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用17α-甲基睾丸素处理(MT)、酒精处理(CA)或不做任何处理(CO)的饵料分别投喂三组尼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n:loticus鱼苗,饵养8周。比较这几组鱼苗的生长率和饵料利用率。结果表明,用MT饵料投喂,鱼苗生长最好,饵料转换率(FCR)、  相似文献   

2.
采用间隔15d多次埋植雄激素雄烯二酮(4-androstene-3,17-dine,ADSD)或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诱导雌性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性腺发育成熟;并着重研究埋植雄激素后,雌鳗血清中促性腺激素(GtH)及脑和垂体中哺乳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mGnRH)含量的动态变化.一次或多次埋植ADSD后,1~5d的血清GtH含量上升,然后下降;并且,血清GtH含量上升的幅度随埋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对于MT处理组,只在埋植7次后第15天测得血清Gt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仍显著低于ADSD处理组.这表明埋植ADSD和MT可促进GtH的分泌,但两者促进GtH分泌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埋植ADSD 1d后,脑和垂体中mGnRH含量明显增加,第2天后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表明ADSD促进了mGnRH的合成,并可能有一定程度的释放.研究表明雄激素对性腺未发育成熟的雌性日本鳗鲡在脑和垂体两个水平存在正反馈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姚汶励  姜鹏  白俊杰 《水产学报》2019,43(4):801-809
利用养殖草鱼雌性个体所表现出的生长优势,探讨通过性逆转培育全雌草鱼品种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实验采用拌料投喂诱导方式,在饲料中设置0、50、100和200 mg/kg 4个浓度梯度的17α-甲基睾酮(MT),连续投喂150 d,观测不同处理水平草鱼性腺结构和血液中类固醇激素雌二醇(E2)、睾酮(T)和11-酮基睾酮(11-KT)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草鱼性逆转过程中的特征变化。性腺的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从投喂30 d开始,各处理组卵巢中开始出现精原细胞。30~150 d,50 mg/kg MT处理组草鱼卵母细胞的生成及成熟受到抑制,发育迟缓;100 mg/kg MT处理组的生殖细胞受抑制程度要高于50 mg/kg MT处理组,实验结束时性腺已被大量精原细胞占据,有向精巢发育的趋势;200 mg/kg MT处理组精卵兼性状态较50 mg/kg MT处理组明显,但精原细胞的数量少于100 mg/kg MT处理组,对照组卵巢未出现精原细胞。血清类固醇激素测定结果显示,投喂不同剂量的MT,E_2浓度均显著升高,于45 d时达到最高值,之后趋于平稳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未经处理的雄性草鱼,随着早期精巢的发育,其E_2水平也逐渐升高。随着MT投喂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T浓度分别有不同程度的降低,45 d时各处理组降幅最大,且与MT浓度呈正相关,11-KT则有不同程度升高。研究表明,100 mg/kg MT为其性逆转较适宜的浓度,MT可使早期雌性草鱼血清E_2升高,发挥雄激素效应,从而促进卵巢卵细胞退化,精原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建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理雄鱼诱导技术, 以出膜后 15 d 体长(15.1±0.09) mm 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 分别使用含有 17α-甲基睾酮(MT)的日粮饲喂 60 d。饲料 MT 添加量分别为 0 mg/kg (MT0)、 50 mg/kg (MT50)和 100 mg/kg (MT100), 分析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别分化、性类固醇激素含量及性腺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MT50 和 MT100 组大口黑鲈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低于 MT0 组(P<0.05), MT50 和 MT100 组的雄性率均为 100%, 显著高于 MT0 组(45%); 性腺组织切片显示, MT 诱导获得的生理雄鱼性腺结构与 MT0 组雄鱼相似。性类固醇激素测定结果显示, MT50 和 MT100 组生理雄鱼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均显著低于 MT0 组雌鱼(P<0.05), MT50 组生理雄鱼睾酮的含量显著高于 MT100 组(P<0.05), 与 MT0 组雌鱼无显著差异(P<0.05)。 此外, 与 MT0 组雌鱼相比, MT50 和 MT100 组生理雄鱼性腺中 Dmrt1 和 Gsdf 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 而 Foxl2 和 Cyp19a1a 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研究结果表明, MT 添加投喂能有效诱导出膜后 15 d 的雌性大口黑鲈转为生理雄性个体, 适宜添加量为 50~100 mg/kg。本研究为大口黑鲈全雌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性类固醇激素对性腺发育期间的鱼类促性腺激素(GTH)分泌有负反馈作用,而对性未成熟的鱼类GTH分泌有正反馈作用。本实验选取性腺发育中期的长臀鮠(Cranoglanis bouderius)进行研究,将实验用鱼分成4组(实验重复3次,每组共用6尾鱼,):①持续性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处理;②E2在注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nalogue of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A)脉冲刺激的处理;③持续性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处理;④MT在注入GnRH-A脉冲刺激的处理;采用离体灌流孵育和GTH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研究E2和MT对长臀鮠脑垂体GTH分泌的影响。持续性的E2(1μmol/L)处理能显著性地抑制长臀鮠脑垂体碎片基础GTH的分泌,而持续性的MT(1μmmol/L)处理能抑制长臀鮠脑垂体碎片基础GTH的分泌,同时E2和MT处理能抑制GnRH-A刺激的GTH分泌,而高浓度的E2和MT处理(10μmol/L)要比低浓度的E2和MT处理(0.1μmol/L)对长臀鮠脑垂体碎片基础GTH释放抑制能力强。这些结果表明,在离体实验中,E2和MT对性腺发育中期的长臀鮠脑垂体的GTH的分泌具有负反馈的作用,并且可能直接参与了长臀鮠脑垂体的GTH调节。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产科学》2005,12(2):113-118
性类固醇激素对性腺发育期间的鱼类促性腺激素(GTH)分泌有负反馈作用,而对性未成熟的鱼类GTH分泌有正反馈作用.本实验选取性腺发育中期的长臀(鱼危)(Cranoglanis bouderius)进行研究,将实验用鱼分成4组(实验重复3次,每组共用6尾鱼,)①持续性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处理;②E2在注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nalogue of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A)脉冲刺激的处理;③持续性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处理;④MT在注入GnRH-A脉冲刺激的处理;采用离体灌流孵育和GTH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研究E2和MT对长臀(鱼危)脑垂体GTH分泌的影响.持续性的E2(1μmol/L)处理能显著性地抑制长臀(鱼危)脑垂体碎片基础GTH的分泌,而持续性的MT(1μmmol/L)处理能抑制长臀(鱼危)3脑垂体碎片基础GTH的分泌,同时E2和MT处理能抑制GnRH-A刺激的GTH分泌,而高浓度的E2和MT处理(10μmol/L)要比低浓度的E2和MT处理(0.1μmol/L)对长臀(鱼危)脑垂体碎片基础GTH释放抑制能力强.这些结果表明,在离体实验中,E2和MT对性腺发育中期的长臀(鱼危)脑垂体的GTH的分泌具有负反馈的作用,并且可能直接参与了长臀(鱼危)脑垂体的GTH调节.  相似文献   

