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近几年黑龙江地区名优特产鱼类养殖发展很快,由于鳜鱼肉质细嫩、厚实、少刺、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加上天然资源少,而国内外市场广阔,货源紧缺,市售价为鲢、鳙鱼的5~10倍,因此引起养殖者的重视。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养殖成鳜鱼有专养和混养两种方式。专养即在一般的土质鱼池(或水泥池)单养鳜鱼。这种养殖方法需投喂充足的饵料,产量较高;混养是指鳜鱼和家鱼共养,这种养殖方式不仅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而且能利用鳜鱼吃掉鱼池中自然生长的  相似文献   

2.
鳜鱼(翘嘴鳜),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淡水品种,具有很高的经济值价,被誉为“淡水石斑”。鳜鱼既可单养,又可混养,但后者在现有的养殖结构下具有投入少、风险性小的特点,现简介几种混养方式供同行参考。一、亲鱼池混养在常见的四大家鱼亲鱼池中伴生有一定数量的野杂鱼类,它们与主养的亲鱼争夺水体空间、消耗水中溶氧、争食饲料,对池中亲鱼培育不利。亲鱼池中混养部分鳅鱼,以池中野杂鱼类为饵,具有较佳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一般亲本池大体上分为以草、青鱼为主养对象和以鲢、据为主养对象的两大类型。生产实践表明,两大类型中以草、…  相似文献   

3.
徐广友 《内陆水产》1997,22(12):10-11
近年来,鳜鱼养殖已成为名特优养殖热点。鳜鱼养殖热带来了规模化鳜鱼繁育。1995年后,我市年繁育鳜鱼寸片(3cm以上/尾)在50万—70万尾,为成鳜养殖生产提供了苗种来源。然而,在利用人繁鳜鱼寸片进行成鳜养殖生产中,存在着成活率相对较低的状况。通过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鳜鱼寸片直接下塘养殖,早期养殖饵料鱼配套差,以及水体较大的池塘中鳜鱼饵料获得性差。1996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笔者利用小体积网箱在水库中进行鳜鱼种培育试验,取得了培育成活率90.8%的结果。1试验条件与材料1.1小网箱设置水域理化性状,夏季早晨6:00测定,p…  相似文献   

4.
朱振东 《内陆水产》1997,22(7):23-24
鳜鱼,又称翘嘴鳜,是我国最为优秀的淡水名贵鱼类。它不仅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出口创汇能力,被国际水产品市场誉称为“淡水石斑鱼”,早在唐代诗人张志和就赞叹“桃花流水鳜鱼肥”。虽说现有技术条件下鳜鱼可单养,但从中国国情和水域生态学的要求出发,最具推广价值的仍是鳜鱼混养技术,这样可用最小的投入、最少的风险性,换来鳜鱼成品养殖的批量规模和相对高的利润率。1亲鱼池混养亲鱼池中伴生有一定数量的野杂鱼类,它们与主养的亲鱼争夺水体空间、消耗水中溶氧、争食饵料,对池中亲鱼培育不利。亲鱼池中混养…  相似文献   

5.
贝、蟹、藻多池循环水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贝类是温州地区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其养殖方式主要有两种:单养和混养。由于单养池塘水体综合利用率低,技术要求高,目前主要是以混养为主,即以贝类养殖为主,混养虾、蟹等其他品种,既提高了水体的综合利用率,养虾的残饵又有助于繁殖微藻并提供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鳜鱼养殖已成为名特优养殖热点。鳜鱼养殖热带来了规模化鳜鱼繁育。95年后,我市年繁育鳜鱼寸片(3厘米以上/尾)在50—70万尾。为成鳜养殖生产提供了苗种来源。然而,在利用人繁鳜鱼寸片进行成鳜养殖生产中,存在着成活率相对较低的状况。通过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鳜鱼寸片直接下塘养殖,早期养殖饵料鱼配套差,以及水体较大的池塘中鳜鱼饵料获得性差。对此,96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笔者利用小体积网箱在水库进行鳜鱼种培育试验,取得了培育成活率90.8%的结果。1试验条件与材料1.1小网箱设置水域理化性状,夏季早晨6:00测定,P…  相似文献   

