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对新月菱形藻进行半连续培养,探讨更新率、更新周期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细胞采收量、生化成分及细胞生物量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更新率的增大,新月菱形藻的生长速率增大,藻液中氮磷的平均含量上升,而平均细胞密度及产率呈下降趋势;总采收量与更新率呈抛物线关系,细胞生物量、胞内多糖和蛋白的最大采收量分别收获于33%、25.2% 和34.7%的更新率下,其最大值分别为2.11×1012 cell、3623 mg 和2347 mg.更新周期的延长导致新月菱形藻平均生长速率减小,藻液中氮磷的平均含量下降,而采收的平均细胞密度与产率增大,胞内代谢物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增加;总细胞采收量随着更新周期的延长减小,当更新周期为1 d时采收量最大,为3.12×1012 cell.综合考虑,更新率为33%、更新周期为1 d,是收获生物量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2.
温度、光照度、盐度和pH对颤藻生长的限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颤藻(Oscillatoria sp.)是对虾养殖池塘中的常见蓝藻,其大量繁殖直接危害对虾养殖.实验旨在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光照度、盐度和pH对颤藻生长的影响,得出颤藻生长的限制条件.单因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条件范围内,温度、光照度、盐度和pH对颤藻叶绿素a含量和干重影响显著(P<0.05),温度<10℃和>30℃、光照度<50 lx和>1100 lx、盐度<15和>30、pH <5.2和>8.0是颤藻生长的限制条件;颤藻生长的阈值为温度10℃,光照度50 lx,盐度15.0,pH5.2;正交实验结果显示,颤藻生长的最低条件为温度15℃、光照度600 lx、盐度17.5、pH 5.5,温度对颤藻叶绿素a含量和干重影响最大,其次是盐度和pH.对虾养殖池可以通过调节盐度来控制颤藻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幼孢子体早期生长发育适宜的培养条件,设置了光照度、温度、盐度3个影响因素3个水平的正交实验,以及氮磷营养盐水平实验。研究表明,温度对鼠尾藻幼孢子体的生长影响最显著(P〈0.05),25℃时幼孢子体比生长速率(sGR)获得最大值,为10.78%,随着温度的降低sGR逐渐降低;盐度对幼孢子体的SGR影响显著(P〈0.05),盐度30时幼孢子体生长较快,盐度降低SGR也降低;光照度2000~8000lx对幼孢子体的生长影响不显著,SOR极差接近误差水平。氮磷营养盐水平对鼠尾藻幼孢子体的生长影响较大,实验用自然海水中氮素基本可以满足幼孢子体的需求,而磷元素相对缺乏。氮素加富条件下,氮磷比大于15:1时不利于幼孢子体的生长,适宜的氮磷比为10:1~2:1。结果表明,温度25℃、盐度30、光照度20001x是鼠尾藻幼孢子体早期生长发育适宜的条件。培养液氮素含量保持在0.45~1mg/L,磷含量保持在0.3mg/L左右有利于幼孢子体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4.
温度和光照对塔胞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梯度法比较了温度、光照度、光照周期对一次性培养的塔胞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塔胞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10~30℃时塔胞藻均可生长,24~28℃为塔胞藻生长的最适温度;光照度4000~10 000 lx时,塔胞藻生物量随光照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在10 000 lx时达到最大;塔胞藻在光照周期为16L∶8D时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小新月菱形藻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英  刁永芳  陈书秀  荣玲 《水产科学》2011,30(8):435-440
以小新月菱形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在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温度(5~30℃)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光系统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系统Ⅱ的潜在活性(Fv/Fo)、光系统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相对光合电子传递效率(rETR)、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NPQ)]、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细胞密度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周期中,温度对小新月菱形藻各叶绿素荧光参数、细胞密度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接种后1~2 d,20℃处理组的主要荧光参数(Fv/Fm、Fv/Fo、rETR、ΦPSⅡ)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30℃的处理组的上述荧光参数从第1 d开始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20℃处理组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小新月菱形藻生长的温度为10~25℃,最适温度为2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周期中,小新月菱形藻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细胞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人工培养条件下环境因子对微小小环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光照、盐度、pH值和氮、磷、铁、硅等营养盐对微小小环藻(Cyclotella caspia)生长繁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小小环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40℃,最适温度为30~35℃;适宜光照为500~10 000 lx,最适光照为2 000~8 000 lx;适宜盐度为2~85,最适盐度为25~50;适宜pH值为4~9,最适pH为8.0~8.5。筛选出微小小环藻培养液配方是每立方米海水加入(NH2)2CO-N 30g,NaH2PO4-P 1 g,FeC6H5O7-Fe 0.1 g,Na2SiO3-Si 25 g。  相似文献   

7.
