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以某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基于ADAMS软件建立挖掘机三维模型,并对模型添加约束条件、驱动函数和负载函数,完成对挖掘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通过数值模拟,分别获得挖掘机的动臂、斗杆、铲斗铰接处的受力曲线、铲斗加速度曲线以及挖掘范围参数,模拟该挖掘机各联接部位在工作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与挖掘运动轨迹。为挖掘机动臂、斗杆和铲斗等构件的强度校核提供数据参考,有利于挖掘机结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农用液压挖掘机反铲斗的斗齿力变化规律、最大值发生的位置是单斗液压挖掘机的重要性能参数,是挖掘能力的主要标志。 一、铲斗挖掘时斗齿力设计曲线与试验曲线的研究 铲斗挖掘时,设计斗齿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机组稳定性、工作装置的平衡能力,液压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多体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以挖泥船抓斗为例,运用ADAMS软件分析了抓斗机构的运动和受力情况.首先建立了抓斗机构的三维模型,并定义运动副、添加驱动以及施加作用力,最后通过后处理模块进行了运动和受力分析.所得结论为日后抓斗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农业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挖掘机多为斗容小于1t的单斗液压挖掘机,其在挖掘作业过程中主要有铲斗转动、斗杆收放、动臂升降和转台回转等四个动作。它们多数采用双泵双回路全功率变量液压系统,所有的工作机构分成两组,各工作机构的分液压油路中又装有过载阀(又名分路溢流阀),在机器受到意外冲击等情况下保护液压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基于ADAMS的农用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用挖掘机性能,降低生产成本,以农用挖掘机工作装置为研究对象,在Pro/Engineer中建立了三维模型,将模型导入到ADAMS中建立了挖掘机工作装置的虚拟样机。对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了在动臂受力最大的工况下,挖掘机进行转斗挖掘时动臂上4个铰接点受力的变化规律曲线,分析结果为进行动臂的有限元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挖掘装载机装载工作装置动态应力仿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挖掘装载机是一种新型工程机械,其装载工作装置是特殊的八杆机构。将连杆、摇臂和动臂均看作弹性体,液压缸和铲斗为刚体,建立了完整的装载工作装置的刚弹性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同时建立了工作装置的液压系统模型,通过动力学模拟计算得到了动臂在液压系统驱动下的工作过程中动态应力时间历程与分布特征。这种方法不仅完成了多体系统动力学中刚体与弹性体的有机结合以及机械系统与液压系统的耦合,而且为动臂在设计阶段就可通过模拟计算获得工作过程中的动臂动态应力分布,为评估其疲劳寿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液压挖掘机是工程施工不可或缺的施工机械,其铲斗、动臂及其斗杆是液压挖掘机重要的三大构件及装置,其中与作业对象直接接触的铲斗如果出现失效问题将严重影响液压挖掘机的工作效率。文章对液压挖掘机铲斗的失效形式展开研究并提出预防措施,预为相关工程行业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型简化方法,利用AVL EXCITE Timing Drive软件建立了某柴油机配气机构单自由度双质量运动学模型和多质量动力学模型,并对配气机构进、排气系统进行了运动学与动力学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进、排气凸轮的丰满系数均满足运动学要求;通过优化气门弹簧,消除了动力学仿真中进气凸轮与从动件的飞脱现象,且气门弹簧工作正常,未发生弹簧共振。  相似文献   

9.
基于ADAMS的农用装载机前车架动态载荷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车架是连接后车架、前车桥和工作装置的机构,是农用装载机的关键部件之一.为此,结合虚拟样机技术,使用Pro/E和ADAMS建立轮式装载机前车架及其工作装置的虚拟样机后,对其进行了多体动力学仿真,得到了前车架承受的动态载荷曲线,为前车架的有限元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型液压挖掘机工作特性联合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目前国内最大吨位(斗容量15 m3、机质量260t)的矿用正铲液压挖掘机工作特性,首先在小型挖掘机上对采用的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液压系统联合仿真方法进行验证,通过对比试验与联合仿真结果,确认了联合仿真研究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挖掘机的真实工作环境。在此基础上,采用ADAMS和AMESim软件,对斗容15m3矿用挖掘机工作装置与液压系统进行联合仿真研究,通过仿真获得了挖掘机整个挖掘过程中工作部件对各个转动轴的转动惯量,计算出各个液压缸的位移曲线、速度曲线和压力变化曲线以及铲斗齿尖挖掘轨迹。  相似文献   

