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目的]综述草原生态系统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综述国内外生态系统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方法,以及国内关于主要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案例和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国内草原生态系统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评价研究进行了展望。[结果]气候脆弱性问题是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最大限度减少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利用气候变化的有利方面,未来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亟需改善评价方法、减少不确定性、提高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并加强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的评价研究。[结论]该研究为建立应对气候适应性管理新模式,实现我国北方草原区的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农业的脆弱性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恢复力存在的关系是:如果脆弱性越强,那么农业系统从这种情况中得以恢复的能力就越差。本文阐述了脆弱性的概念及农业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及农业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河北省安新县气象局多年气象观测经验,结合气候变化研究成果,本文论述了农业气候变化的脆弱性,综述了其概念和发展情况,研究了气候变化的相关内容,介绍了3种主要的评估方法,指出了科学评价对气候变化脆弱性研究的重要意义。针对气象工作中遇到的气候变化评估问题进行了探究,总结归纳了农业气候脆弱性评价研究方向,以给今后深入相关课题研究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我国在未来气候变化下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模型模拟研究的概况,主要包括粮食产量和敏感性、脆弱性研究。作物模型与气候模式相结合的模型模拟研究是目前的主流方法。虽然我国的模型模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当前研究所用的作物模型大多是国外的模型,国内的模型模拟水平还有待提高。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气候模式本身、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应用技术的不确定性、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和农业气候变化的脆弱性等方面应进行重点研究,为准确评价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背景下北京浅山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区域脆弱性评估可以较为全面地识别区域气候风险。在城市中,浅山区具有其特有的气候调节的重要性和气候适应的脆弱性,且社会与生态系统的耦合特征更为明显。作为气候适应的重要环节,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北京浅山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有助于为气候适应策略提供空间上的定量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危险性?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评估框架,构建包含44个指标的指标集,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降维筛选及权重确定,形成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评估北京市浅山区社会?生态系统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脆弱性空间分布。结果当前和未来的气候脆弱性均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深山区逐渐降低的趋势,脆弱性程度以中度、重度为主,未来脆弱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在行政分区上,昌平、顺义、海淀区气候脆弱性较低,房山、丰台、门头沟区较为严重。结论本研究通过评估北京市浅山区社会?生态系统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脆弱性空间分布,得到北京浅山区气候适应的重点区域,为浅山区气候适应决策提供依据,并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脆弱性评估提供方法及指标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受到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本文以水稻为研究对象,从生产方式、种植制度、经营方式、结构布局等不同角度总结分析气候变化与农业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现有的研究主要分析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与水稻种植面积的影响,而水稻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脆弱性几乎"无人问津".鲜有的关于水稻生产对气候变化适应性与脆弱性的研究发现,研究时段长短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区域水稻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脆弱性不尽相同.因此,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稻种植户的适应性行为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化与完善气候变化与水稻生产双向互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活动所受到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本文以水稻为研究对象,从生产方式、种植制度、经营方式、结构布局等不同角度总结和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农业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现有的研究主要分析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与水稻种植面积的影响,而在水稻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脆弱性这一领域,几乎无人问津。鲜有的关于水稻生产对气候变化适应性与脆弱性的研究发现,研究时段长短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区域水稻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脆弱性不尽相同。因此,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稻种植户的适应性行为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化与完善气候变化与农业影响双向互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考虑气候因素,选取影响国家脆弱性的指标建立适当的指标体系,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以苏丹为例度量气候因素对国家脆弱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显示:气候变化能够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影响苏丹的国家脆弱性,使其脆弱程度增加。通过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碳排放量、温度、降水量等气候因素进行预测发现,气候的恶化可能导致苏丹2021年的脆弱程度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9.