报导了不同密度、饵料对缢蛏浮游幼体阶段生长速度及成活率的影响.不同密度共设五组,每组设一个平行组,各组密度分别为3、6、9、12、15个/mL;不同饵料共设五组,每组设一个平行组,饵料各组分别为金藻、新月菱形藻、角毛藻、海水小球藻、混合藻.结果表明,在水温23~24℃,经5d培养,不同密度组各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壳高日生长密度为3个/mL组与其他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他四个密度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不同饵料组壳高日生长中,角毛藻组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极显著.新月菱形藻、海水小球藻、混合藻组与金藻组差异极显著.新月菱形藻、海水小球藻、混合藻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日生长最快为角毛藻组24.84 μm/d,最慢为金藻组16.14μm/d.不同饵料成活率金藻组最高为57.77%,最低为海水小球藻组31.1%.  相似文献   

8.
以成熟的鼠尾藻生殖托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3~23℃)、光照度(3000~12000lx)和光照周期(15L∶9D,12L∶12D,9L∶16D)对鼠尾藻排卵及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在20~23℃范围,有利于鼠尾藻卵子的排放;在3000~12000lx范围内,光照度越高,越有利于鼠尾藻卵子的排放;光周期不是影响卵子排放的主要因素,光照度是鼠尾藻幼孢子体生长的重要因子;温度是制约鼠尾藻幼孢子体生长的关键因子,水温低于16℃时不利于幼孢子体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温度、光照强度、盐度和营养盐对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藻体生长的影响以及 pH、干露、淡水浸泡对藻体成活的影响。海萝藻体分别培养在不同温度(10℃、14℃、18℃、22℃和26℃)、不同光照强度(2500 lx、4500 lx、6500 lx、8500 lx 和10500 lx)、不同盐度(15.5、18.0、20.5、23.0、25.5、28.0、30.5、33.0、35.5和38.0)和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营养盐[硝酸钠(NaNO3)10 mg·L -1、20 mg·L -1、40 mg·L -1、80 mg· L -1和相对应的磷酸氢二钾(K2 HPO4)1 mg·L -1、2 mg·L -1、4 mg·L -1、8 mg·L -1]21 d。结果表明,海萝藻体生长的最合适温度为10~14℃,光照强度为6500~10500 lx,盐度为18~38;不同营养盐质量浓度对藻体生长的影响不明显。海萝藻体在不同 pH(5.5~10.0)条件下培养10 d,结果显示藻体正常成活的 pH 范围为6.5~9.0。海萝藻体分别经不同时间的阴干、泡淡水、晒干,结果显示阴干24~48 h 或泡淡水24~48 h 以下藻体仍然能够正常成活;阴干3 h 后泡淡水3 h,藻体也能正常成活;在阳光下晒干超过2 h,藻体不能正常成活。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光照、盐度、pH值和氮、磷、铁、硅等营养盐对翼茧形藻(Amphiprora alata)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翼茧形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38℃,最适温度为30℃;适宜光照为500~10 000 lx,最适光照为5 000~10 000 lx;适宜盐度为2~80,最适盐度为60;适宜pH值为4~9,最适pH为7.5。经方差实验,在天然海水中添加10 mg.L-1NaNO3-N、2 mg.L-1NaH2PO4-P、0.2mg.L-1FeC6H5O7-Fe、40 mg.L-1Na2SiO3-Si,培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态实验方法研究温度、盐度、底质、饵料及与不同生物混养对体质量1.11~1.19 g的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幼螠成活和生长的影响。单环刺螠幼螠饲养在50 cm×40 cm×35 cm的塑料箱中,每箱15个,加入5 L盐度25的海水,底质为40目沙,投喂螺旋藻粉+鼠尾藻粉+海参开口料混合饵料(2 mg/个幼螠),水温控制在10℃、15℃、20℃、25℃和30℃。