7.
性类固醇激素对性腺发育期间的鱼类促性腺激素(GTH)分泌有负反馈作用,而对性未成熟的鱼类GTH分泌有正反馈作用.本实验选取性腺发育中期的长臀(鱼危)(Cranoglanis bouderius)进行研究,将实验用鱼分成4组(实验重复3次,每组共用6尾鱼,):①持续性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处理;②E2在注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nalogue of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A)脉冲刺激的处理;③持续性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处理;④MT在注入GnRH-A脉冲刺激的处理;采用离体灌流孵育和GTH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研究E2和MT对长臀(鱼危)脑垂体GTH分泌的影响.持续性的E2(1μmol/L)处理能显著性地抑制长臀(鱼危)脑垂体碎片基础GTH的分泌,而持续性的MT(1μmmol/L)处理能抑制长臀(鱼危)3脑垂体碎片基础GTH的分泌,同时E2和MT处理能抑制GnRH-A刺激的GTH分泌,而高浓度的E2和MT处理(10μmol/L)要比低浓度的E2和MT处理(0.1μmol/L)对长臀(鱼危)脑垂体碎片基础GTH释放抑制能力强.这些结果表明,在离体实验中,E2和MT对性腺发育中期的长臀(鱼危)脑垂体的GTH的分泌具有负反馈的作用,并且可能直接参与了长臀(鱼危)脑垂体的GTH调节.  相似文献   

8.
甲基睾丸酮诱导鲫鱼雌核发育子代性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本德 《水产学报》1982,6(2):147-152
水文介绍了用甲基睾丸酮诱导鲫鱼雌核发育子代性转化的研究结果。对孵化后3天的人工雌核发育的红鲫仔鱼和天然雌核发育的银鲫仔鱼,以含有不同量的甲基睾丸酮激素饵料喂养90天,再用一般饵料喂养直到可以剖腹鉴别性别。结果是:1,喂用每克MT23—20ug激素饵料的,除1尾发育为精卵巢外,全部试验鱼都发育成雄性;2,喂用每克含MT30-100ug激素饵料的,没有雄性鱼出现。此外,用1ml王业酒精同1g饵料配制的混合饵料,喂养90天的试验鱼,有60—84.6%的个体发育成雄性。不加激素和酒精的饵料喂养的对照组鱼,全部发育成雌性。  相似文献   

