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节水抗旱雄性不育系"沪旱1A"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广泛引进和测配筛选旱稻资源,获得对野败不育系具有保持能力的外引旱稻品种“EAIC139-55-1-23”,该品种抗旱性强,品质好,系统选育获得一个稳定的选系,与野败型不育系杂交并进行多代回交,于2003年选育出性状优良,抗旱性强的优质节水抗旱稻雄性不育系“沪旱1A”。以“沪旱1A”为母本选配的“旱优2号”、“旱优3号”等杂交旱稻组合在节约水资源50%的栽培条件下仍表现出较强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沪旱3号'为抗旱性供体亲本与‘寒丰B'杂交结合连续回交,分离世代分别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进行抗旱性筛选,并在水田条件下进行产量性状选择,育成粳型节水抗旱保持系‘沪旱2B'和不育系‘沪旱2A'。  相似文献   

3.
收集国内外节水抗旱稻品种20份,对其进行苗期及穗期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多数旱稻品种的苗期抗旱性与穗期抗旱性鉴定结果相同,其中沪旱3号、沪旱15号苗期、穗期抗旱性表现最好,为高抗;BLUE BELLE、IAT109苗期抗旱级别为5级而穗期为7级,说明这2个品种后期抗旱较前期要差;IR55423-01的苗期抗旱级别为7级而穗期为5级,说明该品种后期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和评价节水抗旱稻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为品种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基于R语言的GGE双标图分析了10个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在上海6个试验点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同时分析了6个试验点对参试品种的鉴别力和代表性。结果表明:‘旱优505’平均产量最高,‘沪旱1509’和‘旱优2717’适应性和稳定性好。综合各试验点的鉴别力和代表性,认为E1、E5和E6试验点较好,其中E1和E6试验点的鉴别力最强,E5试验点的代表性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简化杂交稻组合节水抗旱性的综合评价技术体系从而便于育种应用,以6个杂交稻组合进行梯度量化控水试验,通过观察记载和常规考种获得了产量等相关农艺性状数据。利用产量及其结构性状、播抽天数和收获指数等5个初级性状指标,在基于各性状抗旱指数作图和面积算法的基础上,构建了5个多梯度多性状复合抗旱指标:产量及其结构指标(Y-PFK)、产量与抽穗延迟效应指标(Y-HDD)、产量与收获指数指标(Y-HI)、节水抗旱性综合指标1(CI1)和综合指标2(CI2),对各试验组合的5个指标进行计算和作图分析,结果表明指标CI1、CI2、Y-PFK对试验组合的节水抗旱性综合评价效果好,且与田间实际经验观察结果一致;对6个试验组合的节水抗旱性综合评价排序为:‘旱两优8号'>(‘雅优旱禾'>‘旱优737')>(‘旱优73'>‘荃优116'>‘荃9优86')。研究结果证明,本研究构建的多梯度多性状复合抗旱指标Y-PFKCI1、CI2适用于水稻节水抗旱性的综合评价,是利用常规考种数据对杂交稻组合节水抗旱性综合评价和排序的简化指标,可以在节水抗旱稻育种上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2个节水抗旱稻品种(‘旱优73’‘WDR129’)和2个旱敏感水稻品种(‘H优518’‘扬粳4038’)为材料,设置5个灌溉梯度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灌溉量对节水抗旱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量为80%(27. 42 L/株)时,‘旱优73’的产量降低不显著,‘H优518’的产量降低了25. 5%,差异显著;灌溉量为60%(20. 81 L/株)时,‘WDR129’的产量无显著变化,而‘扬粳4038’的产量降低了16. 87%,差异显著。综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节水抗旱稻‘旱优73’在80%灌溉量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产量并未显著降低;‘WDR129’在灌溉量为60%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产量并未显著降低。可见,‘旱优73’的适合灌溉量为27. 42 L/株,‘WDR129’的适宜灌溉量为20. 81 L/株。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熟期适宜、抗逆性好、产量高、米质优,综合表现突出,适合沿淮流域推广种植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以期指导广大农民科学种植管理,从而提高节水抗旱稻种植效益。根据沿淮流域节水抗旱稻生产实际,近两年引进了11个节水抗旱稻新品种进行对比筛选试验,从品种生育特性、主要经济性状、主要农艺性状、产量与田间自然发病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而筛选出适合沿淮流域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节水抗旱稻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旱优650”、“旱两优8200”的产量较高、农艺性状、抗性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沿淮流域推广种植。初步筛选出了适宜沿淮流域种植耐旱、抗病虫、高产节水抗旱稻新品种。为提升节水抗旱稻增产潜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沪旱61"是由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共同选育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该品种在上海市金山区、崇明区、奉贤区等地进行示范种植,均表现出抗旱性好、抗倒性强、生育期适中、青秆籽黄、米质优良等特点。为进一步推进"沪旱61"在上海市的推广种植,在总结"沪旱61"示范种植表现的基础上,从播种、除草、水分管理、肥料施用、病虫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沪旱3号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育成的粳型常规节水抗旱稻,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浙江等省试种,表现株型紧凑,叶色浓绿,抗旱性强,熟期适中,产量较高,抗稻瘟病。