7.
河蟹、鳜鱼在生态与食性上无冲突,互不相残,二者混养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及天然饵料,发挥池塘最大生产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理想效果。池中的野杂鱼摄食河蟹残饵,而鳜鱼又捕食池中的野杂鱼,实现低质鱼向优质鱼的转化,同时又解决了野杂鱼与河蟹争饵料、争溶氧、争水体等问题,有利于河蟹、鳜鱼的共同生长,是值得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介绍了蟹、鳜池塘生态混养技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镇通过实践表明:利用冬季鱼池套养鳜鱼,不仅解决鳜鱼单养需要有充足的饲料相配套,技术要求较高,大面积养殖有一定的困难问题,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池塘产出率,增加养殖效益,一般亩增商品鳜8~15千克一、套养方式1.冬季成鱼池套养利用冬季成鱼囤养池塘套养鳜鱼,塘口要求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面积5~10亩,水深2~2.5米。一般每亩套放一龄鳜鱼种50~80尾。2.冬季亲鱼池套养在冬季鲢、鳙等亲鱼池套养鳜鱼苗,每亩套放体长8~10厘米鳜鱼种50~100尾,可增收商品鳜10千克左右。3.冬季蟹…  相似文献   

9.
正翘嘴鳜以其生长速度快、饵料容易解决、病害相对较少、对气候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在江苏境内被广泛养殖。鳜鱼目前在江苏的养殖方式以单养为主,在养殖区建立专门饵料鱼养殖池塘,根据饵料鱼生产能力及资金等现状决定放养鳜鱼苗种的数量。这种模式已经得到了养殖户的肯定,成为当地高产高效养殖的主要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10.
网箱养鱼是利用大水面优越的自然条件,结合小水体密放精养措施实现高产高效的一种养殖方式,具有机动、灵活、简便、水域适应广、方法简单等优点。在同一水域环境中,同时进行多品种单养或混养,不仅可以节省大量开挖鱼池的土地,充分利用江河湖泊等大中型水体资源,而且能适应机械化操作和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发展。网箱养殖鳖、鳜鱼、乌鳢等名特优稀水产品种,是集池塘养殖特种水产品  相似文献   

11.
海水网箱单养及混养褐篮子鱼试验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cens)的养殖模式和网衣清洁作用,在4只传统网箱中进行了不同养殖模式的试验。试验采用单养与混养模式(与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混养),设置空白对照组、单养组、混养组Ⅰ和Ⅱ。5个多月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混养组中褐篮子鱼的日增重率高于单养组,养殖成活率均在95%左右,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通过2个月的养殖,单养组和混养组网箱附着的裂片石莼(Ulvafasciata Delile)均被褐篮子鱼摄食干净。由此表明,褐篮子鱼喜欢摄食网衣附着藻类,因此可以减少网箱清洗工作量,并在混养时可提高单位水体的鱼产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鳜鱼集约化生产的发展 ,鳜鱼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水体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鳜鱼养殖的成败 ,因此 ,了解和研究鳜鱼水体环境及其影响 ,就能有目的地调控水体质量 ,满足鳜鱼生长发育的需要。鳜鱼与其它鱼类相比 ,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 ,鳜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根据我们历年来养殖成鳜的经验和对水质的研究 ,以及对周边主养鳜鱼池水质调查 ,总结出几种主要水质指标对鳜鱼的影响及其改良措施 ,现归纳如下。1池塘几种主要水质指标对鳜鱼的影响1.1悬浮固体水中悬浮固体是形成水浑浊度的主要因素 ,悬浮颗粒越大 ,硬度越大 ,…  相似文献   

