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航天诱导的凤仙花突变株性状及减数分裂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汤泽生  杨军  赵燕  袁海云  刘平 《核农学报》2004,18(4):289-293
本文报道了种子经神舟 4号飞船搭载的凤仙花突变植株的性状及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化。该突变株在花色及花型等宏观性状上有很大变异。观察减数分裂过程 ,发现其小孢子母细胞减数第 1次分裂前期基本正常 ,但到后期Ⅰ出现染色体分配的严重不均 ,并出现落后染色体、分散染色体等。减数第 2次分裂完成时 ,多数形成 4分孢子 ,但同时也出现各种形式的多分孢子。小孢子中染色体数目从 1~ 2 1条不等 ,甚至多达 30多条。小孢子的形状和大小变异明显 ,且小孢子的大小与所含染色体的数目呈正相关。碘液染色检查发现绝大多数花粉不育 ,并与该突变株的低结实率一致。分析认为花粉的大小差异和花粉的育性与减数分裂异常有关 ,而这些现象都是航天诱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辐射亚洲百合鳞茎(M_1)染色体畸变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6 0 Coγ射线辐照亚洲百合Pollyana品种的鳞茎 ,辐照后的当代植株 (M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出现明显的辐射效应 ,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发生了变异。多次实验证明 ,花粉败育时期推测在四分体形成之后  相似文献   

3.
将外源λDNA导入受体普通小麦品系 81 45 2 7,获得一雄性不育变异体。对该不育变异体和受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 ,不育变异体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异常比率达到 1 8% ,而受体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异常比例为 0 8% ,二者存在明显差异。染色体异常类型主要有单价体、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断片、染色体桥、微核及二分体、四分体异常等。染色体异常可能是外源DNA导入受体后 ,整合进受体染色体中的DNA片段影响其正常的遗传过程而造成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异常可以引起部分花粉败育 ,但不是该变异体败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核农学报》2009,23(6):964-970
利用20Gy的60Co射线对陆地棉品种苏棉22号的花粉进行辐照处理,处理后的花粉给雌蕊授粉,并收获种子。从M1群体中选取3个雄性不育株,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花药发育过程进行研究。通过与对照比较,3个雄性不育株各个时期的败育特征有一定差异,但它们的主要败育特征是一致的:从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至小孢子发育阶段都有败育,小孢子母细胞、绒毡层和中层细胞以及花药的形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小孢子母细胞有微核及双核现象、减数分裂阶段小孢子母细胞的细胞质膨胀、绒毡层及中层细胞异常等。  相似文献   

5.
秋水仙碱诱导银白杨花粉染色体加倍及其细胞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银白杨倍性育种进展,利用秋水仙碱溶液注射处理,对银白杨花粉染色体加倍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常规压片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了秋水仙碱处理对小孢子母细胞染色体行为和微管骨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加秋水仙碱处理可诱导银白杨花粉染色体加倍,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细线末期-粗线期施加0.5%秋水仙碱溶液注射处理7次,可获得最高达82.23%的2n花粉。由于注射处理5次与7次诱导效果差异不显著,从节约成本和降低毒害考虑,在实际应用中以0.5%秋水仙碱溶液注射处理5次为宜;(2)秋水仙碱处理导致银白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异常,包括双线期细胞核仁数目增多、微核形成,终变期染色体紧贴核仁,中期I染色体发生极度收缩聚集成团;(3)受秋水仙碱影响,银白杨小孢子母细胞细胞质微管骨架分布发生紊乱。粗线期小孢子母细胞内微管骨架不再呈网状均匀分布于细胞质,而是聚集呈短带状,从而失去对染色体行为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三个棉花雄性不育株花药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Cy的~(60)Co γ射线对陆地棉品种苏棉22号的花粉进行辐照处理,处理后的花粉给雌蕊授粉,并收获种子.从M_1群体中选取3个雄性不育株,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花药发育过程进行研究.通过与对照比较,3个雄性不育株各个时期的败育特征有一定差异,但它们的主要败育特征是一致的:从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至小孢子发育阶段都有败育,小孢子母细胞、绒毡层和中层细胞以及花药的形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小孢子母细胞有微核及双核现象、减数分裂阶段小孢子母细胞的细胞质膨胀、绒毡层及中层细胞异常等.  相似文献   

