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辉德  秦春娥 《食用菌》2007,29(2):43-44
平菇栽培后期覆土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覆土可显著增加出菇潮次、抑制杂菌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质量等,通常采用的方式有浅地沟式、单墙式、双墙式和中心填土式。但何种方式更具增产潜力、更简便易行?笔者以双墙式为对照,对平菇后期出菇管理进行了不同覆土方式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2.
姚会峰 《食用菌》2005,27(3):51-51
大袋栽培平菇,四面立体出菇产量高,结合平菇袋式覆土和栽培长稻草墙式立体栽培,产量在200%以上。  相似文献   

3.
袋栽杏鲍菇覆土方法对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杏鲍菇三种覆土栽培方法的研究表明:在出菇前脱袋覆土生物转化率最高,出三潮菇后再脱袋床式覆土效果次之,而不脱袋,不覆土生物转化率最低。  相似文献   

4.
侯祥保  魏峰  李凤玉 《食用菌》2008,30(6):38-39
试验以菌棒横卧阳畦覆土出菇的后期管理方式做对照,设计另外3种常见出菇方式。从子实体的生长状况、单袋出菇产量等因素分析了不同的出菇方式对杏鲍菇生物学效率的影响,得出墙式双垛覆土有利于提高单产及节约土地,提高空间利用率,是温室大棚高产栽培杏鲍菇的最佳选择。阳畦覆土栽培技术简单,菇质优,适宜初学者选择,阳畦栽培中,菌棒截断立栽出菇式,质量、产量更佳。  相似文献   

5.
试验设计了五种出菇方式,通过对不同出菇方式下杏鲍菇的产量及质量的统计和观察,得出产量最高的出菇方式是墙式双垛全脱袋覆土出菇,质量最好的出菇方式是墙式单垛一头出菇及墙式双垛半脱袋覆土出菇。这五种出菇方式在出菇快慢,空间利用率,以及产量及质量上均有差异,栽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产品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力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香菇反季节低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军 《食用菌》2017,(5):63-65
<正>平泉县2007年开始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品种以L18为主。由于多年覆土栽培,黏菌危害严重,三潮菇后菌棒腐烂严重,经济效益严重下滑。2011年引进新品种L808,进行香菇反季节立棒栽培试验,经过四年的试验、示范、推广,栽培技术成熟,经济效益显著,单棒纯收入达到2元以上。香菇立棒栽培的子实体,菇柄弯曲,相对层架栽培,优质菇少,采菇、注水不方便。为了利用原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设施,生产出优质菇,操作时又方便  相似文献   

7.
以“白灵菇2号”为试材,研究了4种不同出菇方式对白灵2潮出菇期和出菇率、子实体性状和产量及其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出菇方式对2潮白灵菇出菇早晚、子实体出菇率、商品性能及产量等均有较大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脱袋地埋覆土和双排墙式覆土方式是较理想的2潮菇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8.
采用黄伞的优良菌株黄伞1号进行了栽培模式试验,其结果表明:黄伞的最优生产配方为:棉籽壳60%、木屑18%、麸皮15%、磷肥1%、石膏1%、石灰1%,料水比1:1 3,最佳栽培模式为菌袋出第一潮菇,之后采取半覆土栽培出菇模式.  相似文献   

9.
墙式覆土立体栽培平菇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墙式覆土立体栽培技术是平菇栽培方法的重大技术革新,采用立体覆土,追肥,克服了虫害影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显著增产,生物学效率达350-550%,产量稳定、菇体鲜嫩,商品性状好,市场竞争力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塑料袋,用卫生筷长条形菌种接种,室内或室外发菌,半地下式拱棚覆土出菇,棚间空地种植泡桐遮阳,这种栽培模式具有栽培工艺简单,发菌速度快,杂菌污染率低,出菇管理简便,生物学效率高,节约土地等特点,适于在我国北方多风干燥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鸡腿菇覆土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覆土是栽培鸡腿菇的一个重要环节。覆土时菌种棒既有竖式也有横式,到底以哪一种方式好,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培养料为棉子壳87%,玉米粉10%,石膏、过磷酸钙、石灰各1%,含水量65%左右。料拌匀后装入17×33cm的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400g。灭菌、接种后置培养室培养,温度控制在24℃左右,约30天菌丝长至袋底。然后脱袋埋土,塑料大棚内套小拱棚栽培,4月底大棚上覆盖遮阳网。试验设二个处理,以不同的覆土方式为处理,每(?)理3次重复,每小区30袋。二个处理为:Ⅰ菌种棒竖式覆土;Ⅱ菌种棒横式埋土。 2 试验经过 1996年2月10日接种,3月12日发菌至袋底,3月15日脱袋覆土进行出菇管理。竖式栽培4月1日开始有原基形成,4月8日开始采收。横式栽培4月6日开始产生原基,4月13日开始采收。由于后期气温较高,至5月29日采收结束。 3 试验结果 ①竖式覆土比横式覆土出菇提前5天。②平均每袋产菇470g,生物效率117.5%;横式覆土处理平均袋产360g,生物效率90%。竖式覆土处理比横式覆土处理增产30.6%(表1)。  相似文献   

