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是时下公认的世界第一养猪大国.但不是第一养猪强国.中国走向世界第一养猪强国的机遇正向我们逼近.这个机遇就是国际猪肉市场对猪肉品质的苛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针对这一情况就我国最近五年来关于猪肉品质方面的相关研究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猪肉品质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之一。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很多,如品种、营养、饲养管理等,应激是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猪肉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猪一旦遭受应激,体内自由基产生增加,导致肌肉中脂肪、蛋白质及金属离子等极易氧化,进而使肌肉颜色变暗、滴水损失增加,肌肉pH值、营养价值下降,货架期变短等(Buckley等,1995)。另一方面,仔猪早期断奶引发体内自由基增多(方允中等,2003),对消化系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会消耗体内大量内源性抗氧化剂(如SOD),猪的免疫力、抗病力降低,不仅用药量上升,也引发肉品安全问题。因此,如何改善“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生产优质猪肉成为当前养猪生产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猪肉品质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肉型猪的成功培育,使猪肉品质受到了影响。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优质风味瘦肉的需求增加。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生产优质猪肉的呼声日益高涨,使我们以立足国际猪肉市场的竞争和养猪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审视这一问题。我国虽是第一养猪大国,但猪肉的出口量仅占很小份额。目前的形势与任务使优质猪肉生产更加迫切和重要,而生产优质猪肉的关键是掌握调控肉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猪文化与猪肉品质改进理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伟力 《猪业科学》2006,23(4):28-30
1 猪肉品质的发展过程与现代文化概念 1.1 历史概念 猪肉品质的历史概念在中国秦汉时期已基本定格并遥遥领先于世界。古人讲究将瘦(削)、老(涩)、粗(糙)、膻(腥)的驯化猪改造为肥(满)、嫩(滑)、细(致)、香(醇)的家养猪种。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猪肉产品的需求已从数量转变为质量要求,越来越注重猪肉产品的安全性和内在品质。为此,自2002年起,笔者曾在温州市的永嘉、鹿城、洞头、泰顺、龙湾等县(市、区)数十个养猪场中开展了“安全猪肉生产技术”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猪肉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品是由饲料经畜禽消化吸收转化而来,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直接影响猪肉品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者针对这一情况,就如何提高猪肉品质作一综述,旨在为养猪生产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去势对提高商品猪肉质与增重增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世界上是养猪生产大国,又是消费猪肉数量最多的国家。养猪生产不但要求商品猪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经济效益好,同时要求猪肉品质好,鲜香适口。  相似文献   

8.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养猪业发展迅速。农场收入高、封闭式圈舍技术的新型投资、投资税信用的刺激和猪肉价格持续升高刺激了70年代末养猪生产的增加,80年代达到一个高峰。1980年猪肉产量最高达到74.91百万吨,这个水平一直保持到1992年。1984至1997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左右,超过60年代和70年代的增长率,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贸易的变化即进口减少而出口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9.
改善猪肉品质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肉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猪肉的要求不仅是卫生,还要求瘦肉率高、口感好。随着现代化养猪工艺的发展,猪出栏时间缩短,瘦肉率、产仔数均有所提高,但肉质水平却有所下降,文章就评价猪肉品质的指标、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及改善猪肉品质的措施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浅议猪肉品质的测定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我国目前养猪业迅猛发展和猪肉消费比例下降的现状,以及即将加入WTO。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猪肉质量提出的新的要求,从养猪生产者角度出发,综述了猪肉品质的测定指标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非卫生猪肉这里指病害肉、劣质肉(包括公母猪肉、注水猪肉、腐败猪肉等),有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暴利,违法将一些非卫生猪肉出售给消费者,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防止消费者上当受骗,确保上市猪肉品质,下面笔者根据临床检疫实践,对如何识别非卫生猪肉及加强防制措施的落实进行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质猪肉生产组织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优质猪肉的内涵 面对我国猪肉安全卫生和内在品质差的现实状况,以及国际上严格的猪肉产品质量标准,我国养猪专家提出了"优质猪肉"的概念.这一概念具有两层含义[1]:一是指猪肉的品质好,特别是肉的颜色、pH、肌肉脂肪含量、嫩度、系水力、肌纤维粗细等要符合标准;二是指猪肉中各种有毒有害物的残留要降到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3.
营养因子对猪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阐述了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因子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人们生产优质猪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营养物质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友明 《饲料研究》2001,(8):17-18,20
猪肉品质主要是指感官品质、深加工品质、营养价值、卫生品质等4个方面,其中最容易引起消费重视的是感官品质,如肌肉的颜色、系水力、嫩度、大理石纹、香味等,而营养对猪肉的调控也主要发挥在这几方面。影响猪肉感官品质的主要因素有:①肌肉脂肪的含量;②机体中风味物质,如肌苷酸、谷氨酸、脂肪酸的含量与类型;③肌肉嫩度的影响物质如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等;④肌肉脂质的氧化和系水力;⑤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等。只要我们通过营养调控就能改变这些影响因子的含量,不同程度地提高猪肉品质。1氨基酸1.1甜菜碱 甜菜碱又称甘氨酸…  相似文献   

