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降低丽格海棠盆花生产成本并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丽格海棠盆花生产的精准控制。【方法】在现代化温室进行丽格海棠的盆栽试验,利用水、肥2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共设13个处理,每处理20盆,研究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丽格海棠生物量、株高、冠幅、花朵数和开花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分别以生物量、株高、冠幅、花朵数和开花持续时间为目标函数建立回归方程,经检验水、肥2因子对丽格海棠的生长指标和品质指标均有明显影响;主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施肥量对各指标的影响大于浇水频率,并得出测定指标最优时的浇水频率和施肥量;通过单因素效应分析,得到了水、肥2因子对丽格海棠生长指标和品质指标的作用规律。【结论】在3份锯末+1份蛭石的基质配方中,栽培丽格海棠盆花的最佳水、肥供应模式为:基质含水量为57.58%~70.00%时浇水,浇水量为375.00 mL/盆,施肥量为561.26~625.00 mg/盆。  相似文献   

2.
采用一品红为试验材料,分别从根系形态和生理指标2个方面研究了不同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一品红盆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含水量为50%时浇水,每盆施肥量667 mg对一品红的生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根系累计连接数、累计长度、累计表面积、累计体积和根系生理指标等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这一结果为深入研究一品红生长发育对水、肥的需求规律,实现一品红盆花生产精准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丽格海棠对水分、养分吸收利用的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丽格海棠盆花生产的精准控制,利用方程回归的方法研究了丽格海棠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状况。结果表明,丽格海棠的水分累计吸收量、干物质累计量以及对养分的累计吸收量随栽培时间的变化均符合S型曲线,用Logistic模型回归,得到的方程决定系数均大于0.99。丽格海棠的干物质累计速率、水分生产效率和养分吸收速率随栽培时间呈右偏斜钟形变化。根据丽格海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和养分的平均利用率建立了丽格海棠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适宜水肥供应模型,为实现丽格海棠节能、优质、高效盆花生产的水肥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丽格海棠盆花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丽格海棠生物量、株高、冠幅、着花数和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丽格海棠盆花5个品质指标均有明显影响,施肥量对品质的影响大于浇水频率.建立的回归模型均准确可靠,可用于生产预报.通过方程拟合和模拟寻优,得到在2份小麦秆、3份花生壳、2份珍珠岩的...  相似文献   

5.
上期中,笔者已对丽格海棠(RiegerBegonia)的起源、品种、特征特性等进行了介绍,本期主要介绍丽格海棠的栽培要点及花期调控关键技术。由于丽格海棠是个杂种群,它揉合了亲本的许多特征特性,如短日照开花、花朵大、多花、色彩丰富、抗病、无明显休眠期等,因此,作为冬季开花的温室盆栽花卉,在栽培上它也有许多的特点。丽格海棠的栽培要点温度控制相对于其它秋海棠类植物来说,丽格海棠的生长温度范围比较广,在10 ̄32℃的范围内均可以生长,但在20℃左右的条件下最有利于大部分品种的营养生长。丽格海棠生长的适宜温度为白天21℃,夜间13℃,在15~…  相似文献   

6.
通过丽格海棠在栽培管理过程中生长环境条件的研究,得出丽格海棠对环境因子的适宜要求,同时得出丽格海棠管理过程中易发生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北方地区光照强度对丽格海棠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光照强度对丽格海棠生长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植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程度的加剧丽格海棠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苗期和生长期均为5000~15000lx下最低,在开花期各处理间相差不大。光照强度对丽格海棠植物学性状的影响较为复杂。综合各项指标得出:丽格海棠苗期和生长期的最适合光强为5000~15000lx,开花期为5000lx以下。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爱格丽’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生长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利用常规的方法,测定株高等生长指标,TTC等生理试验方法测定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腐殖土∶珍珠岩1∶1(体积比)的移栽成活率和抗逆性最高,腐殖土∶珍珠岩∶园土∶牛粪1∶1∶1∶0.3(体积比)的干重比和根系活力最好。移栽器皿的大小对植株的生长有着一定的影响,0.4 g.L-1的激素短时间对促发新根作用不太明显,对于移栽成活的组培苗,0.4 g.L-1的激素可以提高其根系活力和壮苗指数。就大范围的推广,腐殖土∶珍珠岩∶园土∶牛粪1∶1∶1∶0.3适宜作为‘爱格丽’组培苗移栽的基质。  相似文献   