盐度实验中,水温为20℃,盐度为15、20、25、30和35,其余同上。底质实验中,设无底质、泥、泥沙、天然海沙、40目和60目沙6个处理组,盐度25,水温20℃,混合投喂藻粉,其余同上。饵料实验设置螺旋藻粉(投喂量为6 mg/个幼螠)、混合藻液(小新月菱形藻和扁藻按投喂量各3m L/个幼螠)、螺旋藻粉+混合藻液(螺旋藻粉投喂量为3 mg/个幼螠,小新月菱形藻和扁藻按投喂量各1.5 m L/个幼螠)、混合藻液+海参开口料(海参开口料投喂量为3 mg/个幼螠,小新月菱形藻和扁藻按投喂量各1.5 m L/个幼螠)、混合藻粉(螺旋藻粉+鼠尾藻粉+海参开口料3种饵料投喂量均为2 mg/个幼螠)共5个饵料处理组...  相似文献   

12.
理化因子对原绿球藻生长及其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宪栋  蒋霞敏  符方尧 《水产科学》2007,26(12):643-647
以COA为基础培养基,进行了光照、温度、盐度等理化因子对原绿球藻生长和色素含量影响的单因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原绿球藻适宜生长的光照度为500~2500lx,最适光照度为500~1000lx: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25~30℃;适宜生长的盐度为0~44.9,最适盐度为13.7~33.4;适宜生长的pH5~11,最适pH8~10;最适氮源为NH4-N,其次为(NH2)2CO;适宜生长的氮(NH4Cl)质量浓度为5~25mg/L,最适质量浓度为15~25mg/L。理化因子对该藻色素含量的影响与其生长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在对虾、河蟹、贝类育苗中,离不开单胞藻的培养。本人根据多年的经验以新月菱形藻为例介绍在短期内大规模培养单胞藻的方法,以供参考。新月菱形藻对温度、盐度适应范围很广,在5~28℃,含盐量为18‰~615‰的范围内都能生长繁殖,最适光照强度为3000~8...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的营养盐总体浓度(2f、f/2、f/8培养基)、不同的氮质量浓度(299.2、74.8、18.7mg/L)、不同的磷质量浓度(17.6、4.4、1.1mg/L)和不同的铁质量浓度(15.6、3.9、0.98mg/L)下,对三角褐指藻、杜氏盐藻、米氏凯伦藻、小新月菱形藻、青岛大扁藻和前沟藻进行混合培养试验,采用恒定最终密度法研究营养盐浓度对6种海洋微藻群落演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营养盐浓度(2f培养基)时绿藻占优势,占总细胞密度的75.6%,随着营养盐浓度的降低,硅藻竞争力上升,在低营养盐浓度(f/8培养基)时,硅藻占总细胞密度的57.0%。在氮高质量浓度(299.2mg/L)时,硅藻占优势,占总细胞密度的55.7%,随着氮质量浓度降低,硅藻竞争力下降;在氮低质量浓度(18.7mg/L)时,硅藻和绿藻比例分别是46.6%和48.3%。在磷高质量浓度(17.6mg/L)下,绿藻占优势,占总细胞密度的63.6%,随着磷质量浓度降低,硅藻逐渐占优势;在磷低质量浓度(1.1mg/L)时,硅藻细胞比例为54.3%。硅藻在铁高质量浓度(15.6mg/L)和低质量浓度(0.98mg/L)时,都能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分别占总细胞密度的71.5%和52.1%。在所有的处理组中,甲藻的生长均受到抑制,只占总细胞密度的很小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作为虾、蟹、贝幼体以及海水仔鱼的生物饵料,新月菱形藻和铲状菱形藻提供的必需脂肪酸主要是20∶5(n-3),杷夫藻提供的主要是22∶6(n-3),在本试验条件下既能使微藻快速生长,又能合成较多脂肪以及(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最适温度因藻种而异,新月菱形藻为20℃、铲状菱形藻为15℃、杷夫藻为20℃。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光照对纤细裸藻的生长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将纤细裸藻分别置于不同光照度(0、1500、3000、4500、6000 lx)、光照周期(16L∶8D、14L∶10D、12L∶12D、10L∶14D、8L∶16D)、光质(绿光495~530 nm、蓝光450~480 nm、红光615~650 nm、白光450~465 nm、黄光580~595 nm)条件下于恒温光照培养箱中静置培养,进行细胞密度以及色素含量的测定。