12.
张志轩 《北方园艺》2010,(11):189-190
由于白灵菇具有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日光温室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可谓产销两旺.近年来针对本地区白灵菇栽培过程中污染率高,出菇率低,出菇晚,产量低,菇型差等问题,进行了日光温室白灵菇菌袋中间环割单排墙式覆土双向出菇栽培实践,提高了出菇率,改善了产品品质,生物转化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现就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蘑菇需要覆土,这是家喻户晓的,但其他食用菌如平菇、金针菇等覆土后增加产量,人们还没有普遍注意。根据我们的试验及其他一些资料表明,覆土确能改变食用出生长的生态条件,使其获得丰产,并且品质也可大大提高,从而使栽培者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一、覆土的增产作用 1988年,常州郊区农民把在室内出过三潮菇后,将准备遗弃但未污染的袋栽凤尾菇菌糠移到室外,脱袋后排放于浅沟里,上面覆盖颗粒状的菜园土,然后浇水一次,以后管理同大田栽培平菇一样,又出了二潮菇,生物效率从100%提高到  相似文献   

14.
袋栽金针菇采收两潮菇后,由于失水严重,第三、四潮菇产量很低,难以充分利用菌筒的养分,作者根据平菇覆土栽培经验,室内采收两潮菇后,移至室外进行覆土出菇,生物学效率高达130%以上,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灰树花菌棒式栽培及覆土二次出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知群  叶长文  毛可荣  练长勋 《食用菌》2007,29(3):43-44,47
目前全国仅有浙江庆元和河北迁西两县形成规模化栽培格局,其中庆元县的年栽培量达到1 500灰树花余万袋,为全国最大的灰树花生产地。近年来庆元科技人员研究成功灰树花菌棒式栽培及覆土二次出菇技术模式。与传统的菌包栽培、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的产量主要集中在第1潮,头潮菇如果出得不好,就会影响后潮出菇,进而影响到整个栽培季节的产量和质量。由于后熟期对头潮菇出菇影响很大,为此,我们就杏鲍菇菌袋后熟期长短对杏鲍菇出菇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7.
秀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志生 《食用菌》2007,29(1):64-65
5秀珍菇周年栽培工艺 福州地区秀珍菇栽培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自然温栽培;另一种是利用制冷设施进行周年栽培。两者的区别在于利用自然温栽培的,在夏季基本不出菇,转潮不明显,每包原基数、菌包出菇率均有较大变数;而利用制冷设施进行低温处理栽培的,能做到周年出菇,潮次明显,出菇整齐率高,能进行集约化栽培。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方式对鲍鱼菇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玉米秸秆和玉米芯作栽培主料,采用棚内菌袋出菇和露地覆土出菇方式栽培鲍鱼菇,研究鲍鱼菇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营养成分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配方1菌丝长势浓密、粗壮,配方2菌丝长势弱。在各栽培方式中,处理3(配方1,露地覆土出菇)鲍鱼菇子实体性状表现好,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分别达每30袋8.34 kg和61.78%,且氨基酸种类丰富,营养成分含量高。但露地覆土出菇方式和棚内菌袋出菇方式相比鲍鱼菇子实体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布袋式覆土栽培草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伍国明  李梅  伍国平 《中国食用菌》2004,23(1):21-22,26
报道布袋式覆土栽培草菇的试验总结。结果表明,选取棉质布袋或含棉混纺布袋,采用18%~48%稻草混合78%~48%的棉籽壳作培养基,并覆以2~3cm厚塘泥土,生物学效率可高达47%,且转潮快,生成的菇体质量上乘。  相似文献   

20.
鸡腿蘑无论是生料还是熟料栽培,通常多集中在春、秋两季出菇。本试验利用鸡腿菇菌丝体常温保存期长和不覆土不出菇的特性,采用空调房满足夏季鸡腿蘑栽培对环境的要求,通过覆土控制出菇,实现鸡腿蘑周年、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并取得良好的栽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