9.
丽格海棠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丽格海棠的无土栽培,比较了5种营养液配方的作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液配方处理对丽格海棠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综合考虑各营养液处理对丽格海棠生长发育各项指标的影响,认为处理T2(霍格兰和施奈德配方)是最佳营养液配方.  相似文献   

10.
以丽格海棠的叶片为外植体,对离体再生培养技术进行研究,并通过组织培养来快速获得丽格海棠。试验表明,丽歌海棠快速繁殖诱导培养为MS+6-BA0.5mgL~(-1)+NAA0.1mg,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丽格海棠试管苗的适宜温度为24~27℃。移栽采用草炭和珍珠岩混合作为苗床基质,通过合理的环境控制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丽格海棠无土栽培基质的优化筛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丽格海棠(Begonia elatior)为试材,泥炭、蛭石、珍珠岩、炉渣为栽培基质材料,按不同比例?昆合,选用Hoagland-Arnon全营养液浇灌,进行无土栽培试验。试验以土壤栽培为对照,分析比较了6种基质配方对丽格海棠生长及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丽格海棠无土栽培基质以处理T4:泥炭 蛭石 珍珠岩(2:1:1)为最佳,其次为处理T1:泥炭 蛭石(1:1)。  相似文献   

12.
丽格海棠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耿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65-65,35
本文以丽格海棠的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中不同激素以及不同的通气性、光照条件等对丽格海棠组织培养的影响,研究表明:在MS 6-BA0.5 mg/L NAA0.1 mg/L 腺嘌呤4 mg/L培养基中,且在透气性好,光照为1200-1300 LX,12 h/d条件下,丽格海棠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控释肥与水分耦合对红丽海棠品质及树体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丽海棠为试验材料,研究控释肥与水分耦合对其生长指标(新梢长度、叶片面积、干径)、花朵中的花色苷含量、果实品质指标(横径、纵径、果柄长、单果重、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叶片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膜水肥耦合能够明显促进红丽海棠的生长,增加花朵中的花色苷含量、提高果实品质以及叶片中的氮、磷、钾含量,而包膜控释肥与适量的水分协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胡海英 《宁夏农林科技》2007,(5):182-182,192
对丽格海棠育苗、生长、花芽分化、开花阶段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丽格海棠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丽格海棠(Begonia elatior hybrids)属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多年生草本花卉,是球根海棠和野生秋海棠的杂交品系。丽格海棠为须根系,株形丰满,枝叶翠绿,茎枝肉质多汁。单叶互生,不对称心形,叶色多翠绿,少有红棕色。花形多样,多为重瓣,花色丰富,有红、橙、黄、白等,花朵硕大、色彩艳丽,具有独  相似文献   

16.
以大红花丽格海棠、黄花丽格海棠、粉红花丽格海棠的幼叶为材料 ,进行组织培养研究。试验出适宜的诱导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的培养基配方。诱导率为 10 0 % ,生根率达 10 0 %。  相似文献   

17.
对丽格海棠瓶苗炼苗基质进行了研究,筛选出进口的德国Klasmarm-Deilmann泥炭土422:珍珠岩=3:1的基质配比为丽格海棠瓶苗炼苗移栽的最佳基质,总结出提高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使丽格海棠瓶苗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丽格海棠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丽格海棠(Rieger Begonia)又称玫瑰海棠,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多年生草本花卉,是球根海棠和野生秋海棠的杂交种。它继承了两种海棠的优良特性,具有植株矮小、冬季开花、多花、大花、多花色、没有块茎形成和明显的休眠期等特性,非常适合作盆栽观赏。丽格海棠花期长,可达半年以上,花型花色丰富,枝叶翠绿,是不可多得的四季室内观花植物。目前丽格海棠已经成为国际上十分流行的盆花品种,本试验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江华  曾永三  游春平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1):24-25,前插1
由于栽培管理不当及感病品种的推广,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丽格海棠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详细介绍了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生危害特点、田间和室内识别诊断方法,以及具体防治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试验分别采用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对丽格海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进行了扩繁研究,分析了丽格海棠采用液体培养的可行性、效果以及是否有推广价值。试验结果表明:丽格海棠可以进行液体培养,且效果优于固体培养,可以在扩繁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