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副猪嗜血杆菌OMP P2基因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测定,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PCR方法,用于检测副猪嗜血杆菌(HPS)OMP P2基因。PCR扩增片段大小为1 080 bp左右,最小检测量为1 000个HPS。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肠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无特异性反应。用该法检测人工感染猪的肺脏、心脏和肾脏抽提的DNA,结果为阳性;检测肝脏、脾脏、脑组织样品抽提的DNA,结果为阴性。用该法检测人工感染发病仔猪及自然感染仔猪肺组织,并结合细菌分离培养,证明以肺脏组织为病料,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再用PCR法鉴定分离菌体,可有效地用于HPS的特异诊断。检测116份来自发病猪场的患病仔猪肺脏病料,其中有110份为阳性,与16S rRNA PCR检测结果一致,表明HPS所致发的Glsser's病已在我国广泛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单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与猪"高热病"及猪群死亡率的关系,用经检测为PRRSV阳性的猪病料接种2头断奶仔猪,每日测定体温,将发病猪处死剖检,用PCR方法进行PRRSV检测和ELISA检测抗体,发现攻毒猪均迅速出现持续高热症状,无死亡趋向,剖检试验猪以肺脏损伤为主,无细菌的继发感染,PCR检测P...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规模化猪场中仔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的流行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情况。本试验于2022—2023年采集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规模化猪场中患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仔猪鼻拭子、关节液、胸腔积液、肺脏等病料,共计283份。采用细菌分离鉴定、PCR方法对采集的病料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试验验证分离株的致病性,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简称K-B法)检测致病性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对临床中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结果显示:从采集的283份病料中分离到128株副猪嗜血杆菌,通过致病试验显示,91株副猪嗜血杆菌能引起小鼠不同程度发病与死亡,为致病性菌株;分离的91株致病性副猪嗜血杆菌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6种药物的耐药率为85.7%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为3.3%~25.3%,本研究为该地区仔猪副猪嗜血杆菌合理用药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猪弓形虫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为模板自行设计引物,建立了猪弓形虫病特异PCR诊断方法,并从弓形虫国际标准强毒株RH速殖子和疑似T.gondii感染猪全血及肺脏组织样品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了预期长度273bp的目的DNA片段。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PCR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DNA量为0.001ng,且与相关的9种对照寄生虫、细菌和病毒无交叉反应。用建立的PCR诊断方法对临床30份猪弓形虫疑似病料和60份健康猪抗凝全血样品进行检测,结果30份病料中有24份呈现阳性;60份健康猪血中有5份为阳性;随机取两个临床样品的阳性PCR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表明,二者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猪弓形虫ITS1基因相应部分序列完全相同。以上表明所建立的PCR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为猪弓形虫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2017年8月,黑龙江省大庆市某猪场暴发传染病,传染率高,死亡率高,病程为2~5 d,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病仔猪食欲不振、体表高温发热、皮肤发绀、仔猪腹泻、气喘等症状。无菌采取病猪肠段、肺脏等病料提取其DNA和RNA,进行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同时分离纯化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药敏试验和生化鉴定等。PCR扩增出的结果为猪蓝耳病毒、猪瘟和沙门氏菌的混合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链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对分离细菌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20,(2):107-110
为了分析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江苏区域流行现状,选取江苏省不同地区疑似发病猪场,进行临床症状分析、病理学变化观察、病原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等试验。结果显示:317份病料中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lius parasuis, HPs)阳性率为11.54%~27.55%,平均感染率为20.50%;从发病猪场共分离到HPs 43株,其中优势血清型为12型(37.21%)、4型(16.28%)和5型(13.95%),未定型菌株9株(20.93%),分型菌株占所有菌株的79.07%;PCR检测显示,HPs与猪圆环病毒(PCV2)、猪伪狂犬病毒(PRV)存在混合感染现象,感染率达30.77%。研究结果为江苏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确诊湖南浏阳市某猪场仔猪的发病原因,对该猪场送检的发病仔猪肺脏、肾脏、小肠及内容物等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常见病毒性病原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对核酸阳性病原基因序列进行测序与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3份病料中均未分离获得致病菌。荧光定量PCR检测为PRRSV和PEDV核酸阳性,阳性率分别为66.67%(2/3)和100.0%(3/3);对PRRSV ORF5和PEDV S1基因序列扩增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该场流行的PRRSV分离株与已知HP-PRRSV对应序列同源性最高;PEDV分离株属于GII-b亚型,与国内已知PEDV变异株同源性最高。以上结果显示,该场仔猪发病是由高致病性PRRSV和PEDV变异株混合感染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养猪》2021,(3)
2020年9月初,湖南岳阳市某规模化猪场仔猪出现皮炎、气喘等症状,且发病严重仔猪最终死亡。对病死仔猪进行剖检,发现其淋巴结肿大,肾脏有出血点,且肺脏出现严重实变。取病变组织提取核酸基因组,通过PCR/RT-PCR分别检测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等;同时对病料中的细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发现,在组织病料中检测出PCV2核酸阳性,同时分离出猪葡萄球菌;进一步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如头孢克肟、氨苄西林、青霉素和氨曲南等,但对头孢唑林、万古霉素和新生霉素等敏感。表明此次发病是由PCV2与猪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所致,其结果为该场相关疫病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贵州省毕节市某猪场仔猪持续腹泻、消瘦死亡的原因,对送检的2头典型发病仔猪进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观察,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检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RT-PCR核酸检测。结果:仔猪临床症状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水样腹泻,呕吐,消瘦直至死亡;剖检可见腹股沟淋巴结出血,肠道充气肿胀;细菌分离鉴定为葡萄球菌,该分离菌对盐酸多西环素、硫酸安普霉素、泰乐菌素高度敏感,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头孢拉定、替米考星、硫酸粘杆菌素耐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结论:该猪场的发病仔猪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建议使用高敏药物对葡萄球菌感染进行治疗,同时加强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的免疫。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贵阳市某猪场出现仔猪发病死亡和母猪流产的原因,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病料中检出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核酸,未分离出细菌,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为猪瘟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