试验表明,沪旱3号在浙江金华市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为6月15日前播种,秧龄不超过35 d,移栽密度30.0万.hm-2,尿素用量3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市节水抗旱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作为水稻的一种新型栽培方式,在种植户中掌握适宜栽培技术不足,本文以广西省桂林市全州县节水抗旱稻种植为例,从节水抗旱稻旱种旱管栽培生产地环境、整地、品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收获、档案管理等方面探讨节水抗旱稻栽培技术,为节水抗旱稻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节水抗旱稻旱种旱管模式可缓解劳动力不足,具有节水、节能、环保的优点,是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有效途径,符合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本文对节水抗旱稻旱种旱管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分析发展节水抗旱稻的优势及其对品种的要求,同时介绍其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旱种旱管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水稻材料‘CBB23'为供体材料,以优良节水抗旱稻保持系‘沪旱1B'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回交的方式,在后代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206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同时将改良的保持系与不育系成对回交,通过分子标记检测、田间抗性鉴定和综合农艺性状选择,在BC_3F_5后代株系中获得Xa23基因纯合且表型与‘沪旱1B'相似的株系10份,以及与改良保持系回交3代的纯合不育系材料4份。使用P6菌系采用人工剪叶接种鉴定,发现纯合株系材料明显提高了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
粳型杂交稻旱优8号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优8号是BT型节水抗旱不育系沪旱2A与优质粳型恢复系湘晴配组而成的粳型杂交节水抗旱稻新组合,具有节水抗旱、高产优质、便于轻型栽培等特点,2010年4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旱优8号亲本特性和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以节水抗旱稻品种‘旱优73’和‘沪旱15’为材料,使用不同引发剂[VC(50μg/L)、蒸馏水(H_2O)、Ca Cl2(1 110μg/L)、KCl(2 074μg/L)、KT(25μg/L)、NAA(25μg/L)和SA(50μg/L)]进行处理,研究水分胁迫下不同引发处理对节水抗旱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苗高和最大根长的影响,并选取引发效果最好的处理进行大田验证,调查基本苗及产量构成因子,计算群体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经过引发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苗高和最大根长均显著高于未进行引发的处理。其中,KCl(2 074μg/L)引发处理的种子发芽势、苗高和最大根长显著高于其他引发处理。大田验证表明:经KCl(2 074μg/L)引发处理后,‘沪旱15’和‘旱优73’两个品种的基本苗分别增加11. 38%和9. 7%,穗数分别增加6. 08%和4. 16%,实际产量分别增加8. 93%和9. 19%。可见,种子引发处理能显著提高旱作条件下节水抗旱稻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增加基本苗和穗数,降低苗高、最大根长、基本苗和穗数的变异系数,提高群体的均衡性,最终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桂林市节水抗旱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节水抗旱稻作为栽培稻品种的一种新类型,应掌握其适宜栽培技术。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节水抗旱稻种植为例,从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整地、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收获、生产档案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节水抗旱稻旱种旱管栽培技术,以期为节水抗旱稻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节水抗旱稻具有抗旱节水、抗病虫、高产高效等多种优点,旱优73为新型的节水抗旱稻品种,在阜南县综合表现优良。该文总结了其在阜南县的种植表现,从播种前的准备、播种、播种后的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节水抗旱稻旱优73的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cry1C*基因导入籼型节水抗旱稻品种‘旱恢3号’中。通过对Basta抗性植株的PCR筛选和Southern检测证实,cry1C*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品种中;田间自然感虫试验显示,转基因植株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明显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节水抗旱稻在湖南的发展前景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水抗旱稻以较强的耐旱性、丰产性,对轻简栽培和机械化生产的适应性,成为棉田改种和水资源不足稻田的高效种植选择。国内多家育种单位培育的一系列节水抗旱稻品种,但湖南省内尚未有育成品种或栽培技术研究。为此,提出了选育和引进适应湖南省栽培的节水抗旱稻品种、研究推广配套的栽培技术规范,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的技术策略,即:加强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引进筛选,加强节水抗旱稻新品种选育,加强节水抗旱稻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沪旱7A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以武香B与内香B进行杂交,在F_2中选优良单株与沪旱1B杂交并回交一次,后与沪旱1A测交并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节水抗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于2012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沪旱7A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好,达68.27%以上,抗旱性1级,其与旱恢3号配制的组合‘旱优73'于2014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0.
栽培稻抗旱性相关性状QTL定位及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栽培稻抗旱性相关性状QTL定位及分子育种研究进展,针对当前水稻抗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今后进一步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节水抗旱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