11.
液压挖掘机铲斗机构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压挖掘机铲斗机构可视为驱动力矩随时间变化的铰链四杆机构。分别用拉格朗日方程和质量凝聚法对其进行了动力分析,为设计者分析、决策和控制提供了计算依据,对于计算机求解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用挖掘机、装载机的应用极大地满足了农村和农田基本建设、生产的需求。通过对辽宁农用挖掘机、装载机进行普查,掌握辽宁农用挖掘机、装载机生产、贸易及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同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趋势,并提出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矿用电铲作业过程中,大质量的工作装置在提升和推压电机驱动下切入物料实现挖掘,在其卸料后下降时,工作装置的重力反驱提升电机发电,发出的电能通过制动电阻以热能形式消耗掉,造成能量浪费。本文提出液电混合驱动电铲提升系统,与提升电机同轴设置液压泵/马达,液压泵/马达的进出油口分别与蓄能器和油箱连接,通过蓄能器的预充压力平衡工作装置的重力。工作装置下降时,液压泵/马达将油箱中的低压油泵入蓄能器中,存储工作装置的重力势能;工作装置提升时,蓄能器释放高压油,液压泵/马达与提升电机共同驱动提升机构,达到降低电机装机功率和能耗的目的。分析了液电混合驱动的电铲提升机构驱动方案及其工作原理,搭建了原理性试验台,对液电混合提升驱动方案进行了验证,进一步建立了电铲整机机电液联合仿真模型,对液电混合电铲提升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案可降低提升电机装机功率、峰值功率和能耗,适用于电动机驱动的重型提升装备。  相似文献   

14.
针对挖拔式木薯收获机在收获过程中带有一定倾角的挖掘铲有朝着深度方向行进的趋势,增加了挖土量及挖掘负荷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液压控制系统调整挖深的设计思路。为此,研制了一种挖深液压控制装置,主要由地表仿形机构、挖掘铲液压调节机构、液压系统及PLC控制系统4部分组成;同时,对液压系统的负载特性进行系统分析计算,选取了合适的执行元器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土槽实验。结果表明:地表仿形机构,最大误差8.9%,平均误差3.5%;掘铲液压控制系统的响应时间为1.7s,1s内完成对挖出铲的角度与深度自动调节,测试效果能够满足精准挖深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液压挖掘机典型工况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并联式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系统,分析了液压缸负载受力情况,建立了液压缸、节流阀、液压马达等液压元件以及永磁同步电机、镍氢电池组等电气元件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具有动臂势能回收功能的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整机控制策略以及能量回收控制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并联式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除了能改善发动机工作状况提高燃油效率外,可以通过动臂势能回收进一步提升系统的节能效果,并且能量回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回收效率高、回收速度可控、回收能量再利用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液压挖掘机节能控制方案的组合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挖掘机节能控制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在组合优化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正、负流量组合控制方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控制方案的节能效果和操作性能均比现有方案明显提高,且只需通过对现有系统进行低成本改造即能实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林木联合采育机在林业领域的作用日益明显。但是在复杂的林区环境下,必要的清障机构有利于提高采育机林区作业效率。设计一种适合我国作业的轮式采育机清障机构,在ProE环境下对清障机构进行虚拟样机建模,并对推铲进行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得到推铲液压缸的运动特性曲线与受力特性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清障机构在作业过程中推铲液压缸的最大轴向推力达到51 408 N,符合清障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前,装载机广泛采用液力机械式传动,柴油机与液力变矩器的组合可看作一种新的动力源,具有与柴油机不同的性能特性。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自行开发一款专门用于装载机性能仿真的软件,该软件弥补了国内同类型软件无法进行工作循环计算的不足,并以ZL50型装载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为例进行了动力性和经济性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此软件能够方便地进行装载机动力性及经济性能的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深松整地装备应用于海南省热带农业区香蕉地时,存在作业阻力大、松土面积小及地表平整度差等问题,本文基于海南香蕉地砖红壤土的物理特性,设计一种可有效降低作业阻力的斜柄折翼式深松铲.运用离散元法建立3层土壤颗粒虚拟仿真土槽模型,使用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进行了斜柄折翼式深松铲与直柄凿式深松铲...  相似文献   

20.
液压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典型标志。为此,介绍了农机液压技术的应用现状;并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简要分析了农机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