13.
水库网箱养鳜系统生态与优化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水库网箱养殖鳜鱼系统内鳜的生境特点及系统内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生态分析,并通过养殖试验,对网箱单养鳜的技术与经济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水面蟹鳜混养,不但蟹鳜生长快,病害少,方便上市,而且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沿湖乡镇农民养殖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铁河乡进行大水面蟹鳜混养技术试验,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河蟹经207d养殖,共收获成蟹18899kg,平均规格150g/只,回捕率21%;鳜鱼经170d养殖,共收获成鱼13998kg,平均规格0.5kg/尾,成活率56%。河蟹产值151×104元,鳜鱼产值83×104元,每667m2经济效益1200元。  相似文献   

15.
3丁(鱼岁)成鱼健康养殖技术 3.1池塘单养丁(鱼岁)池塘养殖可分为池塘单养及混养2种模式,混养模式的管理主要根据主养鱼的管理模式,不用另投饲料。试验中,重点研究了丁(鱼岁)池塘主养健康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鱼塘中设置网箱,将共存于同一水体中的不同养殖品种相对分离,借助箱内外水体交换,实现资源(溶氧、饲料、肥料等的综合多级利用,是传统养殖技术改进的有效途径。其实施方法是按混养比例中吃食性鱼类数量和网箱养鱼一般密度在池塘中设置小网箱,箱内单养吃食性鱼类,箱外混养杂食性和滤食性鱼类。这一箱池结合的养殖方式在同一池塘中混养多品种的前提下实现了不同种类的单养,既有利于饵、肥等物质的多级利用,又方便不同养殖品种在投饵、用药、出池等操作。是近年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苏吴江市自上世纪90年初试养鳜鱼成功,中期进入规模化生产,迎合了市场济经发展,又使传统低值鱼转化为高档品,产量从原来100千克/亩提高到500千克/亩,亩均(包括配套饵料鱼池)效益达3000元以上。主要以传统的鲫鱼、草鱼、鲢鱼、团头鲂作为开口饵料,同时又引进泰国露斯塔野鲮等,作为养殖鳜鱼成鱼的饵料鱼。养殖模式上有单养、套养、混养,在饵料鱼配套池,采取轮作的方式,鲫鱼、鲮鱼、青虾一池多用,多季养殖。  相似文献   

18.
高少波 《内陆水产》1996,21(7):19-19
网箱养鳜优化技术鳜鱼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已作为名优水产养殖对象广受生产者与消费者青睐。天然水域鳜鱼种类包括翘嘴鳜、大眼鳜、长体鳜、斑鳜、暗鳜等,其中人工养殖与繁殖的主要为翘嘴鳜,即鳜(Sinipereaehuatsi)。近年发展起来的网箱养鳜技术,在我...  相似文献   

19.
"桂花1号"为多种地道草本植物提取而成,结合水产需要开发,对鳜鱼(大眼鳜、翘嘴鳜、斑鳜)、鲮鱼、"四大家鱼"等水产养殖动物使用安全,抑制和清除水体环境中有害微生物(细菌、病毒),改善水质。本品可用于鳜鱼饵料鱼养殖池塘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20.
水库网箱单养鳜鱼成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鳜鱼俗称桂鱼、桂花鱼、季花鱼等,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脂科、鳜亚科.世界上鳜亚科鱼类有3属11种,仅分布于东亚,其中的鳜(翘嘴鳜)是生长最快,具有较高养殖价值的品种.山东省临沂市沂、沭河和一些水库原有鳜鱼分布,后由于生态条件的变化而绝迹.2000年,临沂市渔技站人工繁殖鳜鱼苗种获得成功,池塘养殖鳜鱼亦进展顺利.在初步掌握鳜鱼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为了摸索网箱养殖鳜鱼成鱼的各项技术要求,2002年,我们在水库进行了网箱单养鳜鱼成鱼试验,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