试验结果显示,光照度、光照周期和光质对纤细裸藻生长及光合色素质量浓度有显著影响( P <0.05)。光照度1500、3000、4500 lx对纤细裸藻的生长均有积极作用,其中3000 lx光照度作用最为显著,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光合色素质量浓度也高于1500、4500 lx;光照周期16L∶8D、14L∶10D和12L∶12D对纤细裸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14L∶10D组生长状况和光合色素质量浓度均优于其他处理组,8L∶16D组使纤细裸藻的生长受到抑制,其色素质量浓度也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 P <0.05);蓝光与白光组对纤细裸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P <0.05),蓝光条件下色素质量浓度达到最高,更利于光合色素的积累。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纤细裸藻生长及光合色素积累的光照条件为:光照度3000 lx,光照周期14L∶10D,蓝光培养。  相似文献   

17.
在水温(22±1)℃和连续光照强度为50μmol·m~(-1)·s~(-2)下,取主要由乳酸菌、硝化菌、芽孢杆菌、光合菌,及酵母菌等组成的培藻肥水型EM菌0.5m L、2.5m L或5.0m L,分别加入到200m L密度相同的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球等鞭金藻3011 Isochrysis galbana parke和小球藻Chlorella sp.中培养15d,以f培养基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培藻肥水型EM菌对这3种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EM菌对金藻、硅藻、绿藻的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对金藻及硅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生长率提高20%~50%,最终细胞密度有所提高,添加5m L促生长作用更持久。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规格对硬壳蛤同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饵料种类对硬壳蛤同化率影响显著(P<0.05).其中小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的同化率显著高于小新月菱形藻(P<0.05),而小新月菱形藻又显著高于扁藻(P<0.05).  相似文献   

19.
以天津湿地分离的纺锤螺旋藻TJSD为对象,研究了温度、光照度和pH对纺锤螺旋藻 TJSD生长量和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纺锤螺旋藻 TJSD生长的温度为25~35 ℃,pH为7~11,其中最适生长温度为35 ℃,最适生长pH为10.在3000 ~12 000 lx光照度范围内,纺锤螺旋藻 TJSD的生长量随光照度的增强而增加;在测定生长量的同时,观察了不同条件下纺锤螺旋藻 TJSD的形态变化,发现高温可以使藻体的螺宽、螺距明显变小;高pH值使得藻体的螺旋数量大幅度增加;从低光照度到高光照度,藻丝体略变粗,螺旋变得紧密,螺旋数量先增多后减少,藻体的颜色由翠绿色逐渐变成淡黄绿色.  相似文献   

20.
海黍子新生枝条的室内培养及有性生殖同步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新生枝条生长与同步生殖的室内培养条件,以长度5 cm左右的海黍子新生枝为材料,在培养箱中采用不同的温度、光照度和营养盐配比(KNO3∶KH2PO4)等生长条件,通过跟踪测量生长情况,观察记录新生枝条形态变化、生殖器官形成及生殖特点,研究有利于新生枝条在室内生长和繁殖的优化组合条件,实现生殖托提前发育和受精作用的同步化。结果表明,培养条件对海黍子新生枝条长度特定增长率的影响:光照度>营养盐配比>温度;对质量特定增长率的影响:温度>光照度>营养盐配比。温度14℃时无法形成生殖托,温度22℃时能形成生殖托,但未形成受精卵。室内培养的海黍子5 cm新生枝条最快40 d完成繁殖过程,平均每棵藻体可以采苗近400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