7.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核仁至终变期未消失;染色体小;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合点端与珠孔端的二分体细胞不同步,前者先于后者;四分体有 T 形和直列形两种,以 T 形为多。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黑芥与花椰菜体细胞杂种及其双亲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黑芥与花椰菜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步性很高,而其体细胞杂种表现出明显的减数分裂不同步,各杂种不同株系间减数分裂不同步的程度与跨度各异。减数分裂不同步发生是由于为部分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某一时期发生停滞或推迟,这一时期(或第一个停滞时期)主要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花粉母细胞发育虽不同步,但最后均完成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粒,所形成的花粉粒的活性相差甚远。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体细胞杂种有着较高的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异常频率,尤其是在中期Ⅰ后。主要表现为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的早迁、后期Ⅰ和后期Ⅱ的染色体滞后及染色体不均等分离、四分体时期的异常等现象。花粉粒的活性与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行为异常程度有关,染色体行为异常及微核现象出现的频率越高,相对的花粉粒活力也越低。  相似文献   

9.
以茄子花药培养再生的单倍体植株D5为实验材料,采用压片法和冷冻切片法对其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及雄配子体的形态和活力等进行观察,综合比较分析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学及形态特征,并用D4、D8和D23单倍体植株对减数分裂及其结束的特征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D5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2,证实其为单倍体植株;茄子单倍体花粉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属于同时型,四分体以正四面体型或十字交叉型为主;分裂末期常形成大小不一的小孢子,综合证实单倍体高度不育的特点。D5单倍体植株花粉活力仅15%,且有活力的花粉形状不整齐;其果实褐变速度快且结实率低。单倍体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与花蕾大小有密切联系,当花柄基部至合抱的花瓣前端长度较花萼筒长度短1~2 mm时,是观察D4、D5、D8和D23茄子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佳时期,此期的花蕾形态特征是花瓣筒端粗度明显小于花萼片基部的花蕾粗度,花萼前端的个别裂片开始与其他裂片分离;当从花萼侧面观察到花瓣筒时,减数分裂均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10.
刘钊  熊涛  赵英伟  杨珺  康向阳 《核农学报》2021,35(12):2704-2715
目前自然界仍未发现天然多倍体桉树的存在,建立人工诱导桉树未减数2n花粉技术体系对于推进桉树的多倍体种质创制及遗传改良的意义重大。本研究以粗皮桉为对象,探究其花蕾发育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特点,并对不同发育阶段花蕾施加秋水仙碱处理,诱导粗皮桉花粉染色体加倍。结果表明,待观察到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开始后48 h,即处于细线期至粗线期的花蕾占比最高时,在靠近花序位置的花枝上切口并导入0.5%浓度的秋水仙碱溶液处理6 h的效果最佳,人工诱导2n花粉的有效诱导率达到31.34%。诱导获得的粗皮桉2n花粉较普通单倍性花粉的形态差异显著。本研究揭示了粗皮桉花蕾发育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时序性关系,建立了基于花蕾着生位置和发育时数,即时判别粗皮桉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的方法,明确了采用秋水仙碱溶液处理诱导粗皮桉花粉染色体加倍的最佳时机和处理条件,为进一步开展桉树多倍体种质创新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航天搭载青稞遗传变异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彭正松  杨军 《核农学报》2007,21(6):541-544,556
108粒青稞干种子经返回式实验卫星搭载后,室内培养正常发芽得到108株幼苗。细胞观察结果表明,航天飞行处理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没有显著影响。幼苗移栽至大田发现经航天飞行处理的植株与未经处理的对照青稞植株一样健壮,但其中2株花序形态表现变异,出现双麦穗。其余106株的花序形态完全正常,用来自7个连锁群的21对微卫星引物对经航天飞行处理的青稞幼苗进行DNA多态性分析,其中20对引物未检测出变异,而用位于2H染色体上的引物HVM54从63个植株中检测出10株发生了变异,且这10株青稞的变异类型完全相同。这一结果说明经航天飞行的青稞种子DNA发生一定变异。  相似文献   

