毒组,表明感染CIAV、IBDV的雏鸡全身免疫功能显著下降,CAI-IBD联合免疫母鸡后,子代雏鸡T细胞胞和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在27日龄内,较未免疫对照组明显增加,表明CIA-IBD联合免疫母鸡可使子代雏鸡免疫器官的免疫功能增强,能抵御强毒攻击。  相似文献   

7.
分别将免疫增强剂"禽福"和"Inmunair"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中等毒力活疫苗配合使用,检测免疫雏鸡外周血液T、B细胞数量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应用免疫增强剂的IBD疫苗免疫雏鸡外周血液各项免疫检测指标均较IBD疫苗单独免疫雏鸡有不同程度地增高,表明免疫增强剂与疫苗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疫苗免疫雏鸡全身免疫功能;而IBD强毒攻击后,疫苗单独免疫雏鸡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应用免疫增强剂的疫苗免疫雏鸡,同时,后者对IBD强毒攻击的有效抵抗力明显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法和间接ELISA法系统地研究了雏鸡饲喂益生素后,其外周血液体液免疫学动态变化.研究结果发现:雏鸡饲喂相应数量和时间的益生素后,其血液中B细胞数量,IgG、IgM、IgA含量均较未饲喂益生素的对照雏鸡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B细胞数量、IgM、IgA含量于饲喂7天达到高峰,IgG含量于饲喂后10天达到高峰.表明益生素能够增强饲喂雏鸡外周血液的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雏鸡局部体液的免疫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雏鸡4种局部体液(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免疫雏鸡局部体液3种免疫球蛋白含量较未免疫对照雏鸡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IBD超强毒株攻击后,对照雏鸡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雏鸡,发生典型IBD,并全部死亡,而疫苗免疫雏鸡免疫保护率达60%,表明疫苗免疫后,可增强雏鸡的局部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免疫增强剂对IBD疫苗免疫雏鸡局部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将免疫增强剂“禽福”和“Inmunair”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中等毒力活疫苗配合使用,检测免疫雏鸡哈德尔氏腺和盲肠扁桃体T细胞及IgA、IgM和IgG抗体生成细胞数量。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应用免疫增强剂IBD疫苗免疫雏鸡上述局部免疫组织及四种局部体液的相应各项免疫检测指标均较IBD疫苗单独免疫雏鸡不同程度地增高,表明免疫增强剂与疫苗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疫苗免疫雏鸡眼部、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黏膜免疫功能;而IBD强毒攻击后,疫苗单独免疫雏鸡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应用免疫增强剂的疫苗免疫雏鸡,同时。后者对IBD强毒攻击的有效抵抗力明显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1.
应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酶组织化学法,研究IBD疫苗免疫SPF雏鸡后,雏鸡哈德氏腺和盲肠扁桃体的T细胞及IgA、IgM和IgG抗体生成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免疫雏鸡上述局部免疫组织的各项免疫指标较对照雏鸡均不同程度地增高,表明疫苗免疫能显著提高雏鸡眼部、消化道局部黏膜免疫功能;IBD强毒攻击后,对照雏鸡上述指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雏鸡,且发生典型IBD全部死亡,而疫苗免疫雏鸡免疫保护率达60%。  相似文献   

12.
CIA免疫母鸡后子代雏鸡免疫器官T细胞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对其子雏鸡免疫器官的T细胞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子代雏鸡免疫器官T细胞数量较未免疫对照子代雏鸡明显增加;强毒攻击子代雏鸡后,免疫攻毒组雏鸡免疫器官T细胞数量在13日龄内明显高于未免疫攻毒组雏鸡。表明CIA疫苗可使子代雏鸡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能抵卸强毒攻击。  相似文献   

13.
Presence and levels of maternal antibody (MA) in broiler chicks derived from hens vaccinated with a live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 vaccine were investigated by a quantitative agar-gel precipitin test. At day old 100% of the chicks tested had MA; by 17 days of age it was present in only 10%. The mean MA level at day old was 337.5 UK units/ml but decreased to 6.3 UK units/ml at 17 days of age. Randomly selected chicks from the pool studied were challenged at weekly intervals from day old for 29 days with an IBD virus obtained from a natural outbreak. Subclinical and clinical disease were observed in chicks challenged at eight and 29 days of ag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