15.
对猪肉品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这些影响因素包括:遗传、营养、饲养管理、肉猪屠宰前、屠宰以及屠宰后的处理方式等,着重讨论了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对猪肉实用品质(肉色、风味、系水力)的影响,并从遗传、营养以及饲养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提高猪肉品质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用45日龄杜长大三元杂种仔猪90头,随机分为3组:A中草药组(试验组)、B苜蓿草组(试验组)和C抗生素组(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0头。试验组A饲料中添加中药,试验组B饲料中添加苜蓿草,试验组C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试验进行105d,体重达到90kg左右试验结束。进行试验各组胴体品质、猪肉风味和品质等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草药组胴体品质和猪肉品质有了明显改善。眼肌面积、口感、嫩度、大理石坟评分、亚麻酸含量A组比B组和C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极显著(P〈0.01)。谷氨酸、脯氨酸含量A组比B组和C组有所提高,差异显著(P〈0.05)。膘厚A组比C组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肉豆寇酸含量A组比B组和C组低,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养猪生产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越高,安全的、无抗的、口感鲜美的猪肉成为消费者青睐的重点。因此如何生产出安全的,鲜美的猪肉成为现代养猪业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就维生素及类维生素对猪肉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张伟力 《养猪》2006,(5):22-24
中国是时下公认的世界第一养猪大国,但不是第一养猪强国。历史上中国曾经是第一养猪大国和第一养猪强国的双料冠军。中国猪文化曾两度辉煌于世,远可追溯秦汉,近可考证英国工业革命。中国的猪种和饲养方法作为世界养猪之楷模沿水陆两线丝绸之路远征中东以及地中海诸国,而后沿欧洲大陆而繁荣于四海。中国猪的基因遍布全世界,中国的猪文化被纳入欧美养猪学参考书。著名前辈泰斗张仲葛教授曾预言中国猪种将再度辉煌于现代的国际养猪业。中国走向世界第一养猪强国的机遇正向我们逼近,这个机遇就是国际猪肉市场对猪肉品质档次的呼唤。152届国际肉…  相似文献   

19.
共轭亚油酸可缓解玉米DDGS对猪肉品质带来的不利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猪饲喂玉米DDGS可使猪肉脂肪增加从而影响猪肉品质.当在猪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共轭亚油酸(CLA)可以提高猪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从而可以提高猪肉的品质。本试验在猪屠宰30d前给其饲喂含0、20%、40%的玉米DDGS,在屠宰10d前将每个处理组的一半猪只饲喂含0.6%的CLA日粮。屠宰时采集胴体、猪内脏和背最长肌等样本。数据显示.DDGS组和CLA组猪肉的背最长肌面积、第10肋骨处背膘厚度、最后肋之间的膘部中线、背最长肌肉颜色、大理石花纹、剪切力和滴水损失以及培根胶原蛋白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其中0、20%和40%DDGS组的猪肉外层背碘值(IV)分别为65.07、69.75和74125,都较添加CLA组的要高(P≤0.05)。另外。0.6%CLA组和空白对照组猪肉外层背脂的脂肪酸IV分别为68.31和71.11,两者差异显著(P≤0.05),40%含量DDGS组的猪肉培根瘦肉率(38%)较CLA组(48%)低(P≤0.05)。DDGS组的猪脂肪或肝脏中的脂肪酸合成酶的丰度、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乙酰辅酶A-羧化酶、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mRNA的表达的没有显著差异(P〉0.05).CLA组猪肉脂肪中的A9去饱和酶指数有所下降(P≤0.05)。这些数据说明,猪日粮中饲喂DDGS可以降低猪肉的品质。对育成猪饲喂20%或者更高含量的DDGS可以降低猪肉培根瘦肉率.但通过添加0.6%的CLA可以部分缓解这些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养猪新思路     
中国养猪数量占世界总量的52%,但养猪技术和生产方式却相对落后。工厂化养猪生产初具规模,市场无序竞争,猪肉品质处于较低的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引进国外良种,对改良我国猪种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良好作用。过份追求肌肉发达健美,盲目崇洋,重复引种,用“引进一代原种”的术语来片面追求广告效应,似乎中国的种猪场都成了洋人的良种扩繁场。与其大力推销台系、美系、法系、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