9.
17α-甲基睾酮对赤点石斑鱼性逆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腹部埋植方式,用17α-甲基睾酮(17-αMT)以10mg.kg-1剂量处理2龄雌性赤点石斑鱼(每4周埋植1次,共埋植2次),检查埋植前后性腺结构、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水平以及脑和性腺芳香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一次埋植17-αMT即可诱导赤点石斑鱼发生不同程度的性逆转,性腺成熟系数(GSI)明显下降,性腺中卵细胞退化,精原细胞增殖,出现大量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性逆转雄鱼精巢的组织结构与正常雄鱼精巢相似,部分鱼转变为功能性雄鱼,经轻微的腹部挤压可排精,精子活力与正常雄鱼相似。赤点石斑鱼埋植17-αMT后前脑、中脑的芳香化酶活性明显提高而后脑的芳香化酶活性降低,但性腺芳香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埋植17α-MT后第4周血清中11-酮基睾酮(11-ketotestosterone,11-KT)浓度显著升高,而睾酮(testosterone,T)和雌二醇(estradiol-17,βE2)浓度变化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脑部芳香化酶活性的显著升高与性逆转密切相关,17-αMT主要通过提高血清中11-KT水平诱导赤点石斑鱼发生性逆转。  相似文献   

10.
17α—甲基睾酮诱导虹鳟性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浮2周的虹鳟仔鱼投喂含17α-甲基睾酮(17α-Mt)3mg/kg食物和25mg/kg食物,持续45天,雄性率为90.5%和83.3%。  相似文献   

11.
三种投喂模式对河蟹二龄成蟹养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池塘养殖条件下,全程投喂配合饲料、杂鱼和传统饵料(以黄豆、小麦和玉米为主,辅以少量饲料和杂鱼)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二龄成蟹生长、性腺发育、规格分布、成活率、单产、饵料系数和饵料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1)无论雌雄,传统饵料组早期(5-8月份)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方面最低,杂鱼组最高;(2)杂鱼组雌体8月份性腺发育速度最快,传统饵料组性腺发育速度最慢,其余月份雌体和雄体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3)无论雌雄,最终杂鱼组的大规格成蟹(雄体175 g,雌体100 g)比例最高,而传统饵料组的小规格成蟹(雄体100 g,雌体75 g)比例最高,且体重差异较大,配合饲料组的中等规格成蟹较为集中,最终三组投喂模式下雌雄蟹的平均体重并无显著差异,杂鱼组略大于传统饵料组;(4)三种投喂模式下,三者的成活率和平均产量并无显著差异;杂鱼组的饵料系数和饵料成本最高,配合饲料组饵料系数最低,但饵料成本居中;传统饵料组饵料系数居中,饵料成本最低。结果表明,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对河蟹二龄成蟹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实验以白斑狗鱼(Esox lucius)同一家系人工授精孵化的仔鱼为研究对象,用经浓度为20 mg/L 17α-甲基睾丸酮(17α-MT)浸泡的饵料分别在仔鱼生长的不同时期(出膜10、20、30、40 d)投喂,持续投喂30 d,待仔鱼培育至7月龄将其解剖取出性腺,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投喂17α-MT对其有显著致死效应;在10d喂药组出现较高的雄性率(40.8%),其它3个试验组雄性率相对较低,而对照组雄性率仅为26.3%,由此推断白斑狗鱼性腺分化转雄的时间节点在出膜10~20 d。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白斑狗鱼性腺分化在稚鱼阶段存在精巢组织与卵巢组织共存现象,根据其性腺的组织学特征推断白斑狗鱼性腺分化方式可能是未分化型雌雄异体型。  相似文献   

13.
试验于水温27—32℃的条件下用含60、90、120和240mg/kg乙炔基睾酮(ET)的饲料投喂金色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鱼苗22天,获得了100%雄鱼。喂含60、90和120mg/kg甲基睾酮(MT)的饲料获得了96—99%雄鱼。对金色罗非鱼鱼苗采用偶然过量的ET或MT并不妨碍单性雄鱼的实际规模生产(建议剂量在300%范围)。  相似文献   