非洲农业产量对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文娇  陶福禄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6):3157-3166
非洲是全世界气候变化最脆弱的地区,而非洲农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为敏感。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非洲农业和粮食安全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提高气候变化对非洲作物产量影响的理解,揭示非洲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及时、正确和有效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本文综述了非洲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作物机理模型、统计模型和经济模型目前研究这一问题的三大主要方法,系统阐述了非洲农业对过去和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及适应措施。未来气候变化对非洲农业的可能影响,不同的研究在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随着气候情景、研究方法和作物种类的不同,影响程度的结论差异性较大:作物机理模型方法显示的影响范围是-84%-62%;统计方法评价的影响范围则是-57%-30%;而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显示的影响范围是-100%-168%。随着气候变化对非洲农业的影响得到公认,非洲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选育抗旱品种、发展保护性农业、完善灌溉设施、调整技术管理等适应措施将有可能对粮食安全带来更大的益处。另外,加强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增强气候预报、有效结合气候变化制定农业生产种植和管理措施、调整作物布局、发挥区域和国际组织(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在非洲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方面的合作和对非洲的援助等措施均可提高非洲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本文进一步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包括数据、方法、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气候变化的间接影响、缺乏综合研究等问题,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非洲农业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为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和消除非洲贫困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也为中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榆林市12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利用特尔斐法、均方差赋权法、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从农业环境、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子系统中选取24项指标构建了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和区域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结合ArcGIS 10.2软件,对2004~2017年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可视化探究.结果表明:2004~2017年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发展的3个阶段中,各系统脆弱性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时空演变特征,其中第一阶段受3个子系统影响,绥德、子洲是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程度最高的2个县域,属高脆弱性,米脂、佳县、吴堡和清涧属较高脆弱性;西北6个县中除神木和靖边为低脆弱性阶段外,其他4个县域均属中等脆弱性.第二阶段佳县和清涧在农业环境、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影响下,由较高脆弱性上升为高脆弱性;绥德则在原有基础上下降1个等级,变为较高脆弱性;榆林市西北6个县中的县域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等级在本阶段均未发生变化.第三阶段绥德和清涧在第2个阶段基础上,脆弱性分别上升和下降了1个等级,绥德由较高脆弱性上升为高脆弱性,而清涧由高脆弱性下降为较高脆弱性;榆林在原有基础上,也由中等脆弱性阶段下降为低脆弱性;其他县域脆弱性等级均未发生变化,但整体上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整体上东南6个县快于西北6个县,且两极化方向发展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而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相互影响。探索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既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又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在系统梳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推动作用和适应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气候变化下农业生产面临的严峻考验和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意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人口持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已不能满足需求,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气候智慧型农业可以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生产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依据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进农业生产经验,提出了我国西南地区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建议对策,制定区域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政策制度,完善区域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技术措施,综合开发和因地制宜选择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会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比较研究,系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部门可能造成的影响,分区域梳理了不同地区面临的主要气候风险和可以采取的适应措施,并识别了各项适应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提出相关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粮食生产对于全球粮食安全以及气候变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近二十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粮食作物田间生产过程是温室气体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重要排放源。伴随着生命周期评价法(碳足迹)在农业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田间生产过程以外,农业生产资料生产过程排放的温室气体同样不可忽视。本文综述了我国在粮食作物生命周期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并对我国未来农作物生产过程的碳足迹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作为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是品种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加快,作为水稻生长的环境因素,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资料,主要从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臭氧破坏等三个方面介绍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便进一步探讨影响机理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环境变化对水稻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其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5.
气候智慧型农业及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一种农业类型均有其特定的时代意义,并诠释了其所处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在全球气候变化大环境下,如何协调温室气体排放与农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减缓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是本世纪全世界面临的理论与技术难题。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倡导下,气候智慧型农业正成为全球农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方法。在简述世界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现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气候智慧型农业健康发展的方向和对策,以期为我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农业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公约履约等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气候变化的主要敏感部门之一,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利弊并存,但以负面影响为主。为明确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程度,根据以往的相关研究,对中国农业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进行了综述。分析表明,由于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中国的种植制度格局会发生改变,一熟制种植区面积会减少而三熟制种植区会增加,以现有生产方式经营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会不同程度减产,牧业和渔业也会受到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研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全球气候变化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农业生态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政府的极大关注。本文从CO2浓度和气温升高、UV-B辐射增强等方面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作物、土壤、畜牧业、病虫害以及气候灾害的影响,提出了全球气候变化下未来应加强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与中国农业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玲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2):83-85,93
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自身特点,结合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的特征,论述了农业生产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以及具体措施,旨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决策,促进现代农业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最终实现我国低碳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