12.
紫花苜蓿种子卫星搭载后其根尖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为了解卫星搭载苜蓿细胞的生物学效应,3个品系的苜蓿干种子搭载"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返地后,制作根尖染色体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卫星搭载对细胞的正常有丝分裂表现为促进(品系二、四)或抑制(品系一)。搭载种子根尖细胞染色体出现了微核、染色体桥、断片、落后等畸变类型,畸变频率因搭载材料的诱变敏感性差异而不同。卫星搭载苜蓿种子对其根尖细胞有显著的诱变效应。  相似文献   

13.
航天诱变对甘蓝型油菜根尖的细胞学效应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谢琳  牛应泽  罗谊 《核农学报》2008,22(2):179-182
对经卫星搭载的甘蓝型油菜不育系及保持系种子当代(SP1)根尖细胞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搭载对照相比,航天诱变对多数甘蓝型油菜种子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产生了促进效应,同时使根尖细胞产生了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表明,通过卫星搭载,甘蓝型油菜种子在细胞学水平上发生了真实的诱变效应。与不育系材料相比,航天搭载对保持系材料有着更强的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4.
热害胁迫条件下水稻花药发育异常的早期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田间条件下持续高温(而非短期高温)是导致水稻生殖生长期高温危害的重要条件,由此推测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至抽穗的一段期间,可能均为水稻的高温敏感期,且高温诱导可能具有累积效应。本研究模拟田间典型灾害天气条件,在人工气候箱内对杂交水稻"金优63"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进行连续3d的热害胁迫处理,对处理后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组织取样切片观察,从组织、细胞水平探讨水稻受高温胁迫后花药可能出现的早期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受高温胁迫后,在小孢子形成阶段,水稻花粉母细胞发育异常、四分体无法适时分散;在花粉粒成熟阶段,水稻生殖细胞失去正确的排列方向、绒毡层细胞发生非正常分解、花药壁和花粉粒发生形态异常并出现败育。此外,植株减数分裂期受高温胁迫后,开花时花粉活力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抽穗前的高温直接导致水稻花药组织和生殖细胞异常发育,从而减少有效花粉的形成和降低裂药与授粉性能,可能成为田间条件下持续高温引起水稻不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不育系培矮64S的空间诱变效应及后代的SSR分析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对经过卫星搭载的培矮64S种子及后代进行了有关性状研究和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培矮64S空间诱变后代SP1代发芽率、存苗率、株高、抽穗期、株叶型的性状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SP2代在株高、粒型和育性等性状上发生了变异;从SP3代中获得柱头比培矮64S明显增大的变异株系,这对于改良培矮64S的异交结实率和提高制种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10个SP3变异株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片段数目变化约占55.21%,扩增片段分子量变化约占44.79%,空间诱变引起的变异可能是以DNA缺失-重复为主。SSR座位的变异频率平均为23.33%,变异座位在水稻基因组中是随机分布的。  相似文献   

16.
福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茎尖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栽后,经组织培养获得其再生植株,以此为材料,结合常规压片法与超薄切片技术,研究航天搭载对福橘当代无性系细胞有丝分裂行为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航天搭载对福橘茎尖具有诱变作用,所得13个诱变无性系中,有丝分裂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  相似文献   

17.
采用3H 胸腺嘧啶标记窄颖赖草 (Leymusangustus)花粉结合电镜自显影的方法证明受辐照窄颖赖草花粉DNA进入了小麦胚囊 ,运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证明所得杂种为真杂种 ,经辐照花粉获得的普通小麦J 1 1与窄颖赖草杂种中窄颖赖草染色体发生了数目和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