14.
通过foxl3重组质粒过表达与MT投喂对比,探究一种新型的调控斜带石斑鱼性腺发育的方法。以foxl3重组质粒注射以及MT投喂3月龄的石斑鱼幼鱼,观察性腺发育状态,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性腺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质粒注射初期性腺注射组卵巢较对照组小,体细胞较多,存在向雄性方向发育的趋势(存在睾丸间质细胞),且质粒注射初期的雄性相关基因—amh,激素生成相关基因—cyp11b、11β-hsd2,精子发生相关基因—rec8和sycp3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MT投喂组后期的性腺组织处于明显的兼性发育期,而对照组仍处于O2期卵母细胞期;MT投喂组,amh、cyp11b、11β-hsd2、rec8和sycp3基因相对表达量趋势与质粒注射一致,但投喂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较质粒注射更显著。在本实验条件下,MT投喂调控性腺雄性化的效果较foxl3质粒注射的效果明显。以上结果表明,foxl3重组质粒过表达对斜带石斑鱼幼鱼性腺发育具有明确的雄性化调控作用,且这种调控可能具有剂量依存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外源激素对半滑舌鳎性腺发育、体长增长及存活率的影响,用雌二醇和甲基睾酮分别处理半滑舌鳎幼鱼,各设200μg/L,400μg/L,500μg/L三个浓度进行浸浴处理,以乙醇处理作为阴性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的作为空白对照组,统计各组存活率并在实验的不同时间段分别观察实验鱼的体长的变化;激素处理30 d后,每隔5 d每组取样5尾,通过组织学H.E染色观察各实验组幼鱼性腺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甲基睾酮和雌二醇的诱导下,半滑舌鳎幼鱼的生长情况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雌二醇在半滑舌鳎幼鱼发育早期对其卵巢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甲基睾酮则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健 《河北渔业》1992,(3):9-10
<正> 全雄罗非鱼生长速率较高,在生产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了追求高利润养殖生产,不少养殖单位都在生产中尽力培养全雄罗非鱼群体。目前,在生产中常用的诱导激素有17α—甲基睾酮和17α—乙炔睾酮,用这二种激素经口投喂的剂量分别为5 mg/Kg饲料和50 mg/Kg饲料。酒精、丙酮、乙醚和氯仿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溶解17α—乙炔睾酮,但常用的溶剂为95%的乙醇。目前,尚未弄清这些溶剂对17α—乙炔睾酮诱导罗非鱼性逆转的能力。本  相似文献   

17.
17β-雌二醇对大鳞副泥鳅生长和性腺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短期连续投喂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0.25、0.50、0.75和1.00 mg/kg)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生长和性腺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药物处理对大鳞副泥鳅成活率无显著影响;短期内(60 d)17β-雌二醇能显著促进大鳞副泥鳅的生长,其中低浓度(0.25 mg/kg)作用效果最明显;投喂60 d后,各浓度组的雌性比例(66.11%、71.67%、72.78%和71.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其中以0.75mg/kg组雌性比例最高。结果表明17β-雌二醇能促进大鳞副泥鳅未分化性腺向卵巢发育。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海藻磨碎液在栉孔扇贝暂养阶段的摄食效果,通过投喂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孔石莼(Ulva pertusa)、孔石莼+微绿球藻、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角叉菜+微绿球藻、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裙带菜+微绿球藻七组不同的天然海藻饵料来对栉孔扇贝的性腺发育和增重进行评价。30d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投喂孔石莼+微绿球藻的栉孔扇贝性腺指数增长量为0.036±0.002,显著高于其余饵料组(P0.05);其增重率为53.4%±6.3%,均显著高于其余饵料组(P0.05)。对比结果显示,孔石莼+微绿球藻饵料处理组能有效促进栉孔扇贝性腺发育和增加软体部的重量,在扇贝育苗中可作为替用饵料与单胞藻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海藻磨碎液对两种扇贝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海藻如孔石莼(Ulva pertusa)、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和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碎屑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在暂养阶段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用海洋微藻——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作为对比和混合性饵料,7种饵料组分别为微绿球藻、孔石莼碎屑、孔石莼碎屑+微绿球藻、角叉菜碎屑、角叉菜碎屑+微绿球藻、裙带菜碎屑、裙带菜碎屑+微绿球藻。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暂养35 d后,结果显示,投喂孔石莼碎屑+微绿球藻的饵料处理组,两种扇贝性腺发育均优于其它饵料处理组。其中,栉孔扇贝的性腺湿重、干重和灰分重的指数增长量分别为0.034±0.003、0.041±0.003和0.155±0.004,显著高于其它饵料组;虾夷扇贝的性腺湿重、干重和灰分重的指数增长量分别为0.067±0.001、0.013±0.001、0.067±0.004,同样显著高于其它饵料组。此外,投喂孔石莼碎屑+微绿球藻饵料处理组的两种扇贝的亲体增重效果也明显优于其它饵料处理组。研究表明,孔石莼磨碎液与微绿球藻混合,可有效促进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性腺发育和体重增长,在扇贝暂养培养阶段可作为替代饵料与单胞藻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20.
短期投喂雌二醇对施氏鲟幼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7-β雌二醇添加到饵料中,由2月龄喂至5月龄,而后用基础饵料喂养,每3个月测量其生长数据及性腺重,直至19月龄。发现在试验过程中,生长出现波动,短期内投喂组表现出生长快的势头差异显著(P〈0.05),但至试验结束其生长差异不明显。检测其血清、肌肉、肝脏和肠道激素残留量,不高于未处理组,